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高分子绝缘棒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0738阅读:7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更换高分子绝缘棒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更换绝缘棒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更换高分子绝缘棒的装置。



背景技术:

高分子绝缘棒长期在高温、潮湿和粉尘较多的环境中工作,容易出现老化现象,在高压作用下,容易击穿,造成短路跳闸,导致无法投运,所以需要对高分子绝缘棒进行更换。

在现有技术中,更换高分子绝缘棒是用火将上、下振打杆加热,待膨胀后用大锤敲打上、下振打杆直至高分子绝缘棒脱落,拆除一根高分子绝缘棒至少得4小时,更换效率低、而且在电除尘保温箱内部空间狭小,动火容易使内部缺氧极大威胁到更换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更换高分子绝缘棒效率低、安全性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更换高分子绝缘棒的装置,包括高分子绝缘棒,所述高分子绝缘棒上端和下端分别套装有上振打杆和下振打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绝缘棒上部和下部分别套有上抱箍和下抱箍,所述高分子绝缘棒两侧分别设有千斤顶各一个,所述上、下抱箍分别与两所述千斤顶上端和下端固定,锁紧所述上抱箍和所述下抱箍时,启动两所述千斤顶运动,带动所述上抱箍和所述下抱箍运动,驱动所述上振打杆或所述下振打杆与所述高分子绝缘棒脱离。本实用新型,更换一根高分子绝缘棒大约为半小时,能够有效地节省人力,物力,大大提高高分子绝缘棒的更换效率,减少更换高分子绝缘棒引起的安全隐患。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高分子绝缘棒上端或/和下端开有可穿过钢管的穿孔。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抱箍和所述下抱箍在锁紧状态时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上振打杆和下振打杆的直径,且与所述高分子绝缘棒之间设有间隙。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抱箍的两端与两所述千斤顶的上端通过第一连接板固定,下抱箍的两端与两所述千斤顶的下端通过第二连接板固定。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节省人力,物力,大大提高高分子绝缘棒更换效率,减少更换绝缘棒引起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更换高分子绝缘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更换高分子绝缘棒上振打杆脱离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更换高分子绝缘棒的装置,包括高分子绝缘棒1,高分子绝缘棒1上端和下端分别套有上振打杆31和下振打杆32,上振打杆31和下振打杆32的直径大于高分子绝缘棒1,方便与高分子绝缘棒1之间的安装和固定。

高分子绝缘棒1上部和下部分别套有上抱箍21和下抱箍22,上抱箍21上部紧挨着上振打杆31,下抱箍22下部紧挨着下振打杆32,上抱箍21和下抱箍22的直径能够根据需要调节,缩小或者增大。当锁紧上抱箍21和下抱箍22时,上抱箍21和下抱箍22在锁紧状态时的直径小于或等于上振打杆31和下振打杆32的直径,且与高分子绝缘棒1之间设有间隙。

高分子绝缘棒1两侧分别设有千斤顶4各一个,上抱箍21的两端与两千斤顶4的上端通过第一连接板61固定,下抱箍22的两端与两千斤顶4的下端通过第二连接板62固定。

如图2所示,高分子绝缘棒1上端设有穿孔,用于穿入钢管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上抱箍21套住高分子绝缘棒1上部,并使上抱箍21的上端紧挨着上振打杆31,锁紧上抱箍21,用同样的方法锁紧下抱箍22。第一连接板61和第二连接板62分别与两千斤顶4上端和下端固定,确认第一连接板61和千斤顶4的接触面之间无偏差、无打滑现象,且第二连接板62和千斤顶4的接触面之间无偏差、无打滑现象,并用绑绳绑住千斤顶4固定在上部防止上振打杆31或者下振打杆32脱离瞬间千斤顶4砸坏其它设备,启动千斤顶4一直顶到上振打杆31或者下振打杆32脱离高分子绝缘棒1。如果上振打杆21脱离高分子绝缘棒1,需要在高分子绝缘棒1上端的穿孔处插入钢管5,防止高分子绝缘棒1从上抱箍21中脱落,用上述同样的操作使下振打杆32脱离高分子绝缘棒1,即完成了整个操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节省人力,物力,大大提高高分子绝缘棒更换效率,减少更换绝缘棒引起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