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406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控制交流电源通、断之接触器。
现有交流接触器采用的交流绕组存在涡流、磁滞、短路环等有害损耗占绕组耗电的90%以上,消除此类有害损耗已成为研制节能型接触器的重点。目前采用的外附式节电器,电容式无声接触器,永磁式接触器,消声节能接触器等众多的节能接触器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体积大,成本高及元件多易发生故障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研制目的是制造出一种元件少,从而可靠性高,成本低的节能型接触器。
本实用新型与普通交流接触器同样具有常开触点、常闭触点、铁芯、衔铁、弹簧、骨架等构件,本实用新型有启动绕组( NQ)和保持绕组(NB)二只绕组。(参照附图1)。启动绕组(NQ)的尾端与二极管(D1)正极联接。首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联接,(D1)的负极和(D2)的正极均联接电源桩头(1),启动绕组中有一抽头串联常闭触点(C1)后与电源桩头(2)联接。保持绕组(NB)的首端接电源桩头(2),(NB)的尾端接电源桩头(1)或串联整流管(D3)后(参照附图2)将(D3)的负极接启动绕组(NQ)的首端。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电路之一。合上刀开关(HK),接触器处于待启动状态。按下启动按纽(QA),电源桩头(1)和(2)之间则有交变电压,二极管(D1)、(D2)交替导通,与(D1)、(D2)相联的部分启动绕组(NQ)通过直流电流,产生直流电磁吸力,使衔铁运动闭合,带动主触点(C0)闭合,电机(D)得电运转。常闭触点(C1)分断后,电流则经过保持绕组(NB)、二极管(D3)、绕组(NQ)、二极管(D1)产生脉动磁场,使衔铁保持吸合。负半波时绕组(NQ)经二极管(D1)和(D2)构成续流电路保证衔铁闭合稳定。
常闭触点(C2)闭合自锁后,松开启动按钮(QA),接触器仍吸合工作。按下停止按纽(TA),绕组断电,衔铁释放,常开触点分断,电机断电停转。熔断器(RD)为防止短路而设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衔铁闭合后串入保持绕组(NB)的方案解决直流绕组无法随衔铁闭合而减少工作电流的困难。采用直流绕组消除了涡流、磁滞、短路环等有害损耗,达到节能目的,并消除了交流噪声,改善了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本实用新型在衔铁闭合工作时,二极管(D2)的箝位作用免除了二极管(D1)受反向过电压击穿的危险。绕组(NQ)与(NB)的串联分压降低了二极管(D2)所承受的反向过电压危害。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应用电路之二。按实施方案之一将保持绕组(NB)的尾端接于电源桩头(1)。按下启动按纽(QA),绕组(NQ)与(NB)产生的合成磁场使衔铁闭合,常闭触点(C1)随之分断绕组(NQ)启动电路。保持绕组(NB)中通过交流电流,产生交变磁场,通过铁芯及衔铁的交变磁场在启动绕组(NQ)中产生感应电压,经二极管(D1)和(D2)构成半波直流工作电路,其产生的直流磁场与(NB)产生的交变磁场合成的磁力使衔铁保持吸合。
本实施方案所用元件少,可靠性高,体积小,成本低。


图1节能接触器实施方案之一。
图2节能接触器实施方案之二。
图3节能接触器应用电路之一。
图4节能接触器应用电路之二。
图5节能接触器实施方案之三。
图6节能接触器实施方案之四。
图7节能接触器实施方案之五。
图8节能接触器实施方案之六。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之三。在保持绕组(NB)电路中串联限流电阻(R)(或稳压管DW),可以减少保持电流,提高节能效率。将停止按纽(TA)串接在绕组(NQ)尾端与二极管(D1)之间,可以消除因续流而产生的释放延时。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之四。本实施例以限流电阻(R)取代保持绕组(NB)可节约用铜量,简化工艺。但节能率降低。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之五。在保持绕组(NB)尾端与电源桩头(1)之间串入稳压管(DW)(或电阻R)可提高节能效率或减少用铜量。在保持绕组(NB)电路中串联二极管(D3)可增大启动吸力。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之六。在启动绕组(NQ)首、尾端并联双向过压保护二极管(TNR)(或压敏电阻)可保护二极管(D1)和(D2)免除启动瞬时遇到过电压而击穿。
权利要求1.一种包括常开触点,常闭触点,铁芯,衔铁,弹簧,骨架和绕组用于控制交流电路通、断的接触器,主要特征在于其启动绕组(NQ)的尾端与二极管(D1)正极联接,首端与二极管(D2)负极联接,(D1)的负极与(D2)的正极联接于电源桩头(1),绕组(NQ)中有一抽头串联常闭触点(C1)后联接电源桩头(2),保持绕组(NB)的尾端接电源桩头(1)或串联二极管(D3)后将(D3)负极接绕组(NQ)的首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系用于控制交流电路通、断的接触器。
本节能接触器采用直流绕组,具有节能、无噪声、体积小、元件少、可靠性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与普通交流接触器同样具有常开触点、常闭触点、铁芯、衔铁、弹簧、骨架等构件,本实用新型的启动绕组首、尾端各顺向串联一只二极管后接电源桩头(1),电源桩头(2)经过常闭触点后与启动绕组中的一抽头联接,保持绕组的首端接电源桩头(2),尾端顺向串一只二极管后接于启动绕组首端或电源桩头(1)。
文档编号H01H47/02GK2169200SQ9224060
公开日1994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21日
发明者骆金山 申请人:骆金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