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马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311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混合式马达结构,特别是一种单转子单定子结构的马达,其具有多个绕阻及对应的多个磁铁组,且能同时提供低速高扭力及宽广转速域的混合式径向马达结构及混合式轴向马达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由于电动车之轮内驱动马达或一体式启动发电机(IntegratedStarterGenerator,ISG)等等许多应用上有体积及重量的限制,又需要满足低速高扭力及并能同时兼顾宽广转速域的需求,故马达的设计上受到了很大的考验。而公知技艺之马达由于设计上的缺失,使其难以在上述的限制之下达到低速高扭力及并能同时兼顾宽广转速域的需求。请参阅图1,其为公知技艺之马达之动力输出特性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曲线A的扭力要提高且同时要保有一定的转速域时,则会变成曲线B,而由曲线A之最大功率点为P1,曲线B之最大功率点为P2,而最大功率点为转速(rpm)乘以扭力(Nm)。因此,由上述可知,在曲线B之最大功率点P2之转速及扭力均大于在曲线A之最大功率点P1之转速及扭力的情况下,曲线B之最大功率点P2会远大于曲线A之最大功率点P1,故公知技艺之马达功率增加的需求大于扭力的线性增加。也就是说,为了要提供高扭力,公知技艺之马达需要大幅增加功率,而在体积及重量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公知技艺之马达要大幅提高功率的难度极高。中国台湾专利公开第TW201301717号揭露一种电磁变速马达,其高低速区可用电磁变速切换,使马达能于低速切换至高扭力模式、高速切换至高功率模式,利用变极电路使线圈达到全时应用,借此达到低速高扭力及并能同时兼顾宽广转速域的需求。然而,此前案需要利用机构致动元件达成,故其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美国专利第US7569970号揭露一种具有多转子的马达,其利用液压控制双转子相对相位角,借以控制磁通强弱,达到高、低速不同模式,借此达到低速高扭力及并能同时兼顾宽广转速域的需求。然而,此前案需要于旋转动态下维持可变角度,故其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TW521710号揭露一种电助动力之模块化轮毂,此前案能以双转子、双定子同极同相的方式做转子驱动,借此达到低速高扭力及并能同时兼顾宽广转速域的需求。然而,此前案需要利用双转子及双定子来达成,因此较难以兼顾体积及重量的限制,且其结构较为复杂且成本较高。因此,如何提出一种马达,能够有效改善公知技艺之马达结构复杂、成本过高及无法在体积及重量限制的情况下达到低速高扭力及宽广转速域的情况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公知技艺之问题,本发明之其中一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混合式马达结构,以解决公知技艺之马达结构复杂、成本过高及无法在体积及重量限制的情况下达到低速高扭力及宽广转速域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式马达结构,其包含有:一定子,包含多个定子齿;一转子,与该定子成径向设置;一第一线圈,绕设于该些定子齿上;一第一磁铁,包含多个第一磁铁块,该些第一磁铁块对应于该第一线圈而设置于该转子之周围,该第一磁铁与该第一线圈组成一第一槽极配;一第二线圈,绕设于该些定子齿上;以及一第二磁铁,包含多个第二磁铁块,该些第二磁铁块对应于该第二线圈而设置于该转子之周围,该第二磁铁与该第二线圈组成一第二槽极配。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些定子齿设置于该定子的内侧表面或外侧表面。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第一线圈的极对数为一对,而该第二线圈的极对数为该第一线圈的极对数之大于一的整数倍。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第一线圈的极对数大于一对,而该第二线圈的极对数为该第一线圈的极对数之大于一的整数倍。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第二线圈的极对数等于该第二磁铁组的极对数。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第一线圈的极对数与该第一磁铁组的极对数的总和等于该定子齿的数量。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第二线圈包含多个子线圈,该些子线圈绕设于该些定子齿上,且以串联的方式连结。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第二线圈包含多个子线圈,该些子线圈绕设于该些定子齿上,任何一个该子线圈与其对应侧的该子线圈串联,以形成一子线圈组,使该第二线圈包含多个该子线圈组。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些子线圈组之间为串联。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些子线圈组之间为并联。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第二线圈包含多个子线圈组,各个该子线圈组包含多个子线圈,该些子线圈绕设于该些定子齿上,各个该子线圈组中之该些子线圈彼此串联,该些子线圈组彼此连结。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各个该子线圈组中之该些子线圈的数量等于该第二线圈之极对数之大于一的因数。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些子线圈等间隔地或接近等间隔地分布于该定子之圆周之机械角之0~360度上或第一线圈之磁场之电气角之0~360度上。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第二线圈包含多个子线圈组,各个该子线圈组包含多个子线圈,该些子线圈绕设于该些定子齿上,各个该子线圈组中之该些子线圈彼此串联,该些子线圈组彼此连结。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各个该子线圈组中之该些子线圈的数量等于该第二线圈之极对数之大于一的因数。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些子线圈等间隔地或接近等间隔地分布于该第一线圈之磁场之电气角之0~360度上。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些子线圈组之间为串联。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些子线圈组之间为并联。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第二线圈的极对数为该各个该子线圈组中之该些子线圈的数量的整数倍。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第二线圈的极对数为该各个该子线圈组中之该些子线圈的数量的整数倍。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以轴向方向视之,该第一线圈及该第二线圈之两者之布设范围均涵盖该定子之线圈设置面。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以轴向方向视之,该第一线圈之布设范围涵盖该定子之线圈设置面,而该第二线圈之布设范围未涵盖该定子之线圈设置面。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以轴向方向视之,该第二线圈之布设范围涵盖该定子之线圈设置面,而该第一线圈之布设范围未涵盖该定子之线圈设置面。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以轴向方向视之,该第一线圈及该第二线圈之两者之布设范围均未涵盖该定子之线圈设置面。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定子由硅钢片叠合而成或由软磁性复合材料构成或同时包含叠合之硅钢片及软磁性复合材料。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混合式马达结构,其包含有:一定子,包含多个定子齿;一转子,与该定子成轴向设置;一第一线圈,绕设于该些定子齿上;一第一磁铁,包含多个第一磁铁块,该些第一磁铁块对应于该第一线圈而设置于该转子上,该第一磁铁与该第一线圈组成一第一槽极配;一第二线圈,绕设于该些定子齿上;以及一第二磁铁,包含多个第二磁铁块,该些第二磁铁块对应于该第二线圈而设置于该转子上,该第二磁铁与该第二线圈组成一第二槽极配。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转子更包含一转子背铁,该第一磁铁及该第二磁铁设置于该转子背铁之上。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第一磁铁设置于该转子背铁上之径向方向的外侧,该第二磁铁设置于该转子背铁上之径向方向的内侧。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第一磁铁设置于该转子背铁上之径向方向的内侧,该第二磁铁设置于该转子背铁上之径向方向的外侧。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些定子齿设置于该定子的下侧表面,并朝在该转子设置。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第一线圈的极对数为一对,而该第二线圈的极对数为该第一线圈的极对数之大于一的整数倍。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第一线圈的极对数大于一对,而该第二线圈的极对数为该第一线圈的极对数之大于一的整数倍。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第二线圈的极对数等于该第二磁铁组的极对数。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第一线圈的极对数与该第一磁铁组的极对数的总和等于该定子齿的数量。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第二线圈包含多个子线圈,该些子线圈绕设于该些定子齿上,且以串联的方式连结。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第二线圈包含多个子线圈,该些子线圈绕设于该些定子齿上,任何一个该子线圈与其对应侧的该子线圈串联,以形成一子线圈组,使该第二线圈包含多个该子线圈组。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些子线圈组之间为串联。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些子线圈组之间为并联。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第二线圈包含多个子线圈组,各个该子线圈组包含多个子线圈,该些子线圈绕设于该些定子齿上,各个该子线圈组中之该些子线圈彼此串联,该些子线圈组彼此连结。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各个该子线圈组中之该些子线圈的数量等于该第二线圈之极对数之大于一的因数。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些子线圈等间隔地或接近等间隔地分布于该定子之圆周之机械角之0~360度上或该第一线圈之磁场之电气角之0~360度上。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第二线圈包含多个子线圈组,各个该子线圈组包含多个子线圈,该些子线圈绕设于该些定子齿上,各个该子线圈组中之该些子线圈彼此串联,该些子线圈组彼此连结。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各个该子线圈组中之该些子线圈的数量等于该第二线圈之极对数之大于一的因数。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些子线圈等间隔地或接近等间隔地分布于该第一线圈之磁场之电气角之0~360度上。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些子线圈组之间为串联。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些子线圈组之间为并联。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第二线圈的极对数为该各个该子线圈组中之该些子线圈的数量的整数倍。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第二线圈的极对数为该各个该子线圈组中之该些子线圈的数量的整数倍。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以径向方向视之,该第一线圈及该第二线圈之两者之布设范围均涵盖该定子之线圈设置面。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以径向方向视之,该第一线圈之布设范围涵盖该定子之线圈设置面,而该第二线圈之布设范围未涵盖该定子之线圈设置面。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以径向方向视之,该第二线圈之布设范围涵盖该定子之线圈设置面,而该第一线圈之布设范围未涵盖该定子之线圈设置面。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以径向方向视之,该第一线圈及该第二线圈之两者之布设范围未涵盖该定子之线圈设置面。上述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中该定子由硅钢片叠合而成或由软磁性复合材料构成或同时包含叠合之硅钢片及软磁性复合材料。承上所述,依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其可具有一或多个下述优点:(1)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一实施例在定子上同时设置二组线圈,并在转子上同时设置对应的二组磁铁组,故可视情况地针对二组线圈分别进行激磁,借以组成分别具有高扭力及高功率特性的二组槽极配,故能达到低速高扭力及并能同时兼顾宽广转速域的需求。(2)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一实施例利用特殊的线圈配置来使多组线圈间的磁通链结降到最低,使多组线圈可以更容易独立地被驱动,故可以使马达的效能达到最佳化。(3)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可以不全然用弱磁来增加转速域,因此效率高且转速域延伸更大。(4)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可以通过单转子及单定子的架构来实现,因此体积小、重量轻、结构较为简单且成本更低。(5)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可以在不提高整体功率的前提下达到低速高扭力,因此即使应用上有空间及重量的限制,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仍然可以发挥极佳的效能,故很适合应用于电动车之轮内驱动马达或一体式启动发电机(IntegratedStarterGenerator,ISG)等等具有空间及重量限制的应用。(6)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可以通过径向马达、轴向马达等等多种形式实现,故其应用范围极为广泛。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技艺之马达之动力输出特性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第一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第二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第三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第四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第五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第六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第七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第八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第九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第十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第十一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第十二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第十三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第十四示意图;图16为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第十五示意图;图17为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第十六示意图;图18为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第二实施例之第一示意图;图19为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第二实施例之第二示意图;图20为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第二实施例之第三示意图;图21为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第二实施例之第四示意图;图22为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第二实施例之第五示意图;图23为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第二实施例之第六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混合式径向马达11、21定子11a定子上组件11b定子下组件111、211定子齿1111齿靴12、22转子221转子背铁13、23第一线圈14、24第二线圈15、25第一磁铁组151、151’、251、251’第一磁铁块16、26第二磁铁组161、161’、261、261’第二磁铁块混合式轴向马达2A、B、A’、B’曲线P1、P2、P1’、P2’最大功率点S1-S6子线圈SG1-SG2子线圈组AR1-AR3箭头AD轴向方向DD径向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实施例,为了清楚与方便附图说明之故,附图中的各部件在尺寸与比例上可能会被夸大或缩小地呈现,为使便于理解,下述实施例中之相同元件以相同之符号标示来说明。请参阅图2~4,其为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第一示意图、第二示意图及第三示意图,本实施例通过径向马达实现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概念。如图所示,混合式径向马达1可包含定子11、转子12、第一线圈13、第一磁铁组15、第二线圈14及第二磁铁组16。如图2所示,定子11与转子12可成径向设置,定子11可包含多个定子齿111,定子齿111可设置于定子11的内侧表面或外侧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定子齿111设置于定子11的内侧表面,定子11可为组合式,对应于高磁极时,其可由较薄之硅钢片叠合而成或由软磁性复合材料(SMC)构成或同时包含叠合之薄硅钢片及软磁性复合材料。如图3所示,第一线圈13及第二线圈14可分别绕设于该些定子齿111。如图4所示,第一磁铁组15可包含多个第一磁铁块151、151’第一磁铁块151及第一磁铁块151’分别代表不同的磁极,该些第一磁铁块151、151’可等间隔地或接近等间隔地设置于转子12之周围,并与第一线圈13相对应,其中,第一磁铁组15与第一线圈13可组成第一槽极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铁组15与第一线圈13组成的第一槽极配可具备高扭力特性。第二磁铁组16可包含多个第二磁铁块161、161’,第二磁铁块161及第二磁铁块161’分别代表不同的磁极,该些第二磁铁块161、161’可等间隔地或接近等间隔地设置于转子12之周围,并与第二线圈14相对应,其中,第二磁铁组16与第二线圈14可组成第二槽极配,第二线圈14的极对数可等于第二磁铁组16的极对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磁铁组16与第二线圈14组成的第二槽极配可具备高功率特性。当然,上述的设置仅为举例,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之混合式径向马达1同时具备有二组特性不同的槽极配,其中,第一槽极配具备高扭力特性,故适合在低速时产生高扭力;相反的,第二槽极配具备高功率特性,故适合在高速时产生高功率。因此,在实施操作时,可依操作转速域的不同来决定同时或个别激磁第一线圈13及第二线圈14以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于低速时,可同时激磁第一线圈13和第二线圈14,以增加输出扭力。于转速高时,则只维持激磁第二线圈14,但需要增加功率时,第一线圈13的激磁可以用分时方式进行,只于第一线圈13反电动势低时注入电流。当然,上述的设置仅为举例,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5,其为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第四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本实施例将二组不同的磁铁组同时设置在转子12上,其中,第一磁铁组15可由多个第一磁铁块151、151’组成,第一磁铁块151及第一磁铁块151’分别代表不同的磁极,而该些第一磁铁块151、151’可等间隔地或接近等间隔地设置于转子12之下半部之周围;而第二磁铁组16可由多个第二磁铁块161、161’所组成,而第二磁铁块161及第二磁铁块161’分别代表不同的磁极,而该些第二磁铁块161、161’可等间隔地或接近等间隔地设置于转子12之上半部之周围。当然,上述的设置仅为举例,磁铁块之设置可依实际应用的需求改变,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6及图7,其为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第五示意图及第六示意图。图6及图7例示了本实施例之定子之剖面图。本实施例中将二组不同的绕组同时设置在定子11之定子齿111上,故定子11可针对不同的应用有不同的设计。如图6及图7所示,定子11可由定子上组件11a及定子下组件11b构成,定子上组件11a对应于第二磁铁组16,定子上组件11a之定子齿111面对第二磁铁组16的部份可设置有齿靴1111;相反的,如图7所示,定子下组件11b对应于第一磁铁组15,定子下组件11b之定子齿111面对第一磁铁组15的部份则可以不设置有齿靴1111。当然,上述的设置仅为举例,定子齿之齿靴可以随着不同的应用而变化,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另外,根据磁铁组在转子12上不同的布设状况,线圈的布设范围也可以有不同的变化,只要能涵盖对应的磁铁组即可。请参阅图8、图9及图10,其为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第七示意图、第八示意图及第九示意图。如图8所示,以图中轴向方向AD视之,第一线圈13及第二线圈14之两者之布设范围可均涵盖定子11之线圈设置面。在另一较佳的实际例中,如图9所示,以图中轴向方向AD视之,第一线圈13之布设范围可涵盖定子11之线圈设置面,而第二线圈14之布设范围可未涵盖定子11之线圈设置面;在另一较佳的实际例中,第二线圈14之布设范围可涵盖定子11之线圈设置面,而第一线圈13之布设范围可未涵盖定子11之线圈设置面。在另一较佳的实际例中,如图10所示,以图中轴向方向AD视之,第一线圈13及第二线圈14之两者之布设范围可均未涵盖定子11之线圈设置面。当然,上述的设置仅为举例,线圈的布设范围可依实际应用的需求改变,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请参阅第11及12图,其为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第十示意图及第十一示意图。图11及图12例示了本实施例的三相线圈之绕线之示意图。由于本发明所提出的电机架构之定子具有多个线圈,因此,如此通过合适的磁极关系,使多个线圈之间的磁通链结能够降到最低也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如此则可以维持马达驱动时良好的独立性,进而达到精准的马达控制,使操控时能够同时对不同的三相线圈进行控制。如图11分别例示了本实施例第一线圈13之U相、V相及W相的绕线方式,其极对数为1。如图12分别例示了本实施例第二线圈14之U相、V相及W相的绕线方式,其极对数为4,故第二线圈14之极对数为第一线圈13之极对数的4倍。也就是说,在第一线圈13的极对数等于1时,第二线圈14之极对数需要为第一线圈13的极对数之大于1的整数倍,即:第一线圈之极对数=1第二线圈之极对数=n(n>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圈13的极对数与第一磁铁组15的极对数的总和可等于定子11之定子齿111的数量,如此也可有效地减少线圈之间的磁通链结。而在其它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线圈13的极对数可大于1,同样的,第二线圈14之极对数需要为第一线圈13的极对数之大于1的整数倍,即:第一线圈之极对数=q(q>1)第二线圈之极对数=nq(n>1)在其它较佳的实际例中,第一线圈13的极对数及第二线圈14的极对数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配置,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通过上述的设置,可使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多个线圈之间的磁通链结降低,如此则可以维持马达驱动时良好的独立性,进而达到精准的马达控制,以提供更佳的效能。当然,上述的设置仅为举例,线圈的绕线可依实际应用的需求改变,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13、图14及图15,其为本发明之混合式马达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第十二示意图、第十三示意图及第十四示意图。图13、图14及图15例示了本实施例较佳的线圈配置。如同上述,为了维持马达驱动时良好的独立性,进而达到精准的马达控制,使操控时能够同时对不同的三相线圈进行控制,使多个线圈之间的磁通链结降到最低变的极为重要,而本实施例通过子线圈的特殊串联并联关系可进一步降低多个线圈之间的磁通链结,本实施例中举例说明了数种较佳的方式。如图13所示,第一线圈13的极对数为1,第二线圈14之极对数为4,第二线圈14可为三相线圈,即U相、V相及W相,这里以第二线圈14之U相为例,其可包含多个子线圈S1-S4,该些子线圈S1-S4可绕设于定子11上,任何一个子线圈可与其对应侧的子线圈串联,以形成一子线圈组,使第二线圈14包含多个子线圈组SG1-SG2,该些子线圈组SG1-SG2之间可为并联。如图所示,第二线圈14包含4个子线圈S1-S4,子线圈S1与对应侧的子线圈S3串联形成一个子线圈组SG1,子线圈S2与对应侧的子线圈S4串联形成一个子线圈组SG2,子线圈组SG1与子线圈组SG2并联,图中箭头AR1所示之定子圆周方向为机械角0~360度。当然,子线圈组SG1与子线圈组SG2也可以是以串联的方式连结。当然,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该些子线圈S1-S4也可直接串联。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线圈13的极对数等于q(q为大于1的整数),第二线圈14之极对数为nq(n为大于1的整数)。如图14所示,第一线圈13的极对数为q(q为大于1的整数),第二线圈14之极对数为4q,第二线圈14可为三相线圈,即U相、V相及W相,这里以第二线圈14之U相为例,其可包含多个子线圈S1-S4,该些子线圈S1-S4可绕设于定子11上,任何一个子线圈可与其对应侧的子线圈串联,以形成一子线圈组,使第二线圈14包含多个子线圈组SG1-SG2,该些子线圈组SG1-SG2之间可为并联。如图所示,第二线圈14包含4个子线圈S1-S4,子线圈S1与对应侧的子线圈S3串联形成一个子线圈组SG1,子线圈S2与对应侧的子线圈S4串联形成一个子线圈组SG2,子线圈组SG1与子线圈组SG2并联。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图中箭头AR2所示之定子圆周方向为第一线圈13磁场之电气角0-360度。同样的,该些子线圈S1-S4也可直接串联。如图15所示,第一线圈13的极对数为1,第二线圈14之极对数为6,第二线圈14可为三相线圈,即U相、V相及W相,这里以第二线圈14之U相为例,其可包含多个子线圈S1-S6,该些子线圈S1-S6可绕设于定子11上,使第二线圈14包含多个子线圈组SG1-SG2,该些子线圈组SG1-SG2之间可为并联,第二线圈14的极对数为各个子线圈组SG1-SG2之子线圈数量的整数倍。如图所示,第二线圈14包含6个子线圈S1-S6组成二个子线圈组SG1-SG2,子线圈S1、子线圈S3及子线圈S5串联形成一个子线圈组SG1,子线圈S2、子线圈S4及子线圈S6串联形成一个子线圈组SG2,子线圈组SG1与子线圈组SG2并联,图中箭头AR3所示之定子圆周方向为机械角0-360度。当然,子线圈组SG1与子线圈组SG2也可以是以串联的方式连结。当然,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该些子线圈S1-S6也可直接串联。通过上述的配置可使第二线圈14对第一线圈13产生的磁通链结降到最低,使马达驱动时能保持良好的独立性,进而达到精准的马达控制,使马达能够达到最佳的效能。综合上述,为了维持马达驱动时良好的独立性,进而达到精准的马达控制,本发明提出了子线圈的一个串并联的原则。当第一线圈13极对数q=1时,若第二线圈14有n个子线圈,其中n>1,至少有s种串联方式,而s为n不等于一的因数的数量,该因数的集合为A={n1,n2,…,ns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