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电容器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635236阅读:来源:国知局
金属蒸锻膜26劣化、耐电压降低的问题,成为烙融状态的聚締控 类热烙树脂被填充到存在于树脂膜24的侧面的各凹部内是重要的。而且,为了提高成为 烙融状态的聚締控类热烙树脂填充到各凹部内的填充率,除了作为覆盖膜16a、16b的构成 树脂使用的聚締控类热烙树脂的烙点高之外,上述聚締控类热烙树脂在烙融状态下的粘度 低、具有高流动性也成为重要要素。
[005引因此,作为构成覆盖膜16a、16b的聚締控类热烙树脂,优选使用在160~180°C下 具有860~34000mPa?S左右的范围内的烙融粘度的聚締控类热烙树脂。其原因在于,上 述树脂材料的160~180°C下的烙融粘度为大于34000mPa,s的值时,烙融粘度过高,因此, 成为烙融状态的覆盖膜16a、16b的构成树脂的流动性降低,因此,上述构成树脂将无法被 充分填充至存在于各金属化膜18的树脂膜24的侧面的各凹部内,从而在各凹部的底部侧 形成缝隙,因此,可能会产生树脂膜24与覆盖膜16a、16b的密合性降低,树脂膜24、金属蒸 锻膜26劣化,耐电压降低等问题。另外,构成覆盖膜16曰、16b的树脂材料的160~180°C 下的烙融粘度小于860化?S时,成为烙融状态的覆盖膜16a、16b的构成树脂的流动性极度 增大,因此,存在W下可能性:成为烙融状态的覆盖膜16a、16b的构成树脂难W在薄膜电容 器元件12的侧面30c、30d上维持规定的厚度直到其固化,导致覆盖膜16a、16b的厚度比所 期望的厚度薄。需要说明的是,覆盖膜16a、16b的厚度过薄时,可能产生如上所述的不良情 况。
[0059] 由W上的说明可知,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10而言,在除了作为金属喷锻 电极14日、14b的形成面的侧面30a、3化之外的剩余的两个侧面30c、30d上,W被覆该两个 侧面30c、30d的整面的方式形成两片覆盖膜16曰、16b,由此,可实质上防止从两个侧面30c、 30d产生漏电流,并且,有利地延长各金属化膜18的金属蒸锻膜26间的爬电距离。而且, 两片覆盖膜16a、16b由聚締控类热烙树脂构成,上述两片覆盖膜16a、1化烙接于在两个侧 面30c、30d露出的各金属化膜18的由聚丙締形成的树脂膜24的侧面,因此,上述树脂膜24 的侧面与覆盖膜16a、16bW在它们之间完全未形成微细的缝隙的方式完全密合。由此,可 非常有效地且可靠地防止水蒸气、空气侵入到树脂膜24的侧面与覆盖膜16a、1化之间,另 夕F,还实现了金属蒸锻膜26间的爬电距离的增大,可有利地防止树脂膜24、金属蒸锻膜26 的因与水蒸气接触而导致的劣化,并且可阻止金属蒸锻膜26之间的放电,可有效地提高耐 电压。
[0060] 而且,对于上述薄膜电容器10而言,仅通过将由树脂制膜形成的薄的覆盖膜16a、 1化形成于两个侧面30c、30d,即可发挥如上所述的优异的特征。因此,不会为了确保上述 特征而使薄膜电容器10整体大型化,另外也不会增加成本负担。
[0061] 因此,对于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设及的薄膜电容器而言,可在完全不导致大型 化、制造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实质地防止漏电流的发生,并且,可更长期且稳定地维持所期 望的电容器性能,而且,可极有利地实现耐电压的提升。
[0062] W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具体的构成,但运仅为例示,本发明不受上述记载的任 何限制。
[0063] 例如,可W如下所述地构成层叠体:W聚丙締膜或树脂膜、和金属蒸锻膜交替取位 的方式,层叠在作为电介质膜的聚丙締膜的两个面上分别层叠金属蒸锻膜而形成的金属化 膜、和完全未层叠金属蒸锻膜的聚丙締膜或聚丙締膜W外的树脂膜,构成层叠体。
[0064] 另外,层叠体是交替层叠由聚丙締形成的至少一片电介质膜和至少两片金属蒸锻 膜而形成的层叠体时,电介质膜的数目和金属蒸锻膜的数目没有任何限制。 阳0化]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薄膜电容器元件12 (层叠体20)的两个侧面30c、30d上,W不仅被覆该两个侧面30c、30d的整面、而且还被覆在上述两个侧面30c、30d露出的各 金属喷锻电极14a、14b的两侧侧面的整面的方式形成覆盖膜16a、16b,但各金属喷锻电极 14曰、14b的两侧侧面不一定必须被覆盖膜16a、1化被覆。
[0066]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本发明应用于车载用薄膜电容器的装置的具 体例,但本发明当然还可W有利地应用于任何的除车载用W外的各种薄膜电容器。
[0067] 此外,虽未逐一列举,但本发明能W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见识进行多种变更、修 正、改良等的方式进行实施,另外,运样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超出本发明的主旨,就均包含在 本发明的范围内,运是不言而喻的。
[0068] 附图标记说明 W例 10薄膜电容器
[0070] 12薄膜电容器元件
[0071] 14金属喷锻电极
[0072] 16a,16b覆盖膜 阳073] 18金属化膜
[0074] 20层叠体 阳0巧]22日,22b保护膜
[0076] 24树脂膜
[0077] 26金属蒸锻膜
[0078] 30a,30b,30c,30d侧面
[0079] 32缝隙
[0080] 33a第一连接部
[0081] 33b第二连接部
【主权项】
1. 一种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膜电容器通过以下方式构成:在交替层叠至少一片由聚丙烯膜形成的电介质膜 和多片金属蒸镀膜而形成的层叠体的层叠方向两侧的面上,分别进一步层叠保护膜,并且 于在与所述层叠体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应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形成金属喷镀电极, 在除了分别形成有所述金属喷镀电极的侧面之外的所述层叠体的剩余的侧面上,以覆 盖所述剩余的侧面的整面、并且与在所述剩余的侧面露出的所述电介质膜的端部熔接的方 式,形成有由聚烯烃类热熔树脂形成的覆盖膜。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中,所述覆盖膜具有在构成所述电介质膜的聚 丙烯的熔点以上并且小于所述聚丙烯的热分解温度的范围内的熔点,并且,在160~180Γ 的温度区域内,具有860~340000mPa·s的范围内的熔融粘度。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中,于在与所述层叠体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 向上对应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向外侧开口、使所述金属蒸镀膜的一部分在外部露出 的缝隙,并且,以使所述金属喷镀电极的一部分侵入到所述缝隙内的状态,在所述对应的侧 面上分别形成有所述金属喷镀电极,而且,将被设置于所述对应的侧面中的一方的侧面的 且侵入所述缝隙内的所述金属喷镀电极部分作为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通过所 述缝隙而在外部露出的所述金属蒸镀膜的露出部分与形成于所述一方的侧面的所述金属 喷镀电极,另一方面,将被设置于所述对应的侧面中的另一方的侧面的且侵入所述缝隙内 的所述金属喷镀电极部分作为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通过所述缝隙而在外部露 出的所述金属蒸镀膜的露出部分与形成于所述另一方的侧面的所述金属喷镀电极,进而, 以在所述层叠体的层叠方向上交替取位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薄膜电容器,所述薄膜电容器可在不导致大型化、高成本化的情况下,防止漏电流的发生、电介质膜、金属蒸镀膜的因与水蒸气接触而导致的劣化以及耐电压的降低。本发明的薄膜电容器构成如下:在交替层叠由聚丙烯膜形成的至少一片树脂制的电介质膜(24)和多片金属蒸镀膜(26)而形成的层叠体(20)的侧面(30c,30d)中,在与形成有金属喷镀电极的一对侧面相邻的另一对侧面(30c,30d)上,分别以覆盖上述一对侧面(30c,30d)的整面、且与在上述侧面(30c,30d)露出的电介质膜(24)的侧面熔接的方式,形成由聚烯烃类热熔树脂形成的覆盖膜(16a,16b)。
【IPC分类】H01G2/10, H01G4/224
【公开号】CN105393319
【申请号】CN201380076197
【发明人】小岛洋一郎, 末次健介
【申请人】小岛冲压工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3年5月1日
【公告号】DE112013007017T5, US20160055974, WO2014178134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