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度可调的太阳能供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13143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角度可调的太阳能供电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太阳能供电设备通常为固定角度设置,不能进行调节,并且,由于安装在地面上时均采用刚性连接的方式,在发生振动等状况下,光伏板容易损坏,导致设备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角度可调的太阳能供电设备,能够改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可升降的支撑架结构,实现对光伏板角度的调节,使整体结构使用更加方便。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角度可调的太阳能供电设备,包括底座及设置在所述的底座上方的2个支撑架,在2个所述的支撑架上方设置有光伏板,在所述的底座内侧设置有控制机箱,在所述的控制机箱内设置有控制盒,在所述的控制盒内侧设置有太阳能转化电路,在所述的控制盒内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的太阳能转化电路分别与所述的光伏板和所述的控制器相连接,在所述的控制机箱内部设置有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分别与所述的太阳能转化电路及所述的控制器相连接;在所述的光伏板下方设置有边框,所述的边框为横截面呈U型的耐高温PVC制成,所述的边框为分别沿所述的光伏板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的光伏板下方的2个,2个所述的边框开口侧相向设置,在所述的边框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固定孔;在2个所述的支撑架上端分别设置有支杆,在所述的支杆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卡槽,在所述的卡槽内设置有2个液压缸,2个所述的液压缸分别反向设置,在2个所述的液压缸的伸缩杆上分别设置有固定杆,在所述的固定杆上分别设置有卡扣;所述的支撑架下部外侧套装有壳体,所述的壳体为中空圆柱状结构,在所述的壳体内侧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的升降装置上端设置有升降杆,所述的升降杆上端与所述的支撑架底部相连接。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支撑架顶部设置有凹槽,在所述的支杆中部下方设置有凸缘,所述的凸缘插接在所述的凹槽内侧,所述的凸缘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的支撑架上。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底座上端面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的固定槽为倒置的T形结构,在所述的壳体底部设置有支板,所述的支板两端位于所述的固定槽底部。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固定槽底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的支板的宽度。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板的下端面与所述的固定槽相向的端面之间设置有滚珠。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支板两侧分别设置有高强弹簧,所述的高强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支板侧壁上,所述的高强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固定槽的侧壁上。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2个所述的支撑架上的支杆通过高强弹簧相互连接,所述的高强弹簧为对称设置的2个,2个所述的高强弹簧的轴线方向相互平行。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卡扣为弹性金属片制成,所述的卡扣两端分别卡接在所述的固定杆上,所述的卡扣中部向远离所述的固定杆一侧拱起。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底座下方设置有配重块,所述的配重块为对称设置的2组。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支撑架上设置有电池状态数显安装架。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两个支撑架结构,能够使光伏板的结构更加稳定,相比现有的单个直接的结构,抗震性更好;由于采用了液压缸结构,推动固定杆卡接在光伏板底部的边框上,能够方便实现对光伏板的固定,同时,由于固定杆相对插接在边框内,能够方便安装和拆卸;在需要时,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升降装置,改变支撑架的高度,从而实现对光伏板的角度的调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支杆结构示意图。其中:101.底座,102.配重块,103.支撑架,104.控制机箱,105.控制盒,106.蓄电池,107.光伏板,108.边框,109.支杆,110.凸缘,111.凹槽,112.销轴,113.固定杆,114.卡槽,115.液压缸,116.卡扣,117.电池状态数显安装架,118.升降装置,119.支板,120.固定槽,121.滚珠,122.高强弹簧,123.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介绍,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角度可调的太阳能供电设备,包括底座101及设置在所述的底座上方的2个支撑架103,在2个所述的支撑架上方设置有光伏板107,在所述的底座内侧设置有控制机箱104,在所述的控制机箱内设置有控制盒105,在所述的控制盒内侧设置有太阳能转化电路,在所述的控制盒内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的太阳能转化电路分别与所述的光伏板和所述的控制器相连接,在所述的控制机箱内部设置有蓄电池106,所述的蓄电池分别与所述的太阳能转化电路及所述的控制器相连接;在所述的光伏板下方设置有边框108,所述的边框为横截面呈U型的耐高温PVC制成,所述的边框为分别沿所述的光伏板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的光伏板下方的2个,2个所述的边框开口侧相向设置,在所述的边框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固定孔;在2个所述的支撑架上端分别设置有支杆109,在所述的支杆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卡槽114,在所述的卡槽内设置有2个液压缸115,2个所述的液压缸分别反向设置,在2个所述的液压缸的伸缩杆上分别设置有固定杆113,在所述的固定杆上分别设置有卡扣116;所述的支撑架下部外侧套装有壳体123,所述的壳体为中空圆柱状结构,在所述的壳体内侧设置有升降装置118,所述的升降装置上端设置有升降杆,所述的升降杆上端与所述的支撑架底部相连接。通过光伏板进行光伏发电,电量经过太阳能转化电路,存储到蓄电池内。由控制器集中控制光伏板角度和高度的调节。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两个支撑架结构,能够使光伏板的结构更加稳定,相比现有的单个直接的结构,抗震性更好;由于采用了液压缸结构,推动固定杆卡接在光伏板底部的边框上,能够方便实现对光伏板的固定,同时,由于固定杆相对插接在边框内,能够方便安装和拆卸;在需要时,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升降装置,改变支撑架的高度,从而实现对光伏板的角度的调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方便调整光伏板角度,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所述的支撑架顶部设置有凹槽111,在所述的支杆中部下方设置有凸缘110,所述的凸缘插接在所述的凹槽内侧,所述的凸缘通过销轴112转动连接在所述的支撑架上。在调节支撑架的高度时,支杆相对边框转动,从而能够使光伏板更加稳定。本实施例中,为了使两个支撑架上的支杆相对稳定,避免光伏板损坏,优选地,2个所述的支撑架上的支杆通过高强弹簧122相互连接,所述的高强弹簧为对称设置的2个,2个所述的高强弹簧的轴线方向相互平行。进一步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卡扣为弹性金属片制成,所述的卡扣两端分别卡接在所述的固定杆上,所述的卡扣中部向远离所述的固定杆一侧拱起。通过采用卡扣结构,使固定杆插接进入边框上的固定孔内之后,能够相对边框保持稳定。避免边框出现沿支杆轴线方向上的晃动。实施例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为了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本实施例中,在底座上设置了抗震结构,优选地,在所述的底座上端面上设置有固定槽120,所述的固定槽为倒置的T形结构,在所述的壳体底部设置有支板119,所述的支板两端位于所述的固定槽底部。使支板将壳体结构底部卡接在固定槽内,避免其出现高度方向上的移动。为了避免在出现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时,壳体受到损坏,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固定槽底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的支板的宽度。为了使整体结构在水平作用力下能够对作用力进行相对缓冲,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的支板的下端面与所述的固定槽相向的端面之间设置有滚珠121。本实施例中,在固定槽底部设置2个阻挡部,使其将滚珠限定在支板下方一定范围内,使支板下端面贴合在滚珠上,在受到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时,由于相对滚动使受到的阻力更小,使壳体能够相对进行水平运动,避免刚性冲击下壳体产生损坏。为了减小作用力对壳体的损坏,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支板两侧分别设置有高强弹簧122,所述的高强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支板侧壁上,所述的高强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固定槽的侧壁上。在高强弹簧的作用下,支板受到的作用力得到缓冲,使其壳体更加不容易损坏。实施例3:为了在安装之后,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底座下方设置有配重块102,所述的配重块为对称设置的2组。利用配重块,使整体结构的重心保持恒定,避免结构产生倾斜。进一步优选的,为了方便及时了解蓄电池充电状态,可以在整体结构上安装数显设备,方便观察,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安装数显设备,在所述的支撑架上设置有电池状态数显安装架117。将数显设备安装在电池状态数显安装架上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