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旋振低速交流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8545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核旋振低速交流发电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径向磁化永磁转子和铜质定子块的核旋振低速交流发电机,适用交流电发生为生活生产提供电能,它的反功能是核旋振低速交流电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发电机感应电流原理是导体垂直切割均匀磁场产生,并且导体垂直进入和越出均匀磁场时是感应电流变化的一个周期(交流电)。那么为什么导体进入和越出均匀磁场时导体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会发生相反变化?这就涉及到磁体内原子核是旋转的或核不居中的问题,涉及到传统发电机感应电流应是永磁中的原子核旋电场是推动导体中的原子核振动或原子极方向调转的问题。另一方面导体中的原子间是共用电子结合关系,那么按传统理论电流应是导体中的电子流动,既然电流是电子流动导体中的原子结合共用电子关系就应被破坏导体就会被熔解或气化,可现实并没看到电子流动前后导体有什么变化,所以电流应是导体中的原子核振动波和原子核极方向调转波的综合。知道电流根本就可以用一些其它方法让导体中的原子核振动起来或让导体中的原子核极方向调转起来。核旋振低速交流发电机就是利用永磁转子旋转时对一定位置产生的变化磁场推动定子块中的原子核极方向调转和核振动(电流)起来的机器。但早期本人和陈烁发明的核旋振交流发电机(专利号:zl201020157866.0)因考虑不周,发电机定子块是一环包在永磁转子的良导体,是整体的,它不能很好的将变化的磁能通过定子块全部输送出去造成浪费,因此,在前基础上总结经验和经实验推出较合理的核旋振低速交流发电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核旋振低速交流发电机主结构包括永磁转子,固定永磁转子的主轴,相互绝缘镶嵌在绝缘架上的铜质定子块,固定绝缘架的主机壳,盖在主机壳前后的侧机壳,发电机主轴的两端以轴承接触关系固定在前后侧机壳上,固定在主轴前端的动力轮,永磁转子径向磁化,定子块侧端电极。核旋振低速交流发电机的反功能也是一个核旋振低速交流电动机。

附图说明

以核旋振低速三相交流发电机结构为例说明核旋振低速交流发电机的主结构:

图1是核旋振低速交流发电机实施结构侧视断面示意图。

图2是核旋振低速交流发电机实施核心结构正视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核旋振低速交流发电机主结构包括永磁转子2,固定永磁转子2的主轴1,相互绝缘镶嵌在绝缘架4上的铜质定子块3,固定绝缘架4的主机壳5,盖在主机壳5前后的侧机壳6,发电机主轴1的两端以轴承11接触关系固定在前后侧机壳6上,固定在主轴1前端的动力轮7,永磁转子2径向磁化方向的n极8和s极9,定子块3侧端电极10。

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核旋振低速交流发电机的发电原理:核旋振低速交流发电机工作时在动力轮7带动下永磁转子2旋转,产生旋磁场同步推动定子块3中的原子极方向调向和核振动,若对称方向的两定子块3侧端电极10与用电器闭合相通时,定子块3中的原子极方向调向压和核振动压同步推动导线和用电器中的原子极方向调向和核振动;核旋振低速交流发电机的反功能也是一个核旋振低速交流电动机。核旋振低速交流电动机的转子不能高速运转,否则永磁转子产生的离心力会导致永磁转子3的磁力减退而无法发电。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旋振低速交流发电机,其主结构包括:永磁转子,固定永磁转子的主轴,相互绝缘镶嵌在绝缘架上的铜质定子块,固定绝缘架的主机壳,盖在主机壳前后的侧机壳,发电机主轴的两端以轴承接触关系固定在前后侧机壳上,固定在主轴前端的动力轮,永磁转子径向磁化方向的N极和S极,定子块侧端电极。核旋振低速交流发电机的反功能也是一个核旋振低速交流电动机。

技术研发人员:陈广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广民
技术研发日:2016.04.25
技术公布日:2017.10.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