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心传感器的修复方法及中心传感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868167阅读:来源:国知局
在此步骤中,由于上步中已经确定了光线接收面的最佳位置,所以,将所述接收管10固定,如图2所示。此时,改造后的结构,激光通过透镜聚焦后直接射入接收管10,并达到与原装置同样的检测效果和精度。
[0041]如此,该实施例所采用的方法,由于去除了内部光路,缩短了激光路径,降低了激光能耗,从而降低了激光功率要求,进而延长了激光二极管的有效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光线接收面位置能够调节,使得能够选择到硅光电池最佳吸收位置,大大降低修理难度。
[0042]如图3所示,图3实际上提供了另一种中心传感器的修复方法,即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3]步骤一 S1:去除原中心传感器中包括小孔和镜面在内的整个光线接收面以及内置光路。
[0044]在这一步骤中,由于原中心传感器组装结构以及材料的牢固性,必须将头部完全破坏,以便于后续步骤的操作。
[0045]步骤二 Tl:将代用激光二极管更换到原激光二极管位置。
[0046]参见图2,现有技术中,由于激光二极管垄断,原装发光源(即激光二极管)是型号为頂220,带PD (反馈保护端),共阳激光二极管,在市场上无法找到此型号的激光二极管,因此,这一步骤中,寻找其它型号激光二极管来代用。代用激光二极管20必须具有和原装激光二极管相同的驱动电压,680nm以外的激光波长,有效的激光强度,精准的发射角度与合格的寿命,关键是激光通过透光镜射到光线接收面的有效区域正好在小孔100内。
[0047]当然,这一事实方式中,代用激光二极管20可以选用5V,带H)近红外共阴激光二极管。
[0048]步骤三T2:调试代用激二极光管的安装角度,通过观察激光到达光线接收面的光斑来决定代用激二极光管的角度,并固定代用激二极光管。
[0049]如图2、图6所示,保证代用激二极光管20发射的激光能够通过透光镜射到光线接收面的有效区域正好在小孔100内,是这一事实方式中的关键步骤。通过调试代用激光二极管20的安装角度,通过观察激光到达光线接收面的光斑来决定代用激光二极管20的安装角度,当光斑到达合适的位置,固定代用激光二极管20。
[0050]步骤四S2:将接收管取出,放置于原小孔所在位置。
[0051]参见图2和图6所示,接收管10(即硅光电池)自原中心传感器的位置被取出后,放置于原小孔100所在位置。此时,设置接收管10的接收面方向向下,以便于接收激光二极管300发射的激光。但此时并不能保证激光能准确有效得被接收管10吸收,由于光线接收面的扩大(为整个硅光电池10接收面)和其活动性给予了光线接收面的可调性并大大扩大了激光二极管300出射角度的选取范围。
[0052]步骤五S3:通过测量中心传感器输出电压来选取光线接收面的位置。
[0053]参见图2,在这一步骤中,通过测量中心传感器的输出电压来选取光线接收面的最佳位置。
[0054]步骤六S4:将所述接收管固定。
[0055]在这一步骤中,由于上步中已经确定了光线接收面的最佳位置,所以,将所述接收管10固定,如图2所示。此时,改造后的结构,激光通过透镜聚焦后直接射入接收管10,并达到与原装置同样的检测效果和精度。
[0056]如此,这一实施例所采用的方法,降低了激光二极管的功率要求,从而降低了激光二极管的使用成本:由于去除了内部光路,缩短了激光路径,降低了激光能耗,从而降低了激光功率要求,扩大了代用激光二极管的选取空间,同时延长了激光二极管的有效使用寿命;并且,光线接收面的扩大消除了激光二极管出射角度的限制,大大扩大了代用激光管选择范围;而由于光线接收面位置能够调节,使得能够选择到硅光电池最佳吸收位置,大大降低修理难度,同时进口备件国产化代用,大大降低备件采购费用。
[005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实施方式,其是在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或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后,确保中心传感器上机后的小孔能与另一位置中心传感器的小孔校正到同一直线上的步骤。
[0058]如图4所示,以另一位置中心传感器的小孔30位置为基准,向上检测至预先设置的横条40位置的边缘,在固定的检测距离内,若透过中心传感器上机后的小孔100无法检测到横条,则校正失败;反之,校正成功。
[0059]这其实是调试完光路系统后,保证中心传感器上机后其检测点能与另一位置中心传感器校正到同一直线上的步骤,对于一些检测点较偏的中心传感器,可以通过调试中心传感器马达挡片来调试检测点初始位置,直到调节至校正成功则修复完成。
[006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心传感器,如图2所示,其包括,控制部件、与所述控制部件连接的主体部、激光发射装置、激光感应接收装置,激光发射装置包括代用激光二极管20,其设置于所述控制部件中并通过所述控制部件的上表面上开口暴露在外,以使得所述激光发射装置发出的激光能够射出所述控制部件;激光感应接收装置包括接收管10,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小孔100正上端,以使得激光能够直接射入所述激光感应接收装置。如此设置,便于中心传感器老化后的修复。
[0061]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中心传感器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去除原中心传感器中包括小孔和镜面在内的整个光线接收面以及内置光路; 将接收管取出,放置于原小孔所在位置,其中,设置接收管的接收面方向向下; 通过测量中心传感器输出电压来选取光线接收面的位置; 将所述接收管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传感器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去除原中心传感器中包括小孔和镜面在内的整个接收面以及内置光路的步骤后,所述将接收管取出,放置于原小孔所在位置,其中,设置接收管的接收面方向向下的步骤前,还包括, 将代用激光二极管更换到原激光二极管位置; 调试代用激二极光管的安装角度,通过观察激光到达光线接收面的光斑来决定代用激二极光管的角度,并固定代用激二极光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心传感器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代用激光二极管为5V,带反馈保护端近红外共阴激光二极管。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心传感器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接收管固定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确保中心传感器上机后的小孔能与另一位置中心传感器的小孔校正到同一直线上的步骤,具体为: 以所述另一位置中心传感器的小孔位置为基准,向上检测至预先设置的横条位置的边缘,在固定的检测距离内,若透过所述中心传感器上机后的小孔无法检测到横条,则校正失败;反之,成功。5.—种中心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部件、与所述控制部件连接的主体部、激光发射装置、激光感应接收装置, 所述激光发射装置包括代用激光二极管,其设置于所述控制部件中并通过所述控制部件的上表面上开口暴露在外,以使得所述激光发射装置发出的激光能够射出所述控制部件; 所述激光感应接收装置包括接收管,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小孔正上端,以使得激光能够直接射入所述激光感应接收装置。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心传感器的修复方法及中心传感器,其修复方法包括,去除原中心传感器中包括小孔和镜面在内的整个光线接收面以及内置光路;将接收管取出,放置于原小孔所在位置,其中,设置接收管的接收面方向向下;通过测量中心传感器输出电压来选取光线接收面的位置;将所述接收管固定。本发明所采用的方法,由于去除了内部光路,缩短了激光路径,降低了激光能耗,从而降低了激光功率要求,进而延长了激光二极管的有效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光线接收面位置能够调节,使得能够选择到硅光电池最佳吸收位置,大大降低修理难度。
【IPC分类】H01L21/66
【公开号】CN105632955
【申请号】CN201410604980
【发明人】蔡剑, 史建伟, 吴亚利, 龚晟
【申请人】无锡华润安盛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