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模块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36042阅读:来源:国知局
“电池单元31”)层压多个而构成的。
[0063](单电池32)
[0064]在电池单元31中,俯视观察大致呈长方形状的单电池32如图3所示,利用保持部件40保持短边方向的一对缘部,并且放置在被安装于保持部件40的导热板60上。
[0065]图9是从上方观察上数第3层的电池单元31的图,图11是从上方观察上数第6层的电池单元31的图,图17是表示上数第3层的电池单元31的组装步骤的图,图18是表示上数第6层的电池单元31的组装步骤的图。
[0066]各单电池32如图9和图11所示将外侧面中面积较大的面33A上下配置,而且大致平行地配置。由此,面积较大的面33A与导热板60接触,散热性良好。将在层压方向上相邻的单电池32配置成将不同极性的导线端子34配置在相对的位置。
[0067]各单电池32是层压型的电池。各单电池32具有:未图示的发电要素;层压薄膜33,包围发电要素,并且端部33B被熔敷;导线端子34,与发电要素连接,并且从层压薄膜33的被熔敷的相对的端部33B、33B向外侧方向突出。
[0068](导线端子34)
[0069]除了上数第I层的单电池32的负极导线端子34和上数第6层的正极导线端子34以外的相邻的单电池32、32的极性不同的导线端子34、34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弯折,并且以使其端部彼此接触的方式重叠地焊接,从而连接在一起(参照图7)。
[0070]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单电池32的从一个端部33B向外侧方向突出的导线端子34B在经过侧视观察呈弧状的突部36后大致垂直地向上弯折,其端部侧视观察呈J字状。从另一个端部33B突出的导线端子34B(未图示)在经过侧视观察呈弧状的突部36后大致垂直地向下弯折,其端部侧视观察呈J字状。即,虽为图示,配置在上数第2?5层的单电池32的从一个端部33B向外侧方向突出的导线端子34B和从另一个端部33B向外侧方向突出的导线端子34B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弯折。
[0071 ] 在除与相邻的单电池32的导线端子34B连接的导线端子34B (端子连接端子34B)以外的导线端子34A (上数第I层的负极导线端子34A和上数第6层的正极导线端子34A),形成有侧视观察呈U字状的突部35,在这些端子中,比U字状的突部35靠近末端的部分(端部)与突出方向大致平行(直线状)。
[0072]这些导线端子34A(上数第I层的单电池32的负极导线端子34A和上数第6层的单电池32的正极导线端子34A)直接与电压检测端子66及母线38重叠地连接(母线连接端子34A)。
[0073]另外,虽未图示详情,各单电池32的负极的导线端子34分别与电压检测端子66
直接重叠地连接。
[0074]在导线端子34B形成的弧状的突部36具有缓解在对导线端子34B、34B之间进行焊接时该导线端子34B所受的应力的功能。另外,在导线端子34A形成的U字状的突部35具有缓解在连接导线端子34A和母线38时该导线端子34A所受的应力的功能。
[0075]在各导线端子34中,如图10和图12所示,在层压薄膜33的端部33B与突部35、36之间形成有卡定突部37,卡定突部37沿上下方向突出,并卡定于保持部件40。
[0076]导线端子34的层压薄膜的端部33B侧的区域34a形成为比末端侧的区域34b宽广的宽广区域34a,该宽广区域34a的角部34c嵌入保持部件40的单电池保持部51中,以限制单电池32的移动。
[0077](母线38)
[0078]与最上层的单电池32连接的母线38(第2母线38B)是作为电池模块10的负极发挥作用的端子38B,与最下层的单电池32连接的母线38是作为电池模块10的正极发挥作用的端子38A (第I母线38A)。各母线38由纯铝、铝合金、铜或者铜合金等导电性材料构成,从绝缘盖部件26的母线导出口 29B导出的部分39是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端子部39。
[0079](保持部件40)
[0080]各单电池32由绝缘树脂制的保持部件40保持成被放置在导热板60上的状态。保持部件40分别配置在单电池32的两端部。
[008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上下方向相互重叠的保持部件40中的一个保持部件40设有向另一个保持部件40侧突出的卡合突部41,在卡合突部41形成有向内侧方向突出的卡定爪41A,在另一个保持部件40设有呈容纳卡合突部41的凹陷形状的卡合承托部42,在卡合承托部42形成有用于卡定卡定爪41A的卡定突部42A。成为卡合突部41和卡合承托部42相互卡合的结构。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保持部件40、40在两处进行卡合。具体而言是如下所述。
[0082]在配置在上数第2层的前方的保持部件40B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卡合突部41,而在配置在上数第I层的前方的保持部件40A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卡合承托部42,卡合承托部42与在上数第2层的前方的保持部件40B设置的卡合突部41相互卡合(参照图4和图5)。
[0083]在配置在上数第3层的前方的保持部件40C的前侧面设有两个卡合突部41,而在配置在上数第2层的前方的保持部件40B的前侧面设有卡合承托部42,卡合承托部42与在上数第3层的前方的保持部件40C设置的各卡合突部41相互卡合(参照图7和图8)。
[0084]在配置在上数第4层的前方的保持部件40D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卡合突部41,而在配置在上数第3层的前方的保持部件40C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卡合承托部42,卡合承托部42与在上数第4层的前方的保持部件40D设置的卡合突部41相互卡合(参照图4和图5)。
[0085]在配置在上数第5层的前方的保持部件40E的前侧面设有两个卡合突部41,而在配置在上数第4层的前方的保持部件40D的前侧面设有卡合承托部42,卡合承托部42与在上数第5层的前方的保持部件40E设置的各卡合突部41相互卡合(参照图7和图8)。
[0086]在配置在上数第6层的前方的保持部件40F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卡合突部41,而在配置在上数第5层的前方的保持部件40E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卡合承托部42,卡合承托部42与在上数第6层的前方的保持部件40F设置的卡合突部41相互卡合(参照图4和图5)。
[0087]在配置在上数第2层的后方的保持部件40H的后侧面设有两个卡合突部41,而在配置在上数第I层的后方的保持部件40G的后侧面设有卡合承托部42,卡合承托部42与在上数第2层的后方的保持部件40H设置的各卡合突部41相互卡合(参照图8)。
[0088]在配置在上数第3层的后方的保持部件401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卡合突部41,而在配置在上数第2层的后方的保持部件40H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卡合承托部42,卡合承托部42与在上数第3层的后方的保持部件401设置的卡合突部41相互卡合(参照图4)。
[0089]在配置在上数第4层的后方的保持部件40J的后侧面设有两个卡合突部41,而在配置在上数第3层的后方的保持部件401的后侧面设有卡合承托部42,卡合承托部42与在上数第4层的后方的保持部件40J设置的各卡合突部41相互卡合(参照图8)。
[0090]在配置在上数第5层的后方的保持部件40K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卡合突部41,而在配置在上数第4层的后方的保持部件40J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卡合承托部42,卡合承托部42与在上数第5层的后方的保持部件40K设置的卡合突部41相互卡合(参照图4)。
[0091]在配置在上数第6层的后方的保持部件40L的后侧面设有两个卡合突部41,而在配置在上数第5层的后方的保持部件40K的后侧面设有卡合承托部42,卡合承托部42与在上数第6层的后方的保持部件40L设置的各卡合突部41相互卡合(参照图8)。
[0092]保持部件40的卡合突部41嵌入与该保持部件40重叠的保持部件40的卡合承托部42的内部,在将多个保持部件40重叠而成为卡合状态时,卡合突部41和卡合承托部42都不向保持部件40的外侧突出,实现节省空间。
[009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8所示,在层压多个电池单元31时,在上下方向相邻的保持部件40、40之间,如图4所示地形成有空间S。
[0094]具体而言,在上数第2层的前方配置的保持部件40B的下侧面和在上数第3层的前方配置的保持部件40C的上侧面都呈凹陷的形状,在将这两个保持部件40B、40C重叠时,在保持部件40B、40C之间形成与单电池32的层压薄膜33的短边方向大致平行地贯通的空间S。
[0095]同样,在配置在上数第4层的前方的保持部件40D和配置在上数第5层的前方的保持部件40E之间、配置在上数第I层的后方的保持部件40G和配置在上数第2层的后方的保持部件40H之间、配置在上数第3层的后方的保持部件401和配置在上数第4层的后方的保持部件40J之间、配置在上数第5层的后方的保持部件40K和配置在上数第6层的后方的保持部件40L之间,分别形成空间S。
[0096]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保持部件40、40之间的空间S中,在上下方向上配置有相邻的极性不同的导线端子34B、34B的连接部36B。对相邻的极性不同的导线端子34B、34B进行焊接时的夹具(未图示)能够插入该空间S中,保持部件40的图2的近前侧的侧面或者进深侧的侧面被作为将夹具插入空间S的插入口 71。
[0097]在各保持部件40贯通地设置有能够供第I固定部件插通的两个贯通孔43。
[0098]在各保持部件40的上侧面形成有配置并保持导线端子34的端子配置部45,在该端子配置部45设有卡定槽46,卡定槽46容纳并卡定导线端子34的卡定突部37 (参照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