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接装置及其复合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79989发布日期:2024-03-22 10:3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压接装置(1),用于将压接套管(2)压接到电导体(3)上,该压接装置(1)包括第一模具(4)和第二模具(5),使得该压接装置(1)被构造用于单轴的挤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截面模具轮廓(6)具有至少两个棘状凸起(9),并且所述第二横截面模具轮廓(7)具有至少两个棘状凸起(9),从而所述压接轮廓(8)具有至少四个棘状凸起(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轮廓(8)关于分离轴线对称地形成,当所述第二模具(5)放置在所述第一模具(4)上时,所述分离轴线形成在所述第一模具(4)与所述第二模具(5)的连接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4)和所述第二模具(5)具有纵轴线(20),并且所述第一横截面模具轮廓(6)的形状和/或所述第二横截面模具轮廓(7)的形状在所述纵轴线(20)的走向中改变,其中至少一个模具(4、5)在端侧具有横截面模具轮廓(6、7),所述横截面模具轮廓在挤压期间比在中间布置在所述模具(4、5)中的横截面模具轮廓施加更小的力到所述压接套管(2)上,使得不引起所述压接套管(2)的挤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压接装置具有压接区域(14),在至少一个模具(4、5)中,从所述压接区域(14)到所述压接套管(2)的端侧的横截面模具轮廓(6、7)的过渡部构造为连续的、即不是阶梯状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4)和所述第二模具(5)具有纵轴线(20),并且所述第一模具(4)和/或所述第二模具(5)沿所述纵轴线(20)的方向至少向所述电导体(3)的方向具有至少一个具有起始斜面的出口区(1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轮廓(8)在朝向所述电导体(3)的一侧上基本上圆形地构造。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4)和/或所述第二模具(5)具有两个出口区(10),其中,所述两个出口区(10)分别在端侧向所述电导体(3)的方向和向电连接器(11)的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模具(4)和/或所述第二模具(5)上。

9.由电导体(3)和电连接器(11)组成的复合件(19),其中,所述电连接器(11)包括压接套管(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件(19),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11)构造为电缆接线座或插接连接器(12)或接线套筒。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复合件(19),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导体(3)具有多根线(13),其中,这些线(13)在所述压接区域(14)中与所述压接套管(2)挤压,并且其中,在挤压区域和未被挤压的区域之间至少在一侧存在倾斜的过渡区域。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接装置(1),用于将压接套管(2)压接到电导体(3)上,其中该压接装置(1)包括第一模具(4)和第二模具(5),使得该压接装置(1)被构造用于单轴的挤压,其中,第一模具(4)具有第一横截面模具轮廓(6),并且第二模具(5)具有第二横截面模具轮廓(7),其中所述第一横截面模具轮廓(6)和所述第二横截面模具轮廓(7)一起形成压接轮廓(8)。提供一种既机械构造简单、又确保有利挤压的压接装置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第一横截面模具轮廓(6)具有至少一个棘状凸起(9),并且第二横截面模具轮廓(7)具有至少一个棘状凸起(9),其中,所述压接轮廓具有至少三个棘状凸起(9)。

技术研发人员:卡斯滕·施米茨,安德列亚斯·克莱因,塞巴斯蒂安·艾希,拉尔斯·瓦滕伯格,达特-治·郑,斯特芬·诺尔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4
技术公布日:2024/3/2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