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盘旋转用马达以及具备该马达的圆盘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74776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圆盘旋转用马达以及具备该马达的圆盘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圆盘旋转用马达以及具备该马达的圆盘驱动装置,更确定地说,是涉及能够以简易的方法制造的圆盘旋转用马达以及具备该马达的圆盘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关于光盘、光磁盘等记录信息的记录介质,当进行信息的写入或读取时,利用圆盘驱动装置使圆盘旋转。圆盘驱动装置包括用于使圆盘旋转的圆盘旋转用马达。例如在下述文献I 3中公开了与现有的圆盘旋转用马达相关的技术。下述文献I中公开了如下小型圆盘马达:在对定子铁芯实施绝缘处理的同时对树脂进行模塑,经由树脂层并通过压入等方式而将烧结金属轴承装配于定子铁芯的内径。下述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动压轴承马达:由金属粉的烧结体一体构成支承架与动压轴承,且在固定轴承部的内周面形成有动压产生槽。在下述文献I及文献2的马达中,定子铁芯是由层叠后的多个板构成的层叠铁芯,轴承由含有金属油(润滑油)的多孔材料构成。层叠铁芯被直接压入于轴承(金属)。然而,当层叠铁芯被直接压入于轴承时,轴承的金属油因毛细现象而被吸收到构成层叠铁芯的板彼此间的间隙,从而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功能退化。因此,一般情况下,在层叠铁芯和轴承之间插入轴承壳体部等,经由轴承壳体部来固定(紧固)层叠铁芯。下述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送风扇,该送风扇具备:转轴;插入成型于转轴的叶轮;与转轴一起构成滑动轴承的套筒;供套筒压入固定的轴承保持部;以及固定于轴承保持部的外周侧面的定子。定子包括:定子铁芯;绝缘子;以及经由绝缘子而卷绕设置于定子铁芯的线圈。绝缘子的内径侧端部包括超过轴承保持部且向叶轮突出的突出部。叶轮的大径部在轴线方向上卡挂于绝缘子的突出部,由此构成为转轴相对于套筒止脱的结构。[文献I]日本特开平9 - 252568号公报[文献2]日本特开平8- 308172号公报[文献3]日本特开2007- 236189号公报近年来,对于圆盘旋转用马达的低价化的要求较为强烈。为了实现圆盘旋转用马达的低价化,需要以简易的方法制造圆盘旋转用马达。例如需要削减圆盘旋转用马达的零件件数,或者作为构成圆盘旋转用马达的零件的加工方法,不采用切削加工之类的比较复杂的(昂贵的)加工方法,而是采用冲压加工等比较简单的(廉价的)方法。进而,在组装各零件时,不采用复杂的紧固方法,而是采用以压入为代表的比较容易的(廉价的)紧固方法,且需要保证组装精度。在现有技术中,根据制作方法的简易化的观点,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尤其在文献I及文献2中,为了实现低价化而必须减少零件件数,另一方面,还不能基于上述理由而废除轴承壳体。在文献3中,由于具有绝缘子超过轴承保持部且向叶轮突出的结构,因此绝缘子的形状比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圆盘旋转用马达以及具备该马达的圆盘驱动装置,能够以简易的方法制造该圆盘旋转用马达。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的圆盘旋转用马达具备:轴承,该轴承在旋转轴的外径侧将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定子铁芯,该定子铁芯安装于轴承的外周面,定子铁芯包括沿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层叠的第一板及第二板,第一板包括:层叠部,该层叠部沿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层叠于第二板;以及折弯部,该折弯部在层叠部的内径侧从层叠部向第二板折弯,且与轴承的外周面接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的圆盘旋转用马达具备:旋转轴;轴承,该轴承在旋转轴的外径侧将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定子,该定子对轴承进行固定,定子包括:定子铁芯,该定子铁芯安装于轴承的外周面;线圈,该线圈卷绕于定子铁芯;以及绝缘子,该绝缘子使定子铁芯与线圈互相绝缘,旋转轴包括形成于旋转轴的外周面的槽,绝缘子包括与槽卡合的卡合部,卡合部形成于绝缘子的内径侧端部。通过结合相应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盘驱动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盘旋转用马达的结构的仰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IV-1V线剖切的剖视立体图。图4是沿着图2的IV-1V线剖切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板51的结构的立体图,是从面对转子10的一侧观察时的图。图6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板51的结构的立体图,是从面对托架23的一侧观察时的图。图7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从面对转子10的一侧观察时的板52或板53的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从面对转子10的一侧观察时的托架23的结构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盘旋转用马达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工序的立体图,是从面对转子10的一侧观察得到的定子铁芯21时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盘旋转用马达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工序的立体图,是从面对托架23的一侧观察得到的定子铁芯21时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盘旋转用马达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工序的立体图,是从面对转子10的一侧观察得到的绕线组装体时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盘旋转用马达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工序的立体图,是从面对托架23的一侧观察得到的绕线组装体时的立体图。图13 图15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盘旋转用马达的制造方法的第五工序 第七工序的立体图。图16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圆盘旋转用马达的板51的局部结构的剖视图。图17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圆盘旋转用马达的板51的局部结构的剖视图。图18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圆盘旋转用马达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9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圆盘驱动装置的结构的剖视立体图,是沿着图2的IV-1V线剖切的剖视立体图。图20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圆盘驱动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是沿着图2的IV-1V线剖切的剖视立体图。图2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从面对转子10的一侧观察时的绝缘子26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从面对托架23的一侧观察时的绝缘子26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从面对转子10的一侧观察时的板52或板53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圆盘旋转用马达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工序的立体图,是从面对转子10的一侧观察得到的定子铁芯21时的立体图。图25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圆盘旋转用马达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工序的立体图,是从面对托架23的一侧观察得到的定子铁芯21时的立体图。图26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圆盘旋转用马达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工序的立体图,是从面对托架23的一侧观察得到的绕线组装体时的立体图。图27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圆盘旋转用马达的止脱垫圈部26a附近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8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圆盘旋转用马达的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后的说明中,“外径侧”意味着以圆盘旋转用马达的旋转轴为中心时的外径侧,“内径侧”意味着以圆盘旋转用马达的旋转轴为中心时的内径侧,“外周面”意味着以圆盘旋转用马达的旋转轴为中心时的外周面,“内周面”意味着以圆盘旋转用马达的旋转轴为中心时的内周面。[第一实施方式][0047]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盘驱动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参照图1,本实施方式的圆盘驱动装置具备:作为圆盘旋转用马达的马达100 ;以及对接通和断开、旋转速度等的马达100的驱动状态进行控制的控制部200。图2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盘旋转用马达的结构的图。图2是仰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IV-1V线剖切的剖视立体图,图4是沿着图2的IV-1V线剖切的剖视图。参照图2 图4,马达100主要包括转子10、定子20以及轴承30。转子10相对于定子20能够旋转。轴承30将转子10支承为相对于定子20能够旋转。转子10包括转子框架11、磁铁12、作为旋转轴的转轴13以及止脱垫圈14。转子框架11是防止磁场从转子框架11内部泄漏的部件,例如由磁性体构成。转子框架11包括转台部Ila与侧壁部lib。转台部Ila沿相对于转轴13的延伸方向(此后有时称为轴向)例如垂直的方向(图4中的横向)延伸。转台部Ila具有俯视观察时的圆形状。在转台部Ila的中心部设置有用于使转轴13贯通的孔60。转子框架11在孔60中被固定于转轴13。侧壁部Ilb从转台部Ila的外径侧端部向定子20的托架23 (向图4中的下方)延伸。侧壁部Ilb具有圆筒形状。磁铁12安装于侧壁部Ilb的内周面。磁铁12具有环状,且沿圆周方向以恒定的周期交替设置有被磁化成N极的区域与被磁化成S极的区域。磁铁12以与定子20对置的方式安装于转子框架11。转轴13以贯穿转子框架11的中央部的方式沿图4中的纵向延伸。转子框架11以转轴13为中心、且能够与转轴13 —起旋转。转轴13被配置于转轴13的外径侧的轴承30支承为能够旋转。止脱垫圈14在转轴13的图4中的下端部附近与形成于转轴13的外周面的槽13a嵌合。在转轴13向图4中的上方移动的情况下,止脱垫圈14与轴承30接触,由此防止转轴13向图4中的上方脱落。止脱垫圈14的位置被限制在轴承30和托架23的第三底部23c之间。定子20包括定子铁芯21 (铁芯)、定子线圈22、托架23、底板24、止推板25以及绝缘子26。定子铁芯21安装于轴承30的外周面,例如通过翻边敛缝而固定于托架23。定子铁芯21包括以从内径侧朝外径侧放射状地延伸的方式而形成的多个齿部21a。定子线圈22卷绕于多个齿部21a中的各齿部21a的周围。底板24例如由磁性体构成,固定于托架23的转子10侧的表面。止推板25例如呈圆形状,包括与转轴13的图4中的下端部接触的接触面。止推板25承受转轴13的轴向推力方向上的载荷。绝缘子26设置在定子铁芯21和定子线圈22之间,使得定子铁芯21与定子线圈22彼此绝缘。定子铁芯21包括:形成于其中央部的孔21b (铁芯中央孔);以及孔21c (周边贯通孔),该孔21c以相等间隔形成于以孔21b为中心的圆周上的多处(例如3处)位置。使定子铁芯21沿轴向分别贯通孔21b及孔21c。轴承30被压入到孔21b,由此,轴承30被固定于定子铁芯21。定子铁芯21具有沿轴向层叠多个板而成的构造。定子铁芯21例如由具有板51 53的3种形状的板(层叠铁芯)构成。板51 53分别彼此接触,从转子框架11侧(图4中的上侧)向托架23侧(图4中的下侧)沿轴向按照板51 53的顺序层叠。板51 53各自的个数是任意的。轴承30例如由含有金属油的多孔材料构成。马达100还包括调芯部件41与缓冲胶(cushion rubber)42。转台部Ila的内径侧端部Ilc朝图4中的上方折弯。调芯部件41固定于内径侧端部Ilc的外周面。在调芯部件41和内径侧端部Ilc之间设置有未图示的弹簧,调芯部件41被朝外径方向施力。缓冲胶42配置在转台部Ila的图4中的上表面。当将圆盘80固定于圆盘驱动装置时,圆盘80在缓冲胶42上配置成其中心部的孔80a嵌入到调芯部件41。调芯部件41利用弹簧的作用来按压圆盘80的孔80a的内周面,由此对圆盘80进行固定。缓冲胶42对圆盘80的图4中的上下方向的振动进行抑制。图5及图6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板51的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从面对转子10的一侧观察时的图,图6是从面对托架23的一侧观察时的图。参照图5及图6,板51 (贯通孔较大的内弯铁芯)包括层叠部51a与筒状的折弯部51b。层叠部51a呈平板状,沿轴向层叠于定子铁芯21的图4中的上端部。在层叠部51a形成有多个齿部21a与孔21c。折弯部51b在层叠部51a的内径侧从层叠部51a向板52折弯。折弯部5Ib沿轴向延伸,且构成孔2lb。通过压入而将轴承30紧固于折弯部51b,折弯部51b的内周面与轴承30的外周面接触。折弯部51b的外周面与板52及板53的内径侧端部接触。折弯部51b在板52及板53的内径侧端部、与轴承30之间延伸。孔21c具有直径dl。图7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从面对转子10的一侧观察时的板52或板53的结构的立体图。参照图7,板52 (贯通孔较大的铁芯)及板53 (贯通孔较小的铁芯)呈平板状,且沿轴向与板51—起层叠。在板52形成有多个齿部21a、孔52a及孔21c。在板53形成有多个齿部21a、孔53a及孔21c。板52的孔21c具有直径dl,板53的孔21c具有直径d2。直径d2小于直径dl。直径dl比托架23的翻边部23d的直径稍大。直径d2为使得托架23的翻边部23d与板53的孔21c互相卡合的程度的大小。板51的折弯部51b在孔52a及孔53a的内周面(板52及板53的内径侧端部)、与轴承30之间延伸。此外,虽然板51的折弯部51b无需覆盖所有板52及板53的内径侧端部,但是优选地,固定于轴承30的定子铁芯21具有可以发挥所需的安装强度的程度的长度。图8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从面对转子10的一侧观察时的托架23的结构的立体图。参照图4及图8,托架23包括第一底部23a、第二底部23b、第三底部23c、翻边部23d以及外缘部23e等。第一 第三底部23a 23c形成于托架23的中央部,支承转轴13的图4中的下端部。第一底部23a处于托架23的距离转轴13的图4中的下端部最近的位置,且沿图4中的横向延伸。第二底部23b在第一底部23a的外径侧端部和第三底部23c的内径侧端部之间沿轴向延伸。第三底部23c从第二底部23b的上端部沿图4中的横向延伸。外缘部23e自第三底部23c的外径侧端部起延伸到比定子铁芯21的外径侧端部更靠外径侧的位置。在外缘部23e的以第一底部23a为中心的圆周上的多处(例如3处)位置以相等间隔形成有孔,翻边部23d形成于各孔的周围。翻边部23d形成于与孔21c对应的位置。翻边部23d分别沿从外缘部23e朝向定子铁芯21的方向(图4中的上方)延伸。[0067]第一底部23a在止推板25的与转轴13的接触面相反侧的面和止推板25接触。第二底部23b包围止推板25的外周。在外缘部23e形成有底板24。翻边部23d插入于板53的孔21c。翻边部23d的上端部朝板53的孔21c的外径方向变形。由此,定子铁芯21被直接紧固于托架23。此外,马达100还可以包括吸引磁铁,该吸引磁铁通过由磁力吸引转子10而使转子10的轴向上的位置稳定。吸引磁铁可以在轴承30的外周面固定成例如与定子铁芯21的板51接触。接下来,利用图9 图15对本实施方式的圆盘旋转用马达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参照图9及图10,首先,例如对一个金属平板进行冲压加工等塑形加工,由此制成板51 53。接着,通过对板51 53进行层叠而制成定子铁芯21。参照图11及图12,接着,当由绝缘子26覆盖定子铁芯21之后,在定子铁芯21的多个齿部21a分别卷绕定子线圈22。由此,得到绕线组装体。参照图13,接着,如箭头Al所示,使托架23的各翻边部23嵌入到定子铁芯21的各孔21c。并且,通过对翻边部23分别实施敛缝加工而将绕线组装体安装于托架23。参照图14,接着,如箭头A2所示,将轴承30插入到定子铁芯21的孔21b内,从而将轴承30压入固定于定子铁芯21。然后,利用焊锡将定子线圈21的末端与托架23上的基板(未图示)连接。由此,得到图15所示那样的定子20。参照图4,接着,根据需要将吸引磁铁(未图示)装配于规定位置。接下来,将转轴13插入到轴承30内,由此将转子10装配于定子20。然后,将调芯部件41及缓冲胶42设置在转子框架11上,从而制成马达100。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构成定子铁芯21的板51的一部分折弯而得到的折弯部51b,使得圆筒状的壁面设置于轴承30和定子铁芯21之间。由此,可以抑制轴承30的金属油被定子铁芯21吸收的情况。其结果,能够废除轴承壳体而将定子铁芯21直接紧固于轴承30,从而能够以简易的方法制造圆盘旋转用马达。[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接着,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6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圆盘旋转用马达的板51的局部结构的剖视图。参照图16,板51包括层叠部51a与筒状的折弯部51b。层叠部51a包括退刀槽51c,该退刀槽51c形成于与板52接触的一侧(图16中的下侧)的面的、层叠部51a与折弯部51b的边界部分(内侧倒角(曲面)部)。图17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圆盘旋转用马达的板51的局部结构的剖视图。参照图17,与板51 (折弯后的层叠铁芯)接触的板52包括曲面状的倒角部52b (R形倒角部),该倒角部52b形成于与板51的层叠部51a和折弯部51b的边界接触的部分(内径部分)。由此,板52难以与层叠部51a和折弯部51b的边界部分干涉,从而会改善板51与板52的密接性。根据图16及图17所示的变形例,板52难以与层叠部51a和折弯部51b的边界部分干涉,从而会改善板51与板52的密接性。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只要将构成定子铁芯的板中的至少一个板折弯即可,可以折弯多个板。虽然折弯后的板的层叠位置是任意的,但是优选处于定子铁芯的端部。图18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圆盘旋转用马达的结构的剖视图。参照图18,在本变形例的马达100中,定子铁芯21由具有板51 54的4种形状的板构成。板54为构成定子铁芯21的板中的下端部的板。板54包括层叠部54a与筒状的折弯部54b。层叠部54a呈平板状,层叠于定子铁芯21的图18中的下端部。在层叠部54a形成有多个齿部21a与孔21c。折弯部54b在层叠部54a的内径侧沿轴向从层叠部54a朝图18中的上方折弯。折弯部54b与板51的折弯部51b对接,且与折弯部51b —起构成孔21b。通过压入而将轴承30紧固于折弯部54b,折弯部54b的内周面与轴承30的外周面接触。板54的孔21c具有直径d2。[第二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圆盘驱动装置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盘驱动装置的结构相同,因此,不对其进行重复说明。图19及图20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圆盘旋转用马达的结构的图。图19是沿着图2的IV-1V线剖切的剖视立体图,图20是沿着图2的IV-1V线剖切的剖视图。此外,示出了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圆盘旋转用马达的马达100的结构的仰视图与图2所示的附图相同。参照图19及图20,马达100主要包括转子10、定子20以及轴承30。转子10相对于定子20能够旋转。轴承30将转子10支承为相对于定子20能够旋转。转子10包括转子框架11、磁铁12以及作为旋转轴的转轴13。转子框架11是防止磁场从转子框架11内部泄漏的部件,例如由磁性体构成。转子框架11包括转台部Ila与侧壁部lib。转台部Ila沿相对于转轴13的延伸方向(以后有时称为轴向)例如垂直的方向(图20中的横向)延伸。转台部Ila具有俯视观察时的圆形状。在转台部Ila的中心部设置有用于使转轴13贯通的孔60。转子框架11在孔60中被固定于转轴13。侧壁部Ilb从转台部Ila的外径侧端部向定子20的托架23 (向图20中的下方)延伸。侧壁部Ilb具有圆筒形状。磁铁12安装于侧壁部Ilb的内周面。磁铁12具有环状,且在圆周方向以恒定周期交替设置有被磁化成N极的区域与被磁化成S极的区域。磁铁12以与定子20对置的方式安装于转子框架11。转轴13以贯穿转子框架11的中心部的方式沿图20中的纵向延伸。转子框架11以转轴13为中心且能够与转轴13 —起旋转。转轴13被配置于转轴13的外径侧的轴承30支承为能够旋转。转轴13包括形成于图4中的下端部附近的外周面的槽13a。槽13a形成于轴承30和托架23之间的位置。定子20包括定子铁芯21 (铁芯)、定子线圈22、托架23、底板24、止推板25、以及绝缘子26和绝缘子27。定子铁芯21安装于轴承30的外周面,例如通过翻边敛缝而固定于托架23。定子铁芯21包括以从内径侧向外径侧放射状地延伸的方式而形成的多个齿部21a。定子线圈22卷绕于多个齿部21a的各自的周围。底板24例如由磁性体构成,固定于托架23的转子10侧的表面。止推板25例如呈圆形状,包括与转轴13的图20中的下端部接触的接触面。止推板25承受转轴13的轴向推力方向上的载荷。定子铁芯21包括:形成于其中央部的孔21b (铁芯中央孔);以及孔21c (周边贯通孔),该孔21c以相等间隔形成于以孔21b为中心的圆周上的多处(例如3处)位置。使定子铁芯21沿轴向分别贯通孔21b及孔21c。轴承30被压入到孔21b,由此,轴承30被固定于定子铁芯21。定子铁芯21具有沿轴向层叠多个板而成的构造。定子铁芯21例如由具有板52及板53的两种形状的板(层叠铁芯)构成。板52及板53分别互相接触,从转子框架11侧(图20中的上侧)朝托架23侧(图20中的下侧)沿轴向且按照板52、板53的顺序而被层叠。板52及板53的各自的个数是任意的。绝缘子26及绝缘子27使得定子铁芯21与定子线圈22彼此绝缘。绝缘子26及绝缘子27形成为覆盖定子铁芯21的表面整体。绝缘子26覆盖定子铁芯21的图20中的下部。绝缘子27覆盖定子铁芯21的图4中的上部。在多个齿部21a (铁芯凸极)隔着绝缘子26或绝缘子27而卷绕有定子线圈22。绝缘子26及绝缘子27优选由树脂材料这样的具有柔性的材料构成。轴承30例如由含有金属油的多孔材料构成。轴承30在其外周面的图20中的下端部包括向内径侧凹陷的凹部30a。马达100还包括调芯部件41与缓冲胶42。转台部Ila的内径侧端部Ilc向图20中的上方折弯。调芯部件41固定于内径侧端部Ilc的外周面。在调芯部件41和内径侧端部Ilc之间设置有未图示的弹簧,调芯部件41被朝外径方向施力。缓冲胶42配置在转台部Ila的图20中的上表面。当将圆盘80固定于圆盘驱动装置时,圆盘80在缓冲胶42上配置成其中心部的孔80a嵌入到调芯部件41。调芯部件41利用弹簧的作用来按压圆盘80的孔80a的内周面,由此对圆盘80进行固定。缓冲胶42对圆盘80的图20中的上下方向的振动进行抑制。图21及图2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绝缘子26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1是从面对托架23的一侧观察时的图,图22是从面对托架23的一侧观察时的图。参照图20 图22,绝缘子26包括止脱垫圈部26a (卡合部的一个例子)、轴承卡合部26b (延伸部的一个例子)、内径部26c、多个齿部26d (绝缘子主体的一个例子)、铁芯包覆部26e以及间隔部26f。止脱垫圈部26a、轴承卡合部26b、内径部26c、多个齿部26d、铁芯包覆部26e以及间隔部26f分别一体地形成。止脱垫圈部26a设置于绝缘子26的内径侧端部,且向内径侧突出。止脱垫圈部26a与转轴13的槽13a卡合。止脱垫圈部26a防止转轴13向图4中的上方脱落。轴承卡合部26b形成在止脱垫圈部26a的外径侧端部和内径部26c的内径侧端部之间,沿轴向从内径部26c向图20中的下方延伸。轴承卡合部26b与止脱垫圈部26a的一部分一起与凹部30a卡合。内径部26c具有圆形状,从轴承卡合部26b的图20中的上端部朝外径方向延伸。在内径部26、且在与形成于板52及板53的孔21c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多个孔21c。多个齿部26d分别形成为从内径部26c向外径侧放射状地延伸。多个齿部26d分别具有与定子铁芯21的多个齿部21a分别对应的形状,并覆盖多个齿部21a的图20中的下表面。多个齿部26d分别形成在定子铁芯21和定子线圈22之间。铁芯包覆部26e从多个齿部26d的各自的周向上的端部朝图20中的上方延伸。铁芯包覆部26e覆盖多个齿部26d的各自的周向上的侧面。间隔部26f具有环状,在内径部26c与多个齿部26d的边界朝图20中的下方突出。此外,绝缘子27具有与绝缘子26的多个齿部26d、铁芯包覆部26e以及间隔部26f对应的部件,不具有与绝缘子26的止脱垫圈部26a、轴承卡合部26b以及内径部26c对应的部件。图2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从面对转子10的一侧观察时的板52或板53的结构的立体图。参照图20及图23,板52 (贯通孔较大的铁芯)及板53 (贯通孔较小的铁芯)呈平板状,沿轴向互相层叠。在板52形成有多个齿部21a、孔21b及孔21c。在板53形成有多个齿部21a、孔21b及孔21c。板52的孔21c具有直径dl,板53的孔21c具有直径d2。直径d2小于直径dl。直径dl比托架23的翻边部23d稍大。直径d2为托架23的翻边部23d与板53的孔21c互相卡合的程度的尺寸。示出了从面对转子10的一侧观察时的托架23的结构的立体图与图8所示的附图相同。此外,优选地,对与轴承30接触的定子铁芯21的内壁面实施绝缘处理及防油处理。尤其是通过对定子铁芯21的内壁面实施防油处理,能够防止轴承30所含的金属油因毛细现象而将板52及板53浸透。接下来,利用图24 图26等对本实施方式的圆盘旋转用马达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参照图24及图25,首先,例如对一个金属平板进行冲压加工等塑形加工,从而制成板52及板53。接下来,通过对板52及板53进行层叠而制成定子铁芯21。参照图11及图26,接下来,在由绝缘子26及绝缘子27将定子铁芯21覆盖之后,将定子线圈22分别卷绕于定子铁芯21的多个齿部21a。由此,得到绕线组装体。接着,如图13所示,将绕线组装体安装于托架23,如图14所示,将轴承30压入固定于定子铁芯21。此外,在图13及图14中,简化示出了轴承30,且并未对凹部30a进行图
/Jn o然后,利用焊锡将定子线圈21的末端与托架23上的基板(未图示)连接。由此,得到图15所示那样的定子20。参照图20,接着,根据需要将吸引磁铁(未图示)装配于规定位置。接下来,通过将转轴13插入到轴承30内而将转子10装配于定子20。此时,绝缘子26的止脱垫圈部26a与槽13a卡合。尤其是在绝缘子26由树脂材料之类的具有柔性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当转轴13插入到孔21b时,止脱垫圈部26a产生变形,若将止脱垫圈部26a插入到槽13a,则止脱垫圈部26a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其结果,可以抑制转子10偏离定子20的情况。然后,将调芯部件41及缓冲胶42设置在转子框架11上,从而制成马达100。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于定子铁芯21的绝缘子26的一部分、亦即即止脱垫圈部26a形成为:比形成于转轴13的槽13a的外径大,且比转轴13的外周面的直径(外径)小。由于通过该止脱垫圈部26a而构成转子10的防脱机构,因此,无需转轴13的防脱用的零件,从而能够抑制零件件数。另外,由于不经由轴承壳体而将轴承30直接固定于定子铁芯21,因此不会使绝缘子26的内径侧与轴承壳体干涉,从而能够在绝缘子26的内径侧端部容易地制成止脱垫圈部26a,使绝缘子26形成为简单的形状。其结果,能够以简易的方法制造圆盘旋转用马达。[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接着,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此外,由于以下所说明的结构以外的变形例的结构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不对其进行重复说明。图27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圆盘旋转用马达的止脱垫圈部26a附近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7是在包括旋转轴的平面剖切时的剖视图。参照图27,绝缘子26的止脱垫圈部26a包括:倒角部90,其形成于朝向轴承30侧的面(图27中的上表面)与内径侧端面的边界;角状部91,其形成于朝向托架23侧的面(图27中的下表面)与内径侧端面的边界。倒角部90是被倒角成曲面状的部分,角状部91是并未被倒角的部分。倒角部90的曲率半径大于角状部91的曲率半径。根据本变形例,止脱垫圈部26a的图27中的上表面侧具有曲面形状,图27中的下表面侧具有平面形状,从而易于将绝缘子26插入到槽13a,且绝缘子26难以从槽13a脱离。图28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圆盘旋转用马达的结构的剖视图。参照图28,对于本变形例的马达100而言,在定子铁芯21还包括板51这点上与上述实施方式的马达不同。板51在定子铁芯21的图28中的上端部层叠于板52上。此外,示出了从面对转子10的一侧观察时的板51的结构的立体图、以及示出了从面对托架23的一侧观察时的板51的结构的立体图,分别与图5及图6所示的附图相同。根据本变形例,通过将构成定子铁芯21的板51的一部分折弯而得到的折弯部51b,使得圆筒状的壁面设置于轴承30和定子铁芯21之间,由此,可以抑制轴承30的金属油被定子铁芯21吸收的情况。[实施方式的效果]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圆盘旋转用马达以及具备该马达的圆盘驱动装置,能够以简易的方法制造该圆盘旋转用马达。[其它]除了上述实施方式这样的的轴旋转型马达以外,本实用新型的圆盘旋转用马达还可以是轴固定型马达、平面对置型马达等。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组合。例如,具有图18所示的形状的板54可以包括图16所示的退刀槽,与板54接触的板53可以包括图17所示的倒角部。圆盘旋转用马达还可以具备:包括图27所示的止脱垫圈部26a的绝缘子26 ;以及包括图28所示的板51的定子铁芯21。虽然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图解,但是应理解成其不过是图解和示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和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来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圆盘旋转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盘旋转用马达具备: 轴承,该轴承在旋转轴的外径侧将所述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 定子铁芯,该定子铁芯安装于所述轴承的外周面, 所述定子铁芯包括沿所述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层叠的第一板及第二板, 所述第一板包括: 层叠部,该层叠部沿所述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层叠于所述第二板;以及折弯部,该折弯部在所述层叠部的内径侧从所述层叠部向所述第二板折弯,且与所述轴承的外周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盘旋转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弯部在所述第二板的内径侧端部和所述轴承之间沿所述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盘旋转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弯部通过与所述第二板的内径侧端部和所述轴承双方接触而被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盘旋 转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板为层叠于所述定子铁芯的端部的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盘旋转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一板接触,所述层叠部包括槽部,该槽部形成于所述层叠部与所述第二板接触的一侧的面的、所述层叠部与所述折弯部的边界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盘旋转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一板接触,所述第二板包括曲面状的倒角部,该倒角部形成于与所述层叠部和所述折弯部的边界接触的部分。
7.一种圆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盘驱动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盘旋转用马达;以及对所述圆盘旋转用马达的驱动状态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8.一种圆盘旋转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盘旋转用马达具备: 旋转轴; 轴承,该轴承在所述旋转轴的外径侧将所述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 定子,该定子对所述轴承进行固定, 所述定子包括: 定子铁芯,该定子铁芯安装于所述轴承的外周面; 线圈,该线圈卷绕于所述定子铁芯;以及 绝缘子,该绝缘子使得所述定子铁芯与所述线圈彼此绝缘, 所述旋转轴包括形成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的槽,所述绝缘子包括与所述槽卡合的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形成于所述绝缘子的内径侧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圆盘旋转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包括:曲面状的倒角部,该倒角部形成于所述卡合部的一个面和所述卡合部的内径侧端面之间的边界;以及角状部,该角状部形成于所述卡合部的另一个面和所述卡合部的内径侧端面之间的边界,所述倒角部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角状部的曲率半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圆盘旋转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盘旋转用马达还具备支承所述旋转轴的一个端部的托架, 所述槽形成于所述轴承和所述托架之间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圆盘旋转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子还包括:绝缘子主体,该绝缘子主体形成在所述定子铁芯和所述线圈之间;以及延伸部,该延伸部在所述绝缘子主体和所述卡合部之间沿所述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延伸, 所述轴承包括凹部,该凹部在所述轴承的外周面端部向内径侧凹陷,且与所述延伸部卡合。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圆盘旋转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铁芯包括沿所述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层叠的第一板及第二板, 所述第一板包括: 层叠部,该层叠部沿所述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层叠于所述第二板;以及折弯部,该折弯部在所述层 叠部的内径侧从所述层叠部向所述第二板折弯,且与所述轴承的外周面接触。
13.一种圆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盘驱动装置具备:权利要求8所述的圆盘旋转用马达;以及对所述圆盘旋转用马达的驱动状态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圆盘旋转用马达以及具备该马达的圆盘驱动装置。圆盘旋转用马达具备轴承,该轴承在转轴的外径侧将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定子铁芯,该定子铁芯安装于轴承的外周面。定子铁芯包括沿转轴的延伸方向层叠后的第一板及第二板,第一板包括层叠部,该层叠部沿转轴的延伸方向层叠于第二板;以及折弯部,该折弯部在层叠部的内径侧从层叠部向第二板折弯,且与轴承的外周面接触。
文档编号H02K5/16GK202930024SQ20122054524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5日
发明者田端真, 安部享, 西方俊之 申请人:美蓓亚株式会社, 美蓓亚马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