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及换流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19542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及换流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抑制故障电流的阻尼器拓扑电路。



背景技术:

电压源型换流器技术是一种以可关断器件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和脉宽调制(PWM)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换流技术。在低压应用场合,由IGBT构成的两电平换流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解决其换流器输出电压高频跃变,由此带来设备dv/dt应力大、系统损耗大、噪声高和电磁环境严酷等问题,三电平电压源换流器被提出,在电压等级和容量上扩展了电压源型换流器的应用场合。

随着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出现,多电平换流器在柔性直流输电领域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电压等级达到数百千伏,容量达到数千兆。

然而,所有的电压源型换流器都存在无法有效处理直流故障的固有缺陷,当直流侧发生短路故障时,即使换流器已经闭锁,交流电源仍可以通过IGBT的反并联二极管向短路点注入电流,构成续流通路,使故障切除困难。因此,如何解决或缓解电压源型换流器直流故障的问题,成为解决直流联网技术的发展的关键技术因素。

鉴于以上分析,本发明人从电压源型换流器的直流故障电流机理出发,提出抑制措施,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及换流器。本发明用于电压源型换流器,可以在换流器直流侧发生故障时,通过阻尼电阻的投入,降低换流器中功率半导体开关的电流应力,保护IGBT器件,在经济性和技术性上均有较好表现。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独立二极管D3、储能电容C1、阻尼电阻R1、避雷器DL、旁路开关K1、电源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第一开关模 块的正极和阻尼器拓扑电路的引出端x2相连,负极和第二开关模块的负极相连;第二开关模块T2的正极和阻尼器拓扑电路的引出端x1相连;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开关管T1及与开关管T1反向并联的续流二极管D1;第二开关模块包括开关管T2及与开关管T2反向并联的续流二极管D2;所述开关管T1的正极为第一开关模块的正极,开关管T1的负极为第一开关模块的负极,所述开关管T2的正极为第二开关模块的正极,开关管T2的负极为第二开关模块的负极;

所述独立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开关模块的正极相连,阴极和储能电容的一端相连,储能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开关模块的负极相连;所述阻尼电阻R1和避雷器DL并联后又并联在第一开关模块的正极和负极之间;所述旁路开关K1并联在阻尼器拓扑电路的x1端子和x2端子之间;所述电源系统从储能电容C1上获取能量,并向控制系统提供电源;所述控制系统通过发出控制信号给旁路开关K1、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控制阻尼器拓扑电路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阻尼器拓扑电路的工作状态为启动正向电流充电状态、双向电流流通状态、正向电流补能状态、故障电流阻尼状态或者故障旁路状态:

(1)启动正向电流充电状态:控制系统不发出控制信号,旁路开关K1断开,开关管T1和开关管T2也断开;正向电流流经续流二极管D2、储能电容C1和续流二极管D1,使储能电容C1通过独立二极管D3、续流二极管D1充电;(2)双向电流流通状态:控制系统控制开关管T1及开关管T2开通,使电流可以双向流通;正向电流流经开关管T2、续流二极管D1,反向电流流经开关管T1、续流二极管D2;

(3)正向电流补能状态:在正向电流下,控制系统控制开关管T1开通,开关管T2关断,使正向电流通过独立二极管D3、续流二极管D1为储能电容C1充电;

(4)故障电流阻尼状态:在阻尼器拓扑电路外部故障下,控制系统控制开关管T1及开关管T2关断,故障电流流过续流二极管D2和阻尼电阻R1,以抑制故障电流;

(5)故障旁路状态:当阻尼器拓扑电路内部故障时,控制系统控制旁路开关K1开通,以将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切除。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管T1和开关管T2均为IGBT、IGCT、GTO或MOSFET。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为双向晶闸管。

进一步的,所述旁路开关K1具有合闸后机械保持功能,在断电后旁路开关K1能够保持合闸状态。

本发明采取第二种技术方案为:如上述的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发出控制信号,使所述的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工作在以下五种工作状态中的一种:

(1)启动正向电流充电状态:控制系统不发出控制信号,旁路开关K1断开,开关管T1和开关管T2也断开;正向电流流经续流二极管D2、储能电容C1和续流二极管D1,使储能电容C1通过独立二极管D3、续流二极管D1充电;(2)双向电流流通状态:控制系统控制开关管T1及开关管T2开通,使电流可以双向流通;正向电流流经开关管T2、续流二极管D1,反向电流流经开关管T1、续流二极管D2;

(3)正向电流补能状态:在正向电流下,控制系统控制开关管T1开通,开关管T2关断,使正向电流通过独立二极管D3、续流二极管D1为储能电容C1充电;

(4)故障电流阻尼状态:在阻尼器拓扑电路外部故障下,控制系统控制开关管T1及开关管T2关断,故障电流流过续流二极管D2和阻尼电阻R1,以抑制故障电流;

(5)故障旁路状态:当阻尼器拓扑电路内部故障时,控制系统控制旁路开关K1开通,以将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切除。

本发明采取第三种技术方案为:桥臂阻尼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包括上桥臂和下桥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桥臂和下桥臂均包括至少一个如上述的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

进一步的,上桥臂和下桥臂均包括相互级联的至少两个半桥连接的换流器模块单元;所述上桥臂中的换流器模块单元同向连接,所述下桥臂中的换流器模块单元也同向连接;上桥臂中第一个换流器模块单元的第一引出端为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正极点P,下桥臂中最后一个换流器模块单元的第二引出端为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负极点N;所述正极点P和负极点N均用于接入直流网络中;所述上桥臂中最后一个换流器模块单元的第二引出端与下桥臂中第一个换流器模块单元的第一引出端相互连接,所述连接点为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交流端点,用以接入交流网络中。

进一步的,所述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为模块单元型式,并和所述换流器模块单元结构兼容。可利用换流器模块单元的位置进行安装。

本发明采取第四种技术方案为:阻尼型两电平换流器,包括相单元,所述相单元包括级联的开关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开关模块串联的至少一个上述的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直流电容与开关模块之间也串联有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

本发明采取第五种技术方案为:阻尼型多电平换流器,包括相单元,所述相单元包括级串联的至少一个上述的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

本发明采取第六种技术方案为:如上述所述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检测并判断是否发生直流侧短路故障;

(2)如果判断故障发生,则对串联在所述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所有所述的开关模块施加关断信号;

(3)故障电流衰减完毕后恢复系统运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的阻尼器拓扑电路,在电压源型换流器直流故障时,限制了短路电流峰值,有效的保护开关模块器件和电容安全;

(2)所述阻尼器拓扑电路可迅速衰减直流故障电流,有利于快速清除故障,恢复换流器运行;

(3)所述阻尼器拓扑电路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构成的多端直流系统中,能快速的、有效的抑制直流短路电流、阻尼电流振荡,既能更好的保护设备安全,又能大大缩短故障电流衰减时间、从而缩短直流停运时间,进一步的,最大程度减小停运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系统失稳风险;

(4)所述阻尼器拓扑电路具有自取能功能,可灵活的串联于换流器的任意位置,且控制灵活,独立性好,不降低原有系统的可靠性,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结构;

图2是本发明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预充电工况图;

图3是本发明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正常通流工况图;

图4是本发明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阻尼电阻投入工况图;

图5是本发明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补能工况图;

图6是本发明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旁路工况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独立二极管D3、储能电容C1、阻尼电阻R1、避雷器DL、旁路开关K1、电源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正极和阻尼器拓扑电路的引出端x2相连,负极和第二开关模块的负极相连;第二开关模块T2的正极和阻尼器拓扑电路的引出端x1相连;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开关管T1及与开关管T1反向并联的续流二极管D1;第二开关模块包括开关管T2及与开关管T2反向并联的续流二极管D2;所述开关管T1的正极为第一开关模块的正极,开关管T1的负极为第一开关模块的负极,所述开关管T2的正极为第二开关模块的正极,开关管T2的负极为第二开关模块的负极;所述独立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开关模块的正极相连,阴极和储能电容的一端相连,储能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开关模块的负极相连;所述阻尼电阻R1和避雷器DL并联后又并联在第一开关模块的正极和负极之间;所述旁路开关K1并联在阻尼器拓扑电路的x1端子和x2端子之间;所述电源系统从储能电容C1上获取能量,并向控制系统提供电源;所述控制系统通过发出控制信号给旁路开关K1、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控制阻尼器拓扑电路的工作状态。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阻尼器拓扑电路的工作状态为启动正向电流充电状态、双向电流流通状态、正向电流补能状态、故障电流阻尼状态或者故障旁路状态;(1)启动正向电流充电状态:控制系统不发出控制信号,旁路开关K1断开,开关管T1和开关管T2也断开;正向电流流经续流二极管D2、储能电容C1和续流二极管D1,使储能电容C1通过独立二极管D3、续流二极管D1充电;此时阻尼 器电源系统、控制系统没启动;(2)双向电流流通状态:控制系统控制开关管T1及开关管T2开通,使电流可以双向流通;正向电流流经开关管T2、续流二极管D1,反向电流流经开关管T1、续流二极管D2;(3)正向电流补能状态:在正向电流下,控制系统控制开关管T1开通,开关管T2关断,使正向电流通过独立二极管D3、续流二极管D1为储能电容C1充电;(4)故障电流阻尼状态:在阻尼器拓扑电路外部故障下,控制系统控制开关管T1及开关管T2关断,故障电流流过续流二极管D2和阻尼电阻R1,以抑制故障电流;(5)故障旁路状态:当阻尼器拓扑电路内部故障时,控制系统控制旁路开关K1开通,以将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切除。所述开关管T1和开关管T2均为IGBT、IGCT、GTO或MOSFET。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为双向晶闸管。所述旁路开关K1具有合闸后机械保持功能,在断电后旁路开关K1能够保持合闸状态。

如图1所示,包括2个开关模块,1个独立二极管D3,1个储能电容C1,1个阻尼电阻R1,1个避雷器DL,1个旁路开关K1,以及电源系统和控制系统,其中开关模块T1的正极和阻尼器拓扑电路的引出端x2相连,负极和开关模块T2的负极相连,T2的正极和阻尼器拓扑电路的引出端x1相连;独立二极管D3的阳极和开关模块T2的正极相连,阴极和储能电容C1的一端相连,储能电容C1的另一端与开关模块T1的负极相连;阻尼电阻R1和避雷器DL并联连接,并再与开关模块T1并联;旁路开关K1并联在阻尼器拓扑电路的x1端子和x2端子之间;电源系统从储能电容上获取能量,向控制系统提供电源;控制系统控制阻尼器拓扑电路的工作状态。

实施例2

本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的控制方法,所述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同实施例1,不再详述;控制系统发出控制信号,使所述的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工作在以下五种工作状态中的一种:

(1)启动正向电流充电状态:控制系统不发出控制信号,旁路开关K1断开,开关管T1和开关管T2也断开;正向电流流经续流二极管D2、储能电容C1和续流二极管D1,使储能电容C1通过独立二极管D3、续流二极管D1充电;,参见图2;

(2)双向电流流通状态:控制系统控制开关管T1及开关管T2开通,使电流可以双向流通;正向电流流经开关管T2、续流二极管D1,反向电流流经开关 管T1、续流二极管D2,参见图3;

(3)正向电流补能状态:在正向电流下,控制系统控制开关管T1开通,开关管T2关断,使正向电流通过独立二极管D3、续流二极管D1为储能电容C1充电,参见图4;

(4)故障电流阻尼状态:在阻尼器拓扑电路外部故障下,控制系统控制开关管T1及开关管T2关断,故障电流流过续流二极管D2和阻尼电阻R1,以抑制故障电流,参见图5;

(5)故障旁路状态:当阻尼器拓扑电路内部故障时,控制系统控制旁路开关K1开通,以将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切除,参见图6。

实施例3

参见图7,本桥臂阻尼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包括上桥臂和下桥臂;所述上桥臂和下桥臂均包括至少一个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所述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同实施例1,不再详述。

作为优选方案,上桥臂和下桥臂均包括相互级联的至少两个半桥连接的换流器模块单元;所述上桥臂中的换流器模块单元同向连接,所述下桥臂中的换流器模块单元也同向连接;上桥臂中第一个换流器模块单元的第一引出端为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正极点P,下桥臂中最后一个换流器模块单元的第二引出端为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负极点N;所述正极点P和负极点N均用于接入直流网络中;所述上桥臂中最后一个换流器模块单元的第二引出端与下桥臂中第一个换流器模块单元的第一引出端相互连接,所述连接点为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交流端点,用以接入交流网络中。所述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为模块单元型式,并和所述换流器模块单元结构兼容。可利用换流器模块单元的位置进行安装。

上、下桥臂中包含的换流器模块单元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各换流器模块单元的具体电路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SM1-SMn为换流器模块单元,X为阻尼器拓扑电路。在发生直流侧短路故障时,对串联在所述换流器中的所有阻尼器拓扑电路的开关模块施加关断信号,迅速衰减故障电流;并在故障电流衰减完毕后恢复系统运行。

实施例4

参见图8,本阻尼型两电平换流器,包括相单元,所述相单元包括级联的开关模块;还包括与开关模块串联的至少一个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所述 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同实施例1,不再详述。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直流电容与开关模块之间也串联有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阻尼器拓扑电路可以串入桥臂或直流电容回路。其中X为阻尼器拓扑电路。在发生直流侧短路故障时,对串联在所述换流器中的所有阻尼器拓扑电路的开关模块施加关断信号,迅速衰减故障电流;并在故障电流衰减完毕后恢复系统运行。

实施例5

参见图9,本阻尼型多电平换流器,包括相单元,所述相单元包括级串联的至少一个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所述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同实施例1,不再详述。阻尼器拓扑电路可以串入相单元中。其中X为阻尼器拓扑电路。在发生直流侧短路故障时,对串联在所述换流器中的所有阻尼器拓扑电路的开关模块施加关断信号,迅速衰减故障电流;并在故障电流衰减完毕后恢复系统运行。

实施例6

本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保护方法,包括步骤:(1)检测并判断是否发生直流侧短路故障;(2)如果判断故障发生,则对串联在所述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所有所述的开关模块施加关断信号;(3)故障电流衰减完毕后恢复系统运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保护方法同实施例5,不再详述。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