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选择的端接插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406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选择的端接插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插头,该插头用于接通多个导体,更准确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头装置,该插头装置用于有选择地端接多个导体,并具有一种结构,该结构允许对被选导体双重端接、公共接地和差动信号导体的绝缘。
许多电子装置,特别是计算机,使用种种附属的电子装置,这些装置在现有技术中就是人们所说的外围设备。这些外围设备的典型例子有磁盘驱动器、CD-ROM驱动器、DVD驱动器、调制解调器、网络适配器及类似装置,该外围设备利用电源线和数个信号线与计算机连接。这些装置使用带状电缆作信号线,以便容易地与计算机主板上的众多相应线路连接。
带状电缆包括数个导线,这些导线制在一起沿唯一的方向延伸,其中的导线并列地依次排列。带状电缆中的各个导体均被一种柔性绝缘层所环绕。这些导体在沿电缆宽度方向以小间距放置在一起,根据外围设备的具体线路,电缆中的导体包括特定的信号导体和接地导体。为了与这些导体连通,使用使绝缘层错位式端子(Insulation displacement typeterminal-“IDT”)。
用于带状电缆的IDT式插头包括绝缘的插头体;配接面,该配接面用于与另一配接的导体配接;适当的电缆容纳面;和至少两排端子容纳通道,该端子容纳通道在上述两面间延伸。导电端子容纳在端子容纳通道中,每一端子具有一配接部,该配接部伸进配接面,一U形或V形的使绝缘层错位部伸进插头的电缆容纳面。设置有一种盖,用于使电缆的导体与端子的使绝缘层错位部保持接触。
使用这种IDT插头发生的一个问题是由带状电缆中导体靠近的密度而引起的,例如在导线间相隔的间距为0.025英寸。如此靠近的间距要求端子的使绝缘层错位部设置成彼此留有一定间隔的两排,其中在每一排中的端子彼此偏置一段距离,事实上沿电缆容纳面限定为四排交错排列的IDT,这样,在插头的配接面,相邻端子位于不同的两排。于是在现有技术中,这种形式的插头常常称为“双排”插头。一条将与任一后排端接的导体必须沿电缆容纳面,从前两排两使绝缘层错位端子之间通过。如此靠近的间距带来种种问题,并可能造成短路,这时,后排导体无意中接触,并被一向前送进的IDT穿透。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是改变插头体的物理结构,而不是改变端子的结构和使用众所周知的“峰谷”(hill and dale)系统,将IDT中的相邻导体设置在不同的垂直高度。这种对插头体的修改使插头体的模型变复杂,并增加插头成本。
此外,在这种带双排端子的IDT系统中,IDT的接触部设置在插头配接面的不同两侧。这些系统要求后继相邻导体先是第一侧然后是第二侧接触部交替变换端接。这种交替变换端接必须按顺序进行。以避免不适宜信号类型的导体端接,这些信号类型安置在对差动信号对导体有不利影响的区域。交替端接必须维持,因此,必须仔细安排导体与IDT的端接,以避免有不适当的接地式信号导线,这种接地式信号导线的安排方式将对差动信号导体对所携带的信号产生有害影响。
因此,需要一种经过改进的插头,其中,各导体容易对准插头内的相应端子,允许某些导体双重端接,并允许差动导线绝缘。
本发明的总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插头,该电气插头适于多个导体的大量端接,其中,被选导体可以有选择地双重端接、可对差动信号对绝缘,并使公共接地导线成一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该插头用于端接扁平带状多导体电缆,用这种方式,允许使用价格不高的带状电缆(电缆导体的间距大约50mils),并易于使信号导体与接地导体在电缆中保持分开与绝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排插头,该双排插头用于多个导体的大量端子,其中某些导体被设置成差动导体对,插头具有数个导电端子安装在插头上,端子具有配接部,该配接部分为两排,沿插头的配接面延伸,端子具有导体连接部位于端子的相反两端,用于导体的电连接,被选端子的配接部是连在一起的,允许使差动导体对绝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装置,该插头装置实用于在计算机主板与外围设备之间提供连接,计算机主板具有即插即用的能力,外围设备可以插入并与计算机主板连接,而不需要打开计算机机箱、关闭计算机或对计算机重新引导装入程序,其中,插头装置包括绝缘插头体,该插头体具有相反的两面,插头体的一面具有容纳部,该容纳部适于和外围设备的插入式插头组件相连接,插头体的另一面具有不同的电源插头配接部和信号插头配接部,插头装置具有数个使绝缘层错位端子,该绝缘错位端子在插头体两面之间延伸,并在插头体的另一面排成不同的排显露出来,在两排中的被选使绝缘层错位端子一起对齐所选导体的轴线,于是,允许在两不同排的不同端子与同样导体双重端接。
这些目的与优点是由本发明的结构实现的。在本发明的一主要方面中,正如图解实施例所举例说明的那样,插头装置具有狭长的体部,该体部具有数个端子容纳通道,该端子容纳通道在体部上制成,并沿其相反的两面延伸。导电端子容纳在通道中并分为不同的组,其中分别包括电源端子与信号端子。信号端子具有狭长的接触片,该接触片在端子的一端制成并经过插头装置的配接面延伸。在信号端子的另一端,包括导体连接部,在推荐实施例中,该导体连接部包括使绝缘层错位部,至少设置成不同的三排,在第一方向上各排彼此相隔一段距离。这一方向对准与插头装置端接的导体,于是,单一导体与被选多个IDT的同时端接可以实现。
在本发明的另一主要方面中,与相同端子端接的导体是给定类型的信号,这允许导体与接地端子在容纳部的两侧选择端接,以便容易地通过用接地导体环绕被选信号导体而将被选信号导体分开。这就使得在各导体的范围内的差动信号对的连续访问指定地线成为可能。
在本发明的另一主要方面中,被选的导体连接部均被公共的加长端子体部连接在一起,该端子体部将单一的导体连接部与多个端子接触片相互连接在一起。这种结构使端子的一选择组在插头装置的一面同在一起。在另一实施例中,端子体部可能延伸至个别特定的端子阵列的整个宽度范围,这事实上是将其全部接触片连在一起并予以延伸。
本发明的这些和那些目的、特点和优点,通过研究下述详细说明将会清楚地理解。


图1为根据本发明原理所构造的使绝缘层错位插头的原理图,图解说明了导体的双重端接、信号标准导体的绝缘和被选导体的公共接地;图1A为图1所示插头的部分细节的原理图,图解说明一连接在一起的接地端子阵列,和被选接地端子是如何被修剪的;图1B为图1所示插头的部分细节的原理图,图解说明一公共接地端子替换阵列,其中接地端子的各被选组彼此绝缘;图1C为图1所示插头端部视图的原理图,图解说明其配接面和各导线的信号线-接地线的排列次序;图2为根据本发明原理构造的插头装置的透视图,该插头特别适合于设备的机箱槽式插接;图3为图2所示插头装置的端部透视图,为清楚起见,带状电缆盖已经移去,该解说明带状电缆与插头装置的使绝缘层错位端子安装在应有的位置;图4为图3所示插头装置的带状电缆端接区详图的放大图;图5为图4所示插头装置的带状电缆端接区详图的放大图,为清楚起见,带状电缆已被移去,该解说明信号使绝缘层错位端子和接地使绝缘层错位端子所在位置;图6为图2所示插头组件的平面图,是从下面沿图中6-6所示方向观看的视图;图7为图2所示插头装置沿7-7剖截的剖面图的放大图,图解说明各排端子的相对位置;图8为用于图3所示插头装置的端子阵列的透视图,该端子阵列从插头体中移出,该解说明在插头体内各端子的相对位置;图9为图8中只有使绝缘层错位端子时的透视图,为清楚起见,中间阵列中的某些端子已被移去;
图10为图10所示端子阵列中之一接地使绝缘层错位端子的透视图,该解说明三不同接地端子公用的一IDT,该IDT的形状为狭长的接触片;图11为图2所示插头装置一部分的截面图,该解说明图9所示接地端子在插头体内所处的位置的视图;图12为接地使绝缘层错位端子的替换阵列的透视图,该替换阵列的端子均连成一体,形成为单独的一件;图13为一电气设备及其外围设备的轮廓图,这些设备使用本发明的插头连接在一起。
图14A为传统带状电缆的示意平面图,该带状电缆包括八个独立的导体;图14B为传统带状电缆插头端接面的示意图,图解说明将带状电缆的导体与插头的四排端子端接的方式;图14C为如图14B所示的相对的配接面的端视图,图解说明配接面两个侧面的端接位置;图15为图2所示插头装置的透视图,该插头装置与多个导体端接,这些导体随后又与另外的插头组件端接;图16为包含本发明原理的插头装置的替换实施例的透视图;和,图17为包含本发明原理的插头装置的另一替换实施例的透视图。
首先参看图13,该图说明了一种装置的配置方案,其中,本发明在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方面具有很大的用途,例如计算机70与其外围设备72如磁盘驱动器、CD-ROMS驱动器、DVD驱动器等等之间的连接,这些连接适于插入相应主机设备的机箱槽74和从中拔出。主机设备的机箱槽74可以是在外表开放的,不必打开计算机的机柜安装外围设备72。外围设备72设有至少一个可插接插头75,该插头安装在外围设备72的后面。插头75最好采取插入式阳插头的形式,这种阳插头可容易地插入与之相配的阴插头,从而使该外围设备具有“即插即用”的能力。
现在参看图2,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插头装置的总体标记为100。插头装置100可安装在主机设备的机箱槽74的隔板77上,该隔板面对外围设备72的后面,插头装置100包括插头的电源部101和插头的信号部102,这两部分用于连接数个相应电源线和信号线,该电源线和信号线在插头装置100与计算机70的线路板78之间延伸。电源插头体111具有配接部112,该配接部向前突出,可容纳在相应与之相面对的凹腔114中,该凹腔设置在插头装置100的电源部101处。数个导电的插入式端子安装在电源连接部101内,用于与电源插头109的电源阴插头端子连接。
插头装置100的插头信号部102不是与相面对的信号插头相接配,而是在这里设置数个端子130,该端子与若干单个的导体105端接,这些导体是制在一起的,例如是带状电缆106那样的柔性印刷线路或数个导线制成的带状电缆。正如现有技术所熟知的那样,带状电缆106中的导体105是依次并排排列的,每一导体105的周围被一绝缘层107所环绕,绝缘层107环绕导体105形成一独立的单元。
插头装置100可认为具有相背的第一工作面116和第二工作面117。在以下的说明中,第一工作面116是指内侧面或端子连接面117,因为这个面面对计算机70的内部,带状电缆的导体105在这个面与端子相端接。插头装置的第二工作面117是指外侧面或配接面117,因为这个面面对主机机箱槽74,即计算机70的外部,且因为它与外围设备74的插入式阳插头75相配接。
导体105的大多数可从插头装置100引向另一插头组件170(图15),用于与一相配的插头相连接,该相配的插头例如可以安装在主线路板上。可以理解,图示的插头装置100的设备机箱槽的这种使用方式仅仅代表本发明的一种应用实例。它也可以用于其他插头,例如线路板与其他线路板之间的连接以及其他应用场合,其中,都要求不同导线对之间的双重端接或绝缘(Dual termination or issolation)。
正如在图3中可清楚地看出的那样,插头装置包括一狭长的插头体或体部120,该插头体用电气绝缘材料制成。插头体120包括一对供悬挂用的小突出部121,该突出部位于插头装置100的相背的两端,用于将插头装置安装在机箱槽的隔板77上,如图13所示,或者安装在一内部支承上(图中未示出)。插头电源部101和插头信号部102沿插头装置长度L方向彼此相隔一距离设置。在插头信号部102处,插头装置100适合于与带状电缆106中的多条导体105实现电连接。正如在带状电缆106的通常结构中那样,带状电缆106的导体108外面的绝缘覆盖层107是连成一体的。
带状电缆106的导体108与相应编号的导电端子130相端接,该导电端子安装在插头体120内,并沿插头体120的端接面116设置。插头信号部包括凹槽区124,该凹槽区124在插头体120上制成,限定了一通道,用于容纳带状电缆106。盖板126既可将带状电缆107封闭,又可强迫带状电缆上的单个导体105与信号端子130上的使绝缘层错位部141接触。盖板126上可设置卡臂127,该卡臂与插头体120上所制出的相应肋条128相接合。
如上所述,插头装置100包括数个端子130、131,如图8所最清楚地表示的那样,这些端子是分为两组设置的。端子130、131分别容纳于插头装置100的相应插头的电源部和信号部101、102。电源端子131在插头体120的相背两面116与117之间的通道内延伸,并在其端部沿插头装置100的端接面116具有细长的插入部132,该插入部容纳于电源插头109的相应相配的阴插头端子中(图2)。
电源端子131还包括数个细长的接触部133,该接触部133位于与细长插入部相反的另一端,沿插头装置的配接面117设置,端子132与133用宽的、平面的体部134相互连接。体部134最好具有一组插头体连接部135,该插头体连接部制成倒钩形或柄舌形,用于与插头体120上的端子容纳通道的相反表面相配接。接触部133从体部略微向下延伸,并容纳于插头装置100的可插接的阴插头部115中。阴插头部115一般从插头装置的配接面117向外延伸,以便与相反的插头组件相配接。
现在来看插头装置100所用的信号部130,该信号部可从图8与图9中清楚地看出,在推荐实施例中,信号部130分成三个不同的阵列140A-C,其中,每组端子阵列140A-C中的端子130沿插头体120的宽度W方向彼此相隔一距离设置(参看图4和图5)。在不同端子阵列140A-C中的每组端子130也沿其长度方向彼此相隔一距离。
信号端子130设置于在插头体120上制成的端子容纳通道123中(参见图7),该端子容纳通道与凹槽124处的端接面116和插头体120的容纳部115相连通。容纳部115在图中所表述的形状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应当认识到,插头体100的配接面117的形状可采取其他配接形式,例如插头部的形式。容纳部115(参见图15)适合与相配插头的相反插入部(图中未示出)相配接。正如在图7和图11中所清楚地表示的那样,插头体120具有一开放区180,该开放区构成了容纳区115。开放区180包括一组狭长的凹槽182,该凹槽适于容纳端子接触部,图11中第三端子阵列140C的接地端子150的接触部152就位于凹槽182中。这些接触部152沿插头装置容纳部115的一排或一侧设置。端子容纳通道123的宽度略小于端子体部146a和146b的宽度,尤其是在插头体保持部。这些通道123在插头体120内,在不同的水平面或不同的高度彼此相隔一距离,如图7所示。
图8中插头装置的端子是从插头体上移出,以便表示端子间彼此的相对位置。图9只表示了信号端子130,而且在图9中,为清楚起见,中间端子阵列140B中的某些端子已经移去。特别集中在第一两端子阵列140A和140B,其中每一端子130具有U形或V形的使绝缘层错位端子部141(“IDT”),该使绝缘层错位端子部包括一对使绝缘层错位臂142,此臂被一中间槽143所分开。正如现有技术中众所周知的那样,为了有效地使端子130与导体105端接,带状电缆107是被以某种方式强制压向IDT,使得导体105被强迫进入端子的槽143中,在两侧的错位臂142戳穿带状电缆的绝缘覆盖层107,并与其内的导体105相接触。
在两排端子阵列140A和140B中的每一端子130还包括狭长的接触部145,该接触部为接触片形状,穿过插头装置100的配接面116延伸,安装在容纳部115中(参见图7)。容纳部115从插头体120延伸,并将端子130的接触部145和152包围在其中。
如图9所示,接触部145与两端子阵列140A和140B中各端子的IDT部141由整体的端子体部146相互连接在一起。这些端子体部146a和146b可包括插头体保持部147,该插头体保持部与插头体120的端子容纳通道123的相反表面149配接。为了使两端子阵列140A和140B的接触部145在容纳部115中位于同一平面,端子阵列140A和140B的相应端子体部146a和146b均相对于IDT部141偏置一距离,使替换端子130b的体部146b大于相邻端子130a的相应体部146a。这样,两端子阵列140A和140B在垂直方向偏置一距离,即在插头装置的端接面116处,沿插头体120的凹槽124的宽度方向W偏置一距离。
本发明的另一重要方面中,设置了第三端子阵列140C,其中,被选择的一端子接触部或全部相关的端子阵列的端子接触部连接或汇集在一起,以便使它们可共同连接到相同插接点。图10和图11图解说明了端子阵列140C中之一端子150。如图所示,端子150具有使绝缘层错位部151和多个接触部152,该多个接触部被整体的体部153相互连接在一起,该体部的宽度大于在另外两端子阵列140A和140B中体部146a和146b的宽度。这种宽度的增加使得端子150的多个接触部152适合于在容纳部115中处于所希望的间距。
这样就允许携带同样信号的多个接触部152汇集于连接中央端接点的一公共的接点。特别是,由这些端子150的接触部152和IDT部151携带的信号将被接地。汇集不必局限于仅仅是图示所选的三端子接触部。如图12所示,在端子阵列160中,如果需要的话,其全部接触部162可以汇集于一单独的、宽的体部163,以便共同接地或共同与其他接点连接。
在某些情况下,第一两端子阵列140A和140B中的一被选接触部携带与第三端子阵列140C中被选端子所携带信号相同的信号,本发明允许在带状电缆106的给定部位同时接通两个(或多个)IDT。这一点在图4中表明了,从图中可以看出,带状电缆106的一导线200与第三端子阵列140C的IDT部151a和第一端子阵列140A的IDT部141a二者同时端接,而带状电缆106的另一导线201则与第三端子阵列140C的IDT部151b和第二端子阵列140B的IDT部141b同时端接。
这种结构减少了出现在插头装置100的端接面116上的IDT数量,并大大避免了在现有IDT插头中通常存在的问题,现有IDT插头具有四排IDT,是横跨其端接面设置的。这些问题最好参看图14A-C来说明。图14A为一带状电缆300的平面视图,该电缆具有八条导线301,这些导线制成为一独立的单元。每条导线各具有自己的导体302,该导体封装在绝缘覆盖层303中。在图14A-C中这八条导线的每一条分别用数字1至8标识。从图14A可以看出,导线301以奇偶数方式表示。导线301也就以这种方式与插头端接。
图14B以图解方式说明了现有双排带状电缆插头306的端接面305,该插头具有数个导电端子309,该导电端子固定在插头306中,并具有暴露在其端接面的使绝缘层错位部308。导电端子309的另一端包括接触片310,该接触片在配接面307上设置成两排,因此称为双排带状电缆插头。这种插头306的配接面307如图14C所示,位于图14B中所示插头306上与端接面相反的另一侧。
这两排接触片310设置在配接面307中线H的相反两侧。配接面307可以采用插入式插头,其中接触片310安装在阳插头插入部的相反两侧,或者配接面307也可以采用容纳式插头,其中接触片310设置在阴插头内,位于中线H的相反两侧。无论配接面307采用何种形式,IDT部308按双排布局设置,这就意味着第一端子“1”位于配接面307的“1侧”,并与带状电缆300的导线“1”端接;第二端子“2”位于配接面的“2侧”,与带状电缆的导线“2”端接;端子“3”位于配接面的“1侧”,与导线“3”端接;端子“4”位于配接面的“2侧”,与导线“4”端接,其余依次类推。端子“3”和“4”分别相对于端子“1”和“2”偏置一段距离,其他端子也如此。
这种在插头两侧或两排间交替端接的形式,对适应带状电缆300的线性导体设置是必要的。这种结构并不总是像在本发明中那样允许绝缘差动信号对。此外,使用四排偏置的端子增加了在端接中发生的类似问题,特别是使用25pitch导线高密度带状电缆时。例如,在端接过程中,图14B中的导线“5”必须从在端接面305上的端子“4”与“6”之间通过。如果导线的路径未对准端子“5”,导线将被端子“4”和“6”弄缺或与端子“4”或“6”中之一接触,因此,导线“5”的线路与导线“4”或“6”的线路短路。这种短路对于精确信号传输将使插头不能使用。
本发明减少了设置在插头装置插接面上IDT的排数,并允许使用直径较大、价格较低的导线制造带状电缆,例如50pitch(导线间距0.050英寸)的带状电缆比较密的25pitch电缆更容易端接。第三端子阵列140C之端子150的接触部152的汇集,消除了前面提及的短路问题,这种短路问题可能在插头装置100端接面116上相邻IDT之间发生。
此外,接地接触部152与一信号IDT部151的汇集和被选导体的双重端接提供了环绕差动信号导线端子对的有利的接地绝缘。这可以从图1中清楚地看出,其中本发明的插头装置100的插头信号部102用原理图表示。这种插头是一种双排带状电缆插头,因为它具有两排十三个接触部,设置在插头配接面117(此面位于与所述端接面116的相反一侧)的中线H相反两侧。三组端子阵列140A-C沿插头体120的宽度方向W彼此相隔一段距离设置,每一排中的端子130沿插头体120的长度方向彼此相隔一段距离。
第三端子阵列140C的全部接触部排成一行,设置在插头配接面的一侧,而第一和第二端子阵列140A与140B排成一行,设置在插头配接面的另一侧。带状电缆106中的单个导线已在图1中用数字1-13表明,并分别加以“S”或“G”的标志,其中,“S”代表该导线所携带的信号为不接地信号,“G”代表该导线所携带的信号为接地信号。正如在图1中右上方所看到的那样,接地导线“1”与第二端子阵列140B的一端子和第三端子阵列140C的一端子两者端接。第三端子阵列140C的端子160的全部接触部,如图所示均汇集在一起。编号为“2”和“3”的导线是差动信号线(differential signal wires),该信号线携带与插头装置100配接的外围设备72和计算机主板78之间的互补信号。另一导线“4”是接地线与第一和第三端子阵列140A和140C两者的端子端接。这样,如图1C所示,两差动信号对导线“2”和“4”由此可与其他信号导线绝缘,这些信号导线可能导致对信号导线对“2”和“4”的交调失真(crosstalk)和干扰。
这种绝缘发生在配接面116的“1”和“2”两侧,位于中线H的相反两边。第三端子阵列140C中端子160的全部接触部162以与图12所示大致相同的方式汇集在一起。另外,如图1B所示,第三端子阵列140C的被选接触部可以分为不同的组,例如图1和图10所示,分为与各IDT部有关的三个接触部。在不希望某些导线双重端接的情况下,IDT部161可以去除,如图1A所示,以便去除在第三端子阵列140C中的端接点,避免与之相端接。
如图7所示,三组端子阵列140A-C的接触部145和152设置在容纳部115内,位于插头装置配接面117中线H的相反两侧。通过将第三端子阵列的端子150、160的某些或全部接触部152公用,端子的接触部可以设置在插头配接面117的单侧(“2侧”),如图1和图7所示。
根据本发明,在制造插头装置100中还可以获得另外的好处,其中,第三端子阵列140C的结构允许在冲压时使用有利的渐进式冲压。IDT部可以有选择地去除,最好使用一种one-up模,以消除不利的端接部位,该端接部位会在插头装置100内产生不利的信号导体,这些信号导体将对差动信号对造成不利的影响。
本发明有助于其他大规模导体的端接。例如,如图16所示的插头装置400,该插头装置用于与柔性薄膜电路或柔性印刷电路402的一部分端接。柔性电路402,如现有技术所知,可能需要一基层和一信号传输层,该信号传输层覆盖在基层上。信号传输层包括数个单独的导体迹线404,该迹线可能被端接,或者被绝缘的外层所覆盖。
插头装置400包括一端接凸起405,该端接凸起上伸出若干导电端子406,图中表示为柱或杆407。这些杆407具有接触部,该接触部经一相反的配接面408延伸。这些杆407可具有低温焊的输电极409环绕其基层安装。为了端接的目的,柔性电路402具有开口阵列410,该开口阵列是按照对准被选信号电路迹线404的要求冲成。某些信号迹线404’可能与两不同的杆407’端接。一排端子406可具有其接触部,该接触部以类似于前面论及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并如图10所示,以便允许差动导线对的绝缘。其他形式的低温焊端子也可以采用。
图17图解说明本发明在导线束500端接方面的应用,该导线束具有数个扭绞导线对502。导线束500的导线对502可以解除扭绞并按顺序排列,或经过“整理”并用导线夹持装置503按顺序夹持。导线内的导体505可能暴露出来并与插头100上的端接面509上的端子508相端接。导线的绝缘部将被去除,以便将其内部的导体芯暴露,然后,将导体芯装在端子509上,可以使用低温焊,使用使绝缘层错位或其他的适当的方法来安装。这样,就可以理解,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只用于带状电缆的端接。
尽管已对本发明的推荐实施例作了上述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可以有种种变化与修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提权利要求来限定。
权利要求
1.电气电缆插头,该插头用于绝缘的多导体电缆,该电缆包括数根导线,每根导线在第一方向具有轴向长度,导线芯沿第一方向延伸,导线芯被绝缘层所环绕,该电气插头包括插头体,该插头体具有配接面和端接面,配接面与相配接的插头组件配接;端接面沿某一方向容纳所述电缆以便端接;所述插头体具有数个端子容纳通道,该端子容纳通道在所述插头体两表面之间,沿所述插头体方向延伸;数个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安装在端子容纳通道中,分为三不同的端子阵列,所述第一端子阵列和第二端子阵列中的每个所述端子具有狭长的配接部,该配接部与所述插头体配接面有关;和使绝缘层错位部,该使绝缘层错位部与所述插头体端接面相关联;所述第三端子阵列的所述端子,各具有使绝缘层错位部,该使绝缘层错位部经所述插头体端接面延伸;和数个狭长配接部,该狭长配接部经所述插头体的配接面延伸,所述第三端子阵列的被选使绝缘层错位部对准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阵列中任一端子阵列的被选使绝缘层错位部,以便允许所述电缆的单个导体与所述三端子阵列的至少两端子阵列的不同端子双重端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插头,其中,每一所述端子包括导体部,该导体部使所述配接部和使绝缘层错位部相互连接成整体,从而形成单独的信号端子,所述第三端子阵列的所述体部的宽度大于与该体部相连接的所述配接部的相应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插头,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端子阵列的使绝缘层错位端子均沿所述插头体电缆容纳面的所述第一方向彼此相隔一段距离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插头,其中,所述第一端子阵列的所述使绝缘层错位端子相对于所述第二端子阵列的所述使绝缘层错位端子沿所述插头体电缆容纳面的第二方向偏置一段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插头,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在总体上相互垂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插头,其中,所述第三端子阵列的某些所述被选使绝缘层错位端子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阵列的所述使绝缘层错位端子沿所述第一方向对准,而其他所述第三端子阵列的所述使绝缘层错位端子与相应的所述第二端子阵列的所述使绝缘层错位端子沿所述第一方向对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插头,其中,所述第三端子阵列的所述配接部沿所述插头体配接面中线的一侧延伸,而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阵列的所述配接部沿所述插头体配接面在所述配接面中线的另外一侧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插头,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端子阵列沿所述插头体电缆容纳面的所述第一方向彼此相隔一段距离,而所述第三端子阵列端子的所述配接部沿所述插头体配接面的一侧延伸,排成第一排;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阵列的端子沿所述插头体配接面的另一侧延伸,排成第二排;该两侧位于插头体配接面中线的两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插头,其中,所述第三端子阵列的所述端子均汇集在一起,这是利用一公共的导体部将所述使绝缘层错位部与所述数个配接部相互连接来实现的。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插头,其中,所述插头体配接面上包括容纳部,该容纳部包围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端子阵列的所述配接部。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插头,其中,所述第三端子阵列的所述端子包括一单独的导体部,该导体部将所述第三端子阵列的使绝缘层错位部和所述配接部相互连接成一体。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插头,其中,所述第三端子阵列的每一所述端子包括导体部,该导体部将所述第三端子阵列使绝缘层错位部之一与所述数个配接部、所述体部、使绝缘层错位部和所述配接部相互连接成一体,形成一整体结构。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插头,其中,所述第三端子阵列的配接部建立电信号通道,当所述插头与所述互补插头元件相配接,且当对所述插头的所述端子加电时,该电信号携带同样的电信号;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阵列的所述端子与所述第三端子阵列对齐,也建立电信号通道,当对所述插头端子加电时携带同样的信号;而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阵列的其他端子建立不同的电气通道,当对所述插头端子加电时携带不同的电信号。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缆插头,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阵列的其余端子位于对齐所述第三端子阵列的端子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阵列的端子的两侧,从而使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阵列的其余端子实现电气绝缘。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缆插头,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端子阵列的所述配接部通过所述插头体配接面延伸。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插头,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端子阵列的所述配接部通过所述插头体配接面延伸;所述第三端子阵列的使绝缘层错位部通过所述插头体端接面延伸。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插头,其中,所述插头体配接面和所述插头体端接面分别位于所述插头体的相背的两侧。
18.一种多端子插头组件和端子装置,用于实现数个单独的导体与可配接在插头组件上的相对的插头组件之间的连接,该单独的导体设置在平电缆中并用绝缘材料覆盖,所述插头组件包括插头体,该插头体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侧面,插头体的两侧中的一侧包括一端接面,在该端接面上所述导体被端接,所述插头体两侧中的另一侧包括一配接面,该配接面可与所述相背的插头组件相配接;数个导电端子,其设置在所述插头组件体内,该端子具有使绝缘层错位部,该使绝缘层错位部沿所述插头体端接面延伸,分为三个不同的阵列,端子阵列沿所述插头体端接面彼此相隔一段距离设置,所述使绝缘层错位部在所述三端子阵列中彼此相隔一段距离设置,所述端子还包括狭长的配接部,该配接部沿所述插头组件配接面延伸,上面设有不同的第一和第二排,该第一和第二排彼此相隔一段距离,设置在所述插头组件配接面中线的两侧;在三个所述端子阵列中的两个端子阵列中的所述端子,具有单个的使绝缘层错位部,与相应的单个配接部电连接;和,在所述三个端子阵列中余下的一个端子阵列中的所述端子,具有单独的使绝缘层错位部,与多个配接部电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插头组件,其中,全部所述第三端子阵列的使绝缘层错位部通过一单独的汇流排与全部所述第三端子阵列配接部电连接,该汇流排是由所述其余端子阵列的使绝缘层错位部和配接部连成一体而形成。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插头组件,其中,所述两个端子阵列的被选使绝缘层错位部沿轴向对准所述其余端子阵列的被选使绝缘层错位部,从而允许被选的单独的导体与两个独立的端子阵列的两个不同的使绝缘层错位部端接。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插头组件,其中,所有所述其余端子阵列的配接部设置在所述插头组件配接面的所述第二排。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插头组件,其中,所有所述其余端子阵列的配接部设置在所述插头组件配接面的所述第二排。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插头组件,其中,所有所述两个端子阵列的配接部设置在所述插头组件配接面的所述第一排。
24.一种电缆插头,用于在数个单独导体与互补的插头组件之间提供连接,每个所述导体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导电芯部,所述导体包括绝缘部,该绝缘部使相邻的导电芯部彼此间隔,该插头包括插头体,该插头体具有配接面,其与互补的插头组件相配接;和端接面,其容纳在端接方向的所述导体;数个导电端子,分为三个不同的端子阵列设置在所述插头体内,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阵列中的所述端子具有狭长的配接部,其沿所述插头体配接面设置;和导体连接部,该导体连接部沿所述插头体端接面设置;所述第三端子阵列的所述端子,各具有导体连接部,该导体连接部沿所述插头体端接面延伸;和数个狭长的配接部,该配接部沿所述插头体配接面延伸,所述第三端子阵列的被选导体连接部沿轴向对准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阵列中任一端子阵列的被选导体连接部,从而允许被选单独导体与所述三个端子阵列中至少两个端子阵列的不同端子双重端接。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插头,其中,所述数个导体包括数个绝缘导线,该绝缘导线依次并排设置。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插头,其中,所述数个导体包括一段柔性电路,该柔性电路具有数个导电迹线。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插头,其中,所述数个导体包括一段长度的带状电缆。
28.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插头,其中,所述第三端子阵列的所述端子的所述导体连接部包括使绝缘层错位部。
29.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插头,其中,所述插头体包括容纳部,该容纳部沿所述插头体配接面设置;和所述配接部,所有所述端子的所述配接部延伸进入所述容纳部。
30.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插头,其中,所述插头体的配接面和端接面设置在所述插头体的相背的两侧。
全文摘要
一种经过改进的多端子插头装置,减少了误配接错误,并给予双重端接的能力,可同时端接被选的两不同的端子。同时端接也简化了不同信号导线对之间的绝缘。三个端子阵列设置在端子体内,该端子阵列包括:狭长的接触部,该接触部在插头体的阳插头部或阴插头部内延伸;和使绝缘层错位部,该使绝缘层错位部沿插头的一端接面延伸。端子阵列通过插头在此两面之间延伸。三个端子阵列之一的多个接触部用一单个端子汇集在一起,这些单个端子对准其他两端子阵列的端子。
文档编号H01R11/20GK1247396SQ9910524
公开日2000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8日
发明者迈克尔·J.·卡德内斯, 戴维·邓纳姆, 吉纳维夫·惠茨通 申请人:莫勒克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