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检测脱扣单元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39131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I?第3板部15a?15c。第I板部15a和第3板部15c与框体主体11的对置的两个内表面相接。该框体内导热部件15也与导热部件14同样,由具有比漏电检测脱扣单元4的框体的材料高的热传导率的材料构成。例如,框体内导热部件15的材料是铝。另外,框体内导热部件15既可以是与导热部件14相同的材料,也可以是不同的材料。框体内导热部件15将从连接端子部7a经由导热部件14传递来的热高效地向框体主体11的内部传导。
[0052]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的漏电检测脱扣单元4的作用进行说明。
[0053]从连接端子部7a经由导热部件14传递来的热经由框体主体11的壁向框体内导热部件15传导。被传导到框体内导热部件15的热在温度更低的框体内部被扩散。此外,由于框体内导热部件15是热传导率较高的铝,所以热容易移动。因而,即使在连接端子部7a上升至高温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经由导热部件14、15的热移动来减小连接端子部7a的温度上升值。
[0054]第2实施方式除了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⑴?⑷同样的优点以外,还具有以下的优点。
[0055](5)由于框体内导热部件15与漏电检测脱扣单元4的框体的内表面相接,所以热被向温度更低的框体内部高效地扩散。
[0056](第3实施方式)
[0057]接着,对漏电检测脱扣单元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58]如图7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漏电检测脱扣单元4具备带突起的框体内导热部件16。另外,第3实施方式除了具备带突起的框体内导热部件16这一点以外,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结构是同样的,所以对共通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其说明省略。
[0059]如图8所示,带突起的框体内导热部件16包括被弯曲为大致U字型的板材。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板材包括与框体主体11的内表面相接的第I?第3板部16a?16c。此夕卜,带突起的框体内导热部件16包括设置在导热路径(例如第2板部16b)上的多个突起部16d。该带突起的框体内导热部件16也与导热部件14、框体内导热部件15同样,由具有比漏电检测脱扣单元4的框体的材料高的热传导率的材料(例如铝)构成。另外,带突起的框体内导热部件16既可以是与导热部件14、框体内导热部件15相同的材料,也可以是不同的材料。带突起的框体内导热部件16将从连接端子部7a经由导热部件14传递来的热向框体主体11的内部高效地传递。此外,由于带突起的框体内导热部件16具有突起部16d,所以高效地散热。
[0060]如图9所示,在负载端子部4a所处的一侧设置的框体主体11的面11b,形成有大致长椭圆状的通气口 17。此外,在负载端子部4a所处的一侧设置的框体罩12的面12b,也形成有与通气口 17同样的形状的通气口 18。另外,当设置漏电检测脱扣单元4时,面11b、12b被朝向地面侧。
[0061]如图10所示,在框体主体11中,在与面Ilb相反侧的面11c,形成有与通气口 17、18同样的形状的通气口 19。通气口 17、19存在于同一线上,在该线上配置有带突起的框体内导热部件16的突起部16d。通过这些通气口 17?19,将带突起的框体内导热部件16通风,将热向漏电检测脱扣单元4的外部释放。
[0062]如图11所示,在框体罩12中,在通气口 18与ZCT9之间,形成有使从通气口 18朝向带突起的框体内导热部件16的流路变窄的第2突起部20。
[0063]接着,对第3实施方式的漏电检测脱扣单元4的作用进行说明。
[0064]从连接端子部7a经由导热部件14传递来的热经由框体主体11的壁向带突起的框体内导热部件16传导。传导到带突起的框体内导热部件16的热在温度更低的框体内部被扩散。此外,由于框体内导热部件15是热传导率较高的铝,所以热容易移动。此时,带突起的框体内导热部件16通过突起部16d的存在而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所以高效地散热。从该带突起的框体内导热部件16放出的热与穿过通气口 17?19的气流一起被向漏电检测脱扣单元4的外部释放。并且,流路面积因第2突起部20而变窄,由此流速更快的气流吹在带突起的框体内导热部件16 (突起部16d)上,所以能够提高向外部的热释放。因而,即使在连接端子部7a上升至高温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经由导热部件14、16的热移动来减小连接端子部7a的温度上升值。
[0065]第3实施方式除了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I)?(4)同样的优点以外,还具有以下的优点。
[0066](6)由于带突起的框体内导热部件16与漏电检测脱扣单元4的框体的内表面相接,所以热高效地向温度更低的框体内部扩散。
[0067](7)由于在带突起的框体内导热部件16设有多个突起部16d,所以向框体内部的散热效果较高,容易使热扩散。
[0068](8)带突起的框体内导热部件16的突起部16d被穿过通气口 17、19的气流冷却,热与气流一起被向漏电检测脱扣单元4的外部释放。因而,能够实现更有效果的温度上升值的减小。此外,带突起的框体内导热部件16的突起部16d处于框体内部,由此能够有效地使用空间而在传递部件16中确保更大的表面积。
[0069](9)通过第2突起部20使流路面积变窄,由此流速更快的气流吹在带突起的框体内导热部件16的突起部16d上。因此,突起部16d的散热性提高,能够期待效果更好的温度上升值的减小。
[0070]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这样变更。
[0071]?在各实施方式中,导热部件14的材料并不限定于铝。优选的是使用热传导率比漏电检测脱扣单元4的框体的材料高的材料。
[0072].在第2实施方式中,框体内导热部件15的材料并不限定于铝。优选的是使用热传导率比漏电检测脱扣单元4的框体的材料高的材料。
[0073].在第3实施方式中,带突起的框体内导热部件16的材料并不限定于铝。优选的是使用热传导率比漏电检测脱扣单元4的框体的材料高的材料。
[0074]?在各实施方式中,导热部件14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说明的形状。导热部件14并不一定需要沿着主电路棒7配置。但是,导热部件14的形状优选的是根据作为电路的主电路棒7的引绕而在将电路的热吸收、扩散的方面能够得到更高的效率。
[0075].在第3实施方式中,带突起的框体内导热部件16的突起部16d的数量并不限定于多个,也可以是I个。另外,突起部16d的数量越多,散热效果越高。
[0076].在第3实施方式中,通气口 17?19的形状、大小、数量、位置等可以考虑由穿过它们的气流带来的冷却能力及制造时的加工的容易度等而任意地设定。
[0077]?在第3实施方式中,第2突起部20的形状、位置、角度、数量等可以根据对气流要求的流速或流量等而任意地设定。
[0078].导热部件14、框体内导热部件15、带突起的框体内导热部件16的厚度可以根据所要求的热移动的能力而任意地设定。
[0079]?在各实施方式中,端子罩10、框体主体11、框体罩12的材料优选的是由连接端子部7a产生的热容易在导热部件14等中移动的材料,换言之是促进由导热部件14等带来的热移动的材料。另外,不仅是材料,壁的厚度、对于导热部件14等的接触面积等也优选的是考虑由导热部件14等带来的热移动的促进来决定。
[0080]?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导热部件14和框体内导热部件15 —体地形成为单一部件。此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导热部件14和带突起的框体内导热部件16 —体地形成为单一部件。
【主权项】
1.一种漏电检测脱扣单元,能够外装于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负载端子部,连接于电线; 连接端子部,与上述电路断路器的负载侧端子部连接; 主电路棒,作为将上述负载端子部与上述连接端子部连接的电路而设置; 漏电检测电路,设置在上述主电路棒的路径上,检测漏电; 脱扣驱动部,在上述漏电检测电路进行的漏电检测时驱动上述电路断路器而使其进行电路断路动作;以及 导热部件,使由上述连接端子部产生的热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检测脱扣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热部件沿着上述主电路棒设置。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漏电检测脱扣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热部件具有比上述漏电检测脱扣单元的框体高的热传导率。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漏电检测脱扣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热部件与上述漏电检测脱扣单元的框体的侧面相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电检测脱扣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体包括: 框体主体,收容上述主电路棒及上述漏电检测电路; 端子罩,从上述框体主体伸出,配置上述连接端子部;以及 框体罩,将上述框体主体的开口堵塞,配置上述负载端子部; 上述导热部件与上述端子罩的端面、上述框体主体的侧面及上述框体罩的侧面相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漏电检测脱扣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设置上述脱扣驱动部的机械部; 上述导热部件还与上述机械部的侧面相接。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电检测脱扣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与上述框体的内面相接的第2导热部件。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漏电检测脱扣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导热部件包括设置在该第2导热部件的导热路径上的I个或多个突起部。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漏电检测脱扣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体包括: 第I面,具有第I通气口 ; 第2面,对置于上述第I面,具有第2通气口; 上述突起部设置在将上述第I通气口与上述第2通气口连结的线上。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漏电检测脱扣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体还包括第2突起部,该第2突起部位于形成于上述第I面的第3通气口与构成上述漏电检测电路的零相变流器之间,使从上述第3通气口朝向上述第2导热部件的流路变窄。
【专利摘要】能够外装于电路断路器的漏电检测脱扣单元(4)具备:负载端子部,连接于电线;连接端子部(7a),与电路断路器的负载侧端子部连接;主电路棒(7),作为将负载端子部与连接端子部(7a)连接的电路而设置;漏电检测电路,设置在主电路棒的路径上,检测漏电;脱扣驱动部,在由漏电检测电路进行的漏电检测时驱动电路断路器而使其进行电路断路动作;以及导热部件(14),使由连接端子部(7a)产生的热移动。
【IPC分类】H01H73/02, H01H83/02
【公开号】CN105190821
【申请号】CN201480017355
【发明人】佐藤昌弘, 稻次崇
【申请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4年3月7日
【公告号】WO2014155999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