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连接用卡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84898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机连接用卡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箍,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电机和减速箱的卡箍。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机与减速箱之间大多是通过法兰盘和螺栓来实现连接。这种传统的连接方式虽然比较牢固,但必须在电机的前端盖上加工一组螺栓过孔、在减速箱与电机前端盖的结合面也要对应地加工一组螺孔;不仅加工量较大,而且位置精度要求较高,同时拆装也比较麻烦。另外,由于设在轮椅电机上的制动手柄与减速箱中心面之间有一个夹角α 要求,而在装配过程中电机相对于减速箱的位置比较固定,因此夹角α的调整比较困难。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拆装容易的电机连接用卡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呈Ω状的卡箍本体、 穿插在该卡箍本体开口两端连接耳上的螺栓、设在该螺栓上的螺母;卡箍本体的内表面结构为梯形状的环形凹槽。在两连接耳之间设有套在螺栓上的隔套。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因此只需将电机与减速箱两者结合面的背面加工成与卡箍本体内表面的环形凹槽相适配的斜面,即可利用卡箍将电机与减速箱方便快捷的连为一体;不仅克服了传统连接方式位置精度要求高、加工麻烦、 拆装困难等诸多缺陷,而且由于电机与减速箱之间可以相对转动,因此制动手柄与减速箱中心面之间的夹角α可以根据需要在圆周上任意调节,提高了电机与减速箱之间的互换通用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电机与减速箱采用本实用新型连接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右视图;图5是图3中的A处放大图;图6是电机与减速箱采用本实用新型连接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电机与减速箱采用传统方式连接的立体示意图。图中螺母1连接耳2隔套3螺栓4卡箍本体5电机6减速箱7制动手柄8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图1 6中,卡箍本体5呈Ω状结构,该卡箍本体的内表面为梯形状的环形凹槽结构;在卡箍本体5的两端开口处分别设有连接耳2,各连接耳2上设有通孔。螺栓4穿过各连接耳2的所述通孔向外伸出,拧动设在螺栓4上的螺母1即可将卡箍本体5两端的开口收紧或松开。为了避免因螺母1过度拧紧而导致连接耳2变形,在两个接耳2之间设有套在螺栓4上的隔套3。从图3、图5和图6可以看出,电机6前端盖的正面为平面结构、背面是与卡箍本体 5内表面环形凹槽相适配的斜面结构,减速箱7与电机6前端盖的结合面为平面结构、背面是与卡箍本体5内表面环形凹槽相适配的斜面结构。使用时,将卡箍本体5套在电机6与减速箱7的结合处,拧紧螺母1即可通过卡箍本体5将电机6与减速箱7扣紧。从图7可以看出,电机6与减速箱7之间采用法兰盘和四个螺栓1固定连接,因此位置精度要求较高;而设在电机6上的制动手柄8与减速箱7的中心面之间的夹角α也由于四个螺栓1的限制,调整起来比较困难。
权利要求1.一种电机连接用卡箍,包括呈Ω状的卡箍本体、穿插在该卡箍本体开口两端连接耳上的螺栓、设在该螺栓上的螺母;其特征在于卡箍本体(5)的内表面结构为梯形状的环形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连接用卡箍,其特征在于在两连接耳(2)之间设有套在螺栓⑷上的隔套(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连接用卡箍,它包括呈Ω状的卡箍本体、穿插在该卡箍本体开口两端连接耳上的螺栓、设在该螺栓上的螺母;卡箍本体(5)的内表面结构为梯形状的环形凹槽。本实用新型不仅克服了传统连接方式位置精度要求高、加工麻烦、拆装比较困难等诸多缺陷,而且电机与减速箱之间可以相对转动;因此制动手柄与减速箱中心面之间的夹角α可以根据需要在圆周上任意调节,提高了电机与减速箱之间的互换通用性;是一种适合于连接电机与减速箱的理想结构件。
文档编号H02K7/10GK202076884SQ20112017419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7日
发明者余伟, 刘彦 申请人:贵州华烽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