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注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4225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蓄电池注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蓄电池注液装置。
一般蓄电池在使用前必须先行灌注电解液,而目前常用的注液装置是在注液罐的开口处采用螺纹瓶盖封闭注液罐,在瓶盖上设置有封闭的锥形注液嘴,蓄电池需注液时,先用剪刀将锥形注液嘴前端封闭处剪切掉,然后将注液罐倒转,注液嘴插入蓄电池的注入口,以完成电解液的加注。这种注液装置由于注液罐靠螺纹瓶盖封闭,因此密封不理想,尤其在运输过程中,注液罐中的电解液常会有泄漏,同时需要灌注时,必须使用剪刀或刀等工具,不太方便,此外,剪开注液嘴后,在倒转注液罐的过程中,会有部分电解液飞溅于蓄电池壳体外,一方面浪费电解液,另一方面飞溅的电解液不慎触及人体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中国专利CN2113555U公开了一种“密闭式电瓶的注液装置”,它将电瓶壳的注入口设计成有贯穿于壳体内缘的中空顶柱,而加注罐的加注口用铝箔类物品封盖,加注时由顶柱尖端戮穿加注口上的铝箔,完成电解液的加注,这种装置一方面密封好,便于运输,另一方面加注时电解液不会飞溅出来,但这种装置必须是蓄电池与加注罐配套使用,适用范围有限,结构也较为复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安全可靠的蓄电池注液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注液罐和注液嘴组成,其中液液罐上端设一加注口,加注口由金属箔封盖,注液嘴成漏斗形,注液嘴的前端为开口细长锥形中空管,注液嘴的尾端为一圆柱形空腔,空腔内设置有一开口中空顶柱,顶柱的外径略小于注液罐加注口的内径,顶柱与液嘴前端连通成两端开口的通管。
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有漏斗形注液嘴,因此使用时不需特定的蓄电池外壳结构,适用范围广,使用时只需将注液嘴前端插入蓄电池的加注口内,再将注液罐例转,使注液罐的加注口对准注液嘴内的顶柱,然后用力一压,顶柱戮穿金属箔,完成加液,无需任何工具,使用非常方便,而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电解液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泄漏,在加注过程中也不会飞溅出来,安全可靠性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注液罐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注液嘴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剖面图。
下面结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注液罐和注液嘴两部分组成,注液罐为一塑料瓶体,内装蓄电池用电解液,其上端设有一加注口(1),加注口(1)由铝箔或其它金属箔(2)封盖,注液嘴整体为一漏斗形,注液嘴的前端(3)为开口细长锥形中空管,注液嘴的尾端(4)为一较大的圆柱形空腔,在此空腔内设置有一中空顶柱(5),顶柱(5)顶端开口,顶柱(5)的外径略小于液液罐加注口(1)的内径,顶柱(5)与注液嘴前端(3)连通成两端开口的通管。使用时,先将蓄电池注入口的盖打开,将注液嘴前端(3)插入蓄电池注入口,然后将注液罐倒置,使注液罐的加注口(1)正对注液嘴尾端(4)内的顶柱(5),再用力一压,加注口(1)上封盖的金属箔(2)即被顶柱(5)戮穿,顶柱(5)即嵌入注液罐的加注口(1)内,注液罐中的电解液便经顶柱(5)流经注液嘴前端(3)进入蓄电池中,完成电解液的加注,在加注过程中,既使有少量电解液从注液嘴边流出,也会被注液嘴尾端(4)的圆柱形空腔所接住,而不会飞溅出来,安全可靠。
为了使注液过程中顶柱(5)更易戮穿注液罐上的金属箔,顶柱(5)的顶端为一斜面(6)。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各种蓄电池电解液的加入,适用范围广。
权利要求1.一种蓄电池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注液罐和注液嘴组成,注液罐上端设有加注口(1),加注口(1)由金属箔(2)封盖,注液嘴成漏斗形,注液嘴的前端(3)为开口细长锥形中空管,注液嘴的尾端(4)为一圆柱形空腔,空腔内设有一开口中空顶柱(5),顶柱(5)的外径略小于注液罐加注口(1)的内径,顶柱(5)与注液嘴前端(3)连通成两端开口的通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注液嘴中的顶柱(5)的顶端为一斜面(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注液装置,由注液罐和注液罐两部分组成,注液罐上的加注口上由金属箔封盖,注液嘴成漏斗形,其前端为开口细长锥形中空管,尾端为一圆柱形空腔,空腔内设有一开口中空顶柱,顶柱与注液嘴前端连通成两端开口的通管,本实用新型具有适用范围广,使用方便,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密封性好,安全可靠等特点。
文档编号H01M2/36GK2267534SQ96237418
公开日1997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9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9日
发明者梁明鉴 申请人:梁明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