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振式非接触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57257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谐振式非接触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谐振式非接触供电系统,更具体地,涉及适于在以非接触方式对可移动本体的蓄电装置充电时使用的谐振式非接触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PTLl描述了车辆用充电系统。该充电系统使用谐振来以无线方式使用从位于车辆外部的电源接收的电力对安装在车辆中的蓄电装置充电。更具体地,以上文献的充电系统包括电动车辆和供电装置。该电动车辆包括:次级自谐振线圈(次级谐振线圈)、次级线圈、整流器和蓄电装置。该供电装置包括:高频功率驱动器、初级线圈和初级自谐振线圈(初级谐振线圈)。次级自谐振线圈中的绕组的数量基于蓄电装置的电压、初级自谐振线圈与次级自谐振线圈之间的距离以及初级自谐振线圈与次级自谐振线圈的谐振频率来确定。供电装置与车辆之间的距离随着车辆的状况如车辆的重量和轮胎的气压而改变。供电装置的初级自谐振线圈与车辆的次级自谐振线圈之间的距离的变化改变初级自谐振线圈与次级自谐振线圈的谐振频率。因此,次级自谐振线圈的导线之间连接有可变电容器。当对蓄电装置充电时,充电系统基于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的检测来计算对蓄电装置的充电功率,并且调节可变电容器的电容以使充电功率最大化。这调节了次级自谐振线圈的LC谐振频率。引用列表专利文献PTLl:日本公开特许公报 N0.2009-10613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PTLl公开了用于即使在车辆的状况改变了初级自谐振线圈与次级自谐振线圈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从供电侧向受电侧有效地提供电力的方法。当对蓄电装置充电时,该方法针对次级自谐振线圈调节可变电容器的电容,以使对蓄电装置的充电功率最大化。然而,在该方法中,对蓄电装置的充电功率基于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的检测来计算,并且必须对可变电容器的电容进行调节直至使充电功率最大化。此外,在该方法中,假设:在车辆停放在适当的充电位置处的情况下,初级自谐振线圈与次级自谐振线圈之间的距离随着车辆的状况而改变。由于车辆停放在预定的充电位置处,所以没有提及对提供电力的初级谐振线圈与接收电力的次级谐振线圈之间的距离的检测。初级谐振线圈与次级谐振线圈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测量谐振系统的阻抗来检测。只要能够检测初级谐振线圈与次级谐振线圈之间的距离,就可以使用匹配单元将供电系统精确地调节为从供电侧向受电侧有效地提供电力的状态。然而,在距离检测期间,当匹配单元、充电器或者可再充电电池连接至谐振系统时,可再充电电池的充电状态的变化妨碍了准确的距离检测。因此,不能从供电侧向受电侧有效地提供电力。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谐振式非接触供电系统,该谐振式非接触供电系统能够准确地检测提供电力的初级谐振线圈与安装在可移动本体中的接收电力的次级谐振线圈之间的距离,以从供电初级谐振线圈向受电次级谐振线圈有效地提供电力。解决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初级谐振线圈和次级谐振线圈来提供电力的谐振式非接触供电系统。该谐振式非接触供电系统包括供电设备和可移动本体设备。供电设备包括-M电源、包括接收来自AC电源的电力的初级谐振线圈的初级线圈单元、以及检测初级谐振线圈与次级谐振线圈之间的距离的距离检测器。可移动本体设备包括:包括接收来自初级谐振线圈的电力的次级谐振线圈的次级线圈单元、对由次级谐振线圈接收的电力进行整流的整流器、被提供以经整流器整流的电力的蓄电装置、开关、以及通过开关可连接至次级线圈单元的终端电阻器。当距离检测器对距离进行检测时,开关将终端电阻器连接至次级线圈单元,并且将整流器和蓄电装置从次级线圈单元断开。当可移动本体设备接收电力时,开关将整流器和蓄电装置连接至次级线圈单元,并且将终端电阻器从次级线圈单元断开。在此,通过开关连接至次级线圈单元的状态包括:开关将终端电阻器直接连接至次级线圈的情况、以及开关将终端电阻器连接至具有布置在开关与次级线圈单元之间的电路元件(例如,次级匹配单元)的次级线圈单元的情况。此外,次级线圈单元是指当可移动本体设备接收通过初级谐振线圈的电力时在次级侧使用的线圈。次级线圈单元至少包括次级谐振线圈。此外,次级线圈单元仅由次级谐振线圈形成,或者由次级谐振线圈与通过电磁感应耦合至次级谐振线圈的次级线圈的组合形成。在本发明中,供电设备检测初级谐振线圈与次级谐振线圈之间的距离。当供电设备检测初级谐振线圈与次级谐振线圈之间的距离时,则例如测量谐振系统的输入阻抗以检测距离。谐振系统包括:初级谐振线圈、布置在AC电源与初级谐振线圈之间的电路元件(例如,匹配单元或者初级线圈)、次级谐振线圈以及电连接至次级谐振线圈的电路元件。也就是说,当次级线圈单元连接至终端电阻器时,可移动本体设备中的谐振系统包括:次级线圈单元、终端电阻器以及布置在次级线圈单元与终端电阻器之间的电路部件(例如,匹配单元)。当次级线圈单元连接至整流器和蓄电装置时,可移动本体设备中的谐振系统包括:次级线圈单元、整流器、蓄电装置以及布置在次级线圈单元与整流器之间的电路元件(例如,匹配单元)。谐振系统的输入阻抗是指在距离检测期间在接收交流电的初级线圈单元的两个端子之间测量的整个谐振系统(初级线圈单元和次级线圈单元)的阻抗。当执行距离检测时,布置在可移动本体设备中的终端电阻器通过开关连接至次级线圈单元。此外,整流器和蓄电装置从次级线圈单元断开。当在整流器和蓄电装置连接至次级线圈单元的情况下测量谐振系统的输入阻抗时,如果蓄电装置为可再充电电池,则由于可再充电电池的充电状态的变化,不能准确地检测距离。因此,不能从供电侧向受电侧有效地提供电力。然而,在整流器和蓄电装置从次级线圈单元断开同时终端电阻器通过开关连接至次级线圈单元的情况下,测量谐振系统的输入阻抗。这使得能够实现准确的距离检测。因此,准确地检测了供电侧的谐振线圈(即,初级谐振线圈)与受电侧的安装在可移动本体中的谐振线圈(即,次级谐振线圈)之间的距离,以从供电侧向受电侧有效地提供电力。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谐振式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图1的系统的一部分的电路图;以及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谐振式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一部分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谐振式非接触供电系统。参照图1,谐振式非接触供电系统包括:布置在地上的供电设备10 (输电设备)、以及安装在用作可移动本体的车辆中的可移动本体设备20。供电设备10包括:用作AC电源的高频电源11、初级匹配单元12、初级线圈单元13和电源控制器14。电源控制器14向高频电源11提供上电/断电信号以激活和去激活高频电源11。高频电源11以与预先设定用于谐振系统的谐振频率相同的频率输出AC电力。高频电源11输出具有例如几兆赫兹的频率的高频电力。参照图2,初级线圈单元13包括初级线圈13a和初级谐振线圈13b。初级匹配单元12将初级线圈13a连接至高频电源11。初级线圈13a与初级谐振线圈13b同轴,并且电容器C并联连接至初级谐振线圈13b。初级线圈13a通过电磁感应稱合至初级谐振线圈13b。从高频电源11提供给初级线圈13a的AC电力通过电磁感应被进一步提供给初级谐振线圈13b。如图2所示,初级匹配单元12包括形成可变电抗的感应器17以及两个可变电容器15和16。可变电容器15并联连接至高频电源11。可变电容器16并联连接至初级线圈13a。感应器17连接在两个可变电容器15和16之间。初级匹配单元12改变可变电容器15和16中的每个的电容以改变其阻抗。可变电容器15和16为由电机驱动旋转轴(未不出)的公知的配置。电机根据来自电源控制器14的驱动信号而被驱动。用作输入阻抗测量单元的电压传感器18并联连接至初级线圈13a。电源控制器14包括CPU和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根据如下数据获得的映射或关系表达式:该数据示出了当高频电源11以预定的频率输出交流电时,初级谐振线圈13b与次级谐振线圈21b之间的距离和谐振系统的输入阻抗之间的关系。该数据是通过实验预先获得的。在距离检测期间,电源控制器14使用电压传感器18检测初级线圈13a的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以测量输入阻抗。基于所检测的输入阻抗以及映射或关系表达式,电源控制器14计算初级谐振线圈13b与次级谐振线圈21b之间的距离。电源控制器14用作距离计算器。此外,电源控制器14和电压传感器18形成距离检测器。如图1所示,可移动本体设备20包括:次级线圈单元21、次级匹配单元22、整流器23、充电器24、连接至充电器24并且用作蓄电装置的可再充电电池25、车辆控制器26以及终端电阻器27。开关SW将次级线圈单元21选择性地连接至终端电阻器27或者次级匹配单元22。更具体地,开关SW在以下两种状态之间切换:终端电阻器27连接至次级线圈单元21同时次级匹配单元22、整流器23、充电器24和可再充电电池25从次级线圈单元21断开的状态;以及次级匹配单元22、整流器23、充电器24和可再充电电池25连接至次级线圈单元21同时终端电阻器27从次级线圈单元21断开的状态。如图2所示,次级线圈单元21包括次级线圈21a和次级谐振线圈21b。次级线圈21a与次级谐振线圈21b同轴,并且电容器C连接至次级谐振线圈21b。次级线圈21a通过电磁感应稱合至次级谐振线圈21b。从初级谐振线圈13b提供给次级谐振线圈21b的AC电力通过电磁感应被进一步提供给次级线圈21a。开关SW将次级线圈21a选择性地连接至终端电阻器27或者次级匹配单元22。如图2所示,次级匹配单元22包括形成可变电抗的感应器30以及两个可变电容器28和29。可变电容器28经由开关SW并联连接至次级线圈21a。可变电容器29连接至整流器23。次级匹配单元22改变可变电容器28和29中的每个的电容以改变其阻抗。电机(未示出)根据来自车辆控制器26的驱动信号驱动可变电容器28和29。充电器24包括将经整流器23整流的电流变换为适于对可再充电池25充电的电压的DC/DC变换器(未示出)。车辆控制器26在充电期间控制充电器24的DC/DC变换器中的开关元件。初级线圈13a、初级谐振线圈13b、次级谐振线圈21b和次级线圈21a的绕组数量和绕组直径根据从供电设备10提供(发送)给可移动本体设备20的电力来设置。开关SW是C型触点继电器。在图1和图2中,继电器被示出为C型触点或接触类型。然而,继电器可以是使用半导体元件的非接触类型。电源控制器14和车辆控制器26通过无线通信设备彼此通信。电源控制器14和车辆控制器26在从车辆停放在供电设备10在此处执行充电的预定的充电位置处起到充电结束的时间段内交换必要的信息。车辆中布置有通知单元(未示出),以向驾驶员通知以下内容:车辆到供电设备10的距离适于供电设备10执行有效的非接触式供电。优选的是,通知单元为使得驾驶员能够在视觉上识别车辆在何时位于能够获得合适的距离的位置处的显示装置。通知单元也可以是使用语音来实现听觉识别的装置。当将车辆停放在充电位置处时,车辆控制器26基于来自电源控制器14的距离信息来驱动通知单元。当车辆控制器26使用供电设备10来检测初级谐振线圈13b与次级谐振线圈21b之间的距离时,开关SW连接次级线圈21a与终端电阻器27。当距离检测结束时,开关SW将次级线圈21a的连接切换至次级匹配单元22。现在,将描述谐振式非接触供电系统的工作。当对安装在车辆中的可再充电电池25充电时,车辆必须停放在次级谐振线圈21b和初级谐振线圈13b以预定的距离彼此分隔开的充电位置处。因此,在从供电设备10向可移动本体设备20的充电器24提供电力之前,供电设备10检测次级谐振线圈21b与初级谐振线圈13b之间的距离。更具体地,车辆控制器26将开关SW切换至连接次级线圈单元21与终端电阻器27的状态,并且将这样的状态通知给电源控制器14。当电源控制器14识别出终端电阻器27已经连接至次级线圈单元21时,电源控制器14开始检测初级谐振线圈13b与次级谐振线圈21b之间的距离。在高频电源11以预定的频率输出AC电力的情况下,电源控制器14基于电压传感器18的检测信号计算初级线圈13a的输入阻抗。接着,基于输入阻抗的值以及映射或关系表达式,电源控制器14检测(计算)初级谐振线圈13b与次级谐振线圈21b之间的距离。该距离信息被发送给车辆控制器26。
即使在谐振系统中存在次级匹配单元22、整流器23、充电器24和可再充电电池25的情况下,也可以执行距离检测。然而,这些元件影响谐振系统的阻抗。具体地,可再充电电池25的充电状态的变化极大地影响谐振系统的阻抗。因此,在谐振系统中存在次级匹配单元22、整流器23、充电器24和可再充电电池25的情况下,距离检测的准确性降低。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谐振系统连接至与这些元件断开的终端电阻器27。因此,这些元件不影响谐振系统的阻抗。这增加了距离检测的准确性,并且,对初级谐振线圈13b与次级谐振线圈21b之间的距离的检测变得准确。车辆控制器26将来自电源控制器14的距离信息与适于待由供电设备10在充电期间执行的有效的非接触式供电的距离进行比较。接着,车辆控制器26驱动通知单元。车辆的驾驶员检查通知单元,并且将车辆停在车辆能够有效地经历由供电设备10执行的非接触式供电的位置处。当车辆到达预定的停放位置时,电源控制器14结束距离检测并且通知车辆控制器26距离检测已经结束。当车辆控制器26识别出由电源控制器14执行的距离检测已经结束时,车辆控制器26将开关SW切换至将次级线圈单元21连接至次级匹配单元22的状态。接着,车辆控制器26将已切换的连接通知给电源控制器14。接下来,在执行充电之前,执行输电匹配。也就是说,在车辆的停放位置处,根据需要调节初级匹配单元12和次级匹配单元22,使得谐振系统的谐振状态变得符合要求。接着,开始充电。接着,供电设备10的高频电源11向初级线圈13a施加具有谐振频率的AC电压,并且初级谐振线圈13b通过非接触式谐振向次级谐振线圈21b提供电力。次级谐振线圈21b接收的电力经由次级匹配单元22和整流器23提供给充电器24,以对连接至充电器24的可再充电电池25充电。当充电开始时,可再充电电池25的充电状态改变并且阻抗改变。这改变了谐振系统的阻抗的正常状态。基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表示可再充电电池25的充电状态与适于充电状态的阻抗的关系的映射或关系表达式,车辆控制器26调节次级匹配单元22,使得阻抗与充电状态相对应。接着,在正常状态下执行充电。例如,当自从可再充电电池25的电压变为等于预定电压以来已经过去了预定时间时,车辆控制器26确定充电已经完成。当充电结束时,车辆控制器26向电源控制器14发送充电完成信号。当接收到充电完成信号时,电源控制器14结束输电。以上实施方式具有下述优点。(I)谐振式非接触供电系统设置有供电设备10和可移动本体设备20,供电设备10包括AC电源(高频电源11)和被提供以来自AC电源的电力的初级谐振线圈13b,可移动本体设备20以非接触方式被提供以来自供电设备10的电力。可移动本体设备20包括:被提供以来自初级谐振线圈13b的电力的次级谐振线圈21b、对从次级谐振线圈21b接收的电力进行整流的整流器23、被提供以来自整流器23的经整流的电力的充电器24、以及连接至充电器24的蓄电装置(可再充电电池25)。供电设备10包括检测初级谐振线圈13b与次级谐振线圈21b之间的距离的距离检测器。可移动本体设备20包括通过开关SW可连接至次级线圈单元21的终端电阻器27。当在供电设备10中对初级谐振线圈13b与次级谐振线圈21b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时,开关SW将终端电阻器27连接至次级线圈单元21,并且将整流器23、充电器24和蓄电装置从次级线圈单元21断开。当可移动本体设备20接收电力时,开关SW将整流器23、充电器24和蓄电装置连接至次级线圈单元21,并且将终端电阻器27从次级线圈单元21断开。因此,供电侧准确地检测位于供电侧的初级谐振线圈13b与布置在可移动本体中的用作受电侧的次级谐振线圈21b之间的距离。因此,从供电侧向受电侧有效地提供电力。(2)在距离检测期间,开关SW将次级线圈单元21直接电连接至终端电阻器27。因此,与次级匹配单元22布置在次级线圈单元21与终端电阻器27之间的情况相比,在距离检测期间,提高了对谐振系统的输入阻抗进行测量的准确性。(3)供电设备10包括初级匹配单元12,并且可移动本体设备20包括次级匹配单元22。因此,在初级谐振线圈13b与次级谐振线圈21b之间的距离的检测之后,当从供电设备10向可移动本体设备20提供电力以对可再充电电池25充电时,根据需要调节初级匹配单元12和次级匹配单元22,以将谐振系统调节为符合要求的谐振状态。(4)可移动本体设备20安装在其中的车辆包括通知单元,通知单元通知驾驶员由供电设备10检测的距离何时适于以非接触方式有效地接收来自供电设备的电力。因此,驾驶员可以容易地移动车辆并将其停放在充电位置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显然的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用许多其他具体的形式来实施本发明。特别地,应当理解,可以用以下形式来实施本发明。在距离检测期间,开关SW并非必须将次级线圈单元21直接电连接至终端电阻器27,次级匹配单元22可以布置在开关SW与次级线圈单元21之间。例如,如图3所示,开关SW可以将次级匹配单元22切换至连接至终端电阻器27的状态以及切换至连接至整流器23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在距离检测期间,在谐振系统中,次级匹配单元22和开关SW将终端电阻器27连接至次级线圈单元21。此外,整流器23、充电器24和可再充电电池25从谐振系统断开。在这种情况下,在距离检测期间,次级匹配单元22中的可变电容器28和29中的每个被调节为预设电容。然而,更优选的是,次级线圈单元21在距离检测期间直接连接至终端电阻器27。为了在供电设备10与可移动本体设备20之间执行非接触式供电,谐振式非接触供电系统不一定需要所有的初级线圈13a、初级谐振线圈13b、次级线圈21a和次级谐振线圈21b。谐振式非接触供电系统仅需要初级谐振线圈13b和次级谐振线圈21b。更具体地,代替用初级线圈13a和初级谐振线圈13b形成初级线圈单元13,可以将初级谐振线圈13b通过初级匹配单元12连接至高频电源11。此外,代替用次级线圈21a和次级谐振线圈21b形成次级线圈单元21,可以将次级谐振线圈21b通过次级匹配单元22等连接至整流器23。然而,更优选的是,谐振式非接触供电系统包括所有的初级线圈13a、初级谐振线圈13b、次级线圈21a和次级谐振线圈21b。这即使在初级谐振线圈13b与次级谐振线圈21b之间的距离增加的情况下仍然有利于谐振状态的调节并且容易维持谐振状态。当省去初级线圈13a时,形成距离检测器的电压传感器18测量初级谐振线圈13b的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此外,根据表示所测量的电压和初级谐振线圈13b与次级谐振线圈21b之间的距离的关系的映射或关系表达式,电源控制器14检测初级谐振线圈13b与次级谐振线圈21b之间的距离。可以省去供电设备10的初级匹配单元12和可移动本体设备20的次级匹配单元22。然而,优选的是,包括初级匹配单元12和次级匹配单元22,这是因为,可以在精确地调节谐振系统的阻抗时从供电侧向受电侧有效地提供电力。用作可移动本体的车辆不限于需要驾驶员的车辆,也可以是自动车辆。可移动本体不限于车辆,也可以是自动装置。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动装置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参照由供电设备10检测的距离的数据。当初级谐振线圈13b与次级谐振线圈21b之间的距离变为适于供电设备10有效地执行非接触式供电时,控制器停止自动装置。初级匹配单元12和次级匹配单元22每个并非必须包括感应器和两个可变电容器。例如,匹配单元可以包括用作感应器的可变感应器。可替代地,匹配单元可以包括可变感应器和两个非可变电容器。高频电源11可以被形成为使得输出AC电压的频率为可变的或者不可变的。可以在没有在充电器24中布置升压电路的情况下对可再充电电池25充电。在这种情况下,仅通过使用整流器23对从次级线圈单元21输出的AC电流进行整流来对可再充电电池25充电。可以省略可移动本体设备20中的充电器24。在这种情况下,经整流器23整流的电力被直接提供给可再充电电池25。不论充电器24被省略与否,供电设备10都可以被配置成调节高频电源11的输出功率。初级线圈13a的直径和次级线圈21a的直径不必与初级谐振线圈13b的直径和次级谐振线圈21b的直径相同。初级线圈13a的直径和次级线圈21a的直径可以小于或者大于初级谐振线圈13b的直径和次级谐振线圈21b的直径。初级谐振线圈13b和次级谐振线圈21b中的每个并非必须是呈螺旋形(helically)的绕线,也可以是在平面上盘旋地(spirally)缠绕的导线。代替彼此独立地布置整流器23和充电器24,可以将整流器23合并在充电器24中。蓄电装置不限于可再充电电池25,只要其为可以被充电和放电的DC电源。例如,蓄电装置可以是具有大的电容的电容器。可以省去连接至初级谐振线圈13b和次级谐振线圈21b的电容器C。然而,电容器C的连接使得能够降低谐振频率,而当省去电容器C时,不能降低谐振频率。此外,只要谐振频率相同,电容器C的连接就使得能够对初级谐振线圈13b和次级谐振线圈21b进行小型化,而当省去电容器C时,这样的小型化会很难。应当认为当前的示例和实施方式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本发明不限于本文中给出的细节,而是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等同范围内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通过初级侧谐振线圈和次级侧谐振线圈来提供电力的谐振式非接触供电系统,所述谐振式非接触供电系统包括: 供电设备,所述供电设备包括AC电源、初级线圈单元以及距离检测器,所述初级线圈单元包括所述初级谐振线圈,其中,所述初级谐振线圈接收来自所述AC电源的电力,并且所述距离检测器检测所述初级谐振线圈与所述次级谐振线圈之间的距离;以及 可移动本体设备,所述可移动本体设备包括次级线圈单元、整流器、蓄电装置、开关以及终端电阻器,所述次级线圈单元包括所述次级谐振线圈,所述终端电阻器通过所述开关可连接至所述次级线圈单元, 其中,所述次级谐振线圈接收来自所述初级谐振线圈的电力,所述整流器对由所述次级谐振线圈接收的电力进行整流,并且所述蓄电装置被提供以经所述整流器整流的电力; 其中,当所述距离检测器对所述距离进行检测时,所述开关将所述终端电阻器连接至所述次级线圈单元,并且将所述整流器和所述蓄电装置从所述次级线圈单元断开;以及 当所述可移动本体设备接收电力时,所述开关将所述整流器和所述蓄电装置连接至所述次级线圈单元,并且将所述终端电阻器从所述次级线圈单元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式非接触供电系统,其中,当所述AC电源输出AC电力时,所述距离检测器基于谐振系统的输入阻抗检测所述初级谐振线圈与所述次级谐振线圈之间的距离,并且所述谐振系统包括所述初级线圈单元和所述次级线圈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谐振式非接触供电系统,其中,所述距离检测器包括并联连接至所述初级线圈单元的电压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谐振式非接触供电系统,其中,所述可移动本体设备安装在车辆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谐振式非接触供电系统,其中,所述车辆包括通知单元,所述通知单元通知驾驶员由所述距离检测器检测的所述距离适于有效地接收来自所述供电设备的电力。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谐振式非接触供电系统,其中,所述可移动本体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整流器与所述蓄电装置之间的充电器,所述经所述整流器整流的电力被提供给所述充电器,并且所述蓄电装置连接至所述充电器。
全文摘要
一种通过初级谐振线圈和次级谐振线圈来提供电力的谐振式非接触供电系统。该谐振式非接触供电系统包括供电设备和可移动本体设备。供电设备包括设置有初级谐振线圈的初级线圈单元和检测初级谐振线圈与次级谐振线圈之间的距离的距离检测器。可移动本体设备包括开关和终端电阻器。当距离检测器对距离进行检测时,开关将终端电阻器连接至次级线圈单元,并且将整流器和蓄电装置从次级线圈单元断开。当可移动本体设备接收电力时,开关将整流器和蓄电装置连接至次级线圈单元,并且将终端电阻器从次级线圈单元断开。
文档编号H02J7/02GK103108768SQ20118003617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9日
发明者迫田慎平, 高田和良, 市川真士 申请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