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级耐电晕复合云母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1834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200级耐电晕复合云母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200级耐电晕复合云母带。
目前国内异步牵引电动机的研制工作已开始走向实用阶段,AC4000原形车的试制成功,则是新阶段开始的标志;而在有关异步牵引电动机研制工作中所遇到的诸问题中,以耐电晕200级复合云母带的研制最为关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探索解决我国异步牵引电动机200级耐电晕高强度绝缘结构的新体系,并从而研制出一种200级耐电晕复合云母带,它能在化学、物理相容性方面与200级耐电晕电磁线配套,并能和国产铜、硅钢片及有关化工材料配套,以组成完全适合我国国情的200级耐电晕的绝缘新体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200级耐电晕复合云母带含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层1和云母纸层2,在聚酰亚胺薄膜层1和云母层2之间充填有200级粘结胶层A,其特征在所述云母纸层2之上还附加有玻璃丝布补强层3,且在云母纸层2和玻璃丝布补强层3之间有200级粘结胶层B。
对于总厚度0.12mm的复合云母带而言,其聚酰亚胺薄层的厚度为0.025mm,密度39g/mm2,云母纸层2其厚度0.05mm,密度20g/mm2,且所述粘结胶层之密度为34g/mm2。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过程如下将CR薄膜1淋胶后置最底层,以淋胶的玻璃丝布3作最上层,云母纸2夹在中间,在60~80℃下烘焙3~4分钟,随后在90~110℃下烘焙6~7分钟,经滚筒卷压后收卷,滚卷速度为1~2m/min。
本实用新型所用的200级粘结胶为改性聚苯醚胶。
本实用新型的200级耐电晕云母带,与国外同类带相比,在结构上多一层补强材料玻璃丝布。其结果不仅提高了机械强度,同时对云母纸的性能要求也可明显降低。现将本实用新型与国外产品之性能对比如下特性 测试方法单位 国外指标 本带指标厚度 IEC371-2 mm0.13±0.02 0.11±0.02密度 IEC371-2g/mm2209±20180±15KAPTONCR薄膜 IEC371-2g/mm240 40厚度 IEC371-2 mm0.025 0.025云母纸 IEC371-2g/mm2160±1587±10厚度 mm0.09 0.05粘结胶 IEC-371-2 g/mm29±3 31±5玻璃丝布 IEC371-2g/mm220厚度 0.03抗拉强度 IEC371-2N/10m2≥38 ≥60击穿电压 IEC371-2kv ≥5≥7.1实践表明,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仅能达到耐高温,耐电晕的同样要求,更具有与KAPTON CR薄膜,国产云母纸及玻璃丝布之间优异的化学、物理相容性,且抗拉强度更高,成本又更为低廉,并能和国产铜、硅钢片完满匹配,从而组成200级耐电晕的绝缘新体系。含有该绝缘结构的国产异步牵引电动机,其特征和加速两种工况下的单位重量下的电机功率与扭矩、耐电压强度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附图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聚酰亚胺薄膜底层,2、云母纸层,3、玻璃丝布层,A、200级粘结胶层。B、200级粘结胶层。
其中,粘结胶层A与B基本成分相同,区别仅在于后者配胶时所含溶剂丙酮的量为前者之半。
实施例取0.025mm厚39g/mm2耐电晕100CR聚酰亚胺薄膜作底层,淋上按1份200级耐电晕聚二苯醚改性胶0.6份甲苯,1.2份丙酮配成的胶料后覆以0.05mm厚87g/mm2的501-1云母纸,再淋以按1份200级耐电晕聚二苯醚改性胶0.6份甲苯0.2份丙酮配成的胶料后覆以0.03mm厚密度20g/mm2)的玻璃丝布,在60~80℃下烘焙3~4分钟,再在90~110℃下烘焙6~7分钟,经滚筒卷压的收卷,滚卷速度1~2m/min。
权利要求1.200级耐电晕复合云母带含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层(1)和云母纸层(2),在聚酰亚胺薄膜层(1)和云母纸层(2)之间充填有200级粘结胶层(A),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云母纸层(2)之上还附加有玻璃丝布补强层(3),且在所述云母纸层(2)和玻璃丝布补强层(3)之间介设有200级粘结胶层(B)。
2.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200级耐电晕复合云母带,其特征是所述的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层1其厚度0.025mm,密度39g/mm2,所述的云母纸层2其厚度0.05mm,密度87g/mm2,所述的玻璃丝布补强层3其厚度0.03mm,密度20g/mm2,且所述粘结胶层之密度为34g/mm2,而所述复合云母带的总厚度为0.12mm。
专利摘要200级耐电晕复合云母带由100CR聚亚胺薄膜,200级改性二苯醚粘结胶,501-1云母纸和玻璃丝布复合而成,它具有耐电晕,耐高温及高强度的优点,且多项测试指标明显优于国外同类产品,而生产成本又低廉,可以显著提高国产异步牵引电动机耐电晕、耐高温、高出力的性能,为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作出应有贡献。
文档编号H01B17/56GK2328081SQ9823020
公开日1999年7月7日 申请日期1998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1998年2月26日
发明者蔡彬芬, 高培清, 龙世杰, 周志雄, 苻佳, 李利丰 申请人: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