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型氧化镓晶体管

文档序号:36221480发布日期:2023-11-30 11:01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强型氧化镓晶体管

本技术涉及微电子,尤其涉及到一种增强型氧化镓晶体管。


背景技术:

1、ga2o3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材料,具有超宽禁带宽度和超高临界击穿场强等优异特性,ga2o3功率器件在与gan和sic器件相同耐压情况下,导通电阻更低,功耗更小,能够极大地降低器件工作时的电能损耗,具有高击穿、低导通电阻和低成本三重优势。

2、目前,国际上对ga2o3基mosfet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耗尽型器件,但是常开型ga2o3晶体管在工作的时候存在安全隐患,因而需要开发阈值电压vth为正的常关型器件。然而,已有的技术比如p-nio帽层技术会引入较多的栅极缺陷,进而导致阈值电压不稳定等现象,限制了ga2o3晶体管的应用。因此,亟需一种较为有效的ga2o3晶体管的增强型器件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强型氧化镓晶体管。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增强型氧化镓晶体管,包括:

3、衬底以及设置于衬底上的氧化镓外延层;氧化镓外延层的一端设置有电极生长台阶,电极生长台阶贯穿氧化镓外延层;

4、源电极,设置于电极生长台阶上,并延伸至氧化镓外延层外;

5、漏电极,设置于氧化镓外延层上;

6、栅介质层,设置于氧化镓外延层的栅极位置区域;栅介质层位于源电极和漏电极之间;

7、栅电极,设置于栅介质层上。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极生长台阶还延伸至衬底内。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氧化镓外延层为β型氧化镓外延层。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电极包括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且第二子电极的尺寸小于第一子电极的尺寸;第一子电极设置于电极生长台阶上,第二子电极设置于第一子电极上;栅介质层还延伸覆盖第一子电极的裸露表面。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栅电极的部分横跨于第一子电极上。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漏电极包括第三子电极和第四子电极,且第四子电极的尺寸小于第三子电极的尺寸;第三子电极设置于氧化镓外延层上,第四子电极设置于第三子电极上;栅介质层还延伸覆盖第三子电极的裸露表面。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衬底为氧化镓衬底。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氧化镓外延层为cu掺杂β型氧化镓外延层,且其中的cu掺杂浓度在1×1016~1×1018cm-3之间。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强型氧化镓晶体管,通过在氧化镓外延层的一端设置贯穿氧化镓外延层的电极生长台阶,暴露氧化镓沟道,并在该电极生长台阶上设置源电极,从而使该器件在零偏置时,若漏电极施加正压,则源电极肖特基结反偏,沟道没有电流流动,器件关断;若栅电极施加高于阈值电压的栅压时,源电极肖特基结的氧化镓电势被压低,导致肖特基结的势垒厚度明显下降,进而使电子可以由源电极金属直接隧穿至氧化镓沟道中,从而开启器件;实现增强型器件功能。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技术特征:

1.一种增强型氧化镓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氧化镓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生长台阶还延伸至所述衬底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强型氧化镓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镓外延层为β型氧化镓外延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强型氧化镓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源电极包括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且所述第二子电极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子电极的尺寸;所述第一子电极设置于所述电极生长台阶上,所述第二子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子电极上;所述栅介质层还延伸覆盖所述第一子电极的裸露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强型氧化镓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栅电极的部分横跨于所述第一子电极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强型氧化镓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极包括第三子电极和第四子电极,且所述第四子电极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三子电极的尺寸;所述第三子电极设置于所述氧化镓外延层上,所述第四子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三子电极上;所述栅介质层还延伸覆盖所述第三子电极的裸露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强型氧化镓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为氧化镓衬底。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强型氧化镓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镓外延层为cu掺杂β型氧化镓外延层,且其中的cu掺杂浓度在1×1016~1×1018cm-3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强型氧化镓晶体管,包括:衬底以及设置于衬底上的氧化镓外延层;氧化镓外延层的一端设置有电极生长台阶,电极生长台阶贯穿氧化镓外延层;源电极,设置于电极生长台阶上,并延伸至氧化镓外延层外;漏电极,设置于氧化镓外延层上;栅介质层,设置于氧化镓外延层的栅极位置区域;栅介质层位于源电极和漏电极之间;栅电极,设置于栅介质层上。本技术中的器件,具有常关特性,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东,张婕,翟荔丽,李秋爽,刘通,程智博,张远航,杨伟涛,游淑珍,张进成,郝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60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