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线外皮激光剥离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410725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线外皮激光剥离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 一种导线外皮激光剥离装置,包括可发出单束激光的激光发生器;能够将垂直入射的单束激光部分直接透射形成第一激光束、其余部分反射形成位述第一激光束两侧的第二激光束和第三激光束的半透镜,半透镜位于激光发生器的出光路径上且供单束激光垂直投射,该装置还包括位于半透镜两侧的分别用于改变第二激光束与第三激光束出光路径的两个反射镜组,第二激光束、第三激光束分别经两侧的反射镜组反射后与第一激光束相交汇形成一导线剥离区,这三束激光束两两相交形成的夹角之和为 360 °,待剥皮的导线沿其长度方向穿设通过导线剥离区,打开激光器即可完成对导线外皮的 360 °剥离,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剥皮质量高、经济效益好。
【专利说明】一种导线外皮激光剥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线外皮激光剥离装置,具体属于激光剥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电线头部剥皮的工序,历来都是采用机械方式,如专用的剥线钳或刀子等实现的。在批量大的生产线上,则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械剥线机。机械剥皮的共同点是剥皮的钳口直接与电线接触,对金属线芯会产生一定的挤压和切削力,因此极易损伤导线的金属线芯。
[0003]近几年激光剥线在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虽然激光剥线技术是剥线行业内的发展趋势,但在保证剥线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剥线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国内外仍没有较好的办法。如专利⑶103326217八中公开了一种激光剥线器,采用固定夹臂2的凹槽和导线夹臂4的凹槽来固定被剥导线,这种激光剥线器只能对导线的一面进行剥线,如需两面剥线的话,需重新安装导线,定位差、效率低。
[0004]又如现在大部分企业用的激光剥线器是双头激光剥线器,将需要切削的线固定于传输机构上,以一定速度传送到激光器,上下激光器同时切削,一次装夹即可实现导线双面切削,大大提高了剥线效率。但是这种剥线机需要两个激光器,增加了剥线成本,且容易造成激光剥线时电线距聚焦镜片最远的两点产生激光作用不到的“死点”,从而造成剥线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全方位无“死点”的导线外皮激光剥离装置。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线外皮激光剥离装置,用于对导线外皮进行剥离,所述激光剥线装置包括可发出单束激光的激光发生器;能够将垂直入射的单束激光部分直接透射形成第一激光束、其余部分反射形成向所述第一激光束两侧发散的第二激光束和第三激光束的半透镜,所述半透镜位于所述激光发生器的出光路径上且供所述单束激光垂直投射,所述激光剥离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半透镜两侧的分别用于改变所述第二激光束与所述第三激光束出光路径的两个反射镜组,所述第二激光束、所述第三激光束分别经两侧的所述反射镜组反射后与所述第一激光束相交汇形成一导线剥离区,所述第一激光束、经反射后的所述第二激光束及经反射后的所述第三激光束两两相交形成的夹角之和为360。,待剥皮的导线沿其长度方向穿设通过所述导线剥离区且所述第一激光束、所述第二激光束与所述第三激光束投射在所述导线的外侧周部上。
[0007]优选地,所述半透镜具有两个半透镜面,两个所述半透镜面相交形成一 90。的夹角。
[000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半透镜的两个所述半透镜面与所述激光发生器发出的所述单束激光的出光方向的夹角均为135°。
[0009]优选地,每个所述反射镜组均包括两个全反射镜。
[0010]进一步优选地,两个所述反射镜组分别为反射镜组一与反射镜组二,所述反射镜组一中包括第一全反射镜、第三全反射镜;所述反射镜组二中包括第二全反射镜、第四全反射镜,所述第一全反射镜、所述第二全反射镜与所述激光发生器发出的所述单束激光的出光方向均呈45。夹角;所述第三全反射镜、所述第四全反射镜与所述激光发生器发出的所述单束激光的出光方向均呈60。夹角。
[0011]更进一步优选地,经所述反射镜组一反射后的所述第二激光束、经所述反射镜组二反射后的所述第三激光束与所述第一激光束两两相交形成的夹角均为120。。
[001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3]本实用新型的导线外皮激光剥离装置,结构简单、只需通过一个激光发生器、一个半透镜以及两个反射镜组就能对导线进行全方位的剥线,成本低,而且不会损伤导线的金属线芯,质量高,能够做到全方位的剥离,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死点”的技术缺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附图1为专利⑶103326217 ^ 一种激光剥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线外皮激光剥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1、开关;10、待剥皮导线;11、导线剥离区;2、固定夹臂;3、聚光透镜;4、导线夹臂;5、弹簧;6、壳体;7、半透镜;81、第一全反射镜;82、第二全反射镜;83、第三全反射镜;84、第四全反射镜;91、第一激光束;92、第二激光束;93、第三激光束。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0018]参见图2所示的一种导线外皮激光剥离装置,用于对导线进行剥皮,该装置包括可产生单束激光的激光发生器、位于激光发生器出光路径上且供所述单束激光垂直投射的半透镜7。激光发生器发出的单束激光垂直射入半透镜7后,一部分直接穿设透过半透镜7形成出光路径不变的第一激光束91、其余部分经半透镜7反射后形成向第一激光束91两侧投射的第二激光束92和第三激光束93。
[0019]参见图2所示,该激光剥离装置还包括位于半透镜7两侧的用于改变第二激光束
92、第三激光束93出光路径的两个反射镜组,在本实施例中,这两个反射镜组分别为反射镜组一和反射镜组二。第二激光束92通过反射镜组一反射后及第三激光束93通过反射镜组二反射后与第一激光束91相交汇,且形成一导线剥离区11,这三条激光束两两相交形成的夹角之和为360。,待剥皮的导线10沿其长度方向穿设通过该导线剥离区11,并且第一激光束91、第二激光束92与第三激光束93投射在待剥皮导线10的外侧周部上,打开激光器,完成导线10的外皮的剥离。
[0020]参见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半透镜7具有两个半透镜面,这两个半透镜面相交形成一 90。的夹角,且这两个半透镜面与入射的单束激光的夹角均为135。。两个反射镜组中均包括两个全反射镜。在本实施例中,反射镜组一中包括第一全反射镜81、第三全反射镜83 ;反射镜组二中包括第二全反射镜82、第四全反射镜84。其中,第一全反射镜81、第二全反射镜82与激光发生器发出的单束激光的出光方向呈45。夹角;第三全反射镜83、第四全反射镜84与激光发生器发出的单束激光的出光方向均呈60。夹角,经过反射镜组一反射后的第二激光束92与经过反射镜组二反射后的第三激光束93与第一激光束91相交汇,形成一导线剥离区11,这三束激光束两两相交形成的夹角均为120。,待剥皮导线10沿其长度方向穿设通过该导线剥离区11,打开激光器,完成对导线10的外皮的剥离。
[00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导线外皮激光剥离装置,通过设置激光发生器、半透镜以及反射镜组,使得只需利用一个激光发生器即可完成对导线全方位的剥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剥皮质量高,经济效益好。
[0022]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导线外皮激光剥离装置,用于对导线外皮进行剥离,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剥线装置包括可发出单束激光的激光发生器;能够将垂直入射的单束激光部分直接透射形成第一激光束、其余部分反射形成向所述第一激光束两侧发散的第二激光束和第三激光束的半透镜,所述半透镜位于所述激光发生器的出光路径上且供所述单束激光垂直投射,所述激光剥离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半透镜两侧的分别用于改变所述第二激光束与所述第三激光束出光路径的两个反射镜组,所述第二激光束、所述第三激光束分别经两侧的所述反射镜组反射后与所述第一激光束相交汇形成一导线剥离区,所述第一激光束、经反射后的所述第二激光束及经反射后的所述第三激光束两两相交形成的夹角之和为360°,待剥皮的导线沿其长度方向穿设通过所述导线剥离区且所述第一激光束、所述第二激光束与所述第三激光束投射在所述导线的外侧周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外皮激光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镜具有两个半透镜面,两个所述半透镜面相交形成一 90°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线外皮激光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镜的两个所述半透镜面与所述激光发生器发出的所述单束激光的出光方向的夹角均为1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外皮激光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反射镜组均包括两个全反射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线外皮激光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反射镜组分别为反射镜组一与反射镜组二,所述反射镜组一中包括第一全反射镜、第三全反射镜;所述反射镜组二中包括第二全反射镜、第四全反射镜,所述第一全反射镜、所述第二全反射镜与所述激光发生器发出的所述单束激光的出光方向均呈45°夹角;所述第三全反射镜、所述第四全反射镜与所述激光发生器发出的所述单束激光的出光方向均呈60°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线外皮激光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经所述反射镜组一反射后的所述第二激光束、经所述反射镜组二反射后的所述第三激光束与所述第一激光束两两相交形成的夹角均为120°。
【文档编号】H02G1/12GK204130885SQ201420477923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2日
【发明者】杜秋, 王明娣, 孙立宁 申请人:苏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