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电动一体化切换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529243阅读:来源:国知局
保护壳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状,各安置腔的形状与电动机本体形状适配。本应用例为了增强对电动机本体的保护,还设有与安置腔底壁一体成型的且正对其中一个圆孔设置的保护筒413,电动机本体穿过安置腔底壁上的相应圆孔后,伸入至该保护筒413中。在具体实践中,还可把与输出轴适配的圆孔做成更大的异形孔,使得驱动拐臂也可穿过该异形孔,这样可使得各电机驱动机构可以直接从插口处整体安装和拆卸,有利于简化安装操作及后期维护。
[0039]本应用例中,各电动机在插入相应一个安置腔后,各保护壳体露出安置腔的插口,且各保护壳体露出插口的壳壁与相应的前座侧壁平齐,也即各保护壳体露出插口的壳壁与该插口相邻的其余侧壁壁体一起组合形成平整的前座侧壁,从而具有较佳的外观。
[0040]另外,也可在各插口处设置一卡盖,各卡盖可以转动设置在相应的侧壁壁体上,也可以采用直接盖接的方式,总之是可拆卸的设置在插口中,并封堵住该插口 ;各电动机在插入相应一个安置腔后,用卡盖封堵住该插口,从而将电动机封闭在安置腔中;卡盖的外壁可和与该插口邻接的侧壁的其余壁体一起组合形成平整的前座侧壁,从而对电动机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除了保留侧面安装电机驱动机构的优点外,也具有较为美观的效果。
[0041]前座的前壁中心处沿前后方向设有方孔42,前座前壁的内壁上并排设有四条撑柱43,各撑柱的中部均设有一个向前凸出的枢接凸台431和一个防脱挡片432,各枢接凸台设有一个沿左右方向贯穿的枢接孔433,相邻的两个撑柱的两个枢接孔组合形成用于转动设置一个手动按压翘板的枢接部,四个枢接孔一共组合形成两个枢接部,用于转动设置所述两个手动按压翘板;各防脱挡片位于与其处于同一撑柱上的枢接凸台的一侧,正对该枢接凸台的枢接孔设置,且位于该枢接孔远离与其组合形成枢接部的另一个枢接孔的一侧;防脱挡片和与其处于同一撑柱上的枢接凸台之间留有间隙,使得防脱挡片在外力作用下易于发生形变,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空间。
[0042]各手动按压驱动件包括手动按压基座631,位于手动按压基座座体中部左右两侧的两个枢接凸轴632,从手动按压基座后壁向后凸出的上驱动杆633和下驱动杆634 ;上驱动杆的后端抵接在相应一个翘板按键的上部,下驱动杆的后端抵接在该翘板按键的下部;各手动按压基座的两个枢接凸轴632插入前座上相应的两个枢接孔433中,也即各枢接凸轴插入相应一个撑柱的枢接孔433中,从而与前座转动连接;本应用例中,各手动按压基座位于撑柱之前,各上驱动杆和下驱动杆向后穿过方孔直至抵接在相应的翘板按键上;手动按压驱动件往复摇动时,通过其上驱动杆和下驱动杆拨动相应一个翘板按键使其也往复摇动。
[0043]本应用例中,为增加上驱动杆和下驱动杆的强度,还设有用于连接上驱动杆和下驱动杆的增强杆635。从侧面看,手动按压基座、上驱动杆、下驱动杆和增强杆组合形成的基本形状是矩形。
[0044]为了使得各手动按压驱动件上的枢接凸轴能易于插入到相应的两个枢接孔中,各枢接凸台在其接近与其组合形成枢接部的另一个枢接凸台的一侧端,还设有用于形成导向滑槽434的两个凸筋435。安装时,各手动按压驱动件的第一个枢接凸轴首先直接插入适配的一个枢接孔中,抵接在相应的防脱挡片上,然后用力沿枢接凸轴的轴向压移枢接凸轴,也即让已插入枢接孔的枢接凸轴挤压防脱挡片,使得防脱挡片产生一定形变,从而使得另一个的枢接凸轴可沿导线滑槽滑入到另一个枢接孔中,在上述产生形变的防脱挡片的回复弹力作用下,两个枢接凸轴即可位于两个防脱挡片之间的两个枢接孔中,且不会从中脱落下来;从而把该手动驱动件转动安装在前座的两个撑柱上。
[0045]本应用例中,为了增强灵敏程度,上驱动杆的后端末端处设有上圆柱636,下驱动杆的后端末端处设有下圆柱637,各上圆柱和下圆柱均沿水平方向左右延伸设置,使得上驱动杆和下驱动杆各自均与翘板按键形成线接触。本应用例中,在翘板按键的往复摇动中,上圆柱始终抵接在翘板按键的上部,下圆柱始终抵接在翘板按键的下部。
[0046]各手动按压基座631座体的上部和下部各设有一个沿前后方向贯穿座体的卡接插孔6311 ;本应用例所述的前后方向,是以前座所处位置为前,尾座所处位置为后。
[0047]各手动按压面板62的后壁设有两个向后凸出的卡接插柱621,各卡接插柱与手动按压基座上的一个卡接插孔适配,各卡接插柱插接在相应一个卡接插孔中,从而把各手动按压面板卡接固定设置在相应一个手动按压基座上,使两者组合形成一个所述的手动按压翘板。
[0048]本应用例中,为了更好的连接手动按压面板和手动按压基座;各卡接插柱621包括向后凸出长度较短的上半柱6211和向后凸出长度较长的下半柱6212,各下半柱后端的外周壁上设有外凸的过盈卡接台6213,上半柱和下半柱之间设有形变槽6214。过盈卡接台的纵向截面的形状是等腰梯形,也即其在前后两端都设有导向斜面6215,从而使其易于插拔。
[0049]本应用例中各手动按压基座的各卡接插孔的内壁上,均匀设有八个半圆柱状过盈卡接柱6312 ;各过盈卡接柱在插入相应一个卡接插孔中时,首先下半柱上的过盈卡接台因受到过盈卡接柱的向内挤压作用下,且由于形变槽的存在,使得下半柱向着接近上半柱的方向发生形变,使得具有过盈卡接柱的下半柱能够插入卡接插孔;当过盈卡接柱穿过卡接插孔后,上半柱后端的端面和过盈卡接柱从前后两端夹住卡接插孔前后两侧端的座体,从而使得该手动按压面板卡接固定在相应一个手动按压基座上。
[0050]本应用例中,各驱动拐臂位于相应一个手动按压翘板的手动按压基座、上驱动杆、下驱动杆和增强杆围合形成的空间中,且驱动拐臂在随着输出轴往复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其上拐臂和下拐臂始终抵接在增强杆上,从而带动相应的手动按压翘板往复摇动。本应用例中,上拐臂的后末端处用于抵接在增强杆的上部,下拐臂的后末端用于抵接在增强杆的下部。
[0051]见图19至图28,进一步的具体来说,本应用例中的开关模块包括前盖21、尾座22、一个出电接线端子23、两个进电接线端子24、两个U形动触片25、两个弹性顶针组件26、两个按键基座27和两个翘板按键3,各翘板按键3转动设置在前盖的前壁上。
[0052]前盖21卡接固定在尾座22上,前盖21与尾座22围合形成一个容置腔;出电接线端子23、进电接线端子24、U形动触片25和弹性顶针组件26位于容置腔中。
[0053]为增强连接座的安装强度,连接座优选采用钢板冲压制成,其上设有用于将自身通过螺钉固定在墙上的贯穿孔以及多个分别用于与尾座和前座卡接相连的卡接部位。尾座卡接固定在连接座的后端,从而把开关模块整体固定设置在连接座的后端。
[0054]见图22,各按键基座27包括位于座体中部左右两侧的两个凸轴271,座体中部的后壁上设有向后凸出形成的作为顶针基座272的凸柱,顶针基座的中心处设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限位盲孔273 ;座体的上部和下部各设有一个沿前后方向贯穿座体的卡孔274 ;本应用例所述的前后方向,是以前座4所处位置为前,尾座22所处位置为后。
[0055]各翘板按键3的后壁设有两个向后凸出的卡柱31,各卡柱与按键基座上的一个卡孔274适配,各卡柱31插接在相应一个卡孔274中,从而把各翘板按键固定设置在相应一个按键基座上。
[0056]见图21所示,各卡柱31包括向后凸出长度较短的第一半柱311和向后凸出长度较长的第二半柱312,各第二半柱的后端的外周壁上设有外凸的过盈卡台313,第一半柱和第二半柱之间设有形变间隙槽314。过盈卡台的纵向截面的形状是等腰梯形,也即其在前后两端都设有导向斜面,从而使其易于插拔。
[0057]本应用例中按键基座的各卡孔274的内壁上,均匀设有八个半圆柱状过盈卡柱2741 ;各过盈卡柱在插入相应一个卡孔中时,首先第二半柱上的过盈卡台313因受到过盈卡柱2741的向内挤压作用下,且由于形变间隙槽314的存在,使得第二半柱向着第一半柱的方向发生形变,使得具有过盈卡柱2741的第二半柱能够插入卡孔;当过盈卡柱穿过卡孔后,第一半柱的后端端面和过盈卡柱从前后两端夹住卡孔前后两侧端的座体,从而使得翘板按键卡接固定在相应一个按键基座上。
[00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