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显示芯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34005发布日期:2024-05-11 00:12阅读:6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显示芯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led显示,具体涉及一种微显示芯片。


背景技术:

1、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是一种基于微米级二极管单元的先进显示技术。其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前沿科技中。其中,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通过将微米级二极管单元阵列化集成在有源寻址驱动面板上,以实现单独控制和点亮,从而输出图像。

2、随着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并向智能化与高端化发展,消费者对显示设备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对于基于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的微显示芯片或相关设备,消费者往往期望其能在较小的尺寸上实现较好的显示效果。由此,如何提高微显示芯片的显示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显示芯片,通过在发光单元上堆叠波长转换单元、分布布拉格反射镜、滤光单元以及微透镜提高显示效果。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介绍。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微显示芯片。微显示芯片包括:驱动面板,多个发光单元以及透光层组。多个发光单元排布在驱动面板上,其中,每一发光单元能够单独被驱动,以生成原始光束。透光层组沿原始光束传播方向设置在多个发光单元上,其中,透光层组远离多个发光单元的一侧形成与多个发光单元对应的多个微透镜,发光单元与微透镜一一对应。其中,透光层组包括用于将原始光束转化为目标光束的波长转换单元、设置于波长转换单元上的用于将原始光束反射至波长转换单元的分布布拉格反射镜以及设置于分布布拉格反射镜上的用于透过目标光束的滤光单元,原始光束的颜色与目标光束的颜色不同。

3、具体地,波长转换单元包括第一波长转换单元以及第二波长转换单元,目标光束包括第一目标光束以及第二目标光束,第一波长转换单元将原始光束转换为第一目标光束,第二波长转换单元将原始光束转换为第二目标光束,第一目标光束的颜色与第二目标光束的颜色不同。

4、具体地,透光层组包括与部分发光单元对应的透光单元,透光单元与波长转换单元分别设置于不同的发光单元上,透光单元用于在原始光束传播方向形成透光通道,以使对应的发光单元释放的原始光束通过透光单元从微透镜射出。

5、具体地,透光层组还包括设置在透光单元上的用于透过原始光束的通道滤光单元。

6、具体地,透光单元为通孔或者透明胶体。

7、具体地,透光单元包括与第一透光单元与第二透光单元,其中,在原始光束传播方向上,第一透光单元与波长转换单元对应,第二透光单元与分布布拉格反射镜对应。其中,第一透光单元在水平方向覆盖对应的发光单元,第二透光单元在水平方向的面积小于第一透光单元在水平方向上的面积。

8、具体地,微显示芯片还包括用于隔离各个波长转换单元的栅格,其中,栅格对应发光单元设置有栅格孔,波长转换单元设置于栅格孔中。

9、具体地,分布布拉格反射镜在水平方向覆盖波长转换单元及其对应的栅格。

10、具体地,相邻发光单元之间设置有光阻挡单元,光阻挡单元用于防止相邻发光单元的光串扰。

11、具体地,光阻挡单元沿原始光束传播方向延伸,并跨越波长转换单元,以形成隔离各个波长转换单元的栅格。

12、具体地,光阻挡单元朝发光单元的一侧设置有反光层,反光层延伸至分布布拉格反射镜,其中,滤光单元、分布布拉格反射镜以及反光层形成原始光束的反光腔室,波长转换单元填充反光腔室。

13、具体地,发光单元为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的尺寸为0.1-10微米,相邻发光单元之间的间距为0.1-10微米。

14、具体地,波长转换单元中含有量子点。

15、具体地,透光层组还包括设置在滤光单元上的聚光层,多个微透镜形成于聚光层远离多个发光单元的一侧。

1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显示芯片。微显示芯片包括驱动面板、多个发光单元以及透光层组,其中,透光层组沿发光单元的光束传播方向以层叠结构的形式堆叠波长转换单元、分布布拉格反射镜、滤光单元以及微透镜。通过滤光单元和分布布拉格反射镜相互配合,对从波长转换单元处泄露的原始光束(尤其是大角度光束)进行反射,并由波长转换单元进行重新吸收转化,从而避免大角度原始光束能透过分布布拉格反射镜导致的出光纯度降低,提高了对原始光束的转化率,从而提高出光纯度。此外,可以通过微透镜将目标光束的发散角收窄,提升目标光束在光束传播方向上的亮度与准直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微显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显示芯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显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单元包括第一波长转换单元以及第二波长转换单元,所述目标光束包括第一目标光束以及第二目标光束,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单元将所述原始光束转换为第一目标光束,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单元将所述原始光束转换为第二目标光束,所述第一目标光束的颜色与所述第二目标光束的颜色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显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层组包括与部分所述发光单元对应的透光单元,所述透光单元与所述波长转换单元分别设置于不同的发光单元上,所述透光单元用于在所述原始光束传播方向形成透光通道,以使对应的发光单元释放的原始光束通过所述透光单元从所述微透镜射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显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层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透光单元上的用于透过所述原始光束的通道滤光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显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单元为通孔或者透明胶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显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单元包括与第一透光单元与第二透光单元,其中,在所述原始光束传播方向上,所述第一透光单元与所述波长转换单元对应,所述第二透光单元与所述分布布拉格反射镜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显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显示芯片还包括用于隔离各个所述波长转换单元的栅格,其中,所述栅格对应发光单元设置有栅格孔,所述波长转换单元设置于所述栅格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显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布拉格反射镜在水平方向覆盖所述波长转换单元及其对应的栅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显示芯片,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发光单元之间设置有光阻挡单元,所述光阻挡单元用于防止相邻发光单元的光串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显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阻挡单元沿所述原始光束传播方向延伸,并跨越所述波长转换单元,以形成隔离各个所述波长转换单元的栅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显示芯片,所述光阻挡单元朝所述发光单元的一侧设置有反光层,所述反光层延伸至所述分布布拉格反射镜;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显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为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所述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的尺寸为0.1-10微米,相邻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间距为0.1-10微米。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显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单元中含有量子点。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显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层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滤光单元上的聚光层,所述多个微透镜形成于所述聚光层远离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微显示芯片。微显示芯片包括驱动面板、多个发光单元以及透光层组,其中,沿发光单元的光束传播方向以层叠结构的形式堆叠波长转换单元、分布布拉格反射镜、滤光单元以及微透镜。通过滤光单元和分布布拉格反射镜相互配合,对从波长转换单元处泄露的原始光束(尤其是大角度光束)进行反射,并由波长转换单元进行重新吸收转化,从而避免大角度原始光束能透过分布布拉格反射镜导致的出光纯度降低,提高了对原始光束的转化率,从而提高出光纯度。此外,可以通过微透镜将目标光束的发散角收窄,提升目标光束在光束传播方向上的亮度与准直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子元,仉旭,庄永漳,张闹,曾鸿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镭昱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27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