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配电系统内部元器件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环保对汽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能源电动汽车应运而生,续航里程是电动汽车的最关键的指标之一,尤其是空间紧凑的新能源电动乘用车,这就要求电池包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将用于控制、保护、管理和分配电池包能量的高压大电流的电路集成到一个高压配电箱内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高压配电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个重要部件,高电压大电流的高压配电箱对于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当前高压配电箱内承载的高压元器件较重,箱体内空间紧凑,箱体三个垂直侧面安装的各高压连接器和底面安装高压元器件均通过铜排有序连接,为满足箱体内各零部件安全可靠的固定,降低制造、装配、维护的难度和成本,减少内部装配应力和形变,因此合适的连接方式是产品安全可靠工作的重要保证。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高压配电系统内部元器件固定方式有箱体底部铆接六角螺柱和元器件独立支架固定在箱体底部等,这些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缺陷:
1)元器件安装基准平面难以保证,垂直方向上应力大;
2)元器件彼此之间安装间距公差难以保证,致使铜排装配困难;
3)元器件整体与各侧壁接插件之间的连接孔位同轴度难以保证,装配困难;
4)箱体内元器件通过底部铆接螺柱的方式连接,可靠性和安全性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相关产品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压配电系统内部元器件固定结构,解决高压配电系统内部元器件装配难度大且固定后稳定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高压配电系统内部元器件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板、箱体、铜排、待装元件以及高压连接器;所述固定板、铜排以及待装元件均设置在箱体内部;所述高压连接器贯穿设置在箱体的侧面上;所述固定板固定设置在箱体的底面上;所述待装元件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铜排设置在待装元件的上方并与其电性连接,且所述铜排安装在靠近高压连接器的地方,并与高压连接器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铆接在所述箱体的底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板在对应于定位柱的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固定板在安放时定位柱穿过该通孔,并通过螺钉将定位柱凸出固定板的部分与固定板进行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铜排和所述高压连接器在水平方向上的中轴线在同一平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铜排和高压连接器的数量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配置,且铜排的数量小于或等于高压连接器的数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压连接器包括插座以及尾端,所述插座与尾端固定连接;所述尾端为导电金属材质且与所述插座内部电性连接;所述插座与高压配电系统外部元件连接,所述插座与铜排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座位于箱体外部,所述尾端位于箱体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高压配电系统内部元器件固定结构采用固定板的方式连接各元器件和箱体,实现元器件相互之间的相对距离精确度与稳定性高、箱体侧壁的各高压连接器与铜排孔位的同轴度高,还有高度方向铜排与各高压连接器的接触间隙的一致性和接触性能良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高压配电系统内部元器件固定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高压配电系统内部元器件固定结构另一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高压配电系统内部元器件固定结构侧视图。
附图标记:1-固定板;2-定位柱;3-箱体;4-铜排;5-待装元件;6-高压连接器;61-插座;62-尾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和图2所示,所述高压配电系统内部元器件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板1、定位柱2、铜排4、高压连接器6、待装元件5以及箱体3。
所述固定板1、定位柱2、铜排4以及待装元件5均设置在箱体3内部,所述高压连接器6贯穿设置在箱体3垂直水平方向的侧面上。
所述箱体3的底面铆接有多个定位柱2,所述定位柱2的位置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3的左上角以及右下角各铆接有一个定位柱2。
所述固定板1固定设置在箱体3的底面上,所述固定板1在对应于定位柱2的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固定板1在安放时定位柱2穿过该通孔,并通过螺钉将定位柱2凸出固定板1的部分与固定板1进行固定。所述固定板1在安放前会先根据待装元件5的数量以及大小完成局部镂空进行定形,去除多余的没有待装元件5安装的部分进行减重,同时进行电镀增加固定板1的耐磨性、导电性和防腐蚀性,在与定位柱2固定之后,进行多道连续焊接将固定板1与箱体3侧壁进行固定。所述定位柱2保证了固定板1与箱体3侧壁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偏移,保证了固定板1和箱体3的连接的可靠性。
所述待装元件5设置在固定板1上;所述待装元件5按照顺序依次安装在固定板1。
所述铜排4设置在待装元件5的上方并与其电性连接,且所述铜排4安装在靠近高压连接器6的地方,并与高压连接器6电性连接,通过铜排4的作用在高压连接器6与待装元件5之间建立电性连接。
所述铜排4和高压连接器6的数量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配置,且铜排4的数量小于或等于高压连接器6的数量。
所述高压连接器6包括插座61以及尾端62,所述插座61与尾端62固定连接;所述尾端62为导电金属材质且与所述插座61内部电性连接;所述插座61位于箱体3外部,所述尾端62位于箱体3内部;所述插座61用于与高压配电系统外部元件连接,所述插座61与铜排4固定连接。
参阅图3所示,所述待装元件5中的各个元件共用一个统一的安装平面即所述固定板1,且在长期振动环境下,该安装面可保持良好的平面度;在高度方向上所述铜排4和所述高压连接器6在水平方向上的中轴线在同一平面上,使所述铜排4和所述高压连接器6之间的接触间隙小而保持接触良好,可以避免因高度差导致铜排4接触平面与高压连接器6接触平面产生一定角度,导致接触面积过小,从而产生拉电弧并且快速产生高温,影响产品使用功能和寿命甚至导致产品出现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高压配电系统内部元器件固定结构采用固定板1的方式连接各元器件和箱体3,实现元器件相互之间的相对距离精确度与稳定性高、箱体3侧壁的各高压连接器6与铜排4孔位的同轴度高,还有高度方向铜排4与各高压连接器6的接触间隙的一致性和接触性能良好等优点。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