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67588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组,尤其是一种阻燃的、能量密度高的电池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和环境的污染日渐严重,节能减排成了目前世界上的潮流和趋势。在这个背景下,以电池为主要动力源或者部分动力源的电动车辆(主要包括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逐渐出现并日益增多,电动车辆的碳排放量要小于传统内燃机汽车,纯电动车的碳排放甚至为零,并且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的特点,这使得人们将电动汽车视为未来替代内燃机车的一个重要选择。
[0003]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高,通常采用的有机电解质溶液具有可燃性,另外锂非常活泼,这些都导致锂离子电池在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作为动力使用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池容量大,一般需要高功率输出,因此电池在工作时发热严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在受到热冲击、过充、过放和短路等滥用状态下,其电池内部的活性物质及电解液等组分间将发生化学、电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与气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起电池爆破,从而使电池的活性物质与空气接触,引起着火爆炸。因此,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的改进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0004]申请号为CN201120526633.8,名称为“一种密堆积的锂离子电池组”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能实现锂离子电池的散热均匀和阻燃效果的方案,包括电池模块、间隔板、铝隔板、铝盖板和电池模块底盖,间隔板和铝隔板使单体电池和电池模块间隔分布,实现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全方位、均衡性散热的要求,克服了现有电池组内部散热性能差的缺点;且这种密堆积的锂离子电池组制作组装方便、散热效果明显且安全可靠,实现了电池组高效持续的生产过程,有效保证了锂离子动力电池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005]这种方案确实有利于将电池组内部的热量均匀分布,将热量传导至铝板不失为一种相对合理的方法。但是这只能在未发生热失控、铝板能满足电池组的散热需求时起作用。而电池组发生热失控的原因在于,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去并积累在某处,换言之,铝板散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完全规避热失控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组,它包括数个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之间互相电气连接(例如所述电池模块之间互相并联或者串联),所述电池模块包括数个A类电芯和数个B类电芯,所述A类电芯具备阻燃性能,且A类电芯启动温度高于B类电芯,所述A类电芯与B类电芯间隔设置,所述A类电芯设置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B类电芯设置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所有A类电芯的正、负极极耳分别与A类第一接合部、A类第二接合部电气连接,所述A类第一接合部、A类第二接合部相互隔开电气隔离,所有B类电芯的正、负极极耳分别与B类第一接合部、B类第二接合部电气连接,所述B类第一接合部、B类第二接合部相互隔开电气隔离,所述A类第一接合部、A类第二接合部与B类第一接合部、B类第二接合部相互错开电气隔离。所述电池模块内A类电芯之间互相并联,B类电芯之间互相并联,所述A类电芯之间互相并联之后再与互相并联的B类电芯串联。
[0007]数个电池模块并联形成电池组,每个电池模块中的A类电芯互相并联并与对应的A类第一接合部、A类第二接合部电气连接再接入供电总线,B类电芯互相并联连接并与对应的B类第一接合部、B类第二接合部电气连接再接入供电总线。
[0008]A类电芯之间互相电气连接,B类电芯之间互相电气连接,虽然两种电芯同时存在在单个电池模块内,但是A类电芯和B电芯仅仅是物理上互相接触,并且是电气隔离的。
[0009]A类电芯与B类电芯间隔设置,且A类电芯具备阻燃性能和高温工作性能,B类电芯工作时产生热量,同时,A类电芯吸收B类电芯产生的热量,使得A类电芯以较快速度达到其理想的工作温度,最后A类电芯开始工作,既达到整个电池组散热的作用,又能使得总的能量密度提高。而且A类电芯与B类电芯间隔设置,在物理上将B类电芯隔开,即使B类电芯由于热失控而引起燃烧,A类电芯也能起到隔离作用从而有效避免燃烧扩散。
[0010]作为优选,所述电池模块内的A类电芯之间互相并联,之后再与互相并联的B类电芯串联,所述电池模块之间互相并联。
[0011]这样的连接方式使得每个电池模块的电压相同,克服了不同类型电芯带来的电压不同的缺陷,如果需要对电源进行扩展或维修,只需增加电池模块或更换电池模块。
[0012]作为优选,所述电池模块内的A类电芯之间互相串联之后再与互相串联的B类电芯并联,所述电池模块之间互相并联。
[0013]由于A类电芯与B类电芯的电压不同,为保证稳定的输出电压、防止电芯之间能量倒灌,A类电芯或B类电芯须经过电压转换器再并联接入供电总线。
[0014]作为优选,所述电池模块内的A类电芯之间互相串联,B类电芯之间互相串联,并且A类电芯与B类电芯之间电气隔离,所述电池模块之间互相串联,且不同电池模块的A类电芯之间互相串联,不同电池模块的B类电芯之间互相串联。
[0015]由于A类电芯与B类电芯的电压不同,为保证稳定的输出电压、防止电芯之间能量倒灌,电池组中所有的A类或B类电芯须经过电压转换器再并联接入供电总线,由于电池组中所有的A类或B类电芯是通过总的电压转换器之后再接入总线的,故可对某个电池模块进行单独更换。
[0016]所述A类电芯具备阻燃性能,且A类电芯启动温度高于B类电芯。作为优选,所述A类电芯包括离子液体电解质电芯和/或固态电解质电芯。所述B类电芯可以为常用的有机电解质电芯。
[0017]离子液体也称室温熔融盐,是在室温下完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液态有机盐,具有导电性,分解电压大于常规电解质,没有溶剂挥发和漏液等现象,使得离子液体电芯可以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工作和不易燃,具备高温工作性能。固态电解质电芯使用安全性能很高,能经受钉穿、加热、短路和过充¢00% )等破坏性实验。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会发生漏液、爆炸等安全性问题,而固态电池除温度略有升高外(<20°c )并无任何其它安全性问题出现,能起到阻燃的作用。
[0018]作为优选,所述A类电芯与B类电芯不接触的一面设置加热装置。
[0019]A类电芯是一种具备阻燃性能和高温工作性能的电芯,同时也具备低温工作性能较差的特点,由于B类电芯的充放电过程是发热的过程,A类电芯的一面与B类电芯接触并吸收其产生的热量,且B类电芯需要在较为稳定的环境温度下工作,故不需再设置加热装置,A类电芯与B类电芯不接触的另一面设置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工作使得A类电芯尽快达到工作温度,增加整个电池组的工作性能。
[0020]作为优选,所述电池模块的两个末端均设置A类电芯。
[0021]在电池模块的两个末端均设置A类电芯,以防止B类电芯工作异常燃烧的扩散,而且由于A类电芯具备较好的抗形变和经受穿刺的能力,车载电池组在一些极端工作情形下,比如发生车祸之后,即使电池组发生形变,将A类电芯设置在电池模块的两个末端也有利于保持电池组的安全性。
[0022]作为优选,所述A类电芯的正、负极极耳设置在A类电芯上或下方向的同一侧边,所述B类电芯的正、负极极耳分别设置在B类电芯左和/或右方向的一个或两个侧边,所述B类电芯的左和/或右侧设置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将B类电芯的设置有电极的侧面与其对应的B类第一接合部、B类第二接合部隔开。
[0023]采用软包电芯举例,在成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边长较长的一边为底边,A类电芯的正、负极极耳设置在A类电芯上或下方向的同一侧边,使得A类电芯的正、负极极耳同时朝上或朝下,B类电芯的正、负极极耳分别设置在B类电芯左和/或右方向的两个侧边,使得A类电芯的正、负极极耳和B类电芯的正、负极极耳在物理的相对位置上不交错,最后A类电芯的正、负极极耳连接A类第一接合部、第二接合部和B类电芯的正、负极极耳连接B类第一接合部、第二接合部时互相独立,电气隔离。
[0024]B类电芯的左和/或右侧的正、负极极耳上套设支撑架,支撑架将B类电芯的设置有电极的侧面和与其对应的B类第一接合部、B类第二接合部隔开。
[0025]将极耳设置在电芯的左右两侧之后,由于极耳是软性材料,电池组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震动可能将极耳折断,在B类第一接合部、第二接合部与B类电芯的侧面之间设置支撑架有利于极耳的稳定,即使电池组发生震动,支撑架也能起到固定和缓冲的作用。
[0026]作为优选,所述A类电芯的正、负极极耳设置在A类电芯上或下方向的同一侧边,所述B类电芯的正、负极极耳设置在B类电芯下或上方向的同一侧边。
[0027]采用软包电芯举例,通常软包电芯的正、负极耳设置在同一侧边,将A类电芯的的正、负极极耳设置在A类电芯上侧边,同时将B类电芯的正、负极极耳设置在B类电芯的下侧边,A类电芯和B类电池成组之后,A类电芯的正、负极极耳和B类电芯的正、负极极耳在物理的相对位置上不交错,最后A类电芯的正、负极极耳连接A类第一接合部、第二接合部,B类电芯的正、负极极耳连接B类第一接合部、第二接合部,所有接合部之间互相独立并电气隔离;另一种情况下,A类电芯的正、负极极耳设置在下侧边,B类电芯的正、负极极耳设置在上侧边,如果A类电芯和B类电芯的正、负极极耳的方向相同,那么互相成倒置堆叠设置亦可。
[0028]作为优选,所述A类电芯的正、负极极耳设置在A类电芯上或下方向的同一侧边,所述B类电芯的正、负极极耳设置在B类电芯上或下方向的同一侧边,所述A类电芯的正、负极极耳与B类电芯的正、负极极耳的相对位置互相错开,使得堆叠之后的A类电芯的正极极耳堆、负极极耳堆和B类电芯的正极极耳堆、负极极耳堆之间电气隔离。
[0029]采用软包电芯举例,A类电芯的正、负极极耳设置在电芯上方的同一侧边,B类电芯的正、负极极耳也设置在电芯上方的同一侧边,B类电芯的正、负极极耳在A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