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风扇及其马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10608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风扇及其马达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风扇及其马达结构和转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磁性结构的双风扇及其马达结构和转动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科技的发展,元件集成度大幅提高,使得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增加,若要使电子元件维持操作温度,对散热的设计极为重要。现有的利用风扇搭配散热片或由风扇组构成的散热结构,为加强风扇的使用效能,目前已有将原本为两台单独的风扇叠置构成的双风扇结构。
现有风扇的马达结构和转动结构,每一转轴套设两个轴承以构成四角支撑的形式;然而,因轴承的成本、使用寿命、组装精确度以及运转是否顺畅均会影响风扇或马达结构的可靠度,因此对于风扇或马达的转动结构而言,如何减少轴承的使用数量以节省成本并提高可靠度已成为重要课题。
鉴于此,本发明欲提供一种通过磁性结构减少所需轴承数量的“双风扇及其马达结构和转动结构”,其可应用于散热或其它用途。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风扇及其马达结构和转动结构,该结构借助于磁性结构可减少所需轴承的数量,以节约成本,并提高可靠度。
依据本发明一方面,所提供的双风扇马达结构包括第一定子结构、第一转子结构、第一轴承、第二定子结构、第二转子结构及第二轴承。其中,第一定子结构和第二定子结构分别具有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第一转子结构和第二转子结构分别具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轴设于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内,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分别套设于邻近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一端部并分别位于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内,第一转轴的另一端部与第二转轴的另一端部相对且相互具有磁作用力。
依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所提供的双风扇的马达结构包括第一定子结构、第一转子结构、第一轴承、第二定子结构、第二转子结构、第一磁性结构以及第二轴承。其中,第一定子结构与第二定子结构分别具有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第一转子结构和第二转子结构分别具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轴设于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套设于邻近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一端部并分别位于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内。第一磁性结构位于第一转轴的另一端部与第二转轴的另一端部之间,且第一磁性结构与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间相互具有磁作用力。第一转轴的另一端部与第二转轴的另一端部相对。
依据本发明又一方面,所提供的双风扇包括第一叶轮、第一马达结构、第二叶轮以及第二马达结构。其中,第一马达结构和第二马达结构分别连接并驱动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第一马达结构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一轴承,第二马达结构包括第二转轴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套设于邻近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一端部,第一转轴的另一端部与第二转轴的另一端部相对且相互具有磁作用力。
依据本发明再一方面,所提供的双风扇包括第一叶轮、第一马达结构、第二叶轮、第一磁性结构以及第二马达结构。其中,第一马达结构和第二马达结构分别连接并驱动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第一马达结构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一轴承,第二马达结构包括第二转轴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套设于邻近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一端部。第一磁性结构位于第一转轴的另一端部和第二转轴的另一端部之间,且第一磁性结构与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间相互具有磁作用力。第一转轴的另一端部与第二转轴的另一端部相对。
如上所述,因本发明的双风扇及其马达结构与转动结构借助于磁性结构与一轴承构成三点式支撑,而取代现有的由两个轴承构成的四角支撑,故可减少所需轴承的数量,从而可节约成本,并可减少出现因轴承组装或运转而影响可靠度的几率。本发明的双风扇及其马达结构和转动结构运用磁力对吸原理,使转轴的一端部相对且相互具有磁作用力,在减少轴承数量的同时,仍可维持转动结构充分定位。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马达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马达结构示意图及本发明双风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2、3马达结构10第一定子结构12 第一轴孔20第一转子结构22 第一转轴22a、22b 端部24 第一磁性体 26、56导磁件30 第一轴承40第二定子结构42 第二轴孔50第二转子结构52 第二转轴54第二磁性体52a、52b 端部60第二轴承70 壳体72肋部74 第一壳体76第二壳体80 第三磁性体 4 双风扇5 第一叶轮6 第一马达结构7 第二叶轮8 第二马达结构100、102 扇叶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

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双风扇及其马达结构和转动结构,其中相同的零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请参照图1,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双风扇马达结构1包括第一定子结构10、第一转子结构20、第一轴承30、第二定子结构40、第二转子结构50以及第二轴承60。其中,第一定子结构10和第二定子结构40分别具有第一轴孔12和第二轴孔42,第一转子结构20和第二转子结构50分别具有第一转轴22和第二转轴52,第一转轴22和第二转轴52分别轴设于第一轴孔12和第二轴孔42内,第一轴承30和第二轴承60分别套设于邻近第一转轴22和第二转轴52的一端部22a、52a并分别位于第一轴孔12和第二轴孔42内,第一转轴22的另一端部22b与第二转轴52的另一端部52b相对且相互具有磁作用力。转子结构20、50的周缘可围设有扇叶100、102。
如图1所示,第一转轴22和第二转轴52的另一端部22b、52b可为平面、渐缩面或具有导角,导角可为圆弧角、圆锥角、斜角或多边形角;第一轴孔12和第二轴孔42亦可连通为单一轴孔。
第一轴承30和第二轴承60可为滚珠轴承、滚柱轴承、套筒轴承、含油轴承、动压轴承或其它轴承。
本发明的双风扇马达结构1可容置于壳体70内或被壳体70所包覆,为进一步强化结构强度,壳体70可设置例如肋部72,肋部72可承置第一定子结构10和第二定子结构40。另外,壳体70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由多个分离的构件组合而成。
其中,第一转轴22、第一轴承30、第二转轴52以及第二轴承60构成本发明的双风扇的转动结构。借助于转轴相对端部的磁吸作用与轴承构成三点式支撑定位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结构和组装更为简单。
至于马达的详细结构及其连接关系,例如线圈与磁铁等并非本发明的区别特征所在,因此不赘述。
请参照图2,该图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双风扇的马达结构2,其结构和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应零件基本相同。本实施方式主要不同之处在于,马达结构2还可包括第一磁性体24和第二磁性体54,它们分别套设于邻近第一转轴22和第二转轴52的另一端部22b、52b。第一磁性体24与第二磁性体54可为磁铁、磁石、电磁铁或其组合。此时,端部22b、52b可以具有磁性,也可不具磁性。
为进一步调整磁性体的磁性分布,本发明马达结构2还可包括至少一导磁件26、56,它们分别与第一磁性体24及/或第二磁性体54结合。
请参照图3,该图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双风扇马达结构3,其结构和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应零件基本相同。本实施方式主要不同之处在于,马达结构3还可包括第三磁性体80,其被设置于邻近第一转轴22和第二转轴52的另一端部22b、52b,具体而言,其被设置于第一转轴22和第二转轴52的另一端部22b、52b之间。第三磁性体80可以是磁铁、磁石、电磁铁或其组合。优选第三磁性体80不与端部22b、52b接触,当然,也可以视需要而与端部22b、52b接触。此时,端部22b、52b可以具有磁性,也可不具磁性。另外,当端部22b、52b具有磁性时,第三磁性体80也可以为不具磁性的导磁结构体。
第一马达结构6和第二马达结构8可分别容置于第一壳体74和第二壳体76内,且第一壳体74和第二壳体76可彼此连接,也可成型为一体。
本实施方式的其它结构和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应零件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因本发明的双风扇及其马达结构和转动结构,借助于磁性结构与一轴承构成三点式支撑,而取代现有的由两轴承构成的四角支撑,故可减少所需轴承的数量,从而可节约成本,并可减少出现因轴承组装或运转而影响可靠度的几率。本发明的双风扇及其马达结构和转动结构运用磁力对吸原理,使转轴的一端部相对且相互具有磁作用力,在减少轴承数量的同时,仍可维持转动结构充分定位。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显然,在未超出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对本发明作出的任何等同变换或修改均应落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双马达结构,包括第一定子结构,其具有第一轴孔;第一转子结构,其具有第一转轴,该第一转轴被轴设于所述第一轴孔内;第一轴承,其套设于邻近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部并位于所述第一轴孔内;第二定子结构,其具有第二轴孔;第二转子结构,其具有第二转轴,该第二转轴被轴设于所述第二轴孔内;第二轴承,其套设于邻近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部并位于所述第二轴孔内,其中,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部相对,且相互具有磁作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马达结构,其中,还包括第一磁性体,其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所述另一端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马达结构,其中,还包括第二磁性体,其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所述另一端部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马达结构,其中,还包括至少一导磁件,其分别与所述第一磁性体和/或所述第二磁性体结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马达结构,其中,还包括第三磁性体,其被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所述另一端部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马达结构,其中,还包括导磁结构体,其被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所述另一端部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马达结构,其中,所述导磁结构体不具磁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马达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为滚珠轴承、滚柱轴承、含油轴承、动压轴承或套筒轴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马达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所述另一端部为平面、渐缩面或具有一导角;所述导角为圆弧角、圆锥角、斜角或多边形角。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马达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相连形成单一轴孔。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马达结构,其中,还包括壳体,其包覆所述第一定子结构、第一转子结构、第二定子结构和第二转子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马达结构,其中,所述壳体具有肋部,用以承置所述第一定子结构和第二定子结构。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马达结构,其中,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或由多个分离的构件组合而成。
14.一种双风扇,包括第一叶轮;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叶轮的第一马达结构,其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一轴承,该第一轴承套设于邻近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部;第二叶轮;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二叶轮的第二马达结构,其包括第二转轴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套设于邻近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部,其中,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部相对,且相互具有磁作用力。
15.一种双马达结构,包括第一定子结构,其具有第一轴孔;第一转子结构,其具有第一转轴,该第一转轴轴设于所述第一轴孔内;第一轴承,其被套设于邻近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部并位于所述第一轴孔内;第一磁性体,其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所述另一端部上;第二定子结构,其具有第二轴孔;第二转子结构,其具有第二转轴,该第二转轴被轴设于所述第二轴孔内;第二轴承,其套设于邻近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部并位于所述第二轴孔内;第二磁性体,其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所述另一端部上,其中,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部和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部相对,且借助于所述第一磁性体和所述第二磁性体相互磁吸。
16.一种双风扇,包括第一叶轮;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叶轮的第一马达结构,其包括第一转轴、第一轴承及第一磁性体,所述第一轴承套设于邻近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部,且所述第一磁性体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所述另一端部上;第二叶轮;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二叶轮的第二马达结构,其包括第二转轴、第二轴承及第二磁性体,所述第二轴承套设于邻近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部,且所述第二磁性体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所述另一端部上;其中,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部相对,且借助于所述第一磁性体与所述第二磁性体相互磁吸。
17.一种双马达结构,包括第一定子结构,其具有第一轴孔;第一转子结构,其具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被轴设于所述第一轴孔内;第一轴承,其套设于邻近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部并位于所述第一轴孔内;第二定子结构,其具有第二轴孔;第二转子结构,其具有第二转轴,该第二转轴被轴设于所述第二轴孔内;第二轴承,其套设于邻近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部并位于所述第二轴孔内;第一磁性体,其被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部之间,所述第一磁性体与所述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间相互具有磁作用力;其中,所述第一转轴的所述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转轴的所述另一端部相对。
18.一种双风扇,包括第一叶轮;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叶轮的第一马达结构,其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一轴承,该第一轴承套设于邻近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部;第二叶轮;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二叶轮的第二马达结构,其包括第二转轴和第二轴承,该第二轴承套设于邻近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部;第一磁性体,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部之间,该第一磁性体与所述第一转轴及所述第二转轴间相互具有磁作用力;其中,所述第一转轴的所述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转轴的所述另一端部相对。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风扇的马达结构,其包括第一转轴、第一轴承、第二转轴以及第二轴承。其中,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分别套设于邻近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一端部,第一转轴的另一端部与第二转轴的另一端部相对且相互具有磁作用力。本发明借助于磁性结构与一轴承构成三点式支撑,可减少所需轴承的数量,从而可节约成本,并可减少出现因轴承组装或运转而影响可靠度的几率。
文档编号H02K7/00GK1901331SQ20051008486
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9日
发明者张楯成, 游博皓, 黄文喜 申请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