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油直线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21534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潜油直线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潜油直线电机,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油井下工作的 潜油直线电机。
背景技术
公知的抽油设备主要是梁式抽油机-抽油泵装置,整套设备分为地面、 井下和联系地面和井下的中间部分,但其都是机械采油。由于油井开采条 件复杂多变,随着井深和产量的不断增加,这种抽油机重量大、事故多的 缺点变得非常明显,其缺点具体如下
1、 高耗能传统机械采油由于机械结构很复杂,系统功率因数很低, 一般要20%-50%之间;又由于要有长的抽油杆,抽油杆每1000米上下抽动 时约有0. 6-1. 2米的弹性形变,严重影响到系统效率。
2、 容易产生偏磨由于大多油田的井深都在千米以上,抽油杆被磨断 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系统的可靠性。
3、 不环保,噪声大;在海上采油时由于原油外泄,会造成原油对海洋 的污染。
4、 系统复杂系统主要模块各自分开,系统协调性很差,并且不便一 起控制。
由于潜油直线电机能够将电能直接转化为直线往复运动而不需要中 间传动结构,无论是在井上还是井下对抽油机进行改造,均有利于减少传 动机构空间尺寸,提高机采效率,其优点具体如下
1、 节少能源潜油直线电机主要是动子在定子内作直线运动,其结构 很简单,系统效率相对传统系统高,因此节能;由于没有长的抽油杆、齿 轮减速和游梁等,系统效率大大增强;平均节能达50%,节省了大量能源。
2、 无偏磨由于没有长的抽油杆,也就没有了偏磨问题了,系统的可 靠性大大增强。
3、 由于电机在地下,所以噪声小;在海上采油时由于没有外漏,不会造成原油对海洋的污染。
4、系统简单,系统主要模块潜油潜油直线电机与潜油泵装成一体,系 统协调性很好,便于实现智能控制。
但利用潜油直线电机来开采石油,对潜油直线电机的定子存在许多要 求首先是需要采取密封措施,例如在油井下工作的潜油潜油直线电机, 其定子内部不能渗入水、油等杂物,否则定子内通电的线圈部件无法正常 工作乃至使电机损坏。因此对于潜油直线电机来说,优化其定子的密封性 能尤其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密封性能好、避免采油时存在外 漏的可能性、提高工作效率的潜油潜油直线电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潜油直线电机,包括定子及在该定子内作直线运动的动子,其特 征在于所述定子包括定子内管、套设在所述定子内管外的定子外管以及 设置于所述定子外管和定子内管之间并沿其轴向阵列排布的复数节硅钢环 和线圈;所述潜油直线电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定子外管和定子内管端部的 至少一接头,在所述接头分别与定子外管与定子内管的接合处均设有密封 圈,所述接头与所述定子外管和定子内管紧配合以在三者之间形成密封腔。
优选地,所述定子外管的端面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接头的侧部开设 有沉槽,所述沉槽内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孔对应、并连通所述沉槽的第一 通孔。
优选地,在所述接头分别与所述定子内管及定子外管相接的周面的至 少一者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密封圈位于该环形槽内。
优选地,所述接头与定子外管的外周面的相接部位以及所述接头与定 子内管的内周面的相接部位至少一者焊接成无缝状态。
优选地,所述接头开有出线孔,用于通过电机巻线引出线,所述电机 巻线引出线与外部电缆线的连接端固定并密封在所述出线孔内。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定子外管和定子内管之间的第一限位环, 所述第一限位环紧固安装在所述定子内管上,用于对所述硅钢环和线圈进 行限位。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环包括弧度之和略小于整圆弧度的第一箍弧和 第二箍弧,所述第一、二箍弧固定接合以紧箍在所述定子内管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箍弧的侧部开设有连通其端部的第二通孔,所述第 二箍弧的相应端部开设有第二螺孔,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锁付在所述第二 螺孔上的第二螺丝将所述第一箍弧和第二箍弧固接。
优选地,所述动子包括轴、永磁环、导磁环和第二限位环,所述永磁 环和导磁环阵列排布在轴上,所述第二限位环固紧安装在轴上,用于对轴 上的永磁环和导磁环进行轴向限位。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潜油直线电机在油井下工作,并与抽油泵连接。本 实用新型的潜油直线电机通过在其定子的定位内管、定位外管端部设置有 接头,该接头通过密封圈与定子内管、定子外管紧配合并与定子内、外管 共同形成一密闭腔室,确保了对设置于定子内管、定子外管之间的元件的 密封性能。定子通过硅钢环和线圈产生初级行波磁场,与动子相互作用产 生电磁推力,动子在定子内作上下直线运动,进而作用在抽油泵上,可将 地下原油通过抽油泵被源源不断抽到抽油管内,并从抽油管输送到地面装 置内;本潜油直线电机的定子在完全密封的情况下,阻隔了外部油、水等 的进入,从而保证了位于定子内部的动子在无妨碍的条件下作上下运动, 由于无需传统的长的抽油杆,大大提高了系统工作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潜油直线电机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潜油直线电机的定子的结构示意
图3为图2中接头部分的立体示图4为图2中接头与定子内、外管装配的局部放大示图5为图2中定子引出电机线的一端的局部放大示图6为图2中第一限位环的立体示图7为第一限位环的第一箍弧的立体示图8为第一限位环的第二箍弧的立体示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动子的结构示意图10为图9中的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 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用于油井下工作的潜油直 线电机,可将位于地下的原油泵到地面,本直线电机包括定子1 (一般为 初级)和在该定子l内作上下直线运动的动子2 (—般为次级)。
所述定子1包括定子外管9、定子内管ll、阵列排布的多个硅钢环15 及多个线圈14、以及两个环形接头IO,其中,定子外管9和定子内管11 可采用钢管,所述线圈14为环形。
阵列排布的多节硅钢环15和多个线圈14轴向套设在定子外管9和定 子内管11管体之间,并环套在定子内管11上,且各硅钢环15和线圈14 沿轴向以相互交错的形式排布。阵列排布的线圈14按三相排列成星形或三 角形连接线圈。
如图2-4所示,每一接头10设置于定子外管9、定子内管11的一个端 部,所述接头10与定子外管9、定子内管ll紧配合,在接头10与定子内 管11相接的内周面以及接头10与定子外管9相接的外周面上均开设有环 形槽103,槽103内装配有密封圈12,本实施例中,该密封圈12为O型 环。由于在接头10分别与定子外管9及定子内管11之间均设有密封圈12, 从而所述接头10与所述定子外管9和定子内管11紧配合以在三者之间形 成密封腔,以阻隔外部油、水等杂质的进入,保证了腔体内的硅钢环15 和环形线圈14工作环境。
如图4所示,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在定子外管9和接头IO之间 还装有例如胶类的环形垫片17,该环形垫片17可由第三螺丝(图未示) 穿过并被夹紧在定子外管9和接头10之间,进一步确保密封腔的密封效果。 如图1所示,优选的实施例中,将接头10与定子外管9的外周面的 相接部位22,以及接头10与定子内管11的外周面的相接部位23进行焊 接,使其成为无缝状态,其可采用焊接性极佳的激光焊或氩弧焊,也可以 采用其它焊接方式,也保证了定子l在密封的环境。
如图l-5所示,优选的实施例中,接头10包括外径不同的两段,形成 台阶,该台阶的顶部10a,即外径小的部分插入定子内管11和定子外管9 的相应端之间,该台阶的底部10b即外径大的部分顶抵定子外管9的相应 端。优选在定子外管9受接头10顶抵的端面开设有第一螺孔91,接头IO的侧部开设有沉槽101,接头10的台阶的底部10b对应该第一螺孔91开 设有连通该沉槽101的第一通孔105,第一螺丝(图未示)穿过该第一通 孔105并锁紧该第一螺孔91上,通过螺丝锁紧力使定子外管9和接头10 间紧密接合。
如图2所示,为增强绝缘性能与强度,线圈14用高绝缘胶类或塑料 类固化,形成高强度与高绝缘性能的外壳。在定子外管9和定子内管11 之间填灌如高绝缘胶或塑料等绝缘材料29,图2中只是简单示意了绝缘材 料29的示意图,其实绝缘材料是填充在定子外管9和定子内管11之间, 不仅仅只是图2示意的一部分,其成形后覆盖住线圈14和硅钢环15。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潜油直线电机在定子外管9和定子内管11之间填 充有绝缘材料29,从而确保了定子内部励磁部件的高绝缘性和密封效果, 进一步阻隔了外部油、水等的进入,更加保证了位于定子内部的动子在无 妨碍的条件上作上下直线运动,保证潜油直线电机的正常稳定工作。
如图2所示,为了使外部的控制系统(图未示)能通过本潜油直线电 机的引出电缆线20控制电机运动,在一个接头10中开有出线孔106,电 机巻线引出线18从该出线孔106引出。所述出线孔106可沿轴向开设。电 机巻线引出线18与电机引出电缆线20的连接端21设置在出线孔106内, 优选在出线孔106内将该连接端用螺丝或胶固化,从而确保接线强度与连 接处的密封性。如图2所示,电机引出电缆线20的接头部201连接控制系 统。也可在一个接头10中开有出线槽,电机巻线引出线18从该出线槽引 出。
如图2所示,在环形接头10内设置的内螺纹102,其上锁付螺丝13, 这样可以增强电机本体强度。
如图1所示,优选的实施例中,前述的密闭腔室内除了具有硅钢环15 和线圈14之外,还包括紧固安装在定子内管11上的多个第一限位环16, 第一限位环16对硅钢环15和线圈14在定子内管11轴向上的排列起定位 作用,保证定子励磁元件的布置要求,同时可确保每段槽距,也即定子1 的硅钢环15的间距。第一限位环16可采用钢环,此种情况下,第一限位 环16也参与定子的磁路。优选地,每隔规定距离均设置第一限位环16, 并在靠近两接头10的位置也各设置第一限位环16,各第一限位环16侧部 紧接硅钢环15或线圈14以限制其活动。
如图6-8所示,进一步地,第一限位环16为由第一箍弧16a和第二箍弧16b组成的压箍,第一箍弧16a和第二箍弧16b的弧度之和略小于整圆 的弧度。优选第一箍弧16a和第二箍弧16b大体上均呈半圆环状。其中, 所述第一箍弧16a上设有连通其外侧部和端部的第二通孔162,第二箍弧 16b的相应端部开设有第二螺孔163,第二螺丝穿过第二通孔162并锁紧在 第二螺孔163上,以固定连接第一箍弧16a和第二箍弧16b。这样,即通 过螺丝锁紧力将第一箍弧16a、第二箍弧16b紧箍在定子内管11上。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环16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如由位于定 子内管ll上的圈状凸起构成。
为确保机械强度,定子内管11采用薄壁式钢管。另外,定子内管11 既可以是一体化的长管,也可以是由多根短管分段相接构成。
如图9所示,所述动子2,包括轴25、永磁环4、导磁环5、第二限位 环7。所述永磁环4和导磁环5阵列排列在轴25上。所述第二限位环7固 定在轴25上,用于对轴25上的永磁环4和导磁环5进行轴向限位。所述 第二限位环7可以使永磁环4和导磁环5保持在初始设计位置上,避免永 磁环4和导磁环5发生挪动造成的极矩变化,从而保证动子的正常工作。 进而避免对动子的维修、检测,节约费用。所述轴25可为钢管,所述导磁 环5可为钢环,所述第二限位环7的材料也可为钢。所述永磁环4和导磁 环5的数目根据轴25的长度、永磁环4和导磁环5的宽度决定, 一般都有 多个。
如图9、 IO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子2还包括轴承6,所述 轴承6套在轴25上。所述轴承6的外径比永磁环4、导磁环5、第二限位 环7的外径大,起到保护永磁环4、导磁环5、第二限位环7的作用。如图 2所示,所述轴承6包括塑胶轴承61和导磁轴承62,所述塑胶轴承61套 在导磁轴承62外圈。所述塑胶轴承61由高分子耐磨材料制成,以减小磨 擦系数。所述导磁轴承62可为钢轴承。
所述第二限位环7(第二限位环7的结构与第一限位环16的结构相同, 可参考图6-8)包括由第三箍弧71、第四箍弧72组成的压箍,所述第三箍 弧71和第四箍弧72的弧度和略小于整圆弧度,所述第三箍弧71和第四箍 弧72固定接合以紧箍在所述轴25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箍弧71、 第四箍弧72大体上均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三箍弧71上设有连通外侧部和 端部的第四通孔73,所述第四箍弧72的相应端部设有第四螺孔74,第四 螺丝(图未示)穿过所述第四通孔73并锁紧在所述第四螺孔73上以将所述第三箍弧71和第四箍弧72固定接合。
当然,根据需要,用户可以设计出三个或更多箍弧组成一个完整的限 位环。只要这些箍弧的弧度和略小于整圆弧度即可。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环7也可以是其它结构,如由位于 动轴上的圈状凸起构成。
如图9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磁环5、第二限位环7中至少 一者的外径比永磁环4的外径略大。这样,在轴承6磨损后,导磁环5和 第二限位环7中至少一者就可为永磁环4提供保护
如图9所示,在某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子2还包括压紧螺母8,所述 动轴端部设有螺纹3,所述压紧螺母锁紧在所述螺纹3上。压紧螺母能保 证轴25上的永磁环4、导磁环5、第二限位环7和轴承6的锁紧力。
如图9所示,如果永磁环4和导磁环5的数目很多,那么所述第二限 位环7可设置多个,各个第二限位环7均匀分离地固定在轴25上。即在所 述轴25上,每隔规定距离就设置一个第二限位环7,并在靠近压紧螺母8 处也设置第一限位环16进一步增强对永磁环4和导磁环5的轴向限位。
如图9所示,所述动轴为中空式,从而起到增强强度、潜油呼吸的作 用或直接作为油路的一部分。
所述螺纹3还可用于连结抽油泵的柱塞总成。所述接头IO上的内螺纹 102还可用于连结抽油泵的泵筒总成。
如图1所示,上述潜油直线电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潜油直线电机在油井下工作,并与抽油泵连接。本 实用新型通过在其定子的定位内管、定位外管端部设置有接头,该接头均 通过密封圈与定子内管、定子外管紧配合并与定子内、外管共同形成一密 闭腔室,确保了对设置于定子内管、定子外管之间的硅钢环和线圈的密封 性能。当定子1的线圈14线圈14通三相电后,线圈14、与其配合布置的 硅钢圆环15将产生定子行波磁场,与动子2相互作用将电磁能转换成机械 能,产生推力使动子2在定子1内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抽油泵上下运动, 可将地下原油通过抽油泵被源源不断抽到抽油管内,并从抽油管输送到地 面装置内。本实用新型的潜油直线电机可使定子保持完全密封,阻隔了外 部油、水等的进入,从而保证了位于定子内部的动子在无妨碍的条件下作 上下运动,由于无需传统的长的抽油杆,大大提高了系统工作效率。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
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潜油直线电机,包括定子(1)及在该定子(1)内作直线运动的动子(2),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包括定子内管(11)、套设在所述定子内管(11)外的定子外管(9)以及设置于所述定子外管(9)和定子内管(11)之间并沿其轴向阵列排布的复数节硅钢环(15)和线圈(14);所述潜油直线电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定子外管(9)和定子内管(11)端部的至少一接头(10),在所述接头(10)分别与定子外管(9)与定子内管(11)的接合处均设有密封圈(12),所述接头(10)与所述定子外管(9)和定子内管(11)紧配合以在三者之间形成密封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油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外管 的端面开设有第一螺孔(91),所述接头(10)的侧部开设有沉槽(101), 所述沉槽内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孔(91)对应、并连通所述沉槽(101) 的第一通孔(105)。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油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外管(9) 与接头间设有胶类的垫片(17)。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油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头(10) 分别与所述定子内管(11)及定子外管(9)相接的周面的至少一者 上开设有环形槽(103),所述密封圈(12)位于该环形槽(103)内。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油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IO) 与定子外管(9)的外周面的相接部位(22)以及所述接头(10)与定子 内管(11)的内周面的相接部位(23)至少一者焊接成无缝状态。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油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IO) 开有出线孔(106),用于通过电机巻线引出线(18),所述电机巻线引出 线(18)与外部电缆线(20)的连接端固定并密封在所述出线孔(106) 内。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油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 所述定子外管(9)和定子内管(11)之间的第一限位环(16),所述第一 限位环(16)紧固安装在所述定子内管(11)上,用于对所述硅钢环(15) 和线圈(14)进行限位。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潜油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 环(16)包括弧度之和略小于整圆弧度的第一箍弧(16a)和第二箍弧(16b),所述第一、二箍弧(16a, 16b)固定接合以紧箍在所述定子内管(11)上。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潜油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箍弧 (16a)的侧部开设有连通其端部的第二通孔(162),所述第二箍弧(16b)的相应端部开设有第二螺孔(163),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62)并锁付在 所述第二螺孔(163)上的第二螺丝将所述第一箍弧(16a)和第二箍弧(16b) 固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l-9任一所述的潜油直线电机,所述动子(2)包 括轴(25)、永磁环(4)、导磁环(5)和第二限位环(7),所述永磁环(4) 和导磁环(5)阵列排布在轴(25)上,所述第二限位环(7)固紧安装在 轴(25)上,用于对轴(25)上的永磁环(4)和导磁环(5)进行轴向限 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潜油直线电机,包括定子及在该定子内作直线运动的动子,所述定子包括定子内管、套设在所述定子内管外的定子外管以及设置于所述定子外管和定子内管之间并沿其轴向阵列排布的复数节硅钢环和线圈;所述潜油直线电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定子外管和定子内管端部的至少一接头,在所述接头分别与定子外管与定子内管的接合处均设有密封圈,所述接头与所述定子外管和定子内管紧配合以在三者之间形成密封腔。本实用新型的潜油直线电机在油井下工作,并与抽油泵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接头通过密封圈与定子内管、定子外管紧配合并与定子内、外管共同形成一密闭腔室,确保了对设置于定子内管、定子外管之间的元件的密封性能阻隔了外部油、水等的进入。
文档编号H02K5/22GK201328025SQ200820213528
公开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3日
发明者付晓辉, 王光能, 王国元, 王新忠, 高云峰 申请人:深圳市大族精密机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