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枢的绕线装置及方法

文档序号:734665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枢的绕线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金属线巻绕在具有多个槽的铁芯上的电枢的绕线 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作为用于将金属线巻绕在具有多个槽的铁芯上的绕线装
置,已有多种装置,其中有这样的装置设置有锭翼(flyer)和导向部件, 所述锭翼绕垂直于铁芯的轴线旋转;所述导向部件用于朝向预定的一对 槽引导从锭翼输送出来的金属线,通过从锭翼供给金属线并同时使锭翼 旋转,来相对于多个槽将金属线以预定匝数巻绕到预定的一对槽中(例 如,参照专利文献l)。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74850号公报
另一方面,对扁平型电动机的铁芯,要在轴线方向的长度很短、而 半径方向相对较长的槽中进行绕线。对于这样的扁平型电动机,为了实 现小型化和高转矩化,要求提髙槽满率。
但是,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若仅单纯地使用朝向一对槽引导金 属线的导向部件,则由于从导向部件进入槽的导向位置已被确定,因此, 存在很难提高槽满率这一 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这样的课题,针对扁平型电动机容易地实现提高槽满率,在 本发明中,提供一种用于将金属线巻绕在具有多个槽的铁芯上的电枢的 绕线装置,其中,所述槽通过沿半径方向向外方伸出的多个齿而形成,
所述电枢的绕线装置包括锭翼,其设置成一边供给金属线一边绕与所
述铁芯的轴线正交的轴线旋转;和导向单元,其用于相对于所述多个槽将从所述锭翼伴随所述旋转而供给的所述金属线引导到预定的一对槽中, 所述导向单元包括第一导向部件,其具有圆弧状抵接面,其能够与 所述铁芯的外周面抵接;和导向部,其将所述金属线从所述铁芯的外周 面侧引导到所述一对槽中;和第二导向部件,其具有将所述金属线从所 述铁芯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面侧引导到所述一对槽中的各导向部,所述第 一导向部件设置成相对于所述第二导向部件可在所述铁芯的径向上自由 移位,并且,所述第一导向部件被向所述铁芯的半径方向内方施加弹簧 力。或者,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枢的绕线方法,其是通过导向部件将金属 线巻绕到电枢上的电枢的绕线方法,所述电枢具有在外周方向和轴向 开口的容纳绕组的多个槽;以及设置在槽之间的齿部,所述导向部件将 金属线从所述电枢的外周面侧引导到所述一对槽中,所述导向部件包括 第一导向部件,其具有导向部,该导向部将所述金属线从所述电枢的铁 芯的外周面侧引导到所述多个槽的一对槽中;和第二导向部件,其具有 将所述金属线从所述铁芯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面侧分别引导到所述一对槽 中的各导向部,所述电枢的绕线方法包括如下工序第一巻绕工序,通 过所述导向部件,将从绕电枢旋转的锭翼输送出来的金属线,引导到将 要绕线的一对槽的外周开口部中,并从所述电枢的外周开口部将所述金 属线巻绕到所述一对槽内;和第二巻绕工序,使所述第二导向部件相对 于所述电枢的轴心向径向外侧方向移动,将所述金属线巻绕到所述一对 槽内。
特别是所述第二导向部件的所述各导向部可以如下形成从所述第 一导向部件分别沿着所述铁芯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面,向所述铁芯的内侧 伸出。此外,所述导向单元可以具有勾挂部件,该勾挂部件设置成可相 对于所述第一导向部件的移动方向倾斜地自由移动,以便引导从所述锭 翼供给的金属线并将其勾挂在所述竖片上。
这样根据本发明,由于设置两个导向部件,使第一导向部件与铁芯 的外周面抵接,并且通过第一导向部件将金属线从铁芯的外周面侧引导 到槽中,而且将第一导向部件设置成相对于第二导向部件可在铁芯的径 向上相对自由移位,并且,第一导向部件被向半径方向内方施加弹簧力,因此,通过用致动器使第二导向部件向铁芯的半径方向内方移位,能够 在使第一导向部件的圆弧状抵接面与铁芯的外周面抵接后,进一步使第 二导向部件移位。由此,能够相对于铁芯的径向任意地设定由第二导向 部件引导着金属线进入槽的位置,因此,例如,对同一对槽在进行一次 预定匝数的巻绕后,当在其它槽中也进行巻绕之后再次进行巻绕的双重 巻绕时,可以使最初巻绕的位置相对于槽尽可能靠近铁芯的半径方向内 侧,可以容易地提高槽满率地进行巻绕。
特别是通过使第二导向部件的导向部形成为沿铁芯的轴线方向端面 向铁芯内侧伸出,能够通过简单的形状容易地设定第二导向部件对第一 导向部件的相对移位。此外,将勾挂部件设置成可相对于第一导向部件 的移动方向倾斜地自由移动,且该勾挂部件用于引导从锭翼供给的金属 线将其勾挂在竖片上,由此,通过在使第一导向部件与铁芯的外周面抵 接之后,使勾挂部件朝向竖片移动并其前端与竖片抵接,可以利用锭翼 的旋转,通过勾挂部件将金属线引导向竖片,能够在利用两个导向部件 提高了槽满率的绕线装置中容易地勾挂到竖片上。


图1是示意性地概略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绕线装置的整体的图。
图2是表示使导向部件与铁芯抵接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开侧剖视图。
图3是沿轴线方向观察电枢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导向部件的分解装配立体图。
图5是表示夹头和支座部件的主要部分剖开侧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的箭头VI-VI线观察的图。
图7是表示线头按压部件、刀具和铆接部件、弯曲部件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通过夹头支承电枢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开侧视图。 图9是表示将金属线的线头端部挂在竖片上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 立体图。
图10 (a)是表示使线头按压部件位于竖片间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正视图,(b)是表示金属线按压的要领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绕组的线头端部的切断要领的主要部分放大正视图。
图12是表示绕线要领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13(a)表示a勾挂的初始阶段,(b)表示设定弯曲部件后的状态, (c)是表示a勾挂完成状态的图。
图14 (a)是表示利用弯曲部件在金属线的a巻绕部分形成弯曲的要 领的主要部分放大侧剖视图,(b)表示熔合状态的图。
图15是表示向a勾挂后的槽的进行巻绕的要领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铆接要领的主要部分放大正视图。 标号说明
1:电枢;2:轴;3:铁芯;4:整流子;5:轴线方向贯通孔;6: 齿;7:槽;8:竖片;11:夹头;12:支座部件;13:线头按压部件; 14:弯曲部件;15:可变导向部件;15a:圆弧槽;16:可动导向部件; 18:勾挂部件;19:支承部件;24:支座支承体;29:刀具;30:铆接 部件;31:金属线把持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概 略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绕线装置的整体的图。作为本装置的绕线对象的 电枢l,如图中所示为扁平型,其应用在轴线方向比外径要短的扁平电动 机中。
如与图2和图3共同所示的那样,电枢1具有薄型大直径的铁芯3 和小直径的整流子4,它们同轴地配置且固定在轴2上。关于图示例的铁 芯3,可是层叠钢片而形成的铁芯,该铁芯3在通过半径方向的大致中间 点的圆周上形成有圆环状壁,在圆环状壁的内侧,在周方向以相等间距 设置有贯穿铁芯3的轴线方向的多个轴线方向贯通孔5,并且,在圆环状 壁的外侧,在周方向以相等间距设置有预定数量的多个T型齿6。并且, 在各齿6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绕组的各槽7。从而,在铁芯3上,在比设 置有多个槽7的部分更靠半径方向内侧的部分,设置有多个轴线方向贯
7通孔5。
关于整流子4,其相对于铁芯3在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同轴设置, 在成为其轴线方向一端侧的铁芯侧的边缘部,设置有各竖片8,竖片8与 配置在整流子4外周面上的预定个数的各整流片连续。竖片8从整流子4 的外周面沿半径方向向外伸出,在伸出端形成为朝向外周面(在图示例 中为上侧)弯折回来的形状。
关于绕线装置,如图1所示,电枢1处于设置位置,在电枢1的与 整流子4侧相反一侧的图中下侧,设置有分别作为一对铁芯把持部件的 夹头11和支座部件12,在整流子4侧,设置有分别为一对的线头按压部 件13和弯曲部件14。此外,在电枢1的侧方,配设有作为第一导向部件 的一对可变导向部件15,可变导向部件15在径向上夹着电枢1对置。并 且,在图中只表示其一方而省略另一方的图示。同样地,关于上述成对 设置的部件,对进行相同动作的部件,只要没有特别事先说明,只以一 方为代表进行说明,而省略另一方的说明。
上述可变导向部件15由作为第二导向部件的可动导向部件16支承。 该可动导向部件16被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驱动,并且被驱动成相对于电枢 1的外周面在径向上接触或分离。并且,该驱动机构可以是使用了气缸或 电动机的公知的致动器,省略其图示和说明。此外,关于其它驱动机构, 对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只要没有特别事前说明都是同样的。
可变导向部件15与可动导向部件16的移动方向(图4中的前后方 向)相同,可变导向部件15如上所述被可动导向部件16滑动支承,并 且被支承成相对于电枢1的外周面能够在径向自由接触或分离。该滑动 支承结构可以是这样的结构例如在可变导向部件15上设置轴部,在可
动导向部件16上设置可插入该轴部的孔。
在可变导向部件15上设置有圆弧槽15a,其具有与铁芯3的外周 面的预定圆弧范围抵接的圆弧状抵接面;以及导向部15b,其配设在成为 圆弧槽15a左右上下侧的4个位置,而且具有斜面,该斜面将金属线W 从铁芯3的外周面侧导向成为绕线对象的一对槽7。并且,在各导向部 15b上形成有还朝向铁芯3的轴线方向两端面的斜面,此外,在上方和下方,在各左右成一对的导向部15b之间,形成有在图4中的前后方向开 放的凹部15c。
在可动导向部件16上设置有在电枢1的整流子4侧左右成一对的 方形的上侧导向部16a;和设置在与整流子4侧相反一侧的凸缘状的下侧 导向部16b。各导向部16a和16b容纳在上述凹部15c中,并且设置成沿 着铁芯3的轴线方向两端面3a和3b,并且从可变导向部件15的前端向 前侧(铁芯3的内侧)伸出。
此外,在可变导向部件15与可动导向部件16之间,介入安装有左 右成一对的压縮螺旋弹簧17。由此,通过在可变导向部件15的圆弧槽 15a与铁芯3的外周面抵接之后进一步使可动导向部件16向前侧移动, 压縮螺旋弹簧17被压縮而变形,可动导向部件16即上下的各导向部16a 和16b就能够突出到成为铁芯3的轴线侧的内侧。
此外,在可动导向部件16的左右成一对的上侧导向部16a之间,配 置有尖头形状的勾挂部件18。勾挂部件18经设置在可动导向部件16的 图2中的上表面的支承部件19,装配在可动导向部件16上。例如,在支 承部件19上设置有导向槽19a,导向槽19a相对于可动导向部件16的移 动方向以及电枢的轴线方向倾斜地延伸,在勾挂部件18上,设置有由导 向槽19a引导的销18a。销18a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被在可动导向部件 16的移动方向上推拉。勾挂部件18沿导向槽19a构成为长杆状,并且, 其前端形成为朝向竖片8的尖头形状,如上所述,通过使销18a由导向 槽19a引导着移动,勾挂部件18的前端相对于竖片8从斜上方接近或远 离。
在支承可动导向部件16的绕线装置的主轴21上,设置有锭翼22, 该锭翼22在可动导向部件16的外周侧与主轴21同轴地旋转。在主轴21 和锭翼22的适当位置,配设有多个滑轮23。通过这些滑轮23,从未图 示的金属线储存箱中输送出来的并且成为绕组的金属线W,被引导向锭 翼22的前端。并且,为了进行绕线,金属线W被从锭翼22的前端的滑 轮23输送出来。
在电枢l的轴线方向上,在与整流子4相反的一侧,配设有支座支承体24,支座支承体24可沿与主轴21正交的轴线方向移位,并且可绕 轴线转动。与如图5—并表示的那样,上述夹头11形成为沿着支座支承 体24的轴线的杆状并且在中间部被枢轴支承,而且上述夹头11设置成 可在电枢1的径向自由倾斜动作。夹头11的、作为电枢1侧的上侧的突 出端部,形成为容纳在轴线方向贯通孔5中的大小。并且,在本图示例 中,如图3所示,轴线方向贯通孔5形成为朝向电枢1的半径方向内侧 逐渐变窄的大致梯形截面形状,夹头11的突出端部也形成为大致相似的 形状。
在夹头11的图5中的下端部,设置有凸轮从动件25,并且在凸轮从 动件25的下方设置有夹头驱动部件26,夹头驱动部件26具有与凸轮从 动件25抵接的斜面,并且可在支座支承体24的轴线方向上移位。通过 夹头驱动部件26向凸轮从动件25侧的移位(图5中的双点划线),凸轮 从动件被夹头驱动部件26的斜面朝向支座支承体24的半径方向外侧压 出,从而一对夹头11的突出端部之间,朝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图5中的 箭头A)倾斜动作。
如与图6 —并所示的那样,上述支座部件12例如通过螺钉紧固而固 定设置在支座支承体24上。通过使支座支承体24转动预定角度,支座 部件12还能够如图3的箭头B所示在电枢1的周向上改变位置。
在电枢1的轴线方向上,在整流子4侦ij,配设有竖片用接近(access) 部件支承体27,该竖片用接近部件支承体27可在与主轴21正交的轴线 方向上移位,并且可绕轴线转动。竖片用接近部件支承体27为可相互独 立地绕轴线旋转的双重轴结构,在其内侧轴部件上,组装有上述的线头 按压部件13。关于线头按压部件13,其形成为沿着竖片用接近部件支承 体27的轴线较长的形状,其前端部13a朝向竖片用接近部件支承体27 的半径方向外侧例如弯折成直角。
此外,设置有螺旋弹簧28,该螺旋弹簧28枢轴支承线头按压部件 13的纵长方向中间部的适当位置,并且对线头按压部件13向将前端部 13a向半径方向外侧推出的方向施力,以使得前端部13a能够在竖片用接 近部件支承体27的半径方向上倾斜动作。并且, 一对线头按压部件13在竖片用接近部件支承体27的径向上对称地配置,螺旋弹簧28介入安 装在两个线头按压部件13之间。
此外,如图7所示,在竖片用接近部件支承体27的外侧轴部件上, 通过螺钉紧固而固定设置有上述弯曲部件14。并且,竖片用接近部件支 承体27设置成可绕其轴线旋转,并且由未图示的致动器驱动正转和反转。 在弯曲部件14的下端部,设置有圆弧状下部扩展形状的裙部14a,裙部 l4a具有与线头按压部件13的前端为大致同一高度的下端,并且可以从 外包围线头按压部件13。裙部14a的内周面被形成为如下的大小和形状 相对于竖片8的、成为整流子4的半径方向外侧的外周面,以预定的间 隙从外方进行包围。
此外,在竖片用接近部件支承体27上,在其轴线方向上延伸地并且 沿着外周面,配置有作为切断部件和铆接部件的成一对的刀具29和铆接 部件30,刀具29和铆接部件30面向一对线头按压部件13之间的周向上 的各间隔。在刀具29的成为图中下端部的前端部上设置有刀刃,该刀刃 与上述支座部件12—起将绕组的线头端部和线尾端部切断,在铆接部件 30的前端部上形成有平坦面,该平坦面同样与支座部件12 —起铆接竖片 8。此外,为了使刀具29或铆接部件30有选择地位于对应的位置,在图 示例中,驱动刀具29和铆接部件30绕其纵长方向的轴线旋转预定角度。
以下表示这样构成的绕线装置的绕线要领。首先,通过未图示的电 枢供给装置使成为绕线对象的电枢1位于绕线装置的预定位置,如图2 中的箭头C所示,使支座支承体24从电枢1的下方朝向电枢l侦幡位。 此时,使电枢1的轴线方向贯通孔5与夹头11的位置对准。然后,如图 2所示,将两个夹头11的各前端部插入到电枢1的各轴线方向贯通孔5 中,驱动上述夹头驱动部件26,使凸轮从动件25沿夹头驱动部件26的 斜面上升,由此,两个夹头11朝向使两个夹头11的各前端部相互接近 的方向倾斜动作。通过该两个夹头11的倾斜动作,如图8所示,电枢l 被两个夹头ll的前端部把持并保持在设置位置。并且,使电枢供给装置 脱离开来。
接下来,如图9所示,通过把持金属线W的线头侧的金属线把持部件31,将金属线W交给两个相邻的竖片8并进行卡合。金属线把持部件 31例如可以从侧方接近或远离整流子4,并且可在轴线方向上自由移位, 通过将这些动作与可转动的支座支承体24的分度处理组合起来,就可以 进行上述金属线W与竖片8的卡合。
接着,如图IO (a)所示,使线头按压部件13下降,使其L字状的 前端部13a位于被转交了金属线W的两个竖片8之间。前端部13a位于 金属线W的整流子4侧。在该状态下,使竖片用接近部件支承体27向 金属线把持部件31侧(图10 (a)中的箭头方向)转动预定角度,使前 端部13a位于竖片8的整流子4侧,如图IO (b)所示,将金属线W夹 持在竖片8的弯折内侧部与前端部13a之间。另外,竖片用接近部件支 承体27的上述转动可通过伺服电动机来进行,从而可以使其与支座支承 体24同步地旋转。
关于线头按压部件13,如上所述,通过螺旋弹簧28的弹簧力,被 向将前端部13a推出向半径方向外侧的方向施力,线头按压部件13通过 与竖片用接近部件支承体27 —体地转动,而能克服弹簧力以前端部13a 被金属线W引导的方式向竖片8侧移位。由此,如图10中的箭头D所 示,可以用前端部13a朝向竖片8的弯折内侧部按压金属线W。这样, 不必使用特别的致动器,就能够通过前端部13a朝向竖片8的弯折形成 的内恻部分按压和固定金属线W的线头端部,可以使结构简化。
在该状态下,如图11所示,使支座部件12在被转交了金属线W的 两个竖片8之间,位于金属线W的下部,并且,使刀具29如图11中的 箭头E所示那样,下降到被转交了金属线W的两个竖片8之间。由此, 切断两个竖片8之间的金属线W,该竖片8侧就成为线头端部。
用线头按压部件13将金属线W的线头端部按压到对应的竖片8上, 同时如图12所示,使电枢1的位置相对于导向部件15、 16旋转预定角 度,在该位置,将可变导向部件15的圆弧槽15a压靠在铁芯3的外周面 上,如图中的F所示,使锭翼22旋转。如上所述,由于可变导向部件15 经压縮螺旋弹簧17相对于可动导向部件16可以相对自由移位,因此, 在可变导向部件15抵接铁芯3之后,仍可使可动导向部件16向铁芯3侧移位。
此外,如图12所示,设置有一对导向块32,该一对导向块32相对 于导向部件15、 16错开90度地配置在彼此180度对称的位置上。导向 块32具有圆弧状翼部32a,该圆弧状翼部32a形成为覆盖各齿6,其中 所述齿6指包括没有被导向部件15覆盖的剩余的槽7的齿,以便仅使槽 7露出,其中,该槽7指的是金属线W被导向部件15、 16引导着进入的 槽。这样,能够仅开放成为绕线对象的槽7,并且,在绕线时可以一直将 位于导向部件15的电枢周向外侧的金属线W,引导到成为绕线对象的槽 7,能够可靠地将金属线W放入到绕线对象槽7内进行绕线。
在本图示例中,在连续的3个槽7的两端的两个槽7的范围内,将 金属线W巻绕预定匝数,然后在周向将电枢l旋转预定角度,进行在成 为下一对象的两个槽7的范围内的巻绕(第一巻绕工序)。接着,对最初 巻绕的同样的两个槽7,还在该铁芯的外周侧重新巻绕预定匝数(第二巻 绕工序)。从而,对相同的两个槽7,进行铁芯内周侧和铁芯外周侧的双 重巻绕,因此,优选使最初巻绕的绕组尽可能靠近铁芯3的中心进行巻 绕。
在使可动导向部件16即上侧导向部16a和下侧导向部16b移位到了 铁芯3侧的图12中实线所示的状态下,利用锭翼22进行巻绕,由此可 以利用两个导向部16a、 16b将金属线W巻绕到槽7的铁芯内周侧。在 巻绕到铁芯3的外周侧的情况下,使可动导向部件16后退,可以使其位 于如图12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由此,能够通过可变导向部件15 的导向部15b引导金属线W,并将金属线W相对地绕挂在铁芯外周侧。 另外,如图2所示,通过使铁芯的轴线方向的各两端面与两个导向部16a、 16b分离地配置,当通过锭翼22的旋转来巻绕金属线W时,能够将脱离 了与两个导向部16a、 16b的接触的金属线W稳定地巻绕在槽7中的锭 翼22的轨道上。
并且,可以将上侧导向部16a和下侧导向部16b相对于可动导向部 件16的主体安装成能够调节朝向铁芯3侧的突出量。由此,能够针对绕 线对象根据规格的不同等任意地设定金属线引导位置,可以容易地应对改变绕线率的设计。
关于绕线工序,在上述两个槽7的范围内巻绕预定匝数之后,使电
枢1旋转预定角度,在接下来的两个槽7的范围内同样地进行巻绕,以 后重复执行该过程。在该情况下,在对应竖片8上通过将金属线W绕大 致一圈的a绕挂来进行勾挂之后,进行在下两个槽7的范围内的巻绕。
参照图13表示对该金属线W的a绕挂勾挂处理。在进行勾挂的情 况下,将勾挂部件18推出到电枢1侧,如图13 (a)所示,使勾挂部件 18的前端接近对应的竖片8。在上述槽的范围内完成巻绕并从槽7输送 出来的金属线W,从图中的W1的状态,伴随锭翼22的旋转,而在勾挂 部件18的背部的斜面上滑动,被引导向竖片8侦U。此时,通过用弯曲部 件14覆盖旁边的竖片8,可以将金属线W引导到勾挂部件18与弯曲部 件14之间,可以使金属线W只与成为勾挂对象的竖片8可靠地卡合。
如图13 (a)所示,在金属线W与竖片8卡合的状态下,使勾挂部 件18后退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后,使弯曲部件14如图13 (b)中的箭头G 所示旋转预定角度。通过该旋转,金属线W的与弯曲部件14的裙部14a 滑动接触的部分被向下方(铁芯3侧)按压,在该状态下,使锭翼22向 图中的箭头方向反转。
通过上述反转,金属线W被引导到裙部14a的边缘,与从槽7输出 的部分交叉。从而,金属线W中的相对于竖片8的过渡线Wf被绕挂成 a字状,然后,使弯曲部件14反转返回到原来位置。
这样,可以成oc字状勾挂在竖片8上。对于现有的整流子的边缘部 折返的竖片,使用称为勾挂盖(hooking cap)的从外包围整流子的筒状 体等,可以勾挂在竖片上,而在如本发明申请的对象那样相对于从整流 子4的外周面向半径方向外方伸出的竖片8进行勾挂时,难以使用这样 单纯地从外包围整流子的筒状体进行勾挂。
与此相对,如上所述,设置了弯曲部件14,其设置有从整流子4的 半径方向外侧包围竖片8的圆弧状裙部14a,在使金属线W在反转状态 下与竖片8卡合后,通过使弯曲部件14旋转预定角度,能够使金属线W 与该裙部14a卡合。由此,仅通过使锭翼22旋转的简单的动作,就可以将金属线W成a字状地绕挂在竖片8上。
此时,由于通过裙部14a的处于铁芯3侧的边缘,来限制金属线W 相对于铁芯轴线方向的位置,因此,例如,通过使裙部14a的边缘14b 与竖片8的半径方向伸出部分8a相对于铁芯轴线方向在大致同一位置, 如图14 (a)所示,能够使oc绕挂后的金属线W上的、位于竖片8的外 侧部分的ct绕挂外侧部分Wout,相对于与竖片8的折返部分卡合的a绕 挂内侧部分Win位于铁芯3侧。同时,通过裙部14a可以进行使a绕挂 外侧部分Wout能够保持在图14 (a)中的位置那样的弯曲处理。
由此,如图14 (b)所示,在下一工序中,在通过熔合部件52以使 竖片8弯折的方式进行熔合的情况下,由于a绕挂外侧部分Wout能够保 持在弯曲后的位置,因此,可以避免与熔合部件52的干涉。这样就可以 进行可靠的熔合。
在a绕挂完成之后,如图15所示,使铁芯3旋转预定角度,使导向 部件15、 16位于作为下一巻绕对象的两个槽7之间,使锭翼22如图中 的箭头F所示那样旋转,进行预定匝数的巻绕动作,当该巻绕动作完成 之后,对成为下一对象的竖片8进行a绕挂。这样重复进行对各竖片8 的a绕挂和对槽7的巻绕,进行全部的巻绕。
在对成为对象的所有槽7完成巻绕之后,进行金属线W的线尾端部 在竖片8上的勾挂。关于该线尾端部的勾挂可以与上述cc绕挂的图13(a) 相同。
在金属线W的线尾端部的勾挂完成之后,使金属线导向件(可变导 向部件15、可动导向部件16)后退而从电枢1离开,解除线头按压部件 13对线头端部的按压状态。
如图16 (a)所示,使支座部件12位于勾挂有金属线W的线头端部 Ws和线尾端部We的竖片8的下部,并且,使铆接部件30下降,铆接 竖片8 (图16 (b))。之所以铆接该线头端部Ws和线尾端部We的竖片 8,是为了防止在搬送到后继工序的熔合装置中时的脱离。
另外,关于支座部件12,当进行铆接时,使其位于图2中的双点划 线所示的位置即可,在该情况下,支座部件12的轴部12a相对于成为支座的头部12b向铁芯3的周向偏移,以便能够防止在铁芯3的各轴线方 向贯通孔5之间形成的半径方向壁部3c干涉。
对勾挂有线头端部Ws和线尾端部We的竖片8进行铆接之后,与线 头端部的切断相同,使支座部件12位于金属线W的线尾端部的下部, 并且使刀具铆接部件29的刀具部29a下降,切断勾挂在竖片8上的金属 线W的线尾端部的锭翼22侧。
关于金属线W的上述线头端部和线尾端部,由于能够在竖片8的进 行了勾挂的竖片8和相邻的竖片8之间,使刀具29下降进行切断,因此, 从勾挂的竖片8伸出的部分很短。此外,可以使刀具29在竖片8的彼此 相邻的竖片8之间的中间点切断金属线W,完全不必担心金属线W的线 头端部和线尾端部与旁边的竖片8接触。
在勾挂的终端很长的情况下,不易从竖片脱离,但当相邻的竖片之 间很短的情况下,存在着相互接触的危险。在勾挂的终端很短的情况下, 虽没有接触的危险,但却存在脱离的可能性。而根据本发明的金属线W 的终端处理,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完成绕线后的电枢1被搬出到下一步骤。在下一步骤,例如进行铆 接后的竖片8的熔合。
这样,竖片8在从整流子4朝向半径方向外方伸出后又回折到整流 子4侧,因此,可以沿整流子4的轴线方向,进行竖片8的铆接,由于从 绕线工序到熔合工序的期间可以可靠地保持线头侧和线尾端部与竖片8 的卡合状态,因此,可以在竖片8的附近切断各端部,可以縮短从竖片8 伸出的部分。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绕组端部与旁边的竖片或过渡线接 触。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枢的绕线装置,其用于将金属线卷绕到具有多个槽的铁芯上,并将卷绕好的金属线勾挂在整流子的竖片上,其中,所述槽通过沿半径方向向外方伸出的多个齿而形成,所述电枢的绕线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电枢的绕线装置包括锭翼,其设置成一边供给金属线,一边绕与所述铁芯的轴线正交的轴线旋转;和导向单元,其用于相对于所述多个槽将从所述锭翼伴随所述旋转而供给的所述金属线引导到预定的一对槽中,所述导向单元包括第一导向部件,其具有圆弧状抵接面,其能够与所述铁芯的外周面抵接;和导向部,其将所述金属线从所述铁芯的外周面侧引导到所述一对槽中;和第二导向部件,其具有将所述金属线从所述铁芯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面侧引导到所述一对槽中的各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件设置成相对于所述第二导向部件可在所述铁芯的径向上自由移位,并且,所述第一导向部件被向所述铁芯的半径方向内方施加弹簧力。
2. —种电枢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部件的所述各导向部如下形成从所述第一导向部件分别沿着所述铁芯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面,向所述铁芯的内侧伸出。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枢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单元具有勾挂部件,该勾挂部件设置成可相对于所述第一 导向部件的移动方向倾斜地自由移动,以便引导从所述锭翼供给的金属 线并将其勾挂在所述竖片上。
4. 一种电枢的绕线方法,其是通过导向部件将金属线巻绕到电枢上的电枢的绕线方法,所述电枢具有在外周方向和轴向开口的容纳绕组的 多个槽以及设置在槽之间的齿部,所述导向部件将金属线从所述电枢的 外周面侧引导到所述一对槽中,所述电枢的绕线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件包括第一导向部件,其具有导向部,该导向部将所述金属线从所述电枢 的铁芯的外周面侧引导到所述多个槽的一对槽中;和第二导向部件,其具有将所述金属线从所述铁芯的轴线方向的两端 面侧分别弓i导到所述一对槽中的各导向部,所述电枢的绕线方法包括如下工序-第一巻绕工序,通过所述导向部件,将从绕电枢旋转的锭翼输送出 来的金属线,引导到将要绕线的一对槽的外周开口部中,并从所述电枢 的外周开口部将所述金属线巻绕到所述一对槽内;和第二巻绕工序,使所述第二导向部件相对于所述电枢的轴心向径向 外侧方向移动,将所述金属线巻绕到所述一对槽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枢的绕线装置及方法,以针对扁平型电动机提高槽满率。上述绕线装置设有可变导向部件,具有具有能与铁芯外周面抵接的圆弧状抵接面的圆弧槽;和导向部,其以相对于成为绕线对象的一对槽从铁芯的外周面侧引导金属线的方式设于上下左右;和可动导向部件,其将可变导向部件支承成可在铁芯径向自由移位,并且,该可动导向部件被压缩螺旋弹簧施加弹簧力,在可动导向部件上设置有导向部,导向部沿铁芯的轴线方向端面比可变导向部件更向铁芯内侧伸出。由于能在铁芯的径向上任意地设定由可变导向部件引导金属线进入槽的位置,因此例如在双层卷绕的情况下,可使最初卷绕的位置相对于槽尽可能靠铁芯的半径方向内侧,可容易地提高槽满率。
文档编号H02K15/09GK101425729SQ20081014495
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3日
发明者后闲一仁, 奈良徹也, 新井和夫, 星野明夫, 横山佳之 申请人:株式会社美姿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