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点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1650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燃机的点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的点火装置,该装置有一个能间歇地供给点火线圈初级电流的电源开关。该电源开关被容纳在一个绝缘壳中,并被浇筑在绝缘壳中的绝缘树脂材料所固定。
图6是一个常用的内燃机点火装置的局部横面剖视图,图7是一个绝缘壳的整体透视图,而图8则是该内燃机点火装置的电路图。在这几幅图中,一个孔(没有图示)被限定在一个合成树脂绝缘壳1的容纳部分1a的底部中心。第一个点火线圈的E形铁芯2穿过其中心孔。第二个点火线圈的E形铁芯3与第一个E形铁芯彼此相隔开。一个初级线圈4绕在第一个E形铁芯2中心部分的周围,而第二个E形铁芯3的中心部分与相对的第一个E形铁芯彼此隔开。第二个线圈5绕在初级线圈4的外部边缘的周围上。
一个电源开关6被容纳在从容纳部分1a伸出的附加容纳部分1c中。电源开关6包括一个托盘状的铜散热器7中,一个电源晶体管转换装置8被接纳在散热器7中,一个用于驱动和控制转换装置8的混合式集成电路(hybrid IC)9,一个导电体10连接转换装置8到混合式集成电路,一根导线11的一端连接到混合式集成电路9,一个充填到散热器7中的硅铜胶滞体12,用于保护由转换装置8和混合式集成电路9组成的转换单元。
绝缘壳1包括一个固定部分1d,用于作为点火线圈(没示出)的高压单元的高压端和一个固定部分1e,用于低压电单元。低压电端元件包括一个VB电极13a,用于连接初级线圈到汽车的电池上,一个点火信号输入端13b用于把从控制元件(没有图示)得到的点火信号施加到电源开关6上,还有一个接地端13c。
在如上所述的内燃机点火装置中,电源开关6有一个被容纳到附加的容纳部分1c中而且内部充满硅铜胶滞体的散热器7,其次导线11的最末端被连接到电极13b上,象电源开关6一样,电极13c通过导线15连接到初级线圈4上。之后,绝缘壳1的容纳部分1a和辅助容纳部分1c被电绝缘树脂14充填,并且绝缘树脂14被固化以便固定绝缘壳1中的电源开关6。
根据从点火信号输入极13b得到的点火输入信号,一个流到点火线圈的初级线圈4的初级电流通过电源开关6被控制。根据流到初级线圈4并通过高压极提供到配电器(没有图示)的初级电流,一个高电压加在了点火线圈的次级线圈5上。
在内燃机常用的点火装置中,由于次级线圈5产生的热作用和电源开关6间歇地操作转换装置8,绝缘树脂14被反复地膨胀和收缩,于是产生的应力施加在了导线11和15上。因此,导线11的连接部分11a容易从混合式集成电路9上剥落,例如问题出现在抵抗热冲击的性能上。
同样,也存在着当将电源开关6安装到绝缘壳1上或连接导线11时,应力例如拉力等作用到导线11上,结果,导线11的结合部分11a从混合式集成电路9上剥落,丧失了工作可靠性。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当绝缘树脂14被浇注到真空中的绝缘壳1中时,保留在硅铜胶滞体12中的空气就会移动到绝缘树脂14中并在绝缘树脂14中形成空隙,这样的结果,使得绝缘树脂14的绝缘性能大为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个导线的耐热性能,工作的可靠性和绝缘性能都有所改进的新的内燃机点火装置。
本发明的内燃机点火装置包括一个电绝缘壳;一个装在绝缘壳中的点火线圈;一个装在绝缘壳中的电源开关和一个间歇供给点火线圈初始电流的转换装置,一个胶滞体置于转换装置上用于覆盖转换装置,而至少一个导线的一端连接到转换装置而另一端沿伸到电源开关的外部;电绝缘树脂置于绝缘壳中,支撑和覆盖着绝缘壳中的点火线圈和位于绝缘壳中的电源开关;导电线包括一个弯曲部分,其置于胶滞体中用于吸收导线中的应力。
进一步说,内燃机的点火装置包括一个电绝缘壳,一个置于绝缘壳中的点火线圈,一个置于绝缘壳中的电源开关和包括一个间歇供给点火线圈初始电流的转换装置,一个散热器用于支撑转换装置,散热器上的胶滞体在转换装置之上用于覆盖转换装置,一个导线一端连接转换装置而另一端沿伸到电源开关的外部,而一个电绝缘支撑件固定在散热器上并支撑导线;绝缘树脂放置在绝缘壳中,支撑和覆盖绝缘壳中的点火线圈和位于绝缘壳中的电源开关。


图1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内燃机点火装置一种实施例的正剖视图2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内燃机点火装置又一实施例的正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内燃机点火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的正剖视图。
图4也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内燃机点火装置又一实施例的正剖视图;图5也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内燃机点火装置又一实施例的正剖视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传统内燃机点火装置的正剖视图;图7是图6的绝缘壳的视图;图8是传统的内燃机点火装置的电路图。
本发明的这些实施例将参照下面的附图进行描述。图1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内燃机点火装置实施例的正面局部剖视图,用在图6到图8中使用的相同数字标号用来代表相同或相对应的零部件,这些在图中的描述将被省去。
在这个内燃机的点火装置中,作为控制元件导线21的一端连接到混合式集成电路9上,另一端连接到点火信号输入极13b上,导线21在硅铜胶滞体12中有一个弯曲部分21a。
因此,虽然由于次级线圈5和转换装置8产生的热作用,使得绝缘树脂被膨胀和收缩,这样,导线21上产生了应力,但应力被弯曲部分21a所吸收,而不会传递到导线21的接头部分21b上。实施例2图2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内燃机点火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其中散热器7被固定在硅铜胶滞体12中的弯曲部分21b的定位板22所覆盖。定位板22包括一个可通过带有弯曲部分21a的导线21的孔22a一个用于支撑弯曲部分21a的凸台22b和一个通过被充填的硅铜胶滞体12的胶滞体窗口22c。
当散热器7被硅铜胶滞体12充填时,定位板22固定到散热器7上,以便当散热器7被充填时硅铜胶滞体12通过胶滞体窗口22c时,弯曲部分21a被凸台22b牢固地固定在散热器7中并被埋藏在硅铜胶滞体12中。因此,弯曲部分21a被保证埋藏在胶滞体12中而不是在绝缘树脂14中。这样,即使由于绝缘树脂14的膨胀和收缩引起应力产生在导线21上,但应力确保吸收到硅铜胶滞体12中的弯曲部分21a上,而不是施加到导线21的连接部分21b上。
图3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内燃机点火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其中,一个刚性树脂盖23被固定在硅铜胶滞体12上,导线21的弯曲部分21a被埋藏在硅铜胶滞体12中。树脂盖23的材料可以是环氧树脂或是紧密接触特性的材料,它紧密连接着导线21,散热器7被硅铜胶滞体12充填并凝固,树脂盖23覆盖在胶滞体12上。
在这个实施例中,电源开关6的导线21被紧密地连接到树脂盖23上并当电源开关6容纳在附加容纳部分1c(见图7)中时固定在那里。因此,虽然当导线21的最末端连接到点火信号输入极13b时,应力施加到导线21上,但应力不会被施加到导线21的连接部分21b上,因为导线21被树脂盖23所固定。
进一步说,自弯曲部分21a被埋在硅铜胶滞体12中,虽然绝缘树脂14和绝缘盖3有相同的材料和相同的热膨胀系数,它们由于次级线圈5和转换装置8产生的热作用会产生膨胀和收缩,这样的结果是应力产生到导线21上,而应力会被硅铜胶滞体12中的弯曲部分21a所吸收,而不会被施加到导线21的连接部分21b上。
进一步说,因为硅铜胶滞体12为树脂盖23所覆盖,保留在硅铜胶滞体12中的空气被封闭到散热器7中。这样,当绝缘树脂14被倾注到真空的绝缘壳1中时,不会出现滞留在硅铜胶滞体12中的空气运动到绝缘树脂14中而形成空隙,从而降低电绝缘性能的现象。
图4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内燃机点火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在这里,一个绝缘支撑件24被安置在散热器7的一侧。第一导线部分26a延伸通过并固定到绝缘支撑件24上,支撑件24与散热器7一起构成容器的一部分。点火信号输入极13b被连接到第一导线部分26a的一端。第一导线部分26a的另一端被连接到硅铜胶滞体12中的第二导线部分26b的最外端,第二导线26b的底端连接到混合式集成电路9的连接部分26c上的控制元件上。
在这个实施例中,电源开关6有一个第一导线部分26a固定在其中的绝缘支撑件24,它被容纳在附加容纳部分1c(见图7)中,而第一导线部分26a被连接到点火信号输入极13b上。这样,即使在电源开关6的配线和装配过程中,产生应力施加到第一导线部分26a上,而应力会被支撑件24接收和承载,不会传递到第二导线部分26b上。因此,第二导线部分26b不会在连接部分26c处剥落。
在工作期间,虽然有如同应力或其它的力会由于绝缘树脂的膨胀和收缩施加到第一导线部分26a上。而绝缘树脂的膨胀和收缩是由于第二线圈5和转换装置8产生的热造成的。应力也可以由绝缘支撑件24来承载,而不会传递到第二导线部分26b上。进一步说,因为第二导线部分26b被安置在硅铜胶滞体12中,它就不会受绝缘树脂14的膨胀和收缩的影响,第二导线部分26b也就不会在混合式集成电路的连接部分26c处剥落。
图5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内燃机点火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这个实施例的连接部分26d不同于实施例4。在这个实施例中,连接到第二导线部分26b的第一导线部分26a被放置在绝缘树脂14中固定在硅铜胶滞体12的外部,而第二导线26b的弯曲部分26e是被放置在硅铜胶滞体12中。
就上述的实施例4来说,因为连接部分26d被放置到硅铜胶滞体12中,第二连接部分26b其中连接到第一导线部分26a。它有一个优点,就是第二导线部分26b不受绝缘树脂14的膨胀和收缩的影响。可是,在实施例4中,第一导线部分26a被焊接到第二导线部分26b上后,容器一定要被硅铜胶滞体12所充填。结果,出现了一个忧虑,那就是作为控制元件转换装置8和混合式集成电路会受到焊接期间产生的焊接粉末的不利影响。
在实施例5中,由于连接部分26d是设置在硅铜胶滞体12的外部,第一导线部分26a可以在容器被充填了硅铜胶滞体12后焊接在第二导线部分26b上,因此,转换装置8和混合式集成电路9能受到焊接零件所产生的焊接粉末的保护。
进一步说,尽管由于第二线圈5和转换装置8产生的热作用的影响,使得绝缘树脂材料14膨胀和收缩,这样的结果,使得应力产生到第二导线部分26b上,但是应力能够被硅铜胶滞体12中的弯曲部分26e吸收,这样,第二导线部分26b就不会从混合式集成电路9的连接部分26c处剥落。
尽管本发明已经描述了用于连接电源开关6到点火信号输入极13b(见图8)的导线21(图1至图3),26a和26b(图4,图5)连接过程。但本发明也还适用于用于连接电源开关6到接地极13c(见图8)的导线11(见图8)。和用于连接电源开关6到初级线圈4(见图8)的导线15(见图8)。这些不需要说明。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燃机的点火装置包括一个电绝缘壳;一个置于所述绝缘壳中的点火线圈;一个置于所述绝缘壳中的电源开关和包括一个间歇供给初级电流到所述的点火线圈的转换装置,一个胶滞体固定在所述的转换装置上用于覆盖转换装置,和至少一根导线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的转换装置,而另一端延伸到所述电源开关的外部;和绝缘树脂放置在所述的绝缘壳中,支撑和覆盖所述绝缘壳中的点火线圈和电源开关。所述的导线包括一个置于所述胶滞体中的可弯曲部分,用于吸收所述导线中的应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源开关进一步包括一个转换装置附在其上的散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器是呈托盘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源开关包括一个连接到所述散热器的电绝缘支撑装置,用于支撑所述胶滞体中的导线的弯曲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燃机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是呈托盘状;所述的支撑装置包括一个连接到所述散热器的定位板,用于至少部分覆盖所述散热器中的胶滞体,所述导线通过定位板延伸,定位板接合所述导线的弯曲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点火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刚性树脂盖,密封连接到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导线上,并密封覆盖所述散热器中的胶滞体。
7.一种内燃机的点火装置包括一个电绝缘壳;一个置于所述绝缘壳中的点火线圈;一个置于所述绝缘壳中的电源开关;和包括一个转换装置用于间歇供给初级电流到所述的点火线圈,一个用于支撑所述转换装置的散热器;一个置于散热器内在所述转换装置上的胶滞体用于覆盖转换开关,一导线,其一端连接所述的转换装置而另一端则延伸到所述电源开关的外部,一个电源支撑件固定到所述的散热器上和支撑所述导线;一电绝缘树脂装于所述的绝缘壳中,并支撑在覆盖所述绝缘壳中的点火线圈和所述的电源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燃机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包括一个第一部分固定到所述绝缘支撑件上,其一端延伸到所述的胶滞体中而另一端则延伸到所述胶滞体的外部,一个第二导线部分,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的转换装置,而另一端接到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燃机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线进一步包括一个电极部分其一端连接于第一部分的另一端,而另一端则延伸通过绝缘壳用于外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燃机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第二部分包括一个可弯曲部分,其置于所述的胶滞体中用于吸收所述导线应力。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燃机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的第一和第二部分被连接在所述胶滞体的外部。
全文摘要
一种内燃机的点火装置包括一个电绝缘壳;一个置于绝缘壳中的点火线圈;一个置于绝缘壳中的电源开关和包括一个转换装置用于间断供给点火线圈初级电流,一个固定在所述转换装置上的胶滞体,用于覆盖转换装置和至少一个导线,其一端连接到转换装置上而另一端延伸到电源开关的外部;一电绝缘树脂装于绝缘壳中并支撑和覆盖点火线圈和电源开关;其导线包括一可弯曲部分,其位于胶滞体中用于吸收电导线中的应力。根据这种排列,导线的抗热冲击性和工作可靠性都得到了改进。
文档编号H01F38/12GK1140798SQ9610894
公开日1997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1996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1995年4月24日
发明者泽崎宣幸, 小岩满, 村田滋身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