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子装置及其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08633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智能电子装置及其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电子装置及其按键结构,按键结构安装于外壳上,用于触发电子组件,按键结构包括:按键主体,穿设于外壳内;弹性臂,呈“U”字形结构,弹性臂设于外壳内侧,且其所在平面与按键主体的侧边相平行,弹性臂的一端与按键主体相连接;及固定件,固定件可拆卸的安装于外壳的内壁上;弹性臂远离按键主体的一端与固定件相连接;其中,按压按键主体,按键主体带动弹性臂扭转;释放按键主体,弹性臂驱动按键主体复位。上述按键结构通过设置“U”字形的弹性臂,弹性臂与按键主体的侧边平行设置,使得弹性臂在垂直于按键主体行程方向的平面内所占的空间减小,智能电子装置内部只需要预留较小的安装空间即可实现按键结构的安装。
【专利说明】
智能电子装置及其按键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电子装置及其按键结构。【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类的发展,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 路由器、电视机及电脑等智能电子装置,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为人们的生产及生活带来了便利。而大多数的智能电子装置都具有按键结构,通过按键结构,人们能够对智能电子装置进行信息输入。
[0003]但是,随着智能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对按键结构预留的安装空间也越来越小,因此要求按键结构具有较小的体积。在传统的按键结构中,弹性臂需要通过横向变形来实现按键功能,其占用的空间较大,无法较好的实现按键功能,而且按键结构的组装操作也较为麻烦。【实用新型内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占用空间较小且按键功能较好的智能电子装置及其按键结构。
[0005]—种按键结构,安装于智能电子装置的外壳上,所述按键结构用于触发设于所述外壳内的电子组件,包括:
[0006]按键主体,穿设于所述外壳内;
[0007]弹性臂,呈“U”字形结构,所述弹性臂设于所述外壳内侧,且其所在平面与所述按键主体的侧边相平行,所述弹性臂的一端与所述按键主体相连接;及
[0008]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所述弹性臂远离所述按键主体的一端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接;
[0009]其中,按压所述按键主体,所述按键主体带动所述弹性臂扭转;释放所述按键主体,所述弹性臂驱动所述按键主体复位。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臂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弹性纵臂,所述弹性纵臂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弹性纵臂的一端与所述按键主体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弹性纵臂的一端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接,所述弹性纵臂远离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
[0011]其中,按压所述按键主体,所述按键主体迫使所述第一连接部带动所述弹性纵臂运动,以使所述弹性纵臂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发生扭转变形。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弹性纵臂的一端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弹性纵臂的方向折弯形成折弯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折弯部与所述按键主体上平行于所述弹性臂所在平面的侧边相连接。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及所述第二固定件分别置于所述按键主体相对的两侧,且与所述按键主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分别与所述弹性臂相连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主体为立方体结构,所述弹性臂有四个,所述按键主体相对的两侧边上分别设置两个所述弹性臂,位于同一侧边上的两个弹性臂沿平行于所在侧边且远离所述按键主体的方向延伸以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或所述第二固定件相连接。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结构还包括触发部,所述触发部固定于所述按键主体上,且位于所述外壳内部,按压所述按键主体,所述按键主体带动所述触发部靠近所述电子组件,所述触发部与所述电子组件抵接以触发所述电子组件。
[0016]一种智能电子装置,包括:[〇〇17]外壳,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安装孔;
[0018]电子组件,所述电子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部;及
[0019]上述按键结构,所述按键结构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按键主体及所述弹性臂通过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外壳上,按压所述按键主体,所述按键主体能够触发所述电子组件。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有卡扣,所述卡扣靠近所述安装孔设置,所述卡扣呈折弯状,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第一避位缺口,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一避位缺口相配合,以将所述固定件卡于所述卡扣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安装孔远离所述卡扣的一侧,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第二避位缺口,所述固定柱能够与所述第二避位缺口相配合,所述固定柱与所述卡扣相配合以将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外壳上。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结构为多个,多个按键结构均安装于所述外壳上, 相邻两个所述按键结构的所述固定件相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固定件的连接处远离所述外壳内壁的一侧设有防联动缺口。
[0023]上述按键结构通过设置“U”字形的弹性臂,弹性臂与按键主体的侧边平行设置,在按压按键主体时,弹性臂相对固定件发生扭转变形,使得按键结构在实现按键功能的同时, 在垂直于按键主体行程方向的平面内所占的空间减小,进而使得智能电子装置内部只需要预留较小的安装空间即可实现按键结构的安装。
[0024]进一步的,上述按键结构通过卡扣及固定柱可拆卸的固定于外壳上,不仅能够实现按键结构的快速安装与拆卸,而且降低了系统结构的复杂性,也简化了外壳和按键结构的模具结构,降低了开模成本费用。
[0025]进一步的,多个按键结构在固定件处进行连接,以方便按键结构的模具制作和生产,并且在固定件的连接处开设防联动缺口,以避免多个按键结构之间发生联动。【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电子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所示智能电子装置的外壳及按键结构的连接状态示意图;及
[0028]图3为图1中所示按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 “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2]结合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电子装置10(以路由器为例)包括外壳100、电子组件200及按键结构300。电子组件200容置于外壳100内部,按键结构300穿设于外壳100内,通过按键结构300能够对电子组件200进行触发,以使电子组件200动作。 [〇〇33]如图3所示,按键结构300包括按键主体310、弹性臂320、固定件330及触发部340。 其中,外壳100上开设有安装孔110,按键主体310穿设于安装孔110内。触发部340固定于按键主体310上,且位于外壳100内部。按压按键主体310,按键主体310带动触发部340靠近电子组件200,触发部340的端面与电子组件200抵接以触发电子组件200。固定件330可拆卸的安装于外壳100的内壁上。弹性臂320为“U”字形结构,且设于外壳100内侧。弹性臂320所在平面与按键主体310的侧边相平行。弹性臂320—端与固定件330相连接,另一端与按键主体 310的侧壁相连接。按键主体310及弹性臂320通过固定件330安装于外壳100上。按压按键主体310,弹性臂320相对固定件330发生扭转变形,以满足按键主体310的行程需要。当释放按键主体310时,弹性臂320恢复初始状态,进而驱动按键主体310复位。[〇〇34]具体的,触发部340为横截面呈“十”字形的条状结构。触发部340设于按键主体310 朝向电子组件200的一侧。按压按键主体310时,触发部340远离按键主体310的端面靠近并与电子组件200抵接,以触发电子组件200。上述触发部340可以覆盖较大的面积,以对电子组件200进行有效操作,同时也节省原材料,避免了资源浪费。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触发部340的截面还可以为米字形或雪花状等其他形状结构。或者,还可以省略触发部340,使按键主体310直接对电子组件200进行触发。
[0035]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弹性臂320包括第一连接部321、第二连接部322及弹性纵臂 323。其中,弹性纵臂323连接第一连接部321及第二连接部322,第一连接部321远离弹性纵臂323的一端与按键主体310相连接,第二连接部322远离弹性纵臂323的一端与固定件330 相连接。弹性纵臂323远离外壳100的内壁设置。按压按键主体310时,按键主体310迫使第一连接部321带动弹性纵臂323运动,以使弹性纵臂323沿按键主体310的行程的方向上相对第二连接部322发生扭转变形。
[0036]第一连接部321远离弹性纵臂323的一端向垂直于第一连接部321及弹性纵臂323的方向折弯形成折弯部324,第一连接部321通过折弯部324与按键主体310上平行于弹性纵臂323所在平面的侧边相连接。
[0037]需要指出的是,第一连接部321远离弹性纵臂323的一端折弯的方向可以改变,即折弯部324的折弯方向可以改变,以便于第一连接部321与按键主体310的不同侧边进行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21远离弹性纵臂323的一端也可以无需折弯,直接将第一连接部321与按键主体310的侧壁相连接即可。
[0038]上述弹性臂320通过设置“U”字形的弹性臂320,使按键主体310实现了按压操作及复位功能。进一步的,弹性臂320所在平面与按键主体310的侧边相平行,且弹性臂320紧靠按键主体310的侧边设置,以使得按键结构300在垂直于按键主体310行程方向的平面内所占的空间减小,有效的避免了传统按键结构300中,弹性臂320垂直于按键主体310侧边设置而造成的按键结构300体积较大的问题,使得智能电子装置10内部只需要预留较小的安装空间即可实现按键结构300的安装。进一步的,上述弹性臂320不仅减小了按键结构300的体积,而且弹性纵臂323可以较长,以使按键主体310具有较大的行程范围。[〇〇39]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330包括第一固定件331及第二固定件332。第一固定件 331及第二固定件332分别置于按键主体310相对的两侧,且与按键主体310间隔设置,第一固定件331与第二固定件332分别与弹性臂320相连接。[〇〇4〇]具体的,按键主体310为立方体结构。第一固定件331及第二固定件332分别与按键主体310的两相对侧边正对设置。弹性臂320有四个。按键主体310上除第一固定件331及第二固定件332相对的侧边之外的两个相对侧边上分别设置两个弹性臂320。两个相对侧边上的四个弹性臂320对称分布。位于同一侧边上的两个弹性臂320沿平行于所在平面且远离按键主体310的方向延伸以分别与第一固定件331及第二固定件332相连接。[〇〇41]上述按键结构300的设计可以使第一固定件331与按键主体310之间、第二固定件 332与按键主体310具有较小的间距,使按键结构300具有较小的体积、占用较小的空间,而且可以使弹性臂320中的弹性纵臂323较长,以使按键主体310具有较大的行程范围。进一步的,按键主体310的两个侧边上的弹性臂320对称设置,可以使得在按压按键主体310时,四个弹性臂320上所受的压力均匀分布,以避免按键主体310受力不均而出现卡死在安装孔 110内的现象。
[0042]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四个弹性臂320也可以设置于按键主体310上与第一固定件331及第二固定件332正对的两侧边上。此时,设置于按键主体310上与第一固定件331相对的侧边上的两个弹性臂320与第一固定件331相连接,设置于按键主体310上与第二固定件332相对的侧边上的两个弹性臂320与第二固定件332相连接。
[0043]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臂320的数目不仅限于四个,还可以为其他数目。固定件330的数目也不仅限于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件330的数目还可以多于两个,多个固定件330均布于按键主体310的周围,且绕按键主体310—周设置。按键主体310的运动方向垂直于多个固定件330所构成的平面。或者,固定件330为框形或圆环形结构,且围设于按键主体310周围,以与弹性臂320相连接。[〇〇44]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00的内壁上设有卡扣120,卡扣120靠近安装孔110设置。 卡扣120呈折弯状。第一固定件331上开设有第一避位缺口 331a,卡扣120与第一避位缺口 33 la相配合,以将第一固定件331卡于卡扣120与外壳100内壁之间所形成的狭槽内。夕卜壳100的内壁上设有固定柱130。固定柱130位于安装孔110远离卡扣120的一侧。第二固定件 332上开设有第二避位缺口 332a,固定柱130能够与第二避位缺口 332a相配合,以将第二固定件332限位于外壳100上。固定柱130与卡扣120相配合以将第一固定件331及第二固定件 332固定于外壳100上。[〇〇45] 通过设置固定柱130及卡扣120,能够将按键结构300可拆卸的安装于外壳100上, 无需热熔即可实现按键结构300的快速安装与拆卸,同时,当按键结构300损坏时,只需要更换按键结构300,即可使智能电子装置10实现正常工作,而不会对智能电子装置10的整体系统造成影响。另外,通过卡扣120与固定柱130将第一固定件331及第二固定件332固定安装于外壳100上,不仅降低了按键结构300及外壳100的结构复杂性,也简化了外壳100和按键结构300的模具结构,有效降低了开模成本费用。[〇〇46]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避位缺口 331a开设于第一固定件331的中部, 第二避位缺口 332a有两个,两个第二避位缺口 332a关于第一避位缺口 33 la呈轴对称设置, 进而使第一避位缺口331a及两个第二避位缺口 332a构成三角形结构,保证了第一固定件 331及第二固定件332的安装稳定性。[〇〇47]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多个卡扣120或者多个固定柱130对固定件330进行固定限位。[〇〇48]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按键结构300为两个,两个按键结构300均安装于外壳100上, 两个按键结构300的第一固定件331相连接。两个第一固定件331的连接处远离外壳100内壁的一侧设有防联动缺口 331b。通过设置防联动缺口 331b,可以在按压其中一个按键主体310 时,避免另一个按键主体310发生联动,同时使得两个第一固定件331保持连接,以方便按键结构300的模具制作和生产。[〇〇49]在其他实施例中,按键结构300可以有多个,相邻两个按键结构300的第一固定件 331均连接,只需要在相邻两个第一固定件331的连接处开设防联动缺口 331b即可。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按键结构300还可以通过第二固定件332相连接,此时防联动缺口331b开设于相邻两个第二固定件332的连接处。
[0050]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智能电子装置10不仅限于路由器,还可以为电脑、电视或手机等其他具有按键操作的电子装置。[〇〇51 ] 上述按键结构300通过设置“U”字形的弹性臂320,弹性臂320与按键主体310的侧边平行设置,在按压按键主体310时,弹性臂320相对固定件330发生扭转变形,使得按键结构300在实现按键功能的同时,在垂直于按键主体310行程方向的平面内所占的空间减小, 进而使得智能电子装置10内部只需要预留较小的安装空间即可实现按键结构300的安装。
[0052] 进一步的,上述按键结构300通过卡扣120及固定柱130可拆卸的固定于外壳100 上,不仅能够实现按键结构300的快速安装与拆卸,而且降低了系统结构的复杂性,也简化了外壳100和按键结构300的模具结构,降低了开模成本费用。[〇〇53]进一步的,多个按键结构300在固定件330处进行连接,以方便按键结构300的模具制作和生产,并且在固定件330的连接处开设防联动缺口 331b,以避免多个按键结构300之间发生联动。
[005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5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按键结构,安装于智能电子装置的外壳上,所述按键结构用于触发设于所述外 壳内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键主体,穿设于所述外壳内;弹性臂,呈“U”字形结构,所述弹性臂设于所述外壳内侧,且其所在平面与所述按键主 体的侧边相平行,所述弹性臂的一端与所述按键主体相连接;及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所述弹性臂远离所述按键主 体的一端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接;其中,按压所述按键主体,所述按键主体带动所述弹性臂扭转;释放所述按键主体,所 述弹性臂驱动所述按键主体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 接部及弹性纵臂,所述弹性纵臂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 远离所述弹性纵臂的一端与所述按键主体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弹性纵臂的一 端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接,所述弹性纵臂远离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其中,按压所述按键主体,所述按键主体迫使所述第一连接部带动所述弹性纵臂运动, 以使所述弹性纵臂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发生扭转变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弹性纵臂的 一端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弹性纵臂的方向折弯形成折弯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通 过所述折弯部与所述按键主体上平行于所述弹性臂所在平面的侧边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 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及所述第二固定件分别置于所述按键主体相对的两侧,且与所述按 键主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分别与所述弹性臂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主体为立方体结构,所述弹 性臂有四个,所述按键主体相对的两侧边上分别设置两个所述弹性臂,位于同一侧边上的 两个弹性臂沿平行于所在侧边且远离所述按键主体的方向延伸以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或 所述第二固定件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结构还包括触发部,所述触 发部固定于所述按键主体上,且位于所述外壳内部,按压所述按键主体,所述按键主体带动 所述触发部靠近所述电子组件,所述触发部与所述电子组件抵接以触发所述电子组件。7.—种智能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安装孔;电子组件,所述电子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部;及上述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按键结构,所述按键结构穿设于所述安 装孔内,所述按键主体及所述弹性臂通过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外壳上,按压所述按键主 体,所述按键主体能够触发所述电子组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有卡扣,所 述卡扣靠近所述安装孔设置,所述卡扣呈折弯状,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第一避位缺口,所述 卡扣与所述第一避位缺口相配合,以将所述固定件卡于所述卡扣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有固定柱, 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安装孔远离所述卡扣的一侧,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第二避位缺口,所述固定柱能够与所述第二避位缺口相配合,所述固定柱与所述卡扣相配合以将所述固定件 固定于所述外壳上。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结构为多个,多个按键 结构均安装于所述外壳上,相邻两个所述按键结构的所述固定件相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固 定件的连接处远离所述外壳内壁的一侧设有防联动缺口。
【文档编号】H01H13/14GK205595247SQ201620148642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6日
【发明人】熊维强
【申请人】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