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66307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串激式电动机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串激式电动机上使用的一种碳刷。
【背景技术】
[0002]传统市场所公知的碳刷都由导电片、导电线、推进弹簧以及电碳组成,碳刷的加工方式都是先将一整块电碳切割成所需小块,然后在其一端面钻一小孔,塞入导电线,再用铜粉塞入孔中压实,最后套上推进弹簧,焊上导电片,整个加工工序比较复杂,使用中当电碳用到5-7 (mm)极限位置时,整个碳刷即宣告报废,因为电碳内部因导电需要植有导电线,继续用下去会使转子铜换向器与植入导电线摩擦而破坏换向器表面平整度,而实际上除电碳即将用完外其余部件都还有再利用价值,只因传统技术方案未能使其物尽其用,浪费了社会资源,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将传统的技术方案给予改进,将能重复利用的部件通过技术方案的改进得以重复利用,最终达到节约社会资源,减少生产成本的目的。
[0004]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碳刷,其组成包括由导电片(1)、导电线(2)、推进弹簧(3)以及电碳夹(4)组成的导电推进组件和可脱卸的电碳(5)共同组成,其特征在于:导电片(1)与电碳夹(4)之间焊接有导电线(2),在导电线(2 )外周套设有推进弹簧(3 ),电碳夹(4 )上部安装有推进弹簧(3 ),下部安装有可脱卸的电碳(5 )。
[0005]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的电碳(5)上设有与电碳夹(4)相对应的卡合槽。
[0006]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的电碳(5)与电碳夹(4)之间可以是卡合连接还可以是套帽连接。
[0007]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的电碳(5)磨损后可单独更换,由导电片(1),导电线(2),推进弹簧(3)以及电碳夹(4)组成的导电推动组件可重复使用。
[0008]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的电碳夹表面镀有或不镀有导电性更好的银。
[0009]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的推进弹簧可以是圆柱型还可以是宝塔型。
[0010]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一种碳刷采用可脱卸的电碳方案,终结了传统碳刷用尽报废时必将导电线、导电片和推进弹簧一起报废的历史,使导电线、导电片和推进弹簧得到重复利用,同时可脱卸的电碳还可用至2.5-3mm的极限位置,提高电碳利用率20%左右,使电碳加工更加方便,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工作效率,减少用户更换费用,节约社会资源。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发明的卡合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的卡合结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套帽结构剖面图;
其中:1、导电片,2、导电线,3、推进弹簧,4、电碳夹,5、电碳。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参看图1、图2、图3,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由导电片1、导电线2、推进弹簧3以及电碳夹4组成的导电推进组件和可脱卸的电碳5共同组成,导电片1与电碳夹4之间焊接好导电线2,在导电线2外周套设有推进弹簧3,电碳夹4下部卡合或套帽有可脱卸的电碳5,当可脱卸的电碳用至2.5-3mm极限位置时,只需将剩余可脱卸的电碳拿下,换上新的可脱卸的电碳,即可正常使用,降低了使用者的更换费用,节省了社会资源,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0013]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形和修改,这些变形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主权项】
1.一种碳刷,包括由导电片(1)、导电线(2)、推进弹簧(3)以及电碳夹(4)组成的导电推进组件和可脱卸的电碳(5)共同组成,其特征在于:导电片(1)与电碳夹(4)之间焊接有导电线(2),在导电线(2)外周套设有推进弹簧(3),电碳夹(4)上部安装有推进弹簧(3),下部安装有可脱卸的电碳(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碳(5)上设有与电碳夹(4)相对应的卡合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碳(5)与电碳夹(4)之间可以是卡合连接还可以是套帽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碳(5)磨损后可单独更换,由导电片(1),导电线(2),推进弹簧(3)以及电碳夹(4)组成的导电推动组件可重复使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碳夹表面镀有或不镀有导电性更好的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进弹簧可以是圆柱型还可以是宝塔型。
【专利摘要】一种碳刷,它采用可脱卸的电碳方案,终结了传统碳刷用尽报废时必将导电线、导电片和推进弹簧一起报废的历史,使导电线、导电片和推进弹簧得到重复利用,同时可脱卸的电碳还可用至2.5-3mm的极限位置,提高电碳利用率20%左右,使电碳加工更加方便,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工作效率,减少用户更换费用,节约社会资源。
【IPC分类】H01R39/36, H01R39/26
【公开号】CN105322404
【申请号】CN201410306391
【发明人】马春辉, 沈汉飞, 马春丰
【申请人】马春辉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4年7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