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密度的薄型贴片封装引线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21957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高密度的薄型贴片封装引线框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超高密度的薄型贴片封装引线框结构,其包括基板、引线框单元和塑封流道,所述引线框单元在基板上呈矩阵式排布,塑封流道沿基板X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引线框单元包含1个用来安放芯片的基岛、若干个分布在基岛上下平行两侧的引线脚;芯片和引线脚之间通过焊线连接,芯片、引线脚和焊线被塑封料包裹起来形成长方形的塑封体结构;位于塑封体结构内部的引线脚部分称为内引脚,与焊线相连;位于塑封体结构外部的引线脚部分称为外引脚。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流道的设置进行重新设计,增加了引线框单元的排布密度,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塑封料的利用率,使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专利说明】
一种超高密度的薄型贴片封装引线框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集成电路封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高密度的薄型贴片封装引线框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芯片封装,是一种将集成电路用绝缘的塑料或陶瓷材料打包的技术,不仅起到安放、固定、密封、保护芯片和增强导热性能的作用,而且还是沟通芯片内部世界与外部电路的桥梁。随着智能产品以及可穿戴设备向更小、更薄、更轻的方向发展,芯片的制造工艺也不断从微米级向纳米级发展,但芯片制造的工艺尺寸越往下发展越困难,目前最先进的14纳米工艺已经快要接近设备所能达到的极限了,设备要想做得更小、更薄、更轻,只能从封装技术上寻找突破口。
[0003]目前的薄型贴片封装SSOP已经逐渐无法满足更小芯片对信号传输速度、抗干扰能力的需要,必须要开发更小尺寸更薄的贴片封装形式,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提出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适应更小尺寸芯片对信号传输速度、抗干扰能力的更高要求,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超高密度的薄型贴片封装引线框结构。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种超高密度的薄型贴片封装引线框结构,包括基板、若干个引线框单元和若干个塑封流道,各引线框单元在基板上呈矩阵式排布,各塑封流道沿基板X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引线框单元包含I个用来安放芯片的基岛、若干个分布在基岛上下平行两侧的引线脚;芯片和引线脚之间通过焊线连接,芯片、引线脚、焊线被塑封料包裹起来形成长方形的塑封体结构。位于塑封体结构内部的引线脚部分称为内引脚,与焊线相连;位于塑封体结构外部的引线脚部分称为外引脚,通过焊锡与PCB板相连。
[0007]其中,塑封体结构的宽度A2 = 2.500mm,塑封体结构的长度Al = 3.000+0.750*(B-8)/2mm,塑封体结构的厚度A3 = 0.850mm,其中B为外引脚的个数,且B是满足:8彡B彡40的偶数。例如,当外引脚个数为8/12/16时,塑封体结构长度Al分别为3.000/4.500/6.000mm。
[0008]进一步的,所述引线框单元中,外引脚的跨度Bl = 4.000mm,跨度是指同一列的两个外引脚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相邻外引脚之间的间距B2 = 0.750mm,外引脚的宽度B3 =
0.180mmο
[0009]进一步的,基岛左右两侧延伸出一吊筋,左右相邻的引线框单元通过该吊筋连在一起,形成引线框整体的支撑结构;左右相邻的外引脚的端部通过中筋连在一起。上下相邻的引线框单元的外引脚彼此交叉错开排列。交错排列的外引脚之间的间隙B4满足B4 = (B2/2)_Β3 = 0.195mm0
[0010]与现有的SSOP封装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引线框结构采用上述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 ] I)焊线和管脚进一步缩短,内阻进一步减小,改善了电性能和热性能。在与原SSOP相同的电热性能和频率特性情况下,可以节约一半左右的框架材料;
[0012]2)缩短了电信号的传输距离,降低了信号传输的延迟时间和寄生参数,改善了频率特性;
[0013]3)由于采用引脚交错排列的方式来排布引线框单元,使得单位面积上可封装的单兀数大大增加,各工序的生广效率也大幅提尚。
[0014]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流道的设置进行重新设计,增加了引线框单元的排布密度,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塑封料的利用率,使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15]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产品外形的侧视图;
[0016]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产品外形的俯视图;
[0017]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产品透视图;
[0018]图2是部分引线框结构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2中的一个引线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1 ]其中,各标号所代表部件如下:I一基板,2—引线框单元,3—塑封流道,4一基岛,
5—内引脚,6—外引脚,7 —吊筋,Al —塑封体结构的长度,A2—塑封体结构的宽度,A3—塑封体结构的厚度,BI—外引脚跨度,B2—单个引线框单元的相邻外引脚的间距,B3—外引脚宽度,B4—相邻单元交错排列的外引脚之间的间隙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22]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薄型贴片封装不同于现有的任何一种封装形式,我们称其为CPC系列封装,它比目前的S0P、SS0P更小更薄,更适合大规模的SMT作业。下面结合附图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0024]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参见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超高密度的薄型贴片封装引线框结构,包括一基板1、若干个引线框单元2和若干个塑封流道3,引线框单元2呈矩阵式排布在基板I上,每隔若干列引线框单元2,就在其对称中心设置一条塑封流道3,沿基板I的X方向设置若干条流道。每条流道两边各排布3列引线框单元2,塑封时塑封料从流道进入,并分别流入左右两边单元的注胶口,并继续流动直至填充满左右各3颗单元,最终整条框架都被塑封料填满。
[0025]引线框单元2包含I个用来安放芯片的矩形的基岛4、若干个分布在基岛4上下平行两侧的引线脚(内引脚5和外引脚6)。芯片和引线脚之间通过焊线连接,芯片、引线脚、焊线最终在塑封时被塑封料包裹起来形成长方形的塑封体结构。位于塑封体结构内部的引线脚部分称为内引脚5,与焊线相连;位于塑封体结构外部的引线脚部分称为外引脚6,通过焊锡与PCB板相连。其中,本实施例中,基板I为矩形形状。
[0026]左右相邻的外引脚6的端部通过中筋连在一起,左右相邻的引线框单元2通过基岛4左右两侧延伸出的吊筋7连在一起,形成引线框整体的支撑结构。上下相邻的引线框单元2的外引脚6彼此交叉错开排列,减少了框架面积的浪费,效益更高。如图3所示,基岛4左右延伸出的吊筋7与基板I在同一个平面上,而基岛4所在平面比框架基板I所在平面略低,也就是如图1-1、图1-2、图1-3、图2和图3所示的基岛4下沉设计。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可以在框架背面留出一片散热区域,增强产品的散热能力。
[0027]图1-1是CPC8的产品外形的侧视图,图1-2是CPC8的产品外形的俯视图,图1_3是CPC8的产品透视图。如图1 -1、图1 -2和图1 -3所示,塑封体结构的宽度A2 = 2.500mm,塑封体结构的长度六1 = 3.000+0.750*(8-8)/2臟,塑封体结构的厚度六3 = 0.850111111,其中8为外引脚6的个数,为满足8彡B彡40的偶数。同时,外引脚6的跨度BI = 4.0OOmm,外引脚6的间距B2 =
0.750_,外引脚 6 的宽度 B3 = 0.180mm。
[0028]参见图4,交错排列的外引脚6之间的间隙B4满足B4=(B2/2)-B3 = 0.195mm。
[0029]本实用新型的引线框结构被本实用新型称为CPC系列封装结构,外引脚6个数可以是8?40的任意偶数。为论述方便,将外引脚6数为8的引线框结构称为CPC8,相应地,当外引脚6数为12、14、16……时,可分别称其为CPC12、CPC14、CPC16……等等。以CPC8为例,其塑封体长度为3.0OOmm,宽度为2.5mm,厚度为0.85mm;外引脚6跨度为4.000mm,外引脚6间距为
0.750mm,外引脚6宽度为0.18mm。
[003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计方案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频率特性更好,材料利用率显著增加,生产效率也大幅提高,对于降低产品的封装成本,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0031]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超高密度的薄型贴片封装引线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若干个引线框单元和若干个塑封流道,各引线框单元在基板上呈矩阵式排布,各塑封流道沿基板X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引线框单元包含I个用来安放芯片的基岛、若干个分布在基岛上下平行两侧的引线脚;芯片和引线脚之间通过焊线连接,芯片、引线脚和焊线被塑封料包裹起来形成长方形的塑封体结构; 位于塑封体结构内部的引线脚部分称为内引脚,与焊线相连;位于塑封体结构外部的引线脚部分称为外引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密度的薄型贴片封装引线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基岛左右两侧延伸出一吊筋,左右相邻的引线框单元通过该吊筋连在一起,形成引线框整体的支撑结构;左右相邻的外引脚的端部通过中筋连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密度的薄型贴片封装引线框结构,其特征在于:上下相邻的引线框单元的外引脚彼此交叉错开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超高密度的薄型贴片封装引线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塑封体结构的宽度A2 = 2.500mm,塑封体结构的长度Al = 3.000+0.750* (B_8)/2mm,塑封体结构的厚度A3 = 0.850mm,其中B为外引脚的个数。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超高密度的薄型贴片封装引线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框单元中,外引脚的跨度Bl=4.000mm,相邻外引脚之间的间距B2 = 0.750mm,外引脚的宽度B3 = 0.180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高密度的薄型贴片封装引线框结构,其特征在于:交错排列的外引脚之间的间隙B4满足:B4 = (B2/2) -B3 = 0.195mm。
【文档编号】H01L23/495GK205609511SQ201620077143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5日
【发明人】刘兴波, 宋波, 石艳
【申请人】广东气派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