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电动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15405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体化电动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化电动发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电机结构中只有一个电枢,而实际上,直流永磁电动机的每一个主磁极都存在有两个异生磁场,且不分正反面,所以传统的永磁直流电动机仅利用了其中的一个面的异生磁场,另一个面的异生磁场所提供的磁场能没有得到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充分利用主磁极的两个面的异生磁场的一体化电动发电机。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方式实现的本发明包括机罩亮、端盖、定子、转子、电机轴、换向器、弹性滑动铜片、电环,其特征是定子采用和电机轴同心的双层电枢,内层为轴电枢,设在电机轴上,外层为环轴电枢,两层电枢间留有间隙,转子为镶嵌有永磁体磁极的筒形磁极环,转子设在双层电枢的间隙中,且电枢与磁极间留有气隙,在端盖与电机轴之间设有轴承。
本发明的优点是充分利用了主磁极的两个面的异生磁场,在本身作电动机运转的同时,又能输出电能,被其它用电设备用利用,还可以单独生产成发电机或电动机。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可以有两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一种为壳输出形式,另一种为轴输出形式。首先,以壳输出形式为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参照附图,本发明包括机罩壳10、端盖12、定子、转子、电机轴1、换向器15、弹性滑动铜片12、电环13,定子采用和电机轴1同心的双层电枢,电枢的铁心均由硅钢片迭压而成,内层为轴电枢2,呈圆柱状通过键或花牙16和电机轴1连接,电机轴1为空心轴,外层电枢为环轴电枢3,环轴电枢3与设在其一侧的一个片状结构的电枢固架4用螺丝连接,以保证环轴电枢3和电机轴1同心,同时,也使得两层电枢间留有一定的间隙,转子由永磁体6和筒形磁极环7组成,永磁体6采用稀土永磁体,可制成扁长方形或瓦状,两边为半圆形,根据需要永磁体6至少为一对,成对地按圆心对称的形式设置在筒形磁极环7上,筒形磁极环7用导磁材料制成,在筒形磁极环7上根据永磁体6的形状和数量铣出两侧带有半圆形的开放槽,永磁体6镶嵌在槽中,永磁体6的端面和磁极环7的端面持平,再用螺钉及铆压紧,转子可以是一套,也可以制成左右两套,转子的外侧和端盖12用螺丝紧固,内侧伸入到双层电枢的间隙中,且两层电枢与转子间留有气隙。空心电机轴1通过轴承14和端盖11滚动配合,换向器15可采用无刷的电子换向器,在本发明中选用的是普通的机械结构的换向器,是由楔形铜片制成,装在定子的一侧,与电机轴1配合,轴电枢2绕组的端头焊接在换向器15的尾部,电刷8装在电刷架9上,电刷架9固定在端盖11上,电环13与电机轴1配合,弹性滑动铜片12有两片,固定在端盖11上,与电环13弹性接触,并与电刷8用导线连接,电机的输入输出导线从空心电机轴1中穿入,与电环13连接。若将本发明制成轴输出的形式,只需在转子的外侧电机轴1上设一个转子连接架,通过连接架将转子与电机轴1连接,同时去掉电枢固架4,而将环轴电枢3上设的穿杆5用螺钉与机罩亮10连接,即将环轴电枢3与机罩壳10固定在一起,轴电枢2与电机轴1之间通过轴承滚动配合。
当有电流通过导线进入到电环13,经弹性滑动铜片12、电刷8、换向器15输入到轴电枢2的绕组中后,轴电枢2和转子的磁场作用产生转矩,转子发生旋转,环轴电枢3中的镶嵌导线垂直切割转子的外磁场的磁力线而产生电动势,这一电动势形成的闭合回路可以直接用于照明,也可经充电电路储存在蓄电池中备用。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将外电源接于环轴电枢3上,轴电枢2用作发电,达到了高效节能省材的目的。本发明还可以通过改变轴电枢2和环轴电枢3的绕组的下线方式及与外电源的连接方式,将其制成单一的电动机或发电机。
权利要求
1.一种一体化电动发电机,包括机罩壳、端盖、定子、转子、电机轴、换向器、弹性滑动铜片、电环,其特征是定子采用和电机轴同心的双层电枢,内层为轴电枢,设在电机轴上,外层为环轴电枢,两层电枢间留有间隙,转子为镶嵌有永磁体磁极的筒形磁极环,转子设在双层电枢的间隙中,且电枢与磁极间留有气隙,在端盖与电机轴之间设有轴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电动发电机,其特征是转子固定在端盖上或电机轴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化电动发电机,包括机罩壳、端盖、定子、转子、电机轴、换向器、弹性滑动铜片、电环,其特征是定子采用和电机轴同心的双层电枢,两层电枢间留有间隙,转子为镶嵌有永磁体磁极的筒形磁极环,转子设在双层电枢的间隙中,且电枢与磁极间留有气隙,在端盖与电机轴间设有轴承,其优点是有效地利用了磁极两个面的异生磁场,从而使一个电动机同时输出机械能和电能,达到了高效省材的目的,适合于各种小型机器及车辆使用。
文档编号H02K23/02GK1567683SQ0314518
公开日2005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日
发明者曹玉刚, 陈洪礼 申请人:曹玉刚, 陈洪礼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