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提手铅酸蓄电池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36387发布日期:2023-11-22 21:48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提手铅酸蓄电池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铅酸电池领域,具体涉及铅酸电池搬运移动。


背景技术:

1、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很少移动,为了节省空间和降低制造成本,大多数的蓄电池上很少设置提手。

2、针对无提手铅酸蓄电池难搬运,易发生跌落砸伤等危险,中国专利提供一种小型铅酸蓄电池便携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3787486u、授权公告日 2014.08.20)包括提手1’、束缚体 2’,束缚体 2 ’包括四个连接体 3 ’和四个提挂体 4’,使用时,四个提挂体4’和四个连接体 3’分别套住蓄电池的底部的四个角和四个棱角(如图1、2),提手1’分别在蓄电池5’的四个端面的上方,方便提拿。当蓄电池转运至适当位置处,需要将该装置从蓄电池的四角上取掉,才可进行该装置的重复使用。现有技术使用不便,安全性较低可能发生砸伤等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无提手铅酸蓄电池移动装置,方便单只小电池轻松拿放、装箱和取出,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对多种型号电池使用。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槽体,靠近槽体上方槽口前后两侧槽壁设有多组提手孔组,各组提手孔组从左至右依次排列,每组提手孔组包括两前后对称设置的两提手孔;双侧提手包括两提手,双侧提手的一提手装于靠近槽体左侧槽侧壁的提手孔组处,双侧提手的另一提手装于靠近右侧槽侧壁的提手孔组处,槽体内壁有减振层,槽体侧面有一开口,开口处装有挡板,槽体内腔底部设有底座,底座表面为方便待转运电池入槽出槽的斜面,槽体内腔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置待转运电池的容置位;当容置位为两个以上时,相邻两容置位之间夹装减振垫板。

3、所述槽体上方槽口处装透明有机玻璃板。通过透明有机玻璃板可观察槽体内情况。

4、所述透明有机玻璃板内面有与减振垫板配合装配的定位槽。

5、所述双侧提手为一个以上,双侧提手的提手为长度可调的绑扎带,绑扎带两端有与提手孔配合的勾扣。双侧提手设计多个,在使用时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手握哪几个提手。

6、所述槽体内腔长度大于最大待转运电池的长度,槽体内腔宽度大于最大待转运电池的宽度、槽体内腔高度大于最大待转运电池的高度。

7、对应提手孔组处的槽体前后两侧槽壁内设有加强板。

8、所述斜面的左端高、右端低。

9、所述挡板卡装于开口处或挡板经合页铰接于开口一侧,开口另一侧装有用于锁定挡板的插销。

10、该无提手铅酸蓄电池便携装置,可解决无提手电池难搬运移动的问题,既方便单只小电池轻松拿放、装箱和取出,又可以防止电池跌落砸伤等危险发生,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对多种型号电池使用。使用本实用新型搬运小型号电池时,可一次装两个或多个,相邻两小型号电池之间夹装减振垫板。



技术特征:

1.一种无提手铅酸蓄电池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1),靠近槽体(1)上方槽口前后两侧槽壁设有多组提手孔组,各组提手孔组从左至右依次排列,每组提手孔组包括两前后对称设置的两提手孔;双侧提手(2)包括两提手,双侧提手(2)的一提手装于靠近槽体(1)左侧槽侧壁的提手孔组处,双侧提手(2)的另一提手装于靠近右侧槽侧壁的提手孔组处,槽体(1)内壁有减振层,槽体(1)侧面有一开口,开口处装有挡板(4),槽体(1)内腔底部设有底座(5),底座(5)表面为方便待转运电池入槽出槽的斜面,槽体(1)内腔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置待转运电池的容置位;当容置位为两个以上时,相邻两容置位之间夹装减振垫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提手铅酸蓄电池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上方槽口处装透明有机玻璃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提手铅酸蓄电池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有机玻璃板内面有与减振垫板配合装配的定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提手铅酸蓄电池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侧提手(2)为一个以上,双侧提手(2)的提手为长度可调的绑扎带,绑扎带两端有与提手孔配合的勾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提手铅酸蓄电池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内腔长度大于最大待转运电池的长度,槽体内腔宽度大于最大待转运电池的宽度、槽体内腔高度大于最大待转运电池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提手铅酸蓄电池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提手孔组处的槽体(1)前后两侧槽壁内设有加强板(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提手铅酸蓄电池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的左端高、右端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提手铅酸蓄电池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卡装于开口处或挡板(4)经合页铰接于开口一侧,开口另一侧装有用于锁定挡板的插销。


技术总结
一种无提手铅酸蓄电池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靠近槽体上方槽口前后两侧槽壁设有多组提手孔组,各组提手孔组从左至右依次排列,每组提手孔组包括两前后对称设置的两提手孔;双侧提手包括两提手,双侧提手的一提手装于靠近槽体左侧槽侧壁的提手孔组处,双侧提手的另一提手装于靠近右侧槽侧壁的提手孔组处,槽体内壁有减振层,槽体侧面有一开口,开口处装有挡板,槽体内腔底部设有底座,底座表面为斜面,槽体内腔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置待转运电池的容置位;当容置位为两个时,相邻两容置位之间夹装减振垫板。本技术方便单只小电池轻松拿放、装箱和取出,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对多种型号电池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彭勇,鲁松,孟刚,高国兴,邓国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