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的结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9642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机的结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的结合结构。
背景技术
电机(motor)是指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能够获得旋转动力的装置。上述电机可以根据所提供的电源的种类分为交流电机和直流电机。其中,感应电机为交流电机的一种,它广泛应用于家电设备上。
上述感应电机是由定子(stator)和转子(rotor)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在定子的线圈(coil)上通有交流电,产生旋转磁场(rotating magneticfield)的作用下,对转子产生扭矩(torque),从而使转子旋转。
在上述感应电机中,在定子内部旋转的转子的中心部位设置旋转轴,从而使转子旋转的旋转力传送到既定的其它装置上。
如上所述的感应电机还可以根据转子线圈的缠绕方式分为以下几种铜或铝材质棒形成转子导体的鼠笼式感应电机(squirrel cage inductionmotor);同于定子,转子上也缠绕有线圈的绕线式转子感应电机(wound-rotorinduction motor)。
另外,托架(bracket)构成电机的外观。上述托架的作用是固定其内部的电机构成部件的位置,并保护内部的电机构成部件,并且能够将电机固定在所要使用的位置上。
通常托架是由上部托架和下部托架构成,从而围绕上述电机的定子的全部。旋转轴贯通上述托架,并被轴承旋转支撑。
并且,托架的材质一般使用作为导体的钢(steel)或铝(aluminum)等金属材质。最近,也可以使用作为绝缘体的工程塑料等制作托架,其功能与现有技术的金属材质制成的托架相同,这样可节省生产成本。
但是,如图1所示,托架20不必围绕电机的全部外壳。即,可以采取定子芯10向电机外壳的一部分露出的形态。在电机的体积变大的情况下,上述的形态将成为普遍采用的形态。
上述托架20具有结合于上述定子芯10的外周面的连接轴套21。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连接轴套21形成有一部分向外侧凸出的连接凸部22。上述连接凸部22设置于上述定子芯10的结合面11,从而可以使上述托架20和定子芯10结合。
现有技术的电机的结合部,即上述托架20和定子芯10的结合结构,很容易导致上述托架20和定子芯10的中心从正确的位置偏离。
这时,上述定子芯10的内部具备有转子(图中未示)。上述定子芯10的极面和转子(图中未示)的外周面之间将形成具有一定间隔的空隙(air gap)。
但是,在如上所述电机和托架20的中心偏离的情况下,随着转子旋转,则不能将上述空隙维持在一定程度,从而导致电机产生振动及噪音。
并且,上述空隙将对电机的旋转数和电流消耗及扭矩产生影响,因此一旦如上所述产生空隙,将会导致电机性能下降,并进一步导致产品性能的信赖度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感应电机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电机的结合结构,其可防止定子芯和托架之间的结合变位,并防止振动及噪音,提高电机性能的信赖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周面形成有与托架结合的结合部的定子芯;结合于上述定子芯的连接轴套;形成电机的外观的托架托架包含有从上述连接轴套向外侧凸出一部分,并与上述定子芯的结合部相对应形成的连接凸部。
前述的电机的结合结构,其中定子芯的结合部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置上述连接凸部的结合面;形成于上述结合面的至少一个以上的导槽,上述托架的连接凸部形成有对应于上述导槽的导轨。
前述的电机的结合结构,其中导槽及导轨形成于相对于电机的旋转方向垂直的方向,即,与电机的旋转轴方向平行的方向。
前述的电机的结合结构,其中导槽及导轨是嵌入吻合形成。
前述的电机的结合结构,其中上述导轨及导槽的断面形成为半圆形,并且上述导槽将插入到导轨内部。
前述的电机的结合结构,其中定子芯形成为正四角形,上述定子芯的四个边角部被截断后形成结合面。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定子芯及托架的斜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定子芯及托架的斜视图。
图3是图2所示I-I线的剖面图。
图中标号说明100定子芯 101连接孔110结合面 111导槽200托架210连接轴套211连接平面212连接孔220连接凸部221导轨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说明,对于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构成部件,将赋予相同的名称及标号,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参照图3,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机说明如下。
如图所示,托架200具备有多个连接轴套(boss)210。上述连接轴套210的端部形成有具有一定面积的连接平面211,因此可以安置上述定子芯100。
上述连接平面211形成有可以使上述托架200和定子芯100之间螺丝或铆钉结合的连接孔212。
上述连接轴套210的连接平面211形成有向外侧凸出一部分的连接凸部220。
上述连接凸部220的内侧(即,与定子芯100结合的一侧)面上形成有具有半圆形断面的比较细长的导轨(guide bead)221。
另外,有线圈缠绕的定子芯100形成为正四角形的板形态,相当于边角的部分将按一定长度被截断。上述被截断的断面形成有结合面110,上述结合面110具有相对应于上述托架200的连接凸部220的面积。
相对应于上述托架200的连接孔212,上述定子芯100也形成有在结合时用于连接螺丝等的连接孔101。
并且,上述结合面110形成有对应于上述托架200的导轨221的导槽(guide groove)111。
这时,上述导轨221和导槽111应该形成于相对于电机的旋转方向垂直的方向,即,与电机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并且其长度较长。
这是因为,上述导轨221和导槽111相对于旋转方向垂直,则可以阻止上述托架200向电机的旋转方向移动,从而可以防止上述托架200的变位。
为了使结合的约束力加强,上述导轨221及导槽111是嵌入吻合形成。
因此,上述连接凸部220安置于定子芯100的结合面110,从外侧支撑,而上述导轨221和导槽111相互吻合后支撑,从而可以防止相对于旋转方向产生的变位及移动。
上述导轨221和导槽111相互吻合插入,因此,即使在托架200或定子芯100的制作过程中产生尺寸误差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其保持牢固的结合状态,因此具有可以防止托架200及定子芯100的相对变位的效果。
因此,在转子(图中未示)插入上述定子芯100内侧时,可以将定子芯100的内周面和转子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即,空隙)维持在一定程度,并且可以解决电机性能下降的问题。
并且,现有技术的连接凸部的尺寸及厚度较小,因此在制作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变形。因此,可以在上述连接凸部220形成导轨221,加强连接凸部220的强度。
因此,本发明的托架200是围绕定子芯100的外周面,并且在连接时,可以使定子芯100的中心和托架200的中心以没有偏离的状态结合,因此可以使连接工作变得容易,并且在结合后,也可以维持其中心的位置,从而不会使其中心由于冲击及电机的旋转而偏离。
下面,对本发明的电机的组装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在形成磁场的定子及转子,以及用于传递产生的驱动力的旋转轴等电机的各个构成部件结合的状态下,将定子芯100安置于托架200的连接平面211上。
这里,一旦连接上述定子芯100的结合面110和托架200的连接凸部220,那么定子芯100的连接孔101和托架200的连接孔212的位置将会一致。
并且,将上述托架200的导轨221插入定子芯100的导槽111,上述导槽111及导轨221是以嵌入吻合状态连接,因此相互之间具有很强的约束力。
然后,将铆钉连接于上述定子芯100和托架200的连接孔101、212,从而完成组装。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电机具有如下效果可以防止托架的中心和定子芯的中心移位,并且可以防止空隙不良,以及空隙不良引起的电机性能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不可使导槽和导轨呈可连接状态,从而固定托架及定子芯的位置,因此可以最终使固定定子芯和托架的工作变得容易。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机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周面形成有与托架结合的结合部的定子芯;结合于上述定子芯的连接轴套;形成电机的外观的托架托架包含有从上述连接轴套向外侧凸出一部分,并与上述定子芯的结合部相对应形成的连接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的结合结构,其特征是上述定子芯的结合部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安置上述连接凸部的结合面;形成于上述结合面的至少一个以上的导槽,上述托架的连接凸部形成有对应于上述导槽的导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的结合结构,其特征是上述导槽及导轨形成于相对于电机的旋转方向垂直的方向,即,与电机的旋转轴方向平行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的结合结构,其特征是上述导槽及导轨是嵌入吻合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的结合结构,其特征是上述导轨及导槽的断面形成为半圆形,并且上述导槽将插入到导轨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的结合结构,其特征是上述定子芯形成为正四角形,上述定子芯的四个边角部被截断后形成结合面。
全文摘要
一种电机的结合结构,包括外周面形成有与托架结合的结合部的定子芯;结合于上述定子芯的连接轴套;形成电机的外观的托架托架包含有从上述连接轴套向外侧凸出一部分,并与上述定子芯的结合部相对应形成的连接凸部。本发明可防止定子芯和托架之间的结合变位,并防止振动及噪音,提高电机性能的信赖度。
文档编号H02K1/18GK1941558SQ20051001524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7日
发明者权五三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