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1236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透镜驱动马达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型照相机领域,公开了一种透镜驱动马达,从上至下依次由上盖1、具有内圈弹簧2和外圈弹簧3的上弹簧4、具有磁石5的外壳6、线圈7、载体8、垫圈9、具有内圈弹簧2和外圈弹簧3的下弹簧10以及下盖11组成,其中,线圈7固定套在载体8外部,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悬浮于外壳6内部,上弹簧4和下弹簧10的内圈弹簧2均固定于载体8上、外圈弹簧3均固定在外壳6和下盖11上;所述磁石5有两个,对称固定于所述外壳6下方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不影响马达驱动的前提下,将外壳内的磁石减少至两个,降低了透镜驱动马达的总体成本,同时减少了磁石的装配工艺。
【专利说明】
透镜驱动马达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型照相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透镜驱动马达。

【背景技术】
[0002]透镜驱动马达的外壳6下方内部通常具有对称设置的四个磁石5,如图1所示,该四个磁石5对线圈有一个磁力的作用,线圈套在载体外部,进而将磁石对线圈的磁力间接施加到载体上,给载体一个推力,同时上弹簧与下弹簧对载体也会有一个拉力的作用,通过控制该拉力与上述推力相等使得载体和线圈能够悬浮在外壳内部,以满足驱动的要求。
[0003]目前与微型照相机配套使用的透镜驱动马达成本较高,价格昂贵,如何在保证马达驱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让更多普通消费者能够消费得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想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实用新型目的:为了降低透镜驱动马达的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镜驱动马达,在不影响马达驱动的前提下,将外壳内的磁石减少至两个,降低了透镜驱动马达的总体成本,同时减少了磁石的装配工艺。
[0005]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马达,从上至下依次由上盖、具有内圈弹簧和外圈弹簧的上弹簧、具有磁石的外壳、线圈、载体、垫圈、具有内圈弹簧和外圈弹簧的下弹簧以及下盖组成,其中,线圈固定套在载体外部,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悬浮于外壳内部,上弹簧和下弹簧的内圈弹簧均固定于载体上、外圈弹簧均固定在外壳和下盖上;所述磁石有两个,对称固定于所述外壳下方内部。
[0006]优选地,所述两个磁石对称固定在外壳的一条对角线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磁石具有两个等腰直边、两个平行直边和一个圆弧边,所述两个等腰直边的下端相连,两个等腰直边的上端分别与两个平行直边的下端相连,两个平行直边的上端分别与圆弧边的两端相连。
[0008]进一步地,所述磁石还具有一个短直边,该短直边平行于圆弧边,且短直边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等腰直边的下端连接。
[0009]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透镜驱动马达的外壳内部对称设置了两个磁石,由于是对称设置,和现有技术中的四个磁石一样,磁石通过线圈施加到载体各部分的推力仍然是平衡的;由于磁石减少了一半,磁石通过线圈施加在载体上的推力也会减小一半,此时只要将上弹簧和下弹簧中的内圈弹簧对载体的拉力调节到与上述推力相等,既可以满足驱动要求,而内圈弹簧对载体的拉力只要通过对弹簧细丝的形状进行简单调节既可以实现,所以本实用新型在保证了驱动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减少磁石数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透镜驱动马达的成本,也因此减少了装配工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现有技术中具有四个磁石的外壳下方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透镜驱动马达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图2中具有两个磁石的外壳结构放大图;
[0013]图4为图2中上弹簧或下弹簧的结构放大图;
[0014]图5为现有技术中近似三角形的磁石结构示意图;
[0015]图6为现有技术中近似梯形的磁石结构示意图;
[0016]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近似三角形的磁石结构示意图;
[0017]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近似梯形的磁石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介绍。
[0019]如图2、图3和图4所示,透镜驱动马达从上至下依次由上盖1、上弹簧4、外壳6、线圈7、载体8、垫圈9、下弹簧10和下盖11组成,其中,线圈7套在载体8外部,与载体8作为一个整体结构置于外壳6内部下方,上弹簧4和下弹簧10都具有内圈弹簧2和外圈弹簧
3,且两者的外圈弹簧3均与外壳6和下盖11固定连接,对外壳6和下盖11有一个拉力作用,两者的内圈弹簧2均与载体8固定连接,对载体8有一个拉力的作用,通过这种连接方式,上弹簧4、外壳6、线圈7、载体8、垫圈9、下弹簧10和下盖11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上盖I再盖在该整体结构上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透镜驱动马达;外壳6内部边缘对称设置有两个相同的形状对称的磁石5,当给线圈7通电后会产生一个与磁石5的磁场相互排斥的磁场,进而两个磁石5对线圈7会有一个排斥力,磁石5即是通过对线圈7的排斥力作用间接地给载体8施加推力,当该推力与上述上弹簧4和下弹簧10的内圈弹簧2对载体8的拉力相等时,线圈7和载体8就能够悬浮于外壳6内部下方,满足本透镜驱动马达的驱动条件。
[0020]上述推力F1可以用下式计算出:
[0021]F^n^n^BIL
[0022]其中Ii1为磁石数量,n2为线圈圈数,B为磁场强度,I为电流大小,L为线圈切割长度。
[0023]上述内圈弹簧2对载体8的拉力F2=IifXAk^X2+ Ck^k2) *x3
[0024]其中Ic1为上弹簧系数;k2为下弹簧系数A1为上弹簧预压距离;X2为下弹簧预压距离;X3为马达移动距离(即载体8和线圈7的移动距离)。
[0025]从前述可知,若要满足驱动要求,磁石5通过线圈7施加在载体8上的推力要等于上弹簧4和下弹簧10中的内圈弹簧2对载体8的拉力,即F1要等于F2,由此能够推出F2中的马达移动距离X3的值,即马达移动了 X3的距离后保持平衡时,F1=Fy
[0026]本实施方式中将Ii1减半后F1也减半,相对来说,若要保证马达移动X3时仍能保持平衡,F2也要减半。由此可见,当磁石数量Ii1减半时,只需要将内圈弹簧2的弹力系数1、K2调低,以保证内圈弹簧2对载体8的拉力与此时磁石5对载体8的推力保持一致即可,而弹性系数可以通过简单调整弹簧细丝形状实现。
[0027]综上所述可知,只需通过对内圈弹簧2细丝的形状进行简单调整,就能够在保证马达驱动的前提下,通过减少磁石5数量降低透镜驱动马达的整体成本,同时也能减少磁石5安装工艺。
[0028]作为优选,将上述两个磁石5对称设置在外壳6的一条对角线上,因为现有技术中四个磁石5是对称设置在外壳6的两条对角线上的,只要拆卸掉其中过一条对角线上的两个磁石5,留下剩下一条对角线上的两个磁石5,然后辅以对内圈弹簧2形状的简单调整,就是本透镜驱动马达的方案,不需要对现有的透镜驱动马达进行过多改变,操作非常简便,成本低廉。
[0029]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两个磁石5的形状进行改进,现有技术中的磁石形状通常为近似等腰三角形(如图5)或近似等腰梯形(如图6),图中的S和N分别表示磁石5的南极和北极,两种形状的磁石的等腰直边(12)与弧形边(14)均是倒角连接,这种倒角的形状在加工时工装夹具均无法准确固定,加工成本高,难度大,精度低。本申请的发明人分别给近似等腰三角形和近似等腰梯形的磁石各增加两个对称的平行直边,以增加加工定位位置,提高产品加工精度,确保磁石磁能级方向不偏差。
[0030]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近似等腰三角形磁石的两个对称的等腰直边12的下端相连,上端分别与增加的两个平行直边13的下端连接,圆弧边14的两端分别与增加的两个平行直边13的上端连接。
[0031]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近似梯形磁石的一个短直边15与圆弧边14平行设置,短直边1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等腰直边12的下端连接,两个对称的等腰直边12的上端分别与增加的两个平行直边13的下端连接,圆弧边14的两端分别与增加的两个平行直边13的上端连接。
[0032]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透镜驱动马达,从上至下依次由上盖(I)、具有内圈弹簧(2)和外圈弹簧(3)的上弹簧(4)、具有磁石(5)的外壳(6)、线圈(7)、载体(8)、垫圈(9)、具有内圈弹簧(2)和外圈弹簧(3)的下弹簧(10)以及下盖(11)组成,其中,线圈(7)固定套在载体(8)外部,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悬浮于外壳(6)内部,上弹簧(4)和下弹簧(10)的内圈弹簧(2)均固定于载体(8)上、外圈弹簧(3)均固定在外壳(6)和下盖(1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石(5)有两个,对称固定于所述外壳(6)下方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磁石(5)对称固定在外壳(6)的一条对角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石(5)具有两个等腰直边(12)、两个平行直边(13)和一个圆弧边(14),所述两个等腰直边(12)的下端相连,两个等腰直边(12)的上端分别与两个平行直边(13)的下端相连,两个平行直边(13)的上端分别与圆弧边(14)的两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石(5)还具有一个短直边,该短直边(15)平行于圆弧边(14),且短直边(1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等腰直边(12)的下端连接。
【文档编号】H02K33/02GK204168104SQ201420519944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1日
【发明者】董怿, 罗俊 申请人:昆山威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