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保养蓄电池的蒸发水回收循环使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5348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免保养蓄电池的蒸发水回收循环使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免保养蓄电池的蒸发水回收循环使用装置。
以往的蓄电池主要是利用铅板与电解液的电解作用,达到放电的功效,而在所述铅板与电解液电解时会产生热,导致电解液的蒸发,因此,电解液常因蒸发作用而减少,所以,使用者要时时注意电池内的电解液是否足够,使用上不方便。因此出现了一种免加水的蓄电池,确实减少了许多使用上的不便,并且可以不必担心因蓄电池内的电解液过少而造成无法产生电力或损坏的情形。但是,这种蓄电池大部份是一种简单型的设计,应用于一般机动车的小电力供给,对于大电力输出使用并不适合,因此,其设计上较为简便,也没有任何的安全装置。但是,目前一般汽车需要有大电力的供给,主要是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汽车内部有了音响、冰箱等设备,相对地电力需求提高,蓄电池也必须要有相对应的设计才足以完成多项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免保养蓄电池的蒸发水回收循环使用装置,可提高电力供给,同时使用安全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达到的一种免保养蓄电池的蒸发水回收循环使用装置,包括有座体、中盖及上盖,所述座体内间隔地设有容纳槽,而所述中盖底面与座体内一一间隔出的容纳槽对应密封配合,在配合各容纳槽的中盖上设有对应的注入孔,所述上盖完全密封覆盖于中盖的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各注入孔的旁侧各设有一个回收循环槽,所述回收循环槽与所述注入孔相互隔离,所述回收循环槽的底面是倾斜的,而在所述底面的最底端设有一个与座体的容纳槽相互连通的孔口,所述回收循环槽内部并设有隔片以间隔出相互连通的区间;所述上盖配合设有相同的隔片及区间且配合密封于中盖上,同时在所述上盖隔片间预留有连通各回收循环槽的缺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如下方式达到所述的免保养蓄电池的蒸发水回收循环使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两侧各设有一个防爆装置,所述防爆装置包含凹槽及连通所述凹槽与外侧的防爆孔以及防爆石,所述防爆石是埋设于所述凹槽中,且该防爆石的内部组织是具有多个有透气作用的毛细孔。
所述的免保养蓄电池的蒸发水回收循环使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的回收循环槽的底面上设有小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依电力供需的多寡来设计蓄电池的大小,而不必担心一般电池因负荷过大所导致的危险,所以,本实用新型可以说是一种极为安全的蓄电池,同时可大大提高电力供给和使用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免保养蓄电池的蒸发水回收循环使用装置,不但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功能及安全性,更提供一个极为方便的装置给消费者使用。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中盖的俯视图。
图3所示是图2配合座体、上盖部分组合A-A剖面示意图。
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蒸发水的回收循环状态示意图。
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防爆装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免保养蓄电池的蒸发水回收循环使用装置包含有座体10、中盖20及上盖30。
所述座体10内部一体成形出数个容纳槽11,各容纳槽11之间是以隔板12间隔。
所述中盖20,请再配合参阅图2所示,底面上配合所述座体10隔板12的方向设有对等的凸板21,所述凸板21及隔板12相互融熔后,可以对接组合成密封的组合,同时,将各容纳槽11一一间隔,互不相通。另外,所述中盖20在对应各容纳槽11的盖面上设有对应的注入孔22,藉以提供电解液注入的管道。而所述注入孔22旁侧也被往上延伸的凸板21一一地间隔,同时,在其邻侧位置上个别地隔离出互不相通的回收循环槽23。所述回收循环槽23的底面231呈倾斜状态,邻近于一侧凸板21的最底端位置上分别对应地设有一个孔口232,而在稍上方的位置上设有小孔233。同时,所述回收循环槽23内部利用数片摆设弯折的隔片234将内部隔出数个相互连通的区间235。
所述上盖30底面相对应所述中盖20顶面的形状而设有对应的第一凸板301、第一隔片302、第一区间303等,藉以相互对接熔合成一体密封的组合。其中,第一凸板301上各凹设有一个缺口304,供所述上盖30与中盖20结合。预留的缺口304连通各回收循环槽23。另外,所述上盖30两侧第一区间303中分别设置有防爆装置31,所述防爆装置31主要是由凹槽311、防爆孔312及防爆石313所组成。其中,所述凹槽311是在凸伸于上盖30内面的短圆柱314中形成,所述防爆孔312是由所述短圆柱314的顶端往外贯穿连通于上盖30的外侧,而使所述蓄电池的内部与外侧相连通。所述防爆石313是内部组织具有多数毛细孔的透气性物质,且制成与凹槽311相同的形状并埋入其中定位。
请配合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均是采用塑料材质一体成型,因此,在组配时是使所述座体10、中盖20、上盖30相互接触的表面藉由电热装置的高温呈熔融状,然后,再将欲相互对接的表面一一触压连接成一体,与传统电池壳体的热压密封的组合加工相同。
请配合图4所示,一般蓄电池放电主要是因为电解液与铅板作用时产生电解现象所产生的,而此种电解现象除了提供电力外,另外所伴生的却是电解液温度的提高,因此,电解液温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了所谓的蒸气,蒸气就往上蒸发。不过为了使所述蒸气蒸发时不被大气所接收,本实用新型在座体10上设置一组中盖20回收蒸发的蒸气,主要所利用的方式是当所述电解液温度提高开始蒸发时,蒸气往上通过穿过了孔口232及小孔233进入了回收循环槽23中,待所述蒸气碰到上盖30时,迅速冷凝成水滴,主要是因为所述上盖30直接接触于大气因而温度较低,所以蒸气碰触时当然会温度下降冷凝成水滴,而冷凝后的水滴沿着所述回收循环槽23的倾斜角度往下流。流至最低处时,所述水滴自然地再由所述孔口232流入于座体10的容纳槽11中。另外,请再配合图5所示,当蓄电池的输出电力很大时,铅板与电解液的电解作用必须加速,而蓄电池的温度提高得愈快,因此,一旦蒸气所产生的压力大于其冷凝的速度时,所述蓄电池就有可能因内部压力过大产生气爆发生危险,所以,本实用新型在设计上就考虑到让各回收循环槽23能够相互连通,并且在两侧各设有防爆装置31,主要的目的就是在防止蓄电池的内压力过大产生爆炸的危险,因为,当所述蓄电池内部的压力过大时,所述蒸气便会因压力的挤压作用而穿过防爆石313的微小气孔,进而达到排气的目的,也就是释压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免保养蓄电池的蒸发水回收循环使用装置,包括有座体、中盖及上盖,所述座体内间隔地设有容纳槽,而所述中盖底面与座体内一一间隔出的容纳槽对应密封配合,在配合各容纳槽的中盖上设有对应的注入孔,所述上盖完全密封覆盖于中盖的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各注入孔的旁侧各设有一个回收循环槽,所述回收循环槽与所述注入孔相互隔离,所述回收循环槽的底面是倾斜的,而在所述底面的最底端设有一个与座体的容纳槽相互连通的孔口,所述回收循环槽内部并设有隔片间隔出相互连通的区间;所述上盖配合设有相同的隔片及区间且配合密封于中盖上,同时在所述上盖隔片间预留有连通各回收循环槽的缺口。
2.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保养蓄电池的蒸发水回收循环使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两侧各设有一个防爆装置,所述防爆装置包含凹槽及连通所述凹槽与外侧的防爆孔以及防爆石,所述防爆石是埋设于所述凹槽中,且该防爆石的内部组织是具有多个有透气作用的毛细孔。
3.依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免保养蓄电池的蒸发水回收循环使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的回收循环槽的底面上设有小孔。
专利摘要一种免保养蓄电池的蒸发水回收循环使用装置,包括座体、中盖及上盖。座体内设有多个容纳槽,中盖底面密封于座体上,且各容纳槽在中盖上设有对应的注入孔,且在各注入孔的旁侧各设有一个回收循环槽。回收循环槽底面倾斜,底面最底端设有孔口。回收循环槽内部有数个隔片,上盖相对于中盖的接触面配合设有相应的隔片。本实用新型为使用者提供了免于向蓄电池加水的方便。
文档编号H01M2/00GK2168337SQ9322018
公开日1994年6月8日 申请日期1993年8月9日 优先权日1993年8月9日
发明者萧再津 申请人:日新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 成光蓄电池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