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点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1267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燃机的点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点火装置,它在次级线圈中产生取决于通过绕线筒的初级线圈的初级电流的高电压并且将高电压供给内燃机的火花塞。
图7是内燃机的惯用点火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剖视图。图8是经过图7的VIII-VIII的线所取的剖视图。一个方形孔4a形成在绕线筒100的有底部的棱形绝缘壳体4的底部。初级线圈2绕在棱形初级绕线筒2a上。在绝缘壳体4中,初级绕线筒2a中轴线与绝缘壳体4的孔4a轴心重合,并且初级绕线筒2a一端的法兰2c靠在绝缘壳体4的底部表面上。绕在次级绕线筒3a上的次级线圈3布置在初级线圈2的周围同时与其保持恒定距离。一个孔4b形成在绝缘壳体4的下侧壁(图7)上。在该侧壁的外侧,一个圆柱形的高电压塔6a从孔4b竖向延伸,与绝缘壳体4形成一个整体。高电压接线柱6的一端连至次级线圈3的高电压产生端3b,而另外一端伸入高电压塔6a中。为了使高电压接线柱6与外界绝缘,而将绝缘橡胶6b布置在高电压塔6a的周围。在将上述零件中的每个例如初级线圈2和次级线圈3布置在绝缘壳体4中之后,将它们用在其间注入和硬化的树脂7固定。一个外接线柱5设置在绝缘壳体4的敞开侧的一个侧壁上。
形成闭合磁路的铁心1由两个基本为U形的铁心部分1a和1b组成。铁心部分1a和1b的彼此相对的这些端部之一被插入初级绕线筒2a中并且用黏着剂固定,其它端部焊接在暴露在绝缘壳体4外部的位置处的它们的各个端部。安装孔1d形成在铁心1上用于将绕线筒100固定在内燃机上,而绕线筒100由安装螺栓8固定在支架9上。金属板10布置在铁心1的安装孔1d的上部并且由安装螺栓8固定在铁心1上。金属板10通过设置在外接线柱5上的接地接线柱5b而接地。
图9是内燃机的惯用点火装置的铁心的局部正视图;

图10是经过图9的x-x线所取的剖视图。铁心1由层叠硅钢片1g形成,每个硅钢片的厚度约为0.3-0.5毫米。每个硅钢片1g是通过将其表面上有绝缘层的大硅钢片材切成预定形状而形成的。因此在每一部分1h上不形成绝缘层。树脂涂层1f通常涂在铁心的暴露于外侧的而不是存于初级绕线筒的部分上,用于防止生锈。
图11是内燃机的惯用点火装置的电路图。点火信号输入接线柱13连在是晶体管的电源开关14的基板上,而绕在铁心1上的初级线圈2连在电源开关14的集电极上,铁心1和电源开关14的发射极连在接地接线柱5b上。绕在初级线圈2上的次级线圈3的高电压侧连在高电压接线柱6上。
根据上述构成的内燃机的点火装置,要从点火信号输入接线柱13输入的来自控制装置(未视出)的点火信号通过电源开关14控制着通过绕线筒的初级线圈2的初级电流。在绕线筒的次级线圈3中产生的高电压取决于通过初级线圈2的电流,高压电通过高压接线柱供给内燃机的火花塞(未示出)。
如上所述,根据内燃机的惯用点火装置,设置在硅钢片1g上的绝缘层(未示出)和用于防止生锈所涂覆的树脂涂层1f形成在铁心1的暴露于外侧而不是存于初级绕线筒2a中的部分的表面上。因此,当金属板10按照原样固定在表面上时,铁心1不能通过金属板和接地接线柱5b可靠地接地,并且在初级线圈3中产生的高电压会在铁心1中感应出来,引起铁心1和靠近铁心1的安装部分的低压部位之间的放电。放电会产生噪音,使各种装置运转不良,增加传送噪音。另外,当进行内燃机的维护时,假如维修工触及感应高压电的铁心1时,他会受到电击。
另外,树脂涂层1和绝缘层必须局部地去掉,以使铁心1可靠地接地。这会增加人工劳动量,并且使成本增加。
因此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点火装置,它可以使铁心容易而可靠地接地,同时不增加人工劳动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内燃机的点火装置,其中点火线圈包括通过将多个切割钢片层叠而形成的铁心;绕在该铁心上的初级线圈;绕在该初级线圈上的次级线圈;一个导电板,该导电板布置在该铁心和该初级线圈的初级绕线筒之间,有该钢片部分与其接触的接触表面并且与外接线柱的接地接线柱电连接。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内燃机的点火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剖视图;图2是经过图1的11-11线所取的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的内燃机点火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内燃机点火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剖视图;;图5是图4的导电板的总透视图;图6是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内燃机点火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剖视图;图7是内燃机的惯用点火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剖视图;图8是经过图7的VIII-VIII的线所取的剖视图;图9是内燃机的惯用点火装置的铁心的局部正视图;图10是经过图9的x-x线所取的剖视图11是内燃机的惯用点火装置的电路图。
下面介绍第一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内燃机的点火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剖视图;图2是经过图1的11-11线所取的剖视图。参阅附图时,与示于图7-13的内燃机的惯用点火装置相同或者相应的零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它们的描述将被省略。
基本为板状的导电板11与绕线筒100的铁心1相接触,导电板11的主要部分11f夹在铁心1和其内储藏有铁心1的初级绕线筒2a之间,并且一个夹紧部分11d借助夹在初级绕线筒2a的边缘而固定。与导电板接触的铁心部分是一系列的叠层硅钢片1g(1h),并且在其上没有绝缘层。树脂涂层1f未象现有技术的情况下那样形成在储存于初级绕线筒2a中的铁心1的部分上。因此材料暴露于与导电板11接触的铁心1的部分,借此,铁心1通过它们的接触可靠地与导电板11电连接,导电板11连接在设置在外接线柱5上的接地接线柱5b上,并且通过外线接地。
在构成为如上所述的内燃机的点火装置中,容许导电板11与从开始就未在其上形成树脂涂层1f和绝缘层的铁心1的钢片的部分接触,因此,铁心1可以可靠地接地,而不需要局部去掉树脂涂层1f和绝缘层,这样不会增加人工劳动量,因此可以防止成本增加。
下面介绍第二实施例。
图3是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的内燃机点火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剖视图。请参阅图3,在导电板11的接触表面11a的基本中央的部分设有与铁心1接触的突出部分11b。突出部分11b是通过将导电板11打折而形成的。因此导电板11与铁心1弹性接触,借此,进一步确保与铁心1之间的电接触。
下面介绍第三实施例。
图4是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内燃机点火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剖视图;图5是图4的导电板的透视详图。在导电板11的接触表面11a上形成有与铁心1接触的两个突出部分11c。这些突出部分11c是通过在接触表面11a上提供U形凹槽并且使得凹槽的内部表面向接触表面11a侧弯曲而形成的。在铁心1面朝导电板11的表面上在与突出部分11c相应的部分设有凹部1i。突出部分11c和凹部1i构成啮合装置,突出部分11c藏在凹部1i内与其啮合,因此突出部分11c的尖角锐利地与铁心1接触,从而进一步确保电接触。
在内燃机点火装置的组装步骤中,按照惯用方法,两个U形铁心部分1a和1b的一端插入初级绕线筒2a中并且用黏着剂固定,然后将其它端部焊接。然而该方法会导致铁心在粘结步骤和焊接步骤之间脱开。
根据本实施例,导电板11布置在初级绕线筒2a中,通过夹住初级绕线筒2a的边缘而固定在夹紧部分11d并且用树脂7固定。之后,两个铁心部分1a和1b的彼此面对的一端插入初级绕线筒2a中并且由黏着剂固定。因此突出部分11c将铁心1固定在它的位置,从而可以防止铁心1从初级绕线筒2a中掉出。作为啮合装置,突出部分可以设在铁心1侧而凹部可以设在导电板11侧。
下面介绍第四实施例。
图6是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内燃机点火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剖视图。请参阅图6,导电板11的尖部可以例如折回来而形成一个间隙保持部分11e,以便符合铁心1的间隙1c的尺寸。间隙保持部分11e从导电板11主体部分弯成直角并且置于铁心1的间隙1c中。在本例中,导电板11由非磁性材料制成,以便不干扰铁心1的磁场。
因为铁心1的间隙1c的尺寸极易影响次级线圈3的输出电压,所以出于对内燃机的点火装置的性能的考虑,应当对其严格控制。按照惯用方法,作为尺寸控制方法之一,是将一个隔垫在内燃机的点火装置的组装过程中插在间隙1c中。根据本实施例的内燃机的点火装置,用于使铁心1接地的导电板11的间隙保持部分11e也起隔垫的作用。因此,间隙1c的尺寸可以得到控制。另外,因为导电板11由非磁性材料制成,所以它既不影响铁心1的磁场又不干扰铁心1的磁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形式中,提供一种内燃机的点火装置,其中,点火线圈包括通过将多个切割钢片层叠而形成的铁心;绕在铁心上的初级线圈;绕在初级线圈上的次级线圈;布置在铁心和初级线圈的初级绕线筒之间的导电板,有钢片部分与之接触的接触表面并且与外接线柱的接地接线柱电连接。本发明的该特征有下列优点。导电板与构成铁心的钢片的无涂层部分接触,因此导电板可靠地与铁心电连接。因为导电板连在接地接线柱上,所以铁心便电连接在接地接线柱上,从而可以可靠地接地。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形式中,提供一种内燃机的点火装置,其中,突出部分设置在接触表面上。本发明的该特种有下列优点。突出部分弹性地与该接触表面接触并且牢牢地靠在铁心上,因此铁心可以更牢靠地接地。
在本发明的又另一种形式中,提供一种内燃机的点火装置,其中,该铁心和该导电板有啮合装置。本发明的该特种有下列优点。导电板与铁心相啮合并且导电板将铁心固定在它的位置上,因此可以提高绕线筒组装操作效率。
在本发明的再又另一种形式中,提供一种内燃机的点火装置,其中导电板由非磁性材料制成。本发明的该特征有下列优点。导电板既不影响铁心的磁场又不干扰铁心的磁性。
在本发明的再又另一种形式中,提供一种内燃机的点火装置,其中铁心有一个间隙,并且其中导电板的一部分插入该间隙中。本发明的该特征有下列优点。导电板起着一个隔垫的作用,因此间隙的尺寸可以得到控制,而无需制备仅仅用作隔垫的零件。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燃机的点火装置,它在次级线圈中产生取决于通过点火线圈的初级线圈的初级电流的高电压并且将高电压供给内燃机的火花塞,其中该点火线圈包括通过将多个切割钢片层叠而形成的铁心;绕在该铁心上的初级线圈;绕在该初级线圈上的次级线圈;一个导电板,该导电板布置在该铁心和该初级线圈的初级绕线筒之间,有该钢片部分与其接触的接触表面并且与外接线柱的接地接线柱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突出部分设置在该接触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铁心和该导电板有啮合装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铁心和该导电板有啮合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电板由非磁性材料制成。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电板由非磁性材料制成。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电板由非磁性材料制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铁心有一个间隙,并且该导电板的一部分布置在该间隙中。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铁心有一个间隙,并且该导电板的一部分布置在该间隙中。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铁心有一个间隙,并且该导电板的一部分布置在该间隙中。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燃机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铁心有一个间隙,并且该导电板的一部分布置在该间隙中。
全文摘要
一种内燃机点火装置,它可以使铁心容易而可靠地接地而无需增加人工劳动量。在该点火装置中,点火线圈包括通过使多个切割钢片层叠而形成的铁心;绕在铁心上的初级线圈;绕在初级线圈上的次级线圈;一导电板布置在铁心和初级线圈的初级绕线筒之间,有钢片部分与其接触的接触表面并且与外接线柱的接地接线柱电连接。
文档编号H01F38/12GK1137682SQ9610441
公开日1996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1995年5月8日
发明者村田滋身, 小岩满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