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能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587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能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能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硬件研发技术的发展,智能终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智能终端的能耗较大且配置的电池容量有限,因此智能终端的续航能力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为智能终端快速、方便地充电就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与智能终端匹配的充电器为智能终端充电。在身边没有电源供应的情况下,则无法方便地使用充电器为智能终端充电,因此这种方式存在不便捷的缺陷。现有技术存在一种便携的充电装置,可以在充电装置具备一定电量的情况下,将智能终端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连接到所述充电装置上进行充电。这种方式要求事先为充电装置充电并随身携带,且充电耗时较长。因此,现有技术提供的充电方法,均存在不便捷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能传输装置,可以将采集的热能、光能和/或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并将所述电能传输给电子设备从而为电子设备充电,方便快捷、环保经济。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能传输装置,包括:能量转换器件与传输器件,所述能量转换器件与所述传输器件连接,其中:

所述能量转换器件用于将采集的热能、光能和/或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所述传输器件用于将所述电能通过所述传输器件传输出去。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器件具体为包含第一接口的连接器件。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器件具体包括一发射器,用于将所述电能转换为电磁波或者超声波发射出去。

进一步地,所述能量转换器件具体包括:

第一膜体,用于采集热能、光能和/或机械能,将采集的热能、光能和/或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所述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膜体连接的第一放大器,用于将所述电能放大,向所述传输器件发送放大后的电能。

进一步地,所述能量转换器件具体包括:

第二膜体,用于采集热能、光能和/或机械能;

第二放大器,用于放大采集的所述热能、光能和/或机械能;

能量转换元件,用于将放大后的所述热能、光能和/或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进一步地,所述能量转换元件具体包括:

第三膜体,用于将放大后的所述热能、光能和/或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膜体或者所述第二膜体包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传输器件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件包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放大器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或者,所述第二放大器、所述能量转换元件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膜体包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放大器和/或所述发射器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或者,

所述第二膜体包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放大器、所述能量转换元件和/或所述发射器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膜体或者所述第二膜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能量采集点。

进一步地,所述能量采集点高密度设置在高频击打区域,所述高频击打区域基于语言特征和/或用户输入行为特征得到。

进一步地,所述能量采集点包括第一能量采集点和/或第二能量采集点,所述第一能量采集点用于采集热能和/或光能,所述第二能量采集点用于采集机械能;

所述第一能量采集点设置在所述传输器件的近端,所述第二能量采集点设置在所述传输器件的远端;或者,

所述第一能量采集点设置在所述传输器件的远端,所述第二能量采集点设置在所述传输器件的近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能传输装置,可以采集热能、光能和/或机械能,将采集的所述热能、光能和/或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并将所述电能传输至第一电子设备,从而为第一电子设备提供电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将用户在操作第一电子设备时的压力或摩擦力产生的机械能、温度差产生的热能、太阳能等能量转换为电能,可以随时随地为电子设备充电,方便快捷,环保经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能传输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能传输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能传输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能传输装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能传输装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能传输装置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能传输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能传输装置,可以将采集的热能、光能和/或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并将所述电能传输至第一电子设备,从而为第一电子设备提供电能,方便快捷、环保经济。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能传输装置示意图。

一种电能传输装置100,所述装置包括能量转换器件110与传输器件120,所述能量转换器件110与所述传输器件120连接,其中:

所述能量转换器件110用于将采集的热能、光能和/或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所述传输器件120用于将所述电能通过所述传输器件120传输出去。

参见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能传输装置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能量转换器件110具体包括第一膜体111,用于采集热能、光能和/或机械能,将采集的热能、光能和/或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具体实现时,所述第一膜体111为导电膜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膜体111由光电转换材料构成,可以将太阳能等光能转换为电能。所述光电转换材料可以收集太阳能,允许电子通过而阻碍光子通过,从而将光能转换为电能。举例说明,在实际使用时,所述第一膜体111可以覆盖在电子设备上,所述第一膜体111在有太阳光线照射的情况下,能够持续地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从而作为所述电子设备的电能来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膜体111由温差发电材料构成,可以将热能转换为电能。在所述第一膜体111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存在温度差时,所述膜体即可以基于所述温度差转换并产生电能。或者,在所述第一膜体111的第一表面(例如上表面)与第二表面(例如下表面)存在温度差时,所述第一膜体111可以产生电流,从而将热能转换为电能。举例说明,在实际使用时,所述第一膜体111可以覆盖在电子设备表面,当用户肢体接触了覆盖有所述第一膜体111的电子设备时,在所述第一膜体111与用户肢体接触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膜体111与电子设备接触的第二表面之间即会存在温度差,所述第一膜体111基于所述温度差可以产生电流,从而将热能转换为电能,使用户接触所述电子设备即可为其充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膜体111由压电薄膜构成,可以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举例说明,在实际使用时,所述第一膜体111可以覆盖在电子设备表面,当用户在覆盖了第一膜体111的区域进行任意操作时,例如点击、滑动、长按、按压等,所述第一膜体111可以将所述任意操作产生的压力,和/或摩擦力转换为电能,从而为所述电子设备充电。对于智能移动终端来说,用户的大多数操作都发生在智能移动终端的触摸屏上,因此所述第一膜体111可以覆盖在终端的触摸屏表面,从而有效收集和利用用户操作所产生的机械能为终端充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膜体111还可以由同时具有采集热能、光能和机械能的新型纳米材料构成,可以由各自具备采集热能、光能和机械能材料组合而成,并将所述热能、光能和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膜体111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于采集光能和/或热能,将光能和/或热能转换为电能;所述第二部分用于采集机械能,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由光电转换材料和/或温差发电材料构成,所述第二部分由压电薄膜构成。其中,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传输器件120的远端,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传输器件120的近端。举例说明,第一电子设备的上半部分通常用于信息的展示,用户操作通常发生在第一电子设备的下半部分,例如基于输入法的按键输入等。若第一电子设备的充电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下端,所述传输器件120与第一电子设备的充电口之间通过连接器相连接时,若将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传输器件120的近端,所述第一膜体111能够收集到相对较多的由用户操作所产生的机械能。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一电子设备的充电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上端,可以将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传输器件120的远端,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传输器件120的近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膜体111上设置至少一个能量采集点,所述能量采集点用于采集热能、光能和/或机械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能量采集点可以在第一膜体111上均匀分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能量采集点高密度设置在高频击打区域。具体实现时可以基于语言特征和/或用户输入行为特征,获得高频击打区域和/或低频击打区域。在所述高频击打区域上高密度设置能量采集点。在所述低频击打区域低密度或者零密度设置能量采集点。举例说明,所述高频击打区域和/或低频击打区域可以基于语言特征得到。例如,可以基于不同语言的特征(英语、中文、拼音等)以及相应的键盘尺寸布局,来获知高频击打区域和/或低频击打区域,并在高频击打区域高密度设置能量采集点,在低频击打区域低密度或者不设置能量采集点。例如英文的元音a、e、i、o、u对应的按键位置为高频击打区域,x、z、v对应的按键位置为低频击打区域。又如中文的w,i,o等按键对应的位置为高频击打区域。进一步地,所述高频击打区域和/或低频击打区域还可以基于用户的历史输入数据得到,其中,所述用户的历史输入数据,可以是大范围用户的历史输入数据,也可以是单个用户的个性化历史输入数据。举例说明,可以收集并分析某特定用户的输入数据,得到该用户的高频击打区域。例如,通过分析用户通过电子设备输入按压的规律,在高频击打区域高密度分布能量采集点,从而达到为用户度身个性化定制,能量采集不浪费、压力转换更彻底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能量采集点包括第一能量采集点和/或第二能量采集点,所述第一能量采集点用于采集热能和/或光能,所述第二能量采集点用于采集机械能;所述第一能量采集点设置在所述传输器件120的近端,所述第二能量采集点设置在所述传输器件120的远端;或者,所述第一能量采集点设置在所述传输器件120的远端,所述第二能量采集点设置在所述传输器件120的近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能量采集点高密度设置在用户高频握持区域。举例说明,可以基于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习惯,在用户通常握持电子设备的区域高密度设置能量采集点。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能量采集点包括第一能量采集点和/或第二能量采集点,所述第一能量采集点用于采集热能和/或光能,所述第二能量采集点用于采集机械能。也可以在用户高频握持区域仅设置第一能量采集点,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实现对不同类型能量的采集和转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放大器(图中未示出),所述放大器与第一膜体111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还与所述传输器件120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用于将第一膜体111转换的所述电能放大,向所述传输器件120发送放大后的电能。由于电能转换效率的限制,可以通过第一放大器将转换的电能放大,从而有效利用能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一储能元件,用于存储电能。例如,所述储能元件与所述第一膜体111一相连接,用于储存转换后的电能。当然,所述储能元件还可以连接在放大器与所述传输器件120之间,用于储存放大后的电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膜体111还具有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膜体111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传输器件120相连接,所述连接部可以为柔性材料或者是刚性材料,也可以表现为弯曲的形态,便于与所述传输器件120连接。另一方面,所述第一膜体111可以为柔性材料,便于覆盖在具有柔性屏的电子设备上,从而可以采集所述柔性屏弯曲产生的弹性势能,进而将所述弹性势能转换为电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器件120具体为包括第一接口的连接器件。所述第一接口用于连接第一电子设备。举例说明,所述电能传输装置100通过第一接口、电子设备的第三接口实现与电子设备的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件还可以包括第二接口,用于实现与第二电子设备的连接。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可以不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器件包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放大器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膜体111包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放大器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容置空间可以是凹槽,或者是由第一膜体包覆形成的空间。举例说明,第一膜体内部是中空的,可以放置第一放大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器件120包括一发射器件,所述发射器件用于将所述电能转换为电磁波或者超声波并发射出去。举例说明,所述发射器件可以将电能转换为电磁波,能够将电能辐射出去。所述发射器件还可以将所述电能以超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具有接收器的电子设备,即可以接收所述电磁波或者超声波,并将电磁波或者超声波转换为电能,不需要实体的导电线就可以实现电能的传播,达到了“隔空充电”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膜体111可以具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放大器和所述发射器件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参见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能传输装置示意图。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能量转换器件110包括第二膜体114、第二放大器115、能量转换元件116,所述第二膜体114与所述第二放大器115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115与所述能量转换元件116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膜体114,用于采集热能、光能和/或机械能。

所述第二放大器115用于放大采集的所述热能、光能和/或机械能。

能量转换元件116,用于将放大后的所述热能、光能和/或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其中,所述能量转换元件116包括第三膜体(图中未示出),用于将放大后的所述热能、光能和/或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膜体由温差发电材料构成,可以将热能转换为电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膜体由光电转换材料构成,可以将太阳能等光能转换为电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膜体由压电薄膜构成,可以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膜体还可以由同时具有采集热能、光能和机械能的新型纳米材料构成,也可以由各自具备采集热能、光能和机械能的材料组合而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膜体114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能量采集点,所述能量采集点用于采集热能、光能和/或机械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能量采集点可以在第二膜体114上均匀分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能量采集点高密度设置在高频击打区域,所述高频击打区域通过分析语言特征和/或分析用户输入行为特征得到。具体实现时可以基于语言特征和/或用户输入行为特征,获得高频击打区域和/或低频击打区域。在所述高频击打区域上高密度设置能量采集点。在所述低频击打区域低密度或者零密度设置能量采集点。举例说明,所述高频击打区域和/或低频击打区域可以基于语言特征得到。例如,可以基于不同语言的特征(英语、中文、拼音等)以及相应的键盘尺寸布局,来获知高频击打区域和/或低频击打区域,并在高频击打区域高密度设置能量采集点,在低频击打区域低密度或者不设置能量采集点。例如英文的元音a、e、i、o、u对应的按键位置为高频击打区域,x、z、v对应的按键位置为低频击打区域。又如中文的w,i,o等按键对应的位置为高频击打区域。进一步地,所述高频击打区域和/或低频击打区域还可以基于用户的历史输入数据得到,其中,所述用户的历史输入数据,可以是大范围用户的历史输入数据,也可以是单个用户的个性化历史输入数据。举例说明,可以收集并分析某特定用户的输入数据,得到该用户的高频击打区域。例如,通过分析用户通过电子设备输入按压的规律,在高频击打区域高密度分布能量采集点,从而达到为用户度身个性化定制,能量采集不浪费、压力转换更彻底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能量采集点包括第一能量采集点和/或第二能量采集点,所述第一能量采集点用于采集热能和/或光能,所述第二能量采集点用于采集机械能;所述第一能量采集点设置在所述传输器件120的近端,所述第二能量采集点设置在所述传输器件120的远端;或者,所述第一能量采集点设置在所述传输器件120的远端,所述第二能量采集点设置在所述传输器件120的近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能量采集点高密度设置在用户高频握持区域。举例说明,可以基于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习惯,在用户通常握持电子设备的区域高密度设置能量采集点。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能量采集点包括第一能量采集点和/或第二能量采集点,所述第一能量采集点用于采集热能和/或光能,所述第二能量采集点用于采集机械能。也可以在用户高频握持区域仅设置第一能量采集点,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实现对不同类型能量的采集和转换。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第二膜体114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于采集光能和/或热能;所述第二部分用于采集机械能。其中,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传输器件120的远端,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传输器件120的近端。或者,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传输器件120的近端,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传输器件120的远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膜体114还具有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膜体114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传输器件120相连接,所述连接部可以为柔性材料或者是刚性材料,也可以表现为弯曲的形态,便于与所述传输器件120连接。另一方面,所述第二膜体114可以为柔性材料,便于覆盖在具有柔性屏的电子设备上,从而可以采集由于弯曲产生的弹性势能,进而将所述弹性势能转换为电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器件120具体为包括第一接口的连接器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器件包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放大器115、所述能量转换元件116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所述第二膜体114包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放大器115、所述能量转换元件116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容置空间可以是凹槽,或者是由第二膜体包覆形成的空间。举例说明,第二膜体内部是中空的,可以放置第二放大器115、所述能量转换元件11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器件120包括一发射器件,所述发射器件用于将所述电能转换为电磁波或者超声波并发射出去。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膜体可以具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二放大器115、所述能量转换元件116和所述发射器件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能量转换器件110可以不是以膜体的方式实现。举例说明,所述能量转换器件110可以放置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例如可以是手机、电脑、PAD、穿戴式电子设备等。所述能量转换器件110可以由能够实现能量转换的元件构成。所述传输器件120可以位于所述电子设备内部,以将电能传输到电子设备的电源模块内。所述传输器件120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外壳上,可以为其他电子设备提供能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能传输装置100的形态也可以是灵活多样的。例如,所述电能传输装置100具有一个夹持部,用于维持所述电能传输装置100与用户的身体的相对位置不变。此时,所述电能传输装置100的形态为穿戴式电子设备。又如,所述电能传输装置100可以具有多个接口,形成类似便携式充电装置的形态,以为其他至少一个电子设备充电。本实用新型对电能传输装置100的具体形态不进行限定。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在具体场景下的实施方式,下面以一个具体示例对本申请实施方式进行介绍。需要说明的是,该具体示例仅为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该具体示例。

参见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能传输装置示意图。

如图4所示,所述电能传输装置100包括第一膜体111,连接器件130。其中,所述第一膜体111为导电膜体,用于采集热能、光能和/或机械能,将采集的热能、光能和/或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所述第一膜体111包括连接部112,所述连接部112与所述连接器件130相连接。所述连接器件130包括第一接口131,可以通过第一接口131与电子设备连接。举例说明,所述第一接口可以包括导电元件,与第一电子设备的接口(例如充电接口)相连接,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供电。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件130还可以包括第二接口132,具体可以为插槽的形式,可以与其他有线设备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件130内有一容置空间,可以放置一第一放大器(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放大器用于放大所述第一膜体111转换的电能。进一步地,所述容置空间内还可以放置储能装置,用于储存所述电能。

参见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能传输装置示意图。

如图5所示,所述电能传输装置100包括第二膜体114、第二放大器115、能量转换元件116、连接器件130。其中,所述第二膜体114可以为非导电膜体。所述第二膜体114也可以为导电膜体,用于采集热能、光能和/或机械能。所述第二膜体114与所述第二放大器115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115与所述能量转换元件116连接。所述能量转换元件具体为第三膜体,所述第三膜体为导电膜体。所述第二膜体114包括连接部118,所述连接部118与所述连接器件130相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与所述连接器件130包括第一接口131,可以通过第一接口131与电子设备连接。举例说明,所述第一接口可以包括导电元件,与第一电子设备的接口(例如充电接口)相连接,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供电。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件130还可以包括第二接口132,具体可以为插槽的形式,可以与其他有线设备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件130内有一容置空间,可以放置所述第二放大器115、能量转换元件116。

参见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能传输装置示意图。

如图6所示,所述电能传输装置100包括第一膜体111、传输器件140,所述传输器件140放置有发射器件141。所述第一膜体111包括一连接部112。所述发射器件141用于所述发射器件用于将所述电能转换为电磁波或者超声波发射出去。进一步地,在所述传输器件140中可以放置蓝牙模块,用于实现与其他电子设备的发现、配对、信息、能量传输等。举例说明,当蓝牙模块检测到可以配对的电子设备后,在与所述电子设备实现配对后,即可以通过发射器件将所述电能转换为电磁波或者超声波发射出去,所述电子设备放置有接收器件,用于转换为电磁波或者超声波发射出去,从而实现了“隔空充电”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作为图6所示实施方式的替代,第二膜体通过连接部与传输器件140相连接,所述传输器件140包括发射器件141。其中,所述传输器件还包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放大器以及所述第三膜体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

参见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能传输装置示意图。

如图7所示,所述电能传输装置包括第一膜体111,第一放大器113,发射器141。其中,所述第一膜体111包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放大器113、所述发射器141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作为图7所述实施方式的替代,与图7的实现方式类似,所述电能传输装置包括第二膜体,所述第二膜体包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膜体与第二放大器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与第三膜体连接。所述发射器141置于所述第二膜体的容置空间内。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可能的几种实现方式进行了介绍,上述实施例均可以通过改动、变形、组合得到其他实施方式,在此不进行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实用新型,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