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轮毂电机差速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83522阅读:1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车轮毂电机差速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驱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轮毂电机差速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四轮电动车的驱动装置有两种,一种为机械变速驱动,这种驱动方式是由电机将动力传递给变速箱,经变矩变速后由差速器传递给驱动轮,另一种电动车是直接驱动,这种方式是将电机安装在车轮轮毂里,称为轮毂电机,用轮毂电机直接驱动车轮。前者的驱动系统结构复杂、质量重、效率低。后者驱动系统结构简单、质量轻、相对效率较高,是电动车发展的方向。然而,轮毂电机驱动已存在两个缺陷一是电动车行驶时两个电机必须同时工作,双电机工作时的铜耗和铁耗比单电机高,影响电动车的行驶里程;二是轮毂电机配置的是等功率的电机,两个电机的额定功率按最大负荷设定,而电动车在实际行驶过程中,额定功率的使用率不到10%,这就存在大功率配置,小功率使用的问题,导致电动车综合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四轮电动车轮毂电机的有效功率,增加电动车的行驶里程,并扩大其动力区域,提高动力性能的电动车轮毂电机差速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动车轮毂电机差速驱动装置,包括车轮轮毂、电机、横桥总成、差速器总成、制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轮毂由半轴、半轴盘经差速器总成连为一体;所述电机为两个非等功率的轮毂电机;所述轮毂电机转子设置在车轮轮毂圈内圆内,定子固定在横桥总成轴套上;所述制动总成设置在差速器总成U型壳体内。
所述车轮轮毂包括套在轴套上的由轴承定位的轮毂盘、位于轮毂盘一侧的毂圈、毂圈外端的轮胎槽。
所述横桥总成包括与轮毂轴套连接的横桥、位于横桥一侧的差速器固定架、设置于轮毂轴套一端的减震弹簧座。
所述差速器总成包括与半轴连接的半轴套、与半轴套连接的差速器壳体和半轴齿、与半轴齿连接的行星齿。
所述制动总成包括与差速器壳体连接的制动盘、差速器总成U型壳体内的制动摩擦片、与制动摩擦片连接的摩擦片回位弹簧、设置在两制动摩擦片间的液压缸。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针对四轮电动车使用双轮毂电机驱动时能耗高、动力调节范围小和综合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将四轮电动车双轮毂电机驱动设计为单轮毂电机驱动,单轮毂电机驱动比双轮毂电机驱动的优点是在相同功率的前提下,单轮毂电机工作时铁耗和铜耗比双轮毂电机减少60%,综合效率提高10%,如果将两个电机功率设计成两个级次,电机形成了三个动力区,即小动力区、大动力区和合成动力区,电动车行驶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路况使用不同的动力区,既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又提高了电动车的动力性能,同时,两个轮毂电机交替工作时,有效地解决了电机的散热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电动车轮毂电机差速驱动装置,包括车轮轮毂、电机、横桥总成6、差速器总成、制动总成,车轮轮毂由半轴15、半轴盘14经差速器总成连为一体;两半轴15从轮毂轴套18孔中穿过,与差速器总成连接,半轴盘固定在轮毂盘上;电机为两个非等功率的轮毂电机;轮毂电机转子10设置在车轮轮毂圈8内圆内,定子11固定在横桥总成6轴套18上;横桥总成6由轴套18和横桥1构成;制动总成设置在差速器总成U型壳体内。车轮轮毂包括套在轴套18上的由轴承定位的轮毂盘9、位于轮毂盘9一侧的毂圈8、毂圈8外端的轮胎槽21。所述横桥总成6包括与轴套18连接的横桥1、位于横桥1一侧的差速器固定架2、设置于轴套18一端的减震弹簧座16。差速器总成包括与半轴15连接的半轴套20、与半轴套20连接的差速器壳体3和半轴齿5、与半轴齿5连接的行星齿4。制动总成包括与差速器壳体3连接的制动盘25、差速器总成U型壳体内的制动摩擦片22、与制动摩擦片22连接的摩擦片回位弹簧23、设置在两制动摩擦片22间的液压缸24。
横桥总成6一端经吊耳销7与车架连接,另一端的弹簧座16经弹簧19与车架连接。轮毂盘9套在轴套18上,由锥轴承12定位,轮毂8、9、12和电机转子10为一个旋转整体,绕轴套18旋转。锥轴承12侧边设置有紧固件17,电机定子11固定在轴套18上面,与对应的电机转子10构成轮毂电机,轮毂电机上还设置有防尘盖26。
所述制动液压缸24固定在横桥1上,缸内有两个反向运动活塞,两个活塞杆分别与摩擦片22连接,回位弹簧23为拉力弹簧,两端连接在摩擦片22上。
所述两个半轴盘14由固定螺杆13固定在轮毂盘9上面,半轴15、半轴盘14和车轮轮毂盘为一个旋转整体。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车轮毂电机差速驱动装置,是由车轮轮毂、轮毂电机、横桥总成6、差速器总成、制动总成和半轴15组成,车轮轮毂电机直接驱动车轮,两个车轮上分别安装有两个功率不等的电机,一个为大电机,另一个为小电机,大小电机既能独立工作又能同时工作,一般情况下,大电机工作时小电机处于非工作状态,当大电机工作时,由大电机转子带动对应的车轮旋转,车轮经半轴和差速器将动力传递给小电机对应的轮毂,使小电机对应的车轮转动,实现单电机驱动双轮的效果。当小电机工作时,大电机处于非工作状态,半轴和差速器以同样的方式将动力传递给大电机对应的车轮。实现单电机驱动双轮的效果。在特殊情况下,大电机和小电机同时工作,形成大小电机的合成动力,以满足特殊路况的动力需要。
当电动车启动和上坡时,需要较大的牵引力,这时由大电机工作,当车辆达到匀速行驶后,需要较小的牵引力,这时大电机停止工作,由小电机驱动车辆,当重车启动或大角度上坡时,需要超强的牵引力,这时就由大小电机同时工作。
在整个车辆的行驶过程中,大电机工作的时间在15%左右,小电机工作的时间在80%左右,大小电机共同工作的时间在5%左右,由此可见,在电动车整个行驶过程中,小电机工作的时间占主要部分,这对实现节能十分有利。
将电动车轮毂电机从双机驱动设计为单机驱动后,两驱动轮在行驶中存在速度差,在两轮之间安装一个差速器总成,就解决了两轮的差速问题。
采用单轮毂电机驱动四轮电动车后,车辆在不同的方向转弯时电机的负荷不同,用转向传感器来控制车辆转弯时电机的转矩和转速,使车辆保持平稳行驶。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车轮毂电机差速驱动装置,包括车轮轮毂、电机、横桥总成、差速器总成、制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轮毂由半轴(15)、半轴盘(14)经差速器总成连为一体;所述电机为两个非等功率的轮毂电机;所述轮毂电机转子(10)设置在车轮轮毂圈内圆内,定子(11)固定在横桥总成轴套(18)上;所述制动总成设置在差速器总成U型壳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轮毂电机差速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轮毂包括套在轴套(18)上的由轴承(12)定位的轮毂盘(9)、位于轮毂盘(9)一侧的毂圈(8)、毂圈(8)外端的轮胎槽(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轮毂电机差速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桥总成(6)包括与轮毂轴套(18)连接的横桥(1)、位于横桥(1)一侧的差速器固定架(2)、设置于轮毂轴套(18)一端的弹簧座(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轮毂电机差速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总成包括与半轴(15)连接的半轴套(20)、与半轴套(20)连接的差速器壳体(3)和半轴齿(5)、与半轴齿(5)连接的行星齿(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轮毂电机差速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总成包括与差速器壳体(3)连接的制动盘(25)、差速器总成U型壳体内的制动摩擦片(22)、与制动摩擦片(22)连接的摩擦片回位弹簧(23)、设置在两制动摩擦片(22)间的液压缸(2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轮毂电机差速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车轮轮毂、电机、横桥总成、差速器总成、制动总成。本实用新型将电动车轮毂电机从双机驱动设计为单机驱动后,两驱动轮在行驶中存在速度差,在两轮之间安装一个差速器总成,就解决了两轮的差速问题。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四轮电动车轮毂电机的有效功率,增加了电动车的行驶里程,并扩大其动力区域,提高了动力性能。
文档编号H02K7/14GK2840491SQ20052003563
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9日
发明者王明祥 申请人:王明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