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舞台演出流动防水电源分配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4562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舞台演出流动防水电源分配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舞台演出流动防水电源分配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流动演出日新月异的发展,演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流动演出使用的供电电源箱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功能单一。当前的流动演出使用的供电电源箱,唯一只是提供电源,功能是将大电流输入分配为若干个小电流输出,而且需要派人一直待在现场才能实现供电电源箱的操控以及监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智能舞台演出流动防水电源分配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提供电源分配的同时,可实现远程安全监控和远程输出控制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舞台演出流动防水电源分配控制系统,其中,包括流动电源机柜、终端用电设备、远程监控设备和远程操控设备,所述流动电源机柜内包括AC交流输入电路、AC交流输出电路、主控电路和开关控制电路,所述AC交流输入电路通过开关控制电路与所述AC交流输出电路电连接,所述主控电路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终端用电设备与所述AC交流输出电路电连接,所述主控电路能与所述远程监控设备以及远程操控设备进行远程通讯。所述AC交流输入电路采用380V、最大400A的AC交流电源输入,所述AC交流输出电路将AC交流输入电路输入的380V、最大400A的AC交流分配为12路、24路或36路等的220V、 10A和16A的并联输出回路,因此所述AC交流输出电路可以连接多个终端用电设备,每一个终端用电设备根据自身的需要与相应的输出回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能够控制开关控制电路的接通或断开,以此来实现AC交流输入电路和AC交流输出电路之间的开关功能。所述远程监控设备以及远程操控设备通过与主控电路之间的远程通讯来实现对所述流动电源机柜的远程安全监控和远程输出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主控电路包括依次电连接的DMX512电路、SR485电路、电能检测电路和ARTNET/ACN电路。所述远程操控设备通过所述DMX512电路以及ARTNET/ACN电路与所述主控电路进行远程通讯,所述远程监控设备通过所述SR485电路与所述主控电路进行远程通讯,所述流动电源机柜内设有电流表、电压表和电源功率表,所述电流表、电压表和电源功率表均与所述电能检测电路电连接。通过SR485通讯,可以在远程监控设备上实时地监控到流动电源机柜的工作状态;一旦出现异常,可以通过远程操控设备,直接断开电源,避免事故的升级和恶化;从而提高和保证设备的安全。所述远程操控设备是通过DMX512控制信号和ARTNET/ACN网络信号,来控制流动电源分配柜中的主控电路控制开关控制电路的接通或断开,以实现远程输出的控制。通过电流表、电压表和电源功率表可以精确地、实时地读取当前的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等的数据,且上述这些数据会通过主控电路实时的传送到远程监控设备上。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控制电路为交流接触器驱动控制电路或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所述开关控制电路是选用交流接触器驱动控制电路还是选用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是根据客户的需要以及连接在AC交流输出电路上的终端用电设备的功率来选择的。

进一步的,所述远程监控设备包括用于数据存储的远程监控服务器和用于数据显示的远程监控显示器。所述远程监控服务器上设有FLASH存储器用于数据保存,支持外部U盘和SD卡转存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流动电源机柜四周设有防护支架。所述防护支架在搬运或运输流动电源机柜过程中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出现碰撞时,流动电源机柜出现变形,所述防护支架还兼具扶手功能,该设计巧妙地将防护功能和运输、搬运中的扶手功能完美的结合。

进一步的,所述流动电源机柜上设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主控电路电连接。当流动电源机柜出现异常时,主控电路控制报警装置进行报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流动电源机柜的主控电路中设置DMX512电路、SR485电路、电能检测电路和ARTNET/ACN电路,实现了主控电路与远程监控设备以及远程操控设备之间的远程通讯,使得流动电源机柜在提供电源分配的同时,还具有远程安全监控和远程输出控制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流动电源机柜内部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主控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流动电源机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流动电源机柜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流动电源机柜的俯视图。

图7是图6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6中B-B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流动电源机柜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流动电源机柜箱体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流动电源机柜箱体顶面的仰视图。

图12是图11中C-C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D-D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流动电源机柜箱体左右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流动电源机柜箱体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流动电源机柜箱体内部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流动电源机柜箱体内部安装支架的竖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智能舞台演出流动防水电源分配控制系统,其中,包括流动电源机柜1、终端用电设备2、远程监控设备3和远程操控设备4,所述流动电源机柜1内包括AC交流输入电路5、AC交流输出电路6、主控电路7和开关控制电路8,所述AC交流输入电路5通过开关控制电路8与所述AC交流输出电路6电连接,所述主控电路7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8电连接,所述终端用电设备2与所述AC交流输出电路6电连接,所述主控电路7能与所述远程监控设备3以及远程操控设备4进行远程通讯。所述AC交流输入电路5采用380V、最大400A的AC交流电源输入,所述AC交流输出电路6将AC交流输入电路5输入的380V、最大400A的AC交流分配为12路、24路或36路等的220V、 10A和16A的并联输出回路,因此所述AC交流输出电路6可以连接多个终端用电设备2,每一个终端用电设备2根据自身的需要与相应的输出回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7能够控制开关控制电路8的接通或断开,以此来实现AC交流输入电路5和AC交流输出电路6之间的开关功能。所述远程监控设备3以及远程操控设备4通过与主控电路7之间的远程通讯来实现对所述流动电源机柜1的远程安全监控和远程输出控制。

如图3所示,所述主控电路7包括依次电连接的DMX512电路71、SR485电路72、电能检测电路73和ARTNET/ACN电路74。所述远程操控设备4通过所述DMX512电路71以及ARTNET/ACN电路74与所述主控电路7进行远程通讯,所述远程监控设备3通过所述SR485电路72与所述主控电路7进行远程通讯,所述流动电源机柜1内设有电流表、电压表和电源功率表,所述电流表、电压表和电源功率表均与所述电能检测电路73电连接。通过SR485通讯,可以在远程监控设备3上实时地监控到流动电源机柜1的工作状态;一旦出现异常,可以通过远程操控设备4,直接断开电源,避免事故的升级和恶化;从而提高和保证设备的安全。所述远程操控设备4是通过DMX512控制信号和ARTNET/ACN网络信号,来控制流动电源分配柜中的主控电路7控制开关控制电路8的接通或断开,以实现远程输出的控制。通过电流表、电压表和电源功率表可以精确地、实时地读取当前的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等的数据,且上述这些数据会通过主控电路7实时的传送到远程监控设备3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控制电路8为交流接触器驱动控制电路或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所述开关控制电路8是选用交流接触器驱动控制电路还是选用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是根据客户的需要以及连接在AC交流输出电路6上的终端用电设备2的功率来选择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远程监控设备3包括用于数据存储的远程监控服务器和用于数据显示的远程监控显示器。所述远程监控服务器上设有FLASH存储器用于数据保存,支持外部U盘和SD卡转存功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流动电源机柜1四周设有防护支架29。所述防护支架29在搬运或运输流动电源机柜1过程中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出现碰撞时,流动电源机柜1出现变形,所述防护支架29还兼具扶手功能,该设计巧妙地将防护功能和运输、搬运中的扶手功能完美的结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流动电源机柜1上设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主控电路7电连接。当流动电源机柜1出现异常时,主控电路7控制报警装置进行报警。

如图4到图6、图9所示,流动电源机柜,包括箱体26,所述箱体26的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柜门27和第二柜门28,其中,所述箱体26四周外围设有防护支架29,所述防护支架29包括上框41、下框42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框41和下框42的四个立柱43,所述下框42内部设有两个横杆44,所述箱体26的底面102固定在所述两个横杆44上,所述箱体26的顶面101的左右两侧固定在所述上框41上,所述下框42的底部设有滚轮23。在箱体26的四周外围设置防护支架29可以在搬运或运输过程中很好的保护机柜的箱体26,如果在搬运或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的话,防护支架29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和防护作用,避免直接碰撞箱体26,而且防护支架29在搬运或运输过程中还可以作为扶手结构使用,这样设计巧妙地将防护功能和扶手功能完美的结合起来了,防护支架29底部设置滚轮23是为了方便机柜在平地上的移动。

如图5和图14所示,所述箱体26左右两侧侧壁的顶端设有垂直于侧壁且向侧壁内侧延伸的第一弯折部30,所述第一弯折部30的末端设有垂直于第一弯折部30且向上延伸的第二弯折部31,所述第二弯折部31上设有若干第一散热孔32,所述第一散热孔32的最低处距离所述第一弯折部30的平面一定距离,这样就算如果有少量的水进入到箱体26左右两侧侧壁的第一弯折部30时,也不会从第一散热孔32进入到箱体26内部。所述箱体26左右两侧侧壁的前端和后端设有竖向流水槽33。

如图5和图15所示,所述箱体26前后两侧的顶部分别设有连接所述箱体26左右两侧侧壁的第一横梁934和第二横梁10,所述第一横梁934和第二横梁10包括水平部11、第一竖直部12和第二竖直部13,所述第一竖直部12的底端连接在所述水平部11靠近箱体26内侧的一端上,所述第二竖直部13的顶端连接在所述水平部11靠近箱体26外侧的一端上,所述第二竖直部13的底端设有水平流水槽14。所述第一横梁934上的水平流水槽1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箱体26左右两侧侧壁前端的竖向流水槽33,所述第二横梁10上的水平流水槽1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箱体26左右两侧侧壁后端的竖向流水槽33。这样设计是为了让滴落到箱体26左右两侧侧壁的第一弯折部30上以及第一横梁934和第二横梁10水平部11上的水可以沿着水平流水槽14和竖向流水槽33排走,避免滴落到箱体26左右两侧侧壁的第一弯折部30上以及第一横梁934和第二横梁10水平部11上的水会通过箱体26前后两侧的柜门与箱体26之间的缝隙进入箱体26内部。

如图5、图7、图10到图13所示,所述箱体26的顶面101的四周边缘设有”L”形弯折部15,所述顶面101左右两侧边缘的”L”形弯折部15的水平段分别紧贴在所述箱体26左右两侧侧壁上的第一弯折部30上,所述箱体26左右两侧侧壁上的第二弯折部31的顶端紧贴所述箱体26的顶面101的内表面,这样在箱体26顶面101的左右两侧就形成了两个第一散热通道24,所述第一散热通道24通过对应的第二弯折部31上的第一散热孔32与箱体26内部连通。

如图5、图8、图10到图13所示,所述顶面101前后两侧边缘的”L”形弯折部15的水平段上设有若干第二散热孔16,所述顶面101前后两侧边缘的”L”形弯折部15的水平段分别紧贴在所述第一横梁934和第二横梁10的水平部11上,所述第二散热孔16到其对应水平段靠近箱体26内侧的一端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横梁934和第二横梁10的水平部11的宽度,所述第一横梁934和第二横梁10的第一竖直部12的顶端紧贴所述箱体26的顶面101的内表面。这样在箱体26顶面101的前后两侧就形成了两个第二散热通道25,所述第二散热通道25通过对应的第二散热孔16与外界连通,其中一个第二散热通道25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一散热通道24的前端,另一个第二散热通道25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一散热通道24的后端,这样就在箱体26顶面101四周形成了一个环形通道。这样设备在箱体26内部产生的热量被冷空气带着通过所述第一散热孔32进入箱体26顶面101左右两侧的第一散热通道24,然后由第一散热通道24进入到箱体26顶面101前后两侧的第二散热通道25中,最后从第二散热通道25底部的第二散热孔16排出到外界。这样设计不仅可以有效的进行散热,而且还可以避免雨水通过散热孔进入到箱体26内部。

如图5、图16和图17所示,所述箱体26内部设有两个安装支架17,所述安装支架17包括两个竖支架171和两个横支架172,所述两个竖支架171分别相对设在所述箱体26左右两侧的侧壁上,所述两个横支架172其中一个横支架172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竖支架171的顶端,且该横支架172的顶端与所述箱体26的顶面101的内表面紧贴,另一个横支架172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竖支架171的底端,且该横支架172的底端与所述箱体26的底面102的内表面紧贴。所述竖支架171包括用于将竖支架171固定在所述箱体26侧壁上的第一安装面18和用于安装电器元件的第二安装面19,所述第二安装面19上并列设置了若干安装孔20。这样设计就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到箱体26中的设备的需要来选择使用对应的安装孔20,该设计可以满足多数不同设备的安装需求。

如图5和图9所示,所述箱体26的底面102的前半部分设有连通箱体26内部和外界的大通孔21,所述箱体26的底面102的后半部分设有若干第三散热孔22。连接箱体26内部设备的线缆可以从箱体26底部的大通孔21穿出然后和其他设备连接,箱体26内部的设备产生的热量也可以通过箱体26底部的大通孔21和第三散热孔22进行散热。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