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灯用推压解除式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9472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信号灯用推压解除式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信号灯推压解除式开关。
信号灯用推压解除式开关已是公知技术,例如,在实公平4—6111号中所公开的开关,它具有以下部件;外壳;与信号灯电路联接的端子,可自由回转地支承于壳体内的托板,其上设有与上述端子接触或分离的可动接点;使该托板回转的柄、将托板保持在设定的回转位置或中间位置的保持机构、将柄导向中间位置的导向件、从中间位置推压柄时使托板从回转位置返回中间位置的回动凸轮机构、被外壳开口部盖住的端子座。
然而,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只设一条电路,并且托板只设在柄的单侧,所以容易造成接点部的磨偏。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易磨偏并且具有多条电路的推压解除式开关。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的信号灯用推压解除式开关以上述公开例为前提,并具有以下特征;进一步将端子作成设在壳体上的与信号灯电路或者其他电路的任一个电路相联接的第1端子和设在端子座上的与第1端子和其他电路联接的第2端子,同时,托板配设在柄和导向件连线的两侧,第1托板配设于第1端子侧,第2托板配设于第2端子侧,各个托板由柄或其他托板带动而回转。
第1托板和第2托板可由连接部件连接起来,连接部件可以由设在一个托板上的嵌合凹部和设在另一个托板上的嵌合凸部所构成。
再有,可将凸轮机构及保持机构同时设在第1托板及第2托板上。也可将凸轮机构设在第1托板或第2托板的任何一方,而将保持机构设在另一方,还可以将凸轮机构及保持机构仅设在第1托板或第2托板的任何一方上。
另一方面,也可将第1托板与第2托板处于非接合状态。这种情况下,可将凸轮机构及保持机构分别设在第1托板及第2托板上,也可将凸轮机构及保持机构仅设在第1托板或第2托板中的一个上,另一个托板可以同柄一起回转。
此外,也可以将凸轮机构及保持机构设在第1托板或第2托板中的任一个上,而在另一托板上只设保持机构,此种情况下,凸轮机构具有设于夹具上大致为五角形的凸轮孔及设于柄上的向上下方向突起的与凸轮孔配合的突起部,而只具有保持机构的托板可将凸轮孔做成大致为四角形的。
根据本发明,配置于柄与导向件连线两侧的托板在相反侧回转,所以接点部的磨偏很小,可长时期保持良好的操作性能,并可延长开关的使用寿命。
另外,若将第1托板与第2托板连结起来,各托板的可动接点与第1端子及第2端子接合、脱开,由一个柄来进行信号灯电路和其他电路的切换,这样就可将过去分别设置的开关集中到单一的开关壳体内。进而,由于可用一个柄来操作两个电路,故能使柄数减少,操作简单,可减少部件数量并得到良好的操作性。并且可以提供能够操作两个电路的小型开关。
这种情况下,靠设在托板上的嵌合凹部和嵌合凸部来实施两个托板的连接,就会使连接可靠,并且易于装配。
此外,若将凸轮机构及保持机构设在第1及第2托板上,操作性会更加提高且可靠。相对于此,若将凸轮机构设在第1托板第2托板的任何一个上,而将保持部件设在另一个上则可达到削减部件的目的。将凸轮机构及保持机构只设在第1托板或第2托板的任何一方上也是同样的。
另一方面,若使第1托板和第2托板不接合,则托板可分别独立回转。这种情况下,若将凸轮机构及保持机构都分别设在第1托板及第2托板的话,则各托板的可动接点与第1端子、及第2端子的接离是同步的。而若是将凸轮机构及保持机构仅设在第1托板或第2托板中的任意一个上,另一个托板与柄一体回转的话,则一方面可动接点与端子的连接分离是与柄的回转同时进行的。而各托板的可动接点与第1端子及第2端子的接合或分离是不同步的。
进而,若是将凸轮机构及保持机构设在第1托板和第2托板中的任意一个上,而在另一托板上仅设保持机构的话,在把一个托板推压解除的情况下,另一个托板可保持其原状态。这种情况下,凸轮机构是由设在托板上的大致为五角形的凸轮孔和设在柄上向上下方向突起并与凸轮孔配合突起部构成,仅有保持机构的托板凸轮孔做成大致4角形状,这样一来,第1托板和第2托板动作同步的信号灯用推压解除式开关与不同步的信号灯用推压解除式开关的零件差异仅仅在于凸轮孔的形状不同,这就可以减少零件的模具。


图1.第1实施例的剖面图;图2.第1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3.图1中箭头A向视图;图4.图1中箭头B向视图;图5.图4中箭头C向视图;图6.图4中箭头D向视图;图7.图6中沿7—7线的剖面放大图;图8.图4中箭头E向视图;图9.图8中沿9—9线的剖面放大图;图10.涉及第2实施例的图,相当于第6图;图11.图10中沿11—11线的剖面图;图12.涉及第2实施例的图,相当于第8图;图13.图12中的沿13—13线的剖面图。
以下根据图面来说明第1实施例。如图1及图2所示,该开关是由外壳10、第1托板20、第2托板30、柄40、导向件50、端子座60所构成。使用时外壳10在上方,端子座60在下方。
第1托板20及第2托板30配置于柄40与导向件50的导向板(后述)之连线L的上、下侧,从外壳10的底部一体地向上突起的支持轴11穿通轴孔21、长孔42及轴孔31将这些件支持于同一轴上,长孔42设在柄40的本体41上。48、49为衬套。
与信号灯电路相接的第1端子12设于外壳10上,第1端子12的一端延伸到联接器13内。另外,在外壳10的靠近联接器13一侧的内角部形成有构成保持机构的棘爪槽15(参照图6),柄40向外延伸一侧的内角部形成有第1托板20及第2托板30的回转止动部16、17。
在第1托板20的中央部形成有近似主底座的五角形凸轮孔22,在第1托板的一侧缘部形成有可动接点24的安装部23,可动接点24可与第1端子12相联,在安装台阶部23处有突起形成的接合突起部23a。
在另一侧的缘部也形成有安装台阶部25和棘爪座26、安装台阶部25上突起形成有接合突起部25a,在棘爪座26中收纳着构成保持机构的弹簧27和球28。
第2托板30的形状与第1托板大致相同,中央部设有凸轮孔32。另外在其一侧缘部设有安装台阶部33和可动接点34,在其另一侧缘部设有对称的安装台阶部35和可动接点36。
这些可动接点34、36与设在端子座60里侧(外壳10的内侧)的第2端子62接触或分离。
在柄40本体部41前端部上下侧形成有分别向上下相反方向突出的突起部43、44。这些突起部伸入到凸轮孔22及32中构成凸轮机构的一部分、本体部41沿长度方向伸长形成细长状。另外,在柄40的操作部位形成有盲孔40a。
在本体部41上形成有前端开放的轴孔,在该轴孔部形成有棘爪座45、并在此收纳着弹簧46和球47。
导向件50是由以下几个部份形成的整体件,嵌合于外壳10的联接器一侧壁部19内侧的安装壁51、大致沿本体部41轴线向外壳内突出的导向板53、向联接器13内伸出的隔板54。
导向板53上形成有略呈V字状的导向部52用以将球47导向中立位置方向。
该开关如作为图1的A向示图的图3所示,端子座60是外壳10开口部的覆盖件,设在其内侧的第2端子62的一部份一直延伸到联接器盖板61的里侧,该盖板61与基座60形成于一体并盖在联接器13的安装面14上,在这里例如定位电路等等的信号灯电路与其他电路相接。
图4是从图1的B向所视的第1托板20、第2托板30以及柄40装配为一体的状态,图5是图4的C向视图、图6是从图4的D向表示第1托板20的视图。图7是图6中沿7—7线的放大剖面图。另外,图8是从图4的E向表示第2托板30的视图,图9是图8中沿9—9线的放大剖面图。
如这些图中所表明的,第1托板20与第2托板30靠安装部23与33及25与35的接合而能够成整体回转,而安装部23与33及25与35的接合则分别由突起的结合部23a与33a及25a与35a的接合而成。
如图6所示,伴随第1托板的回转,球28选择棘爪槽15的中间位置15N,左转位置15L或右转位置15R中的任一位置而接合,第1托板20的回转位置由这些位置中的任意一个加以限制。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第2托板30为了与第1托板一体回转没有设这样的机构,在第2托板30中也可以设同样的机构。
以下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在图1中,例如使柄40从中间位置向右转方向回转、各托板20和30则会一同回转。这时候在第1托板20上,如图6所示,首先本体部41的突起部44从中间位置N向右转位置R回转。
与此相应,凸轮孔22的缘部22a受到突起部44的推压,第1托板也向正时针方向回转,球28从棘爪槽15的中间槽15N移向右转槽15R,停止在右转状态、将信号灯的电路转换成接通右转信号灯。
在这种状态下松手放开柄40,将第1托板20留在右转状态,柄40自动回复到中间位置,突起部44也返回图中实线所示的中间位置,凸轮孔22倾斜边22b位于其延长线上。
于是,将本体部41向里一推,突起部44的前端压向倾斜边22b,第1托板20受到向中间位置复归的力,第1托板20向图中反时针方向回转返回到中间位置、球28从棘爪槽15的右转槽15R向中间槽15N移动并停止在那里由此断开右转信号电路,并且向左转侧也依同样步骤进行。
伴随第1托板20的回转,第2托板30同样也在突起部43与凸轮孔32的凸轮机构作用下回转,可动接点34、36与第2端子62接合、脱离,例如转换定位电路,如图4所表明那样,接合突起部33a及35a与第1托板20的对应部23a及25a相接合而与第1托板20成一体回转,所以可以省略第2托板30的保持机构。
为此,根据本实施例可以用一个柄40同时操作两个电路,由于可减少柄数,所以能消除操作的繁杂,同时可将现有的分别设置的转换开关集中在一个上。并且,由于配置于柄40与导向件50的连结线L两侧的第1托板20和第二托板30的回转,减少了各接点部的偏磨损。
以下说明第2实施例。图10至图13表示第2实施例所涉的第1托板70和第2托板80,图10所示第1托板70相当于第1实施例的图6,图11是图10的11—11线剖面图。另外,图12所示第2托板80相当于第1实施例的图8,图13是图12的13—13线剖面图。
如图10至图13所示在安装部73处设接合孔73a在安装部83处设接合销83a,将接合孔73a嵌合在接合销83a上,此外同样地将设在安装部74的接合孔74a嵌合在安装部84的接合销84a上,由此可使第1托板70与第2托板80成一体回转。
这样一来,第1托板70与第2托板80可以更加确实地接合起来,并且,使两者组合了的时候没有横向的相对错移,因此可以提高组装时的操作性。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有各种应用的可能。例如不在第2托板30上设凸轮孔32,将凸轮机构只设在第1托板20上,而且即使省略了与突起部43的接合,只要维持住第1托板20与第2托板30的连动关系也能有同样的机能,因此可以省略第2托板30的凸轮机构及保持机构。进一步说也可以分别将凸轮机构设在第1托板上,将保持机构设在第2托板上,或者作相反的配置。
另外,还可以不使第1托板20和第2托板30接合。例如,不使第1夹具20与第2托板30接合、并且省略第2夹具30的凸轮机构,单独使第2托板30和柄40成一体回转,这样一来,只有第1托板20具备推压解除机构,第2托板30追从于柄40,所以,不需要推压解除机构的前灯,或者停车灯的闪烁电路以及有必要喇叭电路等都可利用。
此外,凸轮孔32的倾斜边32b可以变更成与邻边32a垂直的,形成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孔,这样,第1托板20虽有着推压解除机构,但第2托板30在第1托板20的推压解除时被放置不顾,因此,非常适用于自动解除机构用的信号灯转换器。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信号灯用推压解除转换器不易产生偏磨损,并且特别适用于具有多条电路的推压解除转换器。
权利要求
1.一种信号灯用推压解除式开关具有以下部件外壳、联接信号灯电路的端子,在壳体内可自由回转地被支持着并且在其上设有与上述端子接离的可动接点的托板,使该托板回转的柄、将托板保持在设定的回转位置或中间位置的保持机构、将柄导向中间位置的导向件、当把柄从中间位置向里推压的时候使托板从回转位置返回中间位置的凸轮机构、被外壳的开口盖着的端子底座,在具备上述部件的信号灯用推压解除式开关中,其特征在于端子是由设在壳体上并与信号灯电路或者别的电路中的任意一个联接的第1端子和设在端子座上的与第1端子和别的电路联接的第2端子构成,同时,托板分为第1托板和第2托板,分别配置在柄与导向件的连线上下侧,其中第1托板配置在第1端子侧,第2托板配置在第2端子侧,这些托板在柄或其他托板的作用下回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信号灯用推压解除式开关,其特征还有用连接部件连接第1托板和第2托板、两托板随柄的操作成一体回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信号灯用推压解除式开关,其特征还有连接部件是由设在一个托板上的嵌合凹部与设在另一个夹具上的嵌合凸部所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信号灯用推压解除式开关,其特征还有在第托板及第2托板上均设有凸轮机构及保持机构。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记载的信号灯用推压解除式开关,其特征还有凸轮机构设在第1托板或第2托板中的任意一个上,保持机构则设在另一个上。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记载的信号灯用推压解除式开关,其特征还有凸轮机构及保持机构只设在第1托板或第2托板中的任意一个上,而在另一个托板上不设置凸轮机构及保持机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信号灯用推压解除式开关,其特征还有第1托板与第2托板不接合,可以分别地独立回转。
8.如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信号灯用推压解除式开关,其特征还有在第1托板及第2托板上均设有凸轮机构及保持机构。
9.如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信号灯用推压解除式开关,其特征还有凸轮机构及保持机构只设在第1托板或第2托板中的任意一个上,而另一个托板则与柄成一体回转。
10.如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信号灯用推压解除式开关,其特征还有凸轮机构及保持机构设在第1托板或第2托板中的任意一个上,而在另一个托板上只设保持机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记载的信号灯用推压解除式开关,其特征还有凸轮机构是由设在托板上的大致为五角形的凸轮孔和设在柄上的向上下方突出并与凸轮孔接合的突起部构成,只具有保持机构的托板其凸轮孔是大致的四角形。
全文摘要
在柄40与导向件50的连线上下侧设置第1托板20及第2托板30、柄40和两个托板20、30可自由回转地安装在同一根轴即壳体10上的支持轴11上,柄40前端上下处形成的突起部43、44伸入到两托板20、30的凸轮孔22、32内。柄40一回转、第1托板20的可动接点24与第1端子12相接离从而转换信号灯电路、第2托板30的可动接点36等与第2端子62相接触或分离从而转换定位电路等别的电路,一推压柄40,则各托板分别被推压解除而返回中间位置。因此,可用一个柄来切换两条电路,并且,防止了接点部的偏磨损。
文档编号H01H25/00GK1124537SQ95190190
公开日1996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1995年3月1日 优先权日1994年3月16日
发明者阿比留达哉 申请人:东洋电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