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8879阅读:97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是为将日常生活中各种动能转化为电能而设计的,属于能源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生产或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运动产生的动能比比皆是,如车轮运动产生动能,物品自上而下运动产生动能,甚至连走路也产生动能,由物体运动产生的动能的情形举不胜举;这些动能大多被白白地浪费掉了,如果能将这些动能转化为电能,并收集利用,将会为人类创造不可胜数的财富;本发明提供的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方案的具体做法是:如图1所示的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是由支承体系1、发电体系2与蓄电装置3组成的;发电体系2与蓄电装置3全部安装在支承体系1中;其中,支承体系1矩形的箱体部件,是由上压板11、竖壁板12、底板13、中间承压板14、竖向支承板15与弹簧16组成的;上压板11通过弹簧16支承在承压板14上;承压板14四周支承在竖壁板12上中间通过竖向支承板15支承在底板13上;发电体系2是由磁力棒21与线圈22组成的;磁力棒21顶端与上压板11连接,下端悬空,穿过弹簧16、中间承压板14进入线圈的中间空隙中。

上压板11是板状部件,优先推荐采用金属与陶瓷复合板制成,金属板在上,绝缘陶瓷板在下;上压板11的中间部位与弹簧16、磁力棒21垂直且绝缘固结;上压板11四周与竖壁板12之间不发生接触。

竖壁板12是板状部件,优先推荐采用金属与陶瓷复合板制成,金属板在外,绝缘陶瓷板在内;竖壁板12设置在发电体系2和蓄电装置3周围设置;竖壁板12下部与底板13垂直固结,上部与上压板11垂直不相交,中间与中间承压板14的四周垂直且固结;连接线圈22与蓄电装置3的电线穿过发电体系2与蓄电装置3之间的竖壁板12,连接蓄电装置3。

底板13是板状部件,优先推荐采用金属与陶瓷复合板制成,金属板在外,绝缘陶瓷板在内;设置在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的底部;底板13上部设置着发电体系2与蓄电装置3;在发电体系2和蓄电装置3的四周,底板13与竖壁板12垂直固结;在线圈22之间,底板13与竖向支承板15垂直相交且固结;在磁力棒21垂直对应的正下方,底板13与线圈22的底端固结;连接线圈22与蓄电装置3的电线敷设在底板13上。

中间承压板14是板状部件,优先推荐采用金属与陶瓷复合板制成,金属板在下,绝缘陶瓷板在上;中间承压板14在在磁力棒21垂直对应的正下方有孔,孔径大于磁力棒21的直径2-4毫米;磁力棒21从中间承压板14的孔中垂直贯穿;中间承压板14的四周与竖壁板12垂直固结;在线圈22之间,中间承压板14的下方与竖向支承板15垂直相交且固结;在穿过磁力棒21的孔的周围,中间承压板14与弹簧16的下端固结。

竖向支承板15是板状部件,优先推荐采用金属与陶瓷复合板制成,金属板在中间,陶瓷绝缘板在两侧;竖向支承板15设置在线圈22之间,上端与中间承压板14垂直相交连接,下端与底板13垂直相交固结;两侧与竖壁板12垂直连接。

弹簧16是使磁力棒21在外力作用下作上下运动的部件;弹簧16上端与压板11垂直相交固结,下端与中间承压板14的孔的周围垂直相交连接;弹簧16的中间有磁力棒21穿过。

磁力棒21是运动时使线圈22产生电流的元件,优先推荐采用钢棒制成;磁力棒21上端与压板11垂直相交固结;磁力棒21下端悬空,穿过弹簧16、中间承压板14的孔,进入线圈22中间的孔中;当压板11在外力作用下,作向下运动时,压板11将弹簧16压缩,磁力棒21作向下的运动;当作用在压板11上的外力撤除,弹簧16将挺起,压板11带动磁力棒21作向上运动。

线圈22是用绝缘导线缠绕的电气元件;线圈22的下端固结在底板13上;线圈22中间有孔,磁力棒21在空中穿过;当磁力棒21在外力作用下作向上或向下运动时,线圈22中就产生感生电流;线圈22所产生的感生电流通过电线出入到蓄电装置3中被储存。

蓄电装置3是将线圈22传来的电流收集储存的装置;蓄电装置3与发电体系2相邻,位于底板13上部竖壁板12围成的空间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地动能转换成电能,有利于能源回收。

附图说明

图1 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示意图。

图中:1-支承体系;11-上压板;12-竖壁板;13-底板;14-中间承压板;15-竖向支承板;16-弹簧;2-发电体系;21-磁力棒;22-线圈;3-蓄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将如图1所示的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安装在鞋底,人们在走动过程中的动能就会被转化为电能被储存;当脚下落时,人体对上压板11产生压力,上压板11就会向下运动,带动磁力棒21向下运动,使线圈22受到切割磁力线的影响,线圈22就会产生感生电流;当脚被抬起,上压板11在弹簧16的挺起的作用下,作相对的向上运动,磁力棒21相对于线圈22作向上运动,又作切割磁力线运动,使线圈22中又产生感生电流;这些感生电流不断地被送往蓄电装置3被储存,人们走路时产生的动能就可以大部或全部转化为电能被储存。

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是由支承体系1、发电体系2与蓄电装置3组成的;发电体系2与蓄电装置3全部安装在支承体系1中;其中,支承体系1矩形的箱体部件,是由上压板11、竖壁板12、底板13、中间承压板14、竖向支承板15与弹簧16组成的;上压板11通过弹簧16支承在承压板14上;承压板14四周支承在竖壁板12上中间通过竖向支承板15支承在底板13上;发电体系2是由磁力棒21与线圈22组成的;磁力棒21顶端与上压板11连接,下端悬空,穿过弹簧16、中间承压板14进入线圈的中间空隙中。

上压板11是板状部件,采用金属与陶瓷复合板制成,金属板在上,绝缘陶瓷板在下;上压板11的中间部位与弹簧16、磁力棒21垂直且绝缘固结;上压板11四周与竖壁板12之间不发生接触。

竖壁板12是板状部件,采用金属与陶瓷复合板制成,金属板在外,绝缘陶瓷板在内;竖壁板12设置在发电体系2和蓄电装置3周围设置;竖壁板12下部与底板13垂直固结,上部与上压板11垂直不相交,中间与中间承压板14的四周垂直且固结;连接线圈22与蓄电装置3的电线穿过发电体系2与蓄电装置3之间的竖壁板12,连接蓄电装置3。

底板13是板状部件,采用金属与陶瓷复合板制成,金属板在外,绝缘陶瓷板在内;设置在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的底部;底板13上部设置着发电体系2与蓄电装置3;在发电体系2和蓄电装置3的四周,底板13与竖壁板12垂直固结;在线圈22之间,底板13与竖向支承板15垂直相交且固结;在磁力棒21垂直对应的正下方,底板13与线圈22的底端固结;连接线圈22与蓄电装置3的电线敷设在底板13上。

中间承压板14是板状部件,采用金属与陶瓷复合板制成,金属板在下,绝缘陶瓷板在上;中间承压板14在在磁力棒21垂直对应的正下方有孔,孔径大于磁力棒21的直径2-4毫米;磁力棒21从中间承压板14的孔中垂直贯穿;中间承压板14的四周与竖壁板12垂直固结;在线圈22之间,中间承压板14的下方与竖向支承板15垂直相交且固结;在穿过磁力棒21的孔的周围,中间承压板14与弹簧16的下端固结。

竖向支承板15是板状部件,采用金属与陶瓷复合板制成,金属板在中间,陶瓷绝缘板在两侧;竖向支承板15设置在线圈22之间,上端与中间承压板14垂直相交连接,下端与底板13垂直相交固结;两侧与竖壁板12垂直连接。

弹簧16是使磁力棒21在外力作用下作上下运动的部件;弹簧16上端与压板11垂直相交固结,下端与中间承压板14的孔的周围垂直相交连接;弹簧16的中间有磁力棒21穿过。

磁力棒21是运动时使线圈22产生电流的元件,采用钢棒制成;磁力棒21上端与压板11垂直相交固结;磁力棒21下端悬空,穿过弹簧16、中间承压板14的孔,进入线圈22中间的孔中;当压板11在外力作用下,作向下运动时,压板11将弹簧16压缩,磁力棒21作向下的运动;当作用在压板11上的外力撤除,弹簧16将挺起,压板11带动磁力棒21作向上运动。

线圈22是用绝缘导线缠绕的电气元件;线圈22的下端固结在底板13上;线圈22中间有孔,磁力棒21在空中穿过;当磁力棒21在外力作用下作向上或向下运动时,线圈22中就产生感生电流;线圈22所产生的感生电流通过电线出入到蓄电装置3中被储存。

蓄电装置3是将线圈22传来的电流收集储存的装置;蓄电装置3与发电体系2相邻,位于底板13上部竖壁板12围成的空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