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第二代车载诊断系统obdii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70980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第二代车载诊断系统obdii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第二代车载诊断系统OBDII转接头,包括:公头、母头、跳线连接结构和跳线;公头和母头均包括多个管脚;跳线连接结构包括具有容置空间的壳体和设于容置空间内的多个中间接线柱;壳体的两个端面分别与公头和母头固定相连,公头的管脚与中间接线柱中的第一组接线柱一一对应连接,母头的管脚与中间接线柱中的第二组接线柱一一对应连接;跳线的一端与第一组接线柱中的其中一个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组接线柱中的其中一个电连接。本方案通过设置公头、母头、跳线连接结构和跳线能够适用于不同的车型,并且节省中间线束的长度、体积小、质量轻、方便携带,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车辆的OBD口定义不同造成查车不便的问题。
【专利说明】
一种第二代车载诊断系统OBDI I转接头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接头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第二代车载诊断系统OBDII转接头。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不同主机厂或者同一主机厂的不同车型的整车车载诊断系统OBD口定义都存在不同的地方,这也就造成与之配套使用的设备的端口可能与OBD定义不一致,使得测试工程师在现场查车时,需要做转接线,并且由于不同的车型很多,需要对应的做很多条转接线,给查车造成许多不便,严重影响了查车效率,增加了查车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第二代车载诊断系统OBDII转接头,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车辆的OBD 口定义不同造成查车不便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代车载诊断系统OBDII转接头,包括:
[0005]公头、母头、跳线连接结构和跳线;
[0006]其中,所述公头和所述母头均包括多个管脚;
[0007]所述跳线连接结构包括具有容置空间的壳体和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多个中间接线柱;
[0008]所述壳体的两个端面分别与所述公头和所述母头固定相连,所述公头的管脚与所述中间接线柱中的第一组接线柱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母头的管脚与所述中间接线柱中的第二组接线柱一一对应连接;
[0009]所述跳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组接线柱中的其中一个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组接线柱中的其中一个电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上设有多个通孔,每一个所述中间接线柱的部分结构均位于对应位置的一个所述通孔内;
[0011]所述跳线的一端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组接线柱中的其中一个电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组接线柱中的其中一个电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中间接线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另一端位于所述通孔内。
[0013]可选地,所述OBDII转接头还包括壳盖,所述壳盖盖设于所述第一侧面设置所述通孔的区域上方。
[0014]可选地,所述壳盖包括依次成预设角度相连的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
[0015]所述第一面和第三面上设有相对延伸的卡扣结构;
[0016]其中所述壳盖盖设于所述第一侧面设置所述通孔的区域上方时,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对应贴合连接;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壳体上的第二侧面贴合连接,所述第三面与所述壳体上的第三侧面贴合连接,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卡扣结构对应的凹槽结构。
[0017]可选地,所述卡扣结构形成为突出的楔形结构。
[0018]可选地,所述第一侧面包括设置多个所述通孔的第一区域和未设置所述通孔的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二区域形成为凹陷部。
[0019]可选地,所述公头和所述母头的管脚数量均为16个,所述第一组接线柱的数量和所述第二组接线柱的数量也均为16个。
[0020]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1]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代车载诊断系统OBDII转接头通过设置公头、母头、跳线连接结构和跳线能够适用于不同的车型,并且节省中间线束的长度、体积小、质量轻、方便携带,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车辆的OBD 口定义不同造成查车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OBDII转接头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2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中由于车辆的OBD口定义不同造成查车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第二代车载诊断系统OBDII转接头,如图1所示,包括:
[0026]公头1、母头2、跳线连接结构3和跳线4;
[0027]其中,所述公头I和所述母头2均包括多个管脚;
[0028]所述跳线连接结构3包括具有容置空间的壳体5和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多个中间接线柱6;
[0029]所述壳体5的两个端面7分别与所述公头I和所述母头2固定相连,所述公头I的管脚与所述中间接线柱6中的第一组接线柱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母头2的管脚与所述中间接线柱6中的第二组接线柱一一对应连接;
[0030]所述跳线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组接线柱中的其中一个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组接线柱中的其中一个电连接。
[00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二代车载诊断系统OBDII转接头通过设置公头、母头、跳线连接结构和跳线能够适用于不同的车型,并且节省中间线束的长度、体积小、质量轻、方便携带,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车辆的OBD口定义不同造成查车不便的问题。
[0032]此处说明,上述第一组接线柱可为靠近公头的那组接线柱,上述第二组接线柱可为靠近母头的那组接线柱。
[0033]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5的第一侧面8上设有多个通孔9,每一个所述中间接线柱6的部分结构均位于对应位置的一个所述通孔9内;所述跳线4的一端通过所述通孔9与所述第一组接线柱中的其中一个电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通孔9与所述第二组接线柱中的其中一个电连接。
[0034]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中间接线柱6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5的内壁上,另一端位于所述通孔9内。
[0035]为了保证转接头在使用时跳线连接的稳定性,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OBDII转接头还包括壳盖10,所述壳盖10盖设于所述第一侧面8设置所述通孔9的区域上方。
[0036]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壳盖10包括依次成预设角度相连的第一面11、第二面12和第三面13;所述第一面11和第三面13上设有相对延伸的卡扣结构14;其中所述壳盖10盖设于所述第一侧面8设置所述通孔9的区域上方时,所述第二面12与所述第一侧面8对应贴合连接;所述第一面11与所述壳体5上的第二侧面15贴合连接,所述第三面13与所述壳体5上的第三侧面16贴合连接,所述第二侧面15和所述第三侧面16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卡扣结构14对应的凹槽结构17。
[0037]为了工艺的简便性,如图2所示,所述卡扣结构14优选形成为突出的楔形结构。
[0038]为了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壳盖不会刮蹭到其他部件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侧面8包括设置多个所述通孔9的第一区域和未设置所述通孔的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优选相对于所述第二区域形成为凹陷部18。这样就可以使得壳盖的第二面与壳体的第一侧面共同构成一平面,提高使用体验。
[0039]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公头I和所述母头2的管脚数量均为16个,所述第一组接线柱的数量和所述第二组接线柱的数量也均为16个。
[0040]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二代车载诊断系统OBDII转接头进行进一步说明。
[004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通用型汽车OBDII转接头,通用型是指可以手动跳线,根据不同车型连接所需要的信号,因此适用于所有车型。
[0042]如图1和图2所示,本转接头的一端是公头I,另一端是母头2,其中公头I的16个管脚和母头2的16个管脚分别引出到相应的中间接线柱6上,根据不同车型需求使用跳线4连接所需要的管脚。连接好后使用壳盖10把接线部分盖上,壳盖10与转接头的壳体5采用卡口方式,方便拆装,壳盖10可防止异物进入引起短路现象,也可防止误操作时把跳线弄脱落。
[004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OBDII转接头是通用型的,可使用跳线适用于不同车型;并且体积小,总长度可设置为不超过12cm;仅有两个OBD 口集成,节省中间线束长度,质量轻;方便携带。
[0044]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第二代车载诊断系统(M)II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公头、母头、跳线连接结构和跳线; 其中,所述公头和所述母头均包括多个管脚; 所述跳线连接结构包括具有容置空间的壳体和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多个中间接线柱; 所述壳体的两个端面分别与所述公头和所述母头固定相连,所述公头的管脚与所述中间接线柱中的第一组接线柱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母头的管脚与所述中间接线柱中的第二组接线柱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跳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组接线柱中的其中一个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组接线柱中的其中一个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BDII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上设有多个通孔,每一个所述中间接线柱的部分结构均位于对应位置的一个所述通孔内; 所述跳线的一端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组接线柱中的其中一个电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组接线柱中的其中一个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OBDII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接线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另一端位于所述通孔内。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OBDII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OBDII转接头还包括壳盖,所述壳盖盖设于所述第一侧面设置所述通孔的区域上方。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OBDII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包括依次成预设角度相连的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 所述第一面和第三面上设有相对延伸的卡扣结构; 其中所述壳盖盖设于所述第一侧面设置所述通孔的区域上方时,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对应贴合连接;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壳体上的第二侧面贴合连接,所述第三面与所述壳体上的第三侧面贴合连接,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卡扣结构对应的凹槽结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OBDII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形成为突出的楔形结构。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OBDII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包括设置多个所述通孔的第一区域和未设置所述通孔的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二区域形成为凹陷部。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BDII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头和所述母头的管脚数量均为16个,所述第一组接线柱的数量和所述第二组接线柱的数量也均为16个。
【文档编号】H01R13/506GK205452733SQ201521101470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5日
【发明人】马玉成, 张文博, 龙琴, 陈新
【申请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