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501241阅读:来源:国知局
介质通过模块壳体40的缝44a而进入模块壳体40的内部。如图7所示,缝44a设置于在Y方向上与单电池10相对的位置。因而,通过缝44a后的热交换介质与单电池10的外周面接触。这样,通过热交换介质与单电池10的外周面接触,从而在热交换介质与单电池10之间进行热交换。
[0087]如上所述,单电池10的一部分被插入到保持架20的开口部21,所以无法向该部分供给热交换介质。另一方面,关于单电池10中未插入到保持架20的开口部21的部分,则能够供给热交换介质。因而,通过在模块壳体40形成缝44a,能够对单电池10高效地供给热交换介质。
[0088]在X-Y平面内,在相邻的2个单电池10之间形成有间隙,所以热交换介质通过形成在2个单电池10之间的间隙。由此,通过缝44a后的热交换介质朝向缝44b前进。在热交换介质到达缝44b的期间,热交换介质与多个单电池10之间进行热交换。由此,能够调节收容于模块壳体40的所有单电池10的温度。
[0089]缝44b设置于在Y方向上与单电池10相对的位置。因而,与和缝44b相邻的单电池10进行了热交换后的热交换介质通过缝44b而排出到模块壳体40的外部。如上所述,汇流条60的第3区域60c未堵住缝44b (热交换介质的流路),所以能够抑制热交换介质停滞在缝44b的附近,能够使热交换介质从缝44b高效地排出。由此,在模块壳体40的内部,热交换介质容易流动,从而容易对单电池10供给热交换介质,能够使用热交换介质高效地进行单电池10的温度调节。
[0090]在本实施例中,汇流条60、71、72配置在模块壳体40的外部。在此,虽然汇流条60、71,72会因通电而发热,但通过将汇流条60、71、72配置在模块壳体40的外部,能够抑制由汇流条60、71、72产生的热传递到热交换介质和/或单电池10。
[0091]在使用热交换介质冷却单电池10时,若汇流条60、71、72的热会传递到热交换介质和/或单电池10,则无法高效地进行单电池10的冷却。在如本实施例那样使热交换介质在模块壳体40的内部移动的结构中,通过在模块壳体40的外部配置汇流条60、71、72,能够抑制汇流条60、71、72的热传递到热交换介质和/或单电池10。与此相伴,能够使用热交换介质高效地进行单电池10的冷却。
[0092]此外,汇流条60的第3区域60c也可以配置在模块壳体40的内部。在此,若沿着模块壳体40的壁面43b配置汇流条60的第3区域60c,则不会因第3区域30c而妨碍模块壳体40内部的热交换介质的移动。
[0093]在本实施例中,从缝44a供给热交换介质,从缝44b排出热交换介质,但不限于此。具体而言,也可以从缝44b供给热交换介质,从缝44a排出热交换介质。即,可以使热交换介质沿着与图7所示的热交换介质的路径相反的路径移动。在该情况下,缝44b也不会被汇流条60堵住,能够对单电池10高效地供给热交换介质。
[0094]在本实施例中,汇流条60的第3区域60c位于在X方向上相邻的2个缝44b之间,但不限于此。即,只要缝44b和第3区域60c沿着单电池10的长度方向(Z方向)形成、并且形成于在X方向上彼此错开的位置即可。若缝44b和第3区域60c处于这样的位置关系,则能够对单电池10高效地供给热交换介质,并且缝44b也不会被第3区域60c堵住。
[0095]在本实施例中,对X方向上的电池模块I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电池模块I的正极端子(汇流条72的引线72b)和电池模块I的负极端子(汇流条71的引线71b)。由此,能够将电池模块I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配置在不与图7所示的热交换介质的移动路径相干涉的位置。
[0096]通过如本实施例这样将单电池10的长度方向设为Z方向,能够使电池模块I的高度(Z方向的长度)与单电池10的高度(Z方向的长度)相等。由此,即使增加单电池10的数量,电池模块I的高度也不会变化。
[0097]在将电池模块I搭载于车辆时,电池模块I的高度在与搭载空间的关系中是重要的。在车辆中,通常需要确保乘员的乘车空间和/或行李空间,不容易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扩展电池模块I的搭载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电池模块I的高度成为单电池10的高度,即使增加单电池10的数量,电池模块I的高度也不会变化。这样,通过由单电池10的高度规定电池模块I的高度,容易将电池模块I搭载于车辆。
[009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汇流条60的第3区域60c而将多个单电池10电串联连接,但不限于此。具体而言,也可以通过使用汇流条60的第3区域60c而将多个单电池10电并联连接。在该情况下,关于由第3区域60c电并联连接的至少2个单电池10,需要使正极端子11 (或负极端子12)的朝向不同。即,可以将一方的单电池10的正极端子11配置在电池模块I的上端,将另一方的单电池10的正极端子11配置在电池模块I的下端。
【主权项】
1.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蓄电元件,各所述蓄电元件在预定方向上延伸,且在所述预定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该多个蓄电元件被配置成在与所述预定方向正交的平面内排列;汇流条,其将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电连接;以及壳体,其收容所述多个蓄电元件, 所述壳体具有使所述蓄电元件的温度调节所用的热交换介质通过、且在所述预定方向上延伸的开口部, 所述汇流条的一部分在所述预定方向上延伸,在与所述开口部不同的位置沿着所述壳体的形成有所述开口部的壁面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被配置成在与所述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所述开口部, 所述汇流条的一部分位于在与所述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邻的2个所述开口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是向所述蓄电元件供给所述热交换介质的开口部,或者是使与所述蓄电元件之间进行热交换后的所述热交换介质排出的开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条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条具有: 第I区域,其包括与所述正极端子连接的正极接头,且在与所述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第2区域,其包括与所述负极端子连接的负极接头,且在与所述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以及 第3区域,其在所述预定方向上延伸,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I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区域包括多个所述正极接头, 所述第2区域包括多个所述负极接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区域中的与所述第3区域的连接部分和所述第2区域中的与所述第3区域的连接部分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所述正极端子位于与所述预定方向正交的平面内。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保持架,该保持架保持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各蓄电元件, 所述壳体将所述各蓄电元件中未由所述保持架保持的区域包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配置在彼此不同的位置的所述蓄电元件通过所述汇流条而电串联连接, 在与所述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蓄电装置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预定方向正交的所述蓄电元件的截面形状是圆形。
【专利摘要】为了使用热交换介质高效地进行蓄电元件的温度调节,蓄电装置(1)具有多个蓄电元件(10)、将多个蓄电元件电连接的汇流条(60)、以及收容多个蓄电元件的壳体(40)。各蓄电元件在预定方向上延伸,且在预定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正极端子(11)和负极端子(12)。多个蓄电元件被配置成在与预定方向正交的平面内排列。壳体具有使热交换介质通过的开口部(44a、44b),开口部沿着预定方向延伸。汇流条的一部分(60c)沿着预定方向延伸,在与开口部不同的位置沿着壳体的形成有开口部的壁面(43b)配置。
【IPC分类】H01M2-10, H01M10-655, H01M2-20, H01M10-625
【公开号】CN104823302
【申请号】CN201280077415
【发明人】草场幸助, 藤原伸得, 浅仓一真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2年11月30日
【公告号】DE112012007185T5, US20150255225, WO2014083600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