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机车直流变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37151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电机车直流变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换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机车直流变换器。
背景技术
目前,架线电机车的直流变换器,一般是通过晶闸管直流断续器把输入的直流电转换成电压较低的直流电,向电机车的照明灯和喇叭供电,这种电源装置存在以下几点1、工作燥声大,2、可靠性差,3、体积大,且造价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电机车直流变换器,它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了半桥功率变换电路,使之能适用于500V以下的电网,工作频率提高,体积大大缩小,造·价降低,且工作时无燥声,给现场工作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辅助电源起动电路I、过电压抑制电路2、过电流保护电路3、控制电路4、驱动电路5、半桥功率变换电路6、电压反馈电路7、电流反馈电路8、整流滤波电路9和稳压电路10,电源分别与辅助电源起动电路I和过电压抑制电路2连接,辅助电源起动电路I分别与过电流保护电路3和控制电路4连接,控制电路4和驱动电路5连接,且过电流保护电路3和驱动电路5均与半桥功率变换电路6连接,半桥功率变换电路6分别与电压反馈电路7、电流反馈电路8和整流滤波电路9连接,且整流滤波电路9与稳压电路10连接,电压反馈电路7和电流反馈电路8均与控制电路4连接。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当出现过流故障时,由过电流保护电路3切断电源;当出现过压故障时,由过电压抑制电路2进行抑制,避免损坏本电源装置的电子元件。输出电压、电流,由电压、电流负反馈电路进行调节,使其输出电压、电流稳定。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了半桥功率变换电路,使之能适用于500V以下的电网,工作频率提高,体积大大缩小,造价降低,且工作时无燥声,给现场工作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图I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辅助电源起动电路I、过电压抑制电路2、过电流保护电路3、控制电路4、驱动电路5、半桥功率变换电路6、电压反馈电路
7、电流反馈电路8、整流滤波电路9和稳压电路10,电源分别与辅助电源起动电路I和过电压抑制电路2连接,辅助电源起动电路I分别与过电流保护电路3和控制电路4连接,控制电路4和驱动电路5连接,且过电流保护电路3和驱动电路5均与半桥功率变换电路6连接,半桥功率变换电路6分别与电压反馈电路7、电流反馈电路8和整流滤波电路9连接,且整流滤波电路9与稳压电路10连接,电压反馈电路7和电流反馈电路8均与控制电路4连接。本具体实施方式
的工作原理当出现过流故障时,由过电流保护电路3切断电源;当出现过压故障时,由过电压抑制电路2进行抑制,避免损坏本电源装置的电子元件。输出电压、电流,由电压、电流负反馈电路进行调节,使其输出电压、电流稳定。本具体实施方式
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了半桥功率变换电路,使之能适用于500V以下的电网,工作频率提高,体积大大缩小,造价降低,且工作时无燥声,给现场工作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电机车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辅助电源起动电路(I)、过电压抑制电路(2)、过电流保护电路(3)、控制电路(4)、驱动电路(5)、半桥功率变换电路(6)、电压反馈电路(7)、电流反馈电路⑶、整流滤波电路(9)和稳压电路(10),电源分别与辅助电源起动电路⑴和过电压抑制电路⑵连接,辅助电源起动电路⑴分别与过电流保护电路(3)和控制电路⑷连接,控制电路⑷和驱动电路(5)连接,且过电流保护电路(3)和驱动电路(5)均与半桥功率变换电路(6)连接,半桥功率变换电路(6)分别与电压反馈电路(7)、电流反馈电路⑶和整流滤波电路(9)连接,且整流滤波电路(9)与稳压电路(10)连接,电压反馈电路(7)和电流反馈电路⑶均与控制电路⑷连接。
全文摘要
一种新型电机车直流变换器,它涉及变换器技术领域。电源分别与辅助电源起动电路(1)和过电压抑制电路(2)连接,辅助电源起动电路(1)分别与过电流保护电路(3)和控制电路(4)连接,控制电路(4)和驱动电路(5)连接,且过电流保护电路(3)和驱动电路(5)均与半桥功率变换电路(6)连接,半桥功率变换电路(6)分别与电压反馈电路(7)、电流反馈电路(8)和整流滤波电路(9)连接,且整流滤波电路(9)与稳压电路(10)连接,电压反馈电路(7)和电流反馈电路(8)均与控制电路(4)连接。它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了半桥功率变换电路,使之能适用于500V以下的电网,工作频率提高,体积大大缩小,造价降低,且工作时无燥声,给现场工作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文档编号H02M3/24GK102983746SQ20111026005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5日
发明者杨加珍 申请人:杨加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