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绕线的线圈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15647阅读:17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绕线的线圈骨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动绕线的线圈骨架。
【背景技术】
[0002]线圈骨架是用于缠绕固定铜线的塑料骨架,铜线在其上方绕多圈,产生磁场;后将线圈骨架固定于铁芯上,通过铁芯加强其磁性,形成电磁铁。
[0003]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线圈包括线圈骨架和铜丝,铜丝缠绕于线圈骨架上,筒圈骨架如图6所示,包括上端部1、筒部4和下端部,筒部4连接上端部I和下端部,筒部4上缠绕有铜丝7,上端部I设有焊口 2,铜丝从焊口 2处穿出,并与导线6固定。由于上端部I无供铜丝7接入的固定口,因此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将铜丝7预先在筒部4表面上缠绕若干圈数,将铜丝7固定于线圈骨架的筒部4后,可通过器械将后续的铜丝7缠绕于线圈骨架表面,满足所需的匝数要求。
[0004]这种线圈骨架在生产过程需要工作人员一同参与铜丝的缠绕,属于半自动化生产,难以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因此需要一种线圈骨架能够将前期的铜丝固定方式进行简化,减少工作人员缠绕所需的时间,实现自动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绕线的线圈骨架,能够使铜丝预夹紧于线圈骨架的上端部,实现自动化生产,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产量。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绕线的线圈骨架,包括上端部和筒部,所述筒部与上端部相连接,所述上端部包括上板和下板,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留有夹紧铜丝的间隙。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仅需将铜丝放入上、下板的间隙内,之后将线圈骨架放于专门的铜丝绕线器械上,即可完成铜丝的自动绕圈,避免了原先手工预固定缠绕的困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时间,实现绕线的自动化,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产量。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板设有出线口和卡紧铜丝的入线口,所述入线口与出线口均与间隙相连通。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入线口用于对铜丝卡紧的进一步加强,防止机械绕卷过程中铜丝的脱出;所述入线口与出线口均与间隙相连通,铜丝在间隙内夹紧后,从入线口和出线口由间隙进入筒部表面,使铜丝贴紧套筒表面进行缠绕,防止铜丝绕线杂乱。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板还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供导线穿设的通孔。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线穿设并固定于通孔内,将搬运装配过程中导线的扭动点转移至通孔处,有效的降低焊点处导线断裂的可能性,提高自动化生产中线圈的稳定性,使其结构更为牢固。
[00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部平行于上端部的截面呈方形。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形的套筒在放置于专门的铜丝绕线器械上时,转动杆也为方形,能够有效的避免绕线过程中存在的打滑现象,避免绕线不均的现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00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板的边缘设有供铜丝通过的焊口,所述焊口与间隙相连通,焊口和固定块之间设有焊台,所述焊台固定于上板表面。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焊点设置于上板的表面,绕线完毕的铜丝两端分别通过焊口,并与焊台相固定,铜丝于上板紧贴,不易被外物所勾断,有效的起到对铜丝的保护作用;其次焊台设置于固定块与焊口之间,焊台受到固定块保护,焊点不易受损。
[00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块设置有2个,所述上板表面还固定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两端分别与固定块相连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用于增加固定块的连接牢固性以及抗弯折能力,增加固定块的结构强度,防止固定块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断裂。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绕线的线圈骨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3为线圈骨架未绕线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线圈骨架未绕线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线圈骨架未绕线状态下的半剖视图;
[0023]图6为现有线圈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1、上端部;11、上板;12、下板;13、间隙;2、焊口 ;21、第一焊口 ;22、第二焊口 ;3、固定块;31、通孔;32、加强板;4、筒部;5、咬入结构;51、进线口 ;52、出线口 ;6、导线;7、铜丝线圈;8、焊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参照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自动绕线的线圈骨架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6]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自动绕线的线圈骨架,包括上端部I和筒部4,所述筒部4与上端部I相连接,所述上端部I包括上板11和下板12,所述上板11和下板12间隙13设置,所述下板12设有铜丝绕卷的咬入结构5,所述咬入结构5包括出线口 52和卡紧铜丝的入线口 51。
[0027]工作人员仅需将铜丝放入上板11和下板12的间隙13内,将铜丝绕间隙13并卡紧于入线口 51,之后将线圈骨架放于专门的铜丝绕线器械上,即可完成铜丝的自动绕圈,避免了原先手工预固定缠绕的困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时间,实现绕线的自动化,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产量。
[0028]其中,入线口 51呈锐角设置,当线圈骨架转动时,铜丝能够有效的卡紧于锐角处,保证铜丝在缠绕过程中不发生滑脱。
[0029]其中,所述上板11还设有2组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上设有供导线6穿设的通孔31ο
[0030]如图6所示,由于普通的线圈骨架,其焊点位于上端部1,导线6与焊点相连接,但是在线圈7的搬运和装配过程中,导线6易受到外力而移动,其扭动点位于焊点处,因此导线6极易从焊点处脱落,同时铜丝的另一端与导线6的固定位置位于线圈7的表面,不具有牢固的固定点,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受到拉扯而断裂。
[0031]导线6穿设并固定于通孔31内,将搬运装配过程中导线6的扭动点转移至通孔31处,有效的降低焊点处导线6断裂的可能性,提高自动化生产中线圈7的稳定性,使其结构更为牢固。
[0032]其中,所述筒部4平行于上端部I的截面呈方形。
[0033]普通的线圈骨架筒部4呈圆形,在绕线过程中存在打滑的可能性,因此方形套筒的设置,当套筒在放置于专门的铜丝绕线器械上时,转动杆也为方形,能够有效的避免绕线过程中存在的打滑现象,避免绕线不均的现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0034]其中,所述上板11与固定块3对应的一侧设有供铜丝通过的焊口 2,焊口 2和固定块3之间设有焊台8,所述焊台8固定于上板11表面。
[0035]将焊点设置于上板11的表面,绕线完毕的铜丝两端分别通过焊口 2,并与焊台8相固定,铜丝于上板11紧贴,不易被外物所勾断,有效的起到对铜丝的保护作用;其次焊台8设置于固定块3与焊口 2之间,焊台8受到固定块3保护,焊点不易受损。
[0036]其中,所述上板11表面还固定有加强板32,所述加强板32两端分别与固定块3相连接。
[0037]加强板32用于增加固定块3的连接牢固性以及抗弯折能力,增加固定块3的结构强度,防止固定块3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断裂。
[0038]其中,焊口 2包括第一焊口 21和第二焊口 22。如图5所示,在工作人员安装铜丝时,首先将铜丝的一端放置于第一焊口 21处(并在第一焊口 21处留一截铜丝用于和导线6焊接),之后将铜丝卡进缝隙内,延缝隙将铜丝放入入线口 51处,通过入线口 51卡紧铜丝,之后将线圈骨架套设于铜丝绕线器械的转杆上,将铜丝缠绕于套筒处(线圈骨架延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图4中的粗线表示套筒上的铜丝首次缠绕方向),缠绕的匝数满足需求后,将铜丝的另一端从出线口 52放入间隙13内,沿间隙13将铜丝从第二焊口 22放出,并留一截铜丝用于同导线6焊接。
[0039]本实用新型线圈骨架所对应的铜丝缠绕工艺,自动化程度高,通过入线口 51的卡紧结构,将铜丝卡紧,取代了传统的手动绕线预卡紧的过程,极大的增加了线圈7的制作速度,降低了劳动强度的同时,增加了工作效率。
[0040]以上所述使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自动绕线的线圈骨架,包括上端部和筒部,所述筒部与上端部相连接,其特征是:所述上端部包括上板和下板,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留有夹紧铜丝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绕线的线圈骨架,其特征是:所述下板设有出线口和卡紧铜丝的入线口,所述入线口与出线口均与间隙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绕线的线圈骨架,其特征是:所述上板还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供导线穿设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绕线的线圈骨架,其特征是:所述筒部平行于上端部的截面呈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绕线的线圈骨架,其特征是:所述上板的边缘设有供铜丝通过的焊口,所述焊口与间隙相连通,焊口和固定块之间设有焊台,所述焊台固定于上板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绕线的线圈骨架,其特征是:所述固定块设置有2个,所述上板表面还固定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两端分别与固定块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线圈骨架,旨在提供一种自动绕线的线圈骨架,包括上端部和筒部,所述筒部与上端部相连接,所述上端部包括上板和下板,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留有夹紧铜丝的间隙。工作人员仅需将铜丝放入上、下板的间隙内,将铜丝绕间隙并卡紧于入线口,之后将线圈骨架放于专门的铜丝绕线器械上,即可完成铜丝的自动绕圈,避免了原先手工预固定缠绕的困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时间,实现绕线的自动化,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产量。
【IPC分类】H01F27-30, H01F41-04
【公开号】CN204424062
【申请号】CN201520102160
【发明人】沈坚江, 沈建军
【申请人】杭州杰达仪表五金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