一种叠片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66851发布日期:2023-12-14 07:1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叠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底座(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固定夹(11)设置于底座(1)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定位组件(13)还包括滑条(132)、滑块(133);所述滑条(132)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滑轨(1321);所述滑轨(1321)之间形成滑道(1322);所述滑块(133)能够沿滑道(1322)滑动并带动固定于滑块(133)上的隔膜定位杆(131)沿滑道(1322)同步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叠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1321)上开设有能够使相邻滑道(1322)连通的变道孔(13211),滑块(133)通过变道孔(13211)实现在滑道(1322)之间的变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叠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1321)还包括至少一个滑轨定位孔(13212),所述滑块(133)上还设置有可拆卸的定位销(1332),所述定位销(1332)能够与滑轨定位孔(13212)卡合匹配,从而固定滑块(133)在滑道(1322)上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叠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道孔(13211)和滑轨定位孔(13212)分别设置于滑轨(1321)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叠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滑条底座(18),所述滑条(132)活动设置于滑条底座(18)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叠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条(132)的下表面包括至少一个滑槽凸起(1324);所述滑条底座(18)内开设有用于与滑槽凸起(1324)滑动配合的滑条底座凹槽(18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叠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条(132)上还设置有滑条定位孔(1323)和可拆卸的定位条(1325),所述滑条底座(18)还设置有至少两个互相平行的滑条底座固定凹槽(182),所述定位条(1325)通过贯穿滑条定位孔(1323)与滑条底座固定凹槽(182)卡合匹配,从而固定滑条(132)在滑条底座(18)上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叠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压板底座凹槽(19),所述压板(121)活动设置于压板底座凹槽(19)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叠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压板组件(12)还包括压板底座(123),所述压板底座(123)表面固定有压板(121);所述压板底座(123)的平行于压板(121)运动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压板滑动凹槽(1231);所述压板底座凹槽(19)设置有用于与压板滑动凹槽(1231)滑动配合的压板底座滑动凸起(191)。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叠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压板组件(12)还包括弹簧主体(122),所述弹簧主体(122)固定在压板底座(123)表面,所述弹簧主体(122)与压板(121)弹性连接,用于弹簧主体(122)向压板(121)提供向下的拉力。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叠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还开设有至少一条极耳滑行轨道(110),所述极耳定位板(141)活动设置于极耳滑行轨道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叠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定位板(141)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极耳滑行轨道凸起(1411);所述极耳滑行轨道(110)中设置有与所述极耳滑行轨道凸起(1411)滑动配合的极耳滑行轨道凹槽(1101)。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叠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滑行轨道(110)的底部还设置有至少两对极耳轨道凹槽(1102),所述极耳轨道凹槽(1102)用于固定极耳定位板(141)。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叠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定位板(141)还包括极耳支架(1412);所述极耳支架(1412)设置于每对极耳定位板(141)的非相对一侧的底部;所述极耳支架(1412)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极耳定位块(14121)和极耳定位板定位孔(14122);所述极耳定位块(14121)通过贯穿极耳定位板定位孔(14122)与极耳轨道凹槽(1102)卡合匹配,从而固定极耳定位板(141)在极耳轨道凹槽(1102)上的位置;所述每对极耳定位板之间对称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还包括隔膜裁切口(15);所述隔膜裁切口(15)可贯穿底座(1),隔膜裁切口(15)设置于隔膜固定夹(11)和紧邻隔膜固定夹(11)的隔膜定位组件(13)之间,所述隔膜裁切口(15)平行于隔膜定位杆(131)的朝向方向。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还包括电芯夹取孔(16);所述电芯夹取孔(16)设置于隔膜固定夹(11)的相对侧,所述电芯夹取孔(16)从底座(1)的端部向底座(1)的中心开设贯穿底座(1)的孔道,所述电芯夹取孔(16)用于叠片完成后对电芯的夹取。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气胀轴(21),所述气胀轴(21)活动设置在模具中,所述气胀轴(21)在模具中的活动方向与隔膜运动方向一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叠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前横梁(22)、后横梁(23);所述底座(1)还设置至少四个支撑柱(17);所述前横梁(22)和后横梁(23)通过支撑柱(17)上设置的紧固块(171)与支撑柱(17)连接;所述气胀轴(21)通过气胀轴(21)上设置的轴套(211)与前横梁(22)和后横梁(23)连接;所述前横梁(22)和后横梁(23)与隔膜运动方向垂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叠片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隔膜固定夹、极片压板组件、极耳定位组件、至少两组隔膜定位组件;所述隔膜固定夹用于固定隔膜的一端;所述隔膜定位组件用于改变隔膜叠片的方向和定位隔膜的位置;所述极耳定位组件用于固定正极和负极的极耳;所述极片压板组件用于叠片过程中改变叠片方向时定位已叠片的隔膜、正极和负极。本技术模具可对底部的隔膜进行有效的固定,不会因为人员误触隔膜而出现隔膜和正、负极片错位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唐斌,王洲,请求不公布姓名,王丽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