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网络连接头以及rj45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48990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防水网络连接头以及rj45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防水网络连接头以及RJ45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RJ45接口作为最常用的以太网接口,在信号传输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对此用于与该接口配合的RJ45连接器也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在传统的连接器中,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公端与母端,两者相互配合,但是由于其具有较差的防水功能,从而严重限制了其应用场合,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种防水网络连接头,公端与母端的电连接部分位于两者围设的容纳腔内,同时将公端分成两个部分,外套与后盖,在外套的其中一端部位置夹设有圆柱形防水胶圈,然后采用后盖定位该防水胶圈,外接线缆依次穿设防水胶圈与后盖,后盖与外套之间采用螺纹连接,通过防水胶圈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水作用,但是防水胶圈需要夹设于外套内,安装比较麻烦,而且将公端分成两部分,将连接器结构复杂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制作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网络连接头,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连接器的防水结构比较复杂且安装比较麻烦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水网络连接头,包括母座本体以及套设于所述母座本体连接的主体外套,所述母座本体与所述主体外套可围设形成用于容纳水晶头的第一容纳腔,所述主体外套远离所述母座本体的端部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与外界且用于供与所述水晶头连接的外接线缆伸入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连接孔,所述主体外套包括与所述母座本体围设形成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第一夹紧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夹紧部连接且围设形成所述连接孔的第二夹紧部,所述第一夹紧部与所述第二夹紧部还围设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填塞有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壁贴合的第一防水胶圈,所述第一防水胶圈对应所述连接孔处开设有供所述外接线缆伸入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用于卡紧该外接线缆的导孔。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紧部与所述第二夹紧部扣接且沿垂直于所述导孔的方向挤压所述第一防水胶圈。
[0006]具体地,所述第一夹紧部具有伸入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且绕所述第一防水胶圈设置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沿远离所述母座本体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夹紧部与所述凸出部的外表面贴合。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水胶圈具有沿靠近所述母座本体的方向呈渐缩状的卡合部,所述卡合部伸入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壁贴合。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水胶圈包括相互拼接的两个防水胶垫,两个所述防水胶垫围设形成所述导孔。
[0009]具体地,所述母座本体具有伸入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主体外套卡接的连接部。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上套设有第二防水胶圈,所述第二防水胶圈夹设于所述母座本体与所述主体外套之间。
[0011]具体地,所述连接部上相对设置有两个锁槽,所述主体外套内设置有分别与两所述锁槽卡接的两个锁扣。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外套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方便对所述主体外套施力的若干防滑槽。
[00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RJ45连接器,包括两根所述外接线缆,还包括上述的防水网络连接头,于所述母座本体内设置有电性连接片,其中一所述外接线缆伸入所述母座本体内与所述电性连接片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电性连接片卡接的所述水晶头,另一所述外接线缆沿所述连接孔伸入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与所述水晶头电连接。
[0014]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技术效果:
[0015]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头采用两部分组成,母座本体以及主体外套,两者围设形成第一容纳腔,水晶头可位于该第一容纳腔内,对于主题外套其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第一夹紧部与第二夹紧部,两者形成有第二容纳腔与连接孔,在第二容纳腔内填塞有第一防水胶圈,外接线缆可依次穿过连接孔以及第一防水胶圈上的导孔伸入第一容纳腔内与水晶头电连接,对于这种结构的连接头,第一防水胶圈与第二容纳腔的内壁贴合,具有较高的防水特性,外界水渍难以经由连接孔进入第一容纳腔内,当将该连接头应用于RJ45连接器上时,其具有较简单的安装方式,由于主体外套由两部分组成,对此可直接先将具有外接线缆的水晶头先置于第一容纳腔内,再将第一防水胶圈套设于外接线缆上,最后将第一夹紧部与第二夹紧部连接形成第二容纳腔,同时与第一防水胶圈贴合,安装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RJ45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RJ45连接器的爆炸图;
[0018]图3为图1的RJ45连接器安装水晶头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1的RJ45连接器的母座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1]参见图1以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水网络连接头,包括母座本体I以及主体外套2,主体外套2可套设于母座本体I上,两者连接后可围设形成有第一容纳腔3,该第一容纳腔3可用于容纳水晶头4,在主体外套2的其中一端部位置开设有连接孔21,且该端部远离母座本体1,通过连接孔21可以连通第一容纳腔3与外界,外接线缆5可以由连接孔21伸入第一容纳腔3内与水晶头4形成电连接,在安装时可将带有外接线缆5的水晶头4置于第一容纳腔3 —侧,外接线缆5可由连接孔21处穿出,至于主体外套2其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第一夹紧部22与第二夹紧部23,第一夹紧部22与母座本体I连接后围设形成有上述的第一容纳腔3,而第一夹紧部22与第二夹紧部23连接后围设形成有上述的连接孔21以及一第二容纳腔24,第一容纳腔3与第二容纳腔24连通,在第二容纳腔24内设置有第一防水胶圈25,该第一防水胶圈25与第二容纳腔24的内壁贴合,对于第一防水胶圈25具有一个导孔251,导孔251位于第一防水胶圈25对应连接孔21处可用于供外接线缆5穿过,具体为外接线缆5依次穿过连接孔21与导孔251伸入第一容纳腔3内与水晶头4电连接。本实施例中,主体外套2由第一夹紧部22与第二夹紧部23两部分组成,且母座本体1、第一夹紧部22以及第二夹紧部23围设形成有第一容纳腔3与第二容纳腔24,在第二容纳腔24内填塞第一防水胶圈25,第一夹紧部22与第二夹紧部23连接可以形成对第一防水胶圈25的夹紧作用,进而使得第一防水胶圈25与第二容纳腔24的内壁贴合,对此当外界水渍由连接孔21进入时,其难以由第一防水胶圈25的外表面与第二容纳腔24的内壁之间渗入第一容纳腔3内,同时由于第一夹紧部22与第二夹紧部23对第一防水胶圈25的作用使得导孔251与外接线缆5之间也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即通过第一防水胶圈25、第一夹紧部22以及第二夹紧部23的配合结构使得连接头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同时这种结构的连接头在安装水晶头4与外接线缆5是非常方便,可直接先将具有外接线缆5的水晶头4置于第一夹紧部22的第一容纳腔3处,当将母座本体I与第一夹紧部22连接后水晶头4即位于第一容纳腔3内,然后可将外接线缆5穿过第一防水胶圈25的导孔251,即第一防水胶圈25套设于外接线缆5上,最后将第二夹紧部23与第一夹紧部22连接形成第二容纳腔24,在上述安装过程中,每一步均非常简单,可以大大提高其安装效率。当然为方便将外接线缆5套设于第一防水胶圈25上,第一防水胶圈25也可由两部分组成,即第一防水胶圈25包括两个防水胶垫252,两个防水胶垫252拼接可围设形成上述的导孔251。在这种结构中,将第一防水胶圈25沿导孔251分隔为两个部分,对此在将第一防水胶圈25套设于外接线缆5上时,可直接将两个防水胶垫252沿导孔251处夹紧外接线缆5,非常方便。
[0022]参见图2以及图3,优化上述实施例,第一夹紧部22与第二夹紧部23之间为扣接,且在两者扣接完成后,第一夹紧部22与第二夹紧部23均对第一防水胶圈25产生垂直于导孔251长度方向的挤压力。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紧部22与第二夹紧部23之间为扣接,对此两者之间的拆装非常方便,通常当两者扣接后,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重合部,连接处位于两者之间的重合位置,其可以有效避免外界水渍由第一夹紧部22与第二夹紧部23的连接处进入第二容纳腔24内影响连接头的防水性能,另外第一夹紧部22与第二夹紧部23连接后对第一防水胶圈25产生垂直于导孔251长度方向的挤压力,对此主体外套2沿外接线缆5的延伸方向分隔为第一夹紧部22与第二夹紧部23两个部分,同时由于第一夹紧部22与第二夹紧部23均对第一防水胶圈25产生挤压力时,对应地第一防水胶圈25与第二容纳腔24的内壁之间贴合比较完全,密封性能好,同时第一防水胶圈25在受到挤压后,第一防水胶圈25受外力作用变形,进而使得导孔251变形与外接线缆5之间紧密贴合,保证外界水渍不会沿第一防水胶圈25的导孔251进入第一容纳腔3内,进一步提高连接头的防水性會K。
[0023]进一步地,第一夹紧部22具有凸出部221,该凸出部221环绕第一防水胶圈25设置且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