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35236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薄膜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使用层叠体构成的层叠型的薄膜电容器的改良,该层叠体具有交替层 叠至少一片树脂制的电介质膜和多片金属蒸锻膜而成的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一直W来,在各种电子设备、电气设备中使用电容器,近年来,为了应对针对电子 设备、电气设备的小型化的要求,逐渐大量地使用薄膜电容器作为上述电容器。
[0003] 运样的薄膜电容器包括多种结构,作为其中一种,已知例如日本特开平9-153434号公报(专利文献1)等中公开的那样的层叠型的薄膜电容器。该薄膜电容器通过W 下方式构成:W树脂膜和金属蒸锻膜交替取位的方式、层叠在作为电介质膜的树脂膜的单 面或两面上设置金属蒸锻膜而构成的金属化膜,使用由此形成的层叠体,在该层叠体的金 属化膜的层叠方向两侧的面上,分别进一步层叠保护膜,形成薄膜电容器元件,另一方面, 于在与上述薄膜电容器元件的层叠体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应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形 成金属喷锻电极。
[0004]另外,例如,在日本特开2011 - 181885号公报(专利文献2)等中,还提出了可进 一步小型化的薄膜电容器,其通过W下方式构成:使用由能W纳米级的膜厚进行成膜的、蒸 锻聚合膜形成的电介质膜和金属蒸锻膜的层叠体,在该层叠体的两侧端面上,分别层叠保 护膜,形成薄膜电容器元件,另一方面,在上述薄膜电容器元件的对应的两个侧面上,分别 形成金属喷锻电极。 阳0化]总之,W往的层叠型薄膜电容器通常通过W下方式构成:交替层叠至少一片树脂 制的电介质膜和多片金属蒸锻膜而形成层叠体,在包含该层叠体的薄膜电容器元件的电介 质膜与金属蒸锻膜的层叠方向两侧的面上,分别进一步层叠保护膜,另一方面,在上述薄膜 电容器元件的一对侧面上,分别形成金属喷锻电极。
[0006] 但是,对于上述W往的层叠型薄膜电容器而言,除了形成有金属喷锻电极的两个 侧面之外的剩余的两个侧面、即与形成有金属喷锻电极的两个侧面邻接的其它的两个侧面 暴露在外部。因此,若直接使用运样的层叠型薄膜电容器,则不仅从暴露在外部的侧面产生 大量的漏电流,而且水蒸气等气体从上述侧面侵入到薄膜电容器内部,导致电介质膜、金属 蒸锻膜等发生劣化,结果,电容器性能可能降低。另外,近年来,为了实现层叠型薄膜电容器 的小型化,电介质膜逐渐进一步薄形化。因此,对于运样的层叠型薄膜电容器而言,隔着电 介质膜相互相邻的金属蒸锻膜之间的爬电距离(ere巧agedistance)变短,因此存在W下 倾向:在运些相互相邻的金属蒸锻膜之间变得容易导电,耐电压降低。
[0007] 因此,例如,如日本特开2003 - 338424号公报(专利文献3)等中公开那样,目前 为止,为了将如上所述问题的发生防患于未然,采取了如下对策,即,将薄膜电容器收纳于 电容器外壳内,而且,在上述薄膜电容器与电容器外壳的内面之间填充环氧树脂等具有电 绝缘性的树脂,由此从外部隔断与形成有金属喷锻电极的侧面相邻的侧面。然而,运样的将 薄膜电容器与填充树脂一同收纳到薄膜电容器外壳内的、所谓带有外壳的薄膜电容器,具 有电容器外壳,因此其与之相应地大型化,另外,无法避免额外成本的增加。
[000引上述情况下,例如日本特公平5 - 63094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下述薄 膜电容器,所述薄膜电容器中在除了形成金属喷锻电极的两个侧面之外的薄膜电容器元件 (金属化膜的层叠体)的剩余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形成被覆上述剩余的两个侧面的整面的 覆盖膜。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可在不将薄膜电容器收纳到电容器外壳内的情况下,从外部 隔断与形成有金属喷锻电极的侧面相邻的侧面。
[0009] 然而,本发明人从多种角度针对具有上述结构的薄膜电容器、即在裸露的侧面上 形成有覆盖膜的、所谓带有覆盖膜的薄膜电容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上述带有覆盖膜的 薄膜电容器存在如下所述的问题。
[0010] 目P,在W往的带有覆盖膜的薄膜电容器中,电介质膜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醋等 热塑性树脂构成,另一方面,覆盖膜由与电介质膜的构成树脂的种类完全不同的环氧类的 热固性树脂构成。因此,无法充分确保与薄膜电容器的覆盖膜形成面对应的位于电介质膜 的端部的侧面与覆盖膜之间的密合性,在上述电介质膜的侧面与覆盖膜之间不可避免地形 成微细的缝隙。而且,基于上述原因,对于上述W往的带有覆盖膜的薄膜电容器而言,水蒸 气、空气等侵入到在电介质膜的侧面与覆盖膜之间形成的微细的缝隙内,结果,可靠地防止 下述问题的发生是极其困难的,即,电介质膜、金属蒸锻膜的因与水蒸气接触而导致的劣化 的问题、因在金属蒸锻膜之间的放电而导致的耐电压降低的问题。
[0011] 现有技术文献 阳〇1引专利文献
[001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 - 153434号公报
[0014]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 - 181885号公报
[0015]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 - 338424号公报
[0016] 专利文献4:日本特公平5 - 630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7]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8] 此处,本发明是在上述情况的背景下完成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 种经改良的结构,通过所述经改良的结构,能在不导致任何的大型化、制造成本提高的情况 下,完全地、可靠地解决层叠型的薄膜电容器中的W下问题:产生漏电流,电介质膜、金属蒸 锻膜的因与水蒸气接触而导致劣化,W及因在金属蒸锻膜之间的放电而导致耐电压降低等 问题。
[0019]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20] 而且,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主旨在于提供一种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交替层叠至少一片由聚丙締膜形成的电介质膜和多片金属蒸锻膜而形成的层叠体的层 叠方向两侧的面上,分别进一步层叠保护膜,并且,于在与该层叠体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 上对应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形成金属喷锻电极,由此构成薄膜电容器,其中,在除了分别形 成有上述金属喷锻电极的侧面之外的上述层叠体的剩余的侧面上,W覆盖该剩余的侧面的 整面、并且与在该剩余的侧面露出的上述电介质膜的端部烙接的方式,形成有由聚締控类 热烙树脂形成的覆盖膜。
[0021]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上述覆盖膜构成为,具有在构成上述 电介质膜的聚丙締的烙点W上并且小于该聚丙締的热分解溫度的范围内的烙点,并且,在 160~180°C的溫度区域内具有860~340000mPa'S的范围内的烙融粘度。需要说明的是, 此处所谓烙融粘度是通过按照JISK6862进行的试验测得的值。
[0022]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于在与上述层叠体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 对应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向外侧开口、使上述金属蒸锻膜的一部分在外部露出的缝 隙,并且,W使上述金属喷锻电极的一部分侵入到该缝隙的状态,在该对应的侧面上分别形 成有上述金属喷锻电极,而且,将被设置于该对应的侧面中的一方的侧面的且侵入该缝隙 内的该金属喷锻电极部分作为第一连接部,连接通过该缝隙而在外部露出的上述金属蒸锻 膜的露出部分与形成于该一方的侧面的该金属喷锻电极,另一方面,将被设置于该对应的 侧面中的另一方的侧面的且侵入该缝隙内的该金属喷锻电极部分作为第二连接部,连接通 过该缝隙而在外部露出的上述金属蒸锻膜的露出部分与形成于该另一方的侧面的该金属 喷锻电极,进而,W在上述层叠体的层叠方向交替取位的方式配置上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 连接部。 阳〇2引发明的效果
[0024] 目P,在本发明的薄膜电容器中,在除了形成金属喷锻电极的两个侧面之外的与上 述两个侧面相邻的剩余的两个侧面上,W被覆上述剩余的侧面的整面的方式形成有两片覆 盖膜。由此,可实质上消除从侧面产生的漏电流,并且,可有利地延长金属蒸锻膜间的爬电 距离。另外,两片覆盖膜由与构成电介质膜的聚丙締同类的聚締控类热烙树脂构成,而且, 上述两片覆盖膜烙接于位于与薄膜电容器的覆盖膜形成面对应的位置的电介质膜的端部。 因此,覆盖膜更牢固且完全地密合于位于上述电介质膜端部的侧面,在上述电介质膜的侧 面与覆盖膜之间,完全未形成微细的缝隙。因此,通过本发明的薄膜电容器,能非常有效且 可靠地防止水蒸气、空气侵入到电介质膜的侧面(端部)与覆盖膜之间,另外,还实现了金 属蒸锻膜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