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高海拔环境的复合绝缘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70204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适用高海拔环境的复合绝缘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变电工程的复合绝缘子,专门针对高海拔地区的特殊环境而设计。
【背景技术】
[0002]高海拔条件下,空气稀薄,电弧漂离绝缘子表面现象严重,复合绝缘子伞裙间桥络现象明显。高海拔环境条件下的电气绝缘,通常的做法是根据海拔高度,修正绝缘水平,加大绝缘裕度,例如,有些500kV工程,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高海拔地区,为保险起见,选用750kV绝缘等级的绝缘子和套管。这种没有计算依据和没有实际带电检验的绝缘水平,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增加投资成本。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高海拔环境的复合绝缘子,解决了高海拔条件下选用高绝缘等级的绝缘子带来成本提高的技术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
[0005]—种适用高海拔环境的复合绝缘子,大伞裙的半径为70毫米,小伞裙的半径为49毫米,相邻两伞裙之间的距离为44毫米,大伞裙上表面的倾角为12°,大伞裙下表面倾角为5°,小伞裙上表面的倾角为12°,小伞裙下表面倾角为5°。
[0006]相邻的大伞裙和小伞裙的爬电距离为286毫米,相邻的大伞裙和小伞裙的平均干弧距离为88毫米。
[0007]本实用新型结合绝缘子的经济指标,在不增加投资成本的情况下,使复合绝缘子抗污闪能力提升,气压特征指数优越,特别适用于低气压地区。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0]一种适用高海拔环境的复合绝缘子,大伞裙的半径为70毫米,小伞裙的半径为49毫米,相邻两伞裙之间的距离为44毫米,大伞裙上表面的倾角为12°,大伞裙下表面倾角为5°,小伞裙上表面的倾角为12°,小伞裙下表面倾角为5°。
[0011]相邻的大伞裙和小伞裙的爬电距离为286毫米,相邻的大伞裙和小伞裙的平均干弧距离为88毫米。
[0012]通过对大小伞结构、大中小伞结构、大小中小结构、大小小结构、大中小中小结构进行对比,认为大小伞结构的复合绝缘子较适合高海拔低气压地区,这是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或者气压的降低,极易造成绝缘子伞裙间电弧桥络,而大小伞结构电弧桥络时造成的爬电损失较小,故较同等干弧距离的其他伞裙结构的复合绝缘子污闪电压高。
[0013]复合绝缘子伞裙的爬电距离与干弧距离之比即CF系数理想值在3.2-3.4之间,且最优的CF系数有随海拔升高、气压降低而减小的趋势,高海拔地区适合使用具有较小的CF系数的复合绝缘子。
[0014]复合绝缘子相邻伞裙之间的距离越大,气压特征指数越小,闪络电压随气压的变化越不敏感,同时,适当增大伞间距,可防止伞裙过密导致的伞裙间电弧桥络,这一点对于高海拔的低气压地区更为有意义。
[0015]绝缘子的污闪特性还和绝缘子的等效直径有关,等效直径越小,绝缘子表面积污量越小,污闪电压越高,对于复合绝缘子来说,可以通过改变伞裙的直径,达到提高污闪电压的目的,但在伞间距固定伞裙直径减小,
[0016]绝缘子在污闪过程中存在电弧漂离复合绝缘子伞裙表面的现象,当伞裙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倾角Θ大于临界伞裙倾角θο时,电弧不从复合绝缘子表面漂离,而是沿着伞裙表面发展,不发生电弧桥接伞裙的现象,这样伞裙的爬电距离得到了充分利用;当伞裙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倾角Θ小于临界伞裙倾角θο时,电弧易漂离伞裙表面,桥接相邻伞裙,这就会使伞裙的爬电距离得不到充分利用。临界伞裙倾角θο与气压有关,随着气压的降低而增大,因此,气压越低,就越容易发生电弧漂离现象,为应对高海拔气候,需要合理设计符合绝缘子伞裙倾角。复合绝缘子玻璃纤维芯棒的直径为d,其具体尺寸视绝缘子设计所需的不同抗拉强度而定,推荐25-35毫米,其长度根据使用复合绝缘子位置的电压等级和污秽分级而定。
【主权项】
1.一种适用高海拔环境的复合绝缘子,其特征在于,大伞裙的半径为70毫米,小伞裙的半径为49毫米,相邻两伞裙之间的距离为44毫米,大伞裙上表面的倾角为12°,大伞裙下表面倾角为5°,小伞裙上表面的倾角为12°,小伞裙下表面倾角为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高海拔环境的复合绝缘子,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大伞裙和小伞裙的爬电距离为286毫米,相邻的大伞裙和小伞裙的平均干弧距离为88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高海拔环境的复合绝缘子,高海拔条件下选用高绝缘等级的绝缘子带来成本提高的技术问题。大伞裙的半径为70毫米,小伞裙的半径为49毫米,相邻两伞裙之间的距离为44毫米,大伞裙上表面的倾角为12°,大伞裙下表面倾角为5°,小伞裙上表面的倾角为12°,小伞裙下表面倾角为5°。在不增加投资成本的情况下,使复合绝缘子抗污闪能力提升,气压特征指数优越,特别适用于低气压地区。
【IPC分类】H01B17/38, H01B17/04
【公开号】CN205282193
【申请号】CN201521106703
【发明人】李聪, 吕建国, 刘志强, 崔瑞, 郭天兰, 田楠楠
【申请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