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料小车供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3626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料小车供电电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上料小车供电电路。



背景技术:

双电源供电是指由两个相互独立的电源向负荷供电。现有技术中,双电源供电主要通过双电源开关切换控制。双电源开关主要是采用塑壳断路器及其附件(辅助、报警触头)、机械联锁传动机构、智能控制器等组成,智能控制器采用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结构,功能强大;但是,单片机作为双电源开关控制核心,成本高,从而增加了双电源切换的控制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上料小车供电电路,通过设置了主、副两个上料小车供电电路进行供电,并且每次只允许一个供电线路供电,在内部供电线路中通过设定三个空气开关,使用电、输电过程中线路更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上料小车供电电路,所述上料小车上设有步进电机、主升降电机和副升降电机,主升降电机用于驱动上料小车承载部件在上下直线方向上的运动,副升降电机用于驱动上料小车托盘组件的升降,步进电机用于驱动上料小车各旋转部件的旋转,供电电路包括外部供电线路和内部供电线路,所述外部供电线路上并联接有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及第一接触器,所述外部供电线路包括主供电线路和副供电线路,所述主供电线路和副供电线路通过一切换开关连接到内部供电线路,所述内部供电线路与外部供电线路连接处设有第一空气开关,内部供电线路上接有第二接触器,所述内部供电线路包括输出线路和扩展线路,所述输出线路和扩展线路分别设有第二空气开关和第三空气开关,所述输出线路分出三条串联支路分别连接步进电机、主升降电机和副升降电机。

作为优选的,所述主供电线路包括第一供电电池和第一充电器,所述副供电线路包括第二供电电池和第二充电器,所述第一供电电池和第二供电电池均提供24V直流电。

作为优选的,所述切换开关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切换开关拨到第一段时,主供电线路接入并供电,切换开关拨到第二段时,副供电线路接入并供电。

作为优选的,所述内部供电线路与外部供电线路连接处还设有按钮开关。

作为优选的,所述扩展线路接有扩展槽及集线器管理接口。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空气开关和第二空气开关额定电流为32A,所述第三空气开关的额定电流为6A。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空气开关还连接有断路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了主、副两个供电电路进行供电,并且每次只允许一个供电线路供电,在内部供电线路中通过设定三个空气开关,使用电、输电过程中线路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外部供电线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内部供电线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PLC故障报警模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上料小车供电电路作进一步说明。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上料小车供电电路的最佳实例,并不因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上料小车包括主升降部件、副升降部件、托盘组件、主旋转部件、副旋转部件、水平导轨部件、车体部件和行车驻车系统,所述上料小车上设有步进电机、主升降电机和副升降电机,主升降电机用于驱动上料小车承载部件在上下直线方向上的运动,副升降电机用于驱动上料小车托盘组件的升降,步进电机用于驱动上料小车各旋转部件的旋转,行车驻车系统由一组定向轮、一组万向轮、两组地刹器以及相应地刹器传感器组成。小车行走时收起地刹器,实现行走转弯等动作。小车驻车时踩下地刹器,升起车轮,地刹脚垫支撑整个车体,实现驻车动作。车体部件实现对小车电控系统部件的保护,同时支撑其他诸如主升降部件、主旋转部件、水平导轨部件、副旋转部件、副升降部件、托盘组件、光纤棒料等。小车采用整体焊接框架结构与可拆卸柜门结合的设计。小车车体中心部安装有主升降部件,以保证主要承载重心在车体中心部,避免倾翻等情况发生;主升降部件由两条直线导轨与电驱动滚珠丝杠组成。直线导轨保证承载部件在上下直线方向上运动,电驱动滚珠丝杠提供足够驱动力,保证承载部件在上下限位范围内任意直线方向位置停驻。副升降部件主要由直流电机、蜗轮蜗杆减速器、T型丝杠等组成。用以实现电机驱动蜗轮蜗杆减速器,蜗轮蜗杆减速器驱动T型丝杠,加上托盘组件防自旋装置将T型丝杠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升降托盘组件。相对于主升降部件,只用于小范围不同高度的升降调整。水平导轨部件主要由水平导轨、导轨轮、固定平台支架、活动平台支架、齿轮齿条、制动器、手轮、手柄、平台锁扣肘夹、导轨支撑调节装置、限位传感器、锁扣肘夹传感器等组成。水平导轨部件用于“架桥”动作的水平支撑梁作用,可以保证活动平台、上部副旋转部件、副升降部件、托盘组件及承载物在水平导轨直线方向上的滑动、可移动范围内的停驻,主旋转机构用于整个上部承载部分(包括承载物)的旋转,可以顺逆时针120°旋转(总计240°)。主要由步进电机M3、行星减速器、蜗轮旋转台、安装板组成。电机在行星减速器减速加力后驱动蜗轮蜗杆旋转台,旋转上部整个承载部件(包括承载物)。安装板装配在蜗轮旋转台的旋转台面上,安装板上部承载水平导轨部件。副旋转部件主要由手轮、链轮链条、蜗轮旋转台、编码器等组成。用以转动上部的副升降部件、托盘组件及承载物。副旋转部件可以360°旋转,编码器用以记录蜗轮旋转台的转角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料小车上设有步进电机M3、主升降电机M1和副升降电机M2,主升降电机M1用于驱动上料小车承载部件在上下直线方向上的运动,副升降电机M2用于驱动上料小车托盘组件的升降,步进电机M3用于驱动上料小车各旋转部件的旋转,如图1和图2所示,图中示出了一种上料小车供电电路,图1为外部供电线路部分,所述外部供电线路上并联接有第一继电器 KA9、第二继电器KA10及第一接触器KM02,外部供电线路为双电源供电,包括主供电线路和副供电线路,所述主供电线路和副供电线路通过一切换开关进行切换,如图中所示,当开关由位置2切换到位置1时,主供电线路供电,当开关从位置2切换到位置3时,副供电线路供电,在开关切换过程中,位置1 和位置3同时接通不了,因此可以起到互锁作用,保障了每次只能由主供电线路或副供电线路其中一个进行供电。

在本实施例当中,所述主供电线路包括第一供电电池和第一充电器,副供电线路包括第二供电电池和第二充电器,其中,第二供电电池和第二充电器间设有接通开关KA9;第一供电电池和第二供电电池均输出24V直流电。

在本实施例当中,如图2所示,所述外部供电线路与内部供电线路连接处设有第一空气开关QF01及断路器,第一空气开关QF01为主线路空气开关,第一空气开关QF01的额定电流为32A,当线路中电流超过32A时就跳闸起到保护线路作用,同时所述内部供电线路与外部供电线路连接处还设有按钮开关SB,按钮开关SB处的内部供电线路上接有第二接触器KM01。

在本实施例当中,所述上料小车供电电路用于为上料机进行供电,因此,内部供电线路的输出线路接有电机线路,并且在输出线路上设置有第二空气开关QF02,第二空气开关QF02为电机线路空气开关,额定通过32A电流,当线路中电流超过32A时就跳闸起到保护线路作用,输出电路上设有第二接触器 KM01的一个触点,KM01接通.B5就接通,电机线路上分别接有步进电机M3、副升降电机M2和主升降电机M1。

在本实施例当中,所述输电线路还接有扩展线路,所述所述扩展线路接有扩展槽及集线器管理接口HMI01,扩展槽上设有9PIN接口,所述集线器管理接口HMI01设有9PIN接口及电源接口。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监控上料机的运行状态,可以在电路中加入PLC故障报警程序段,有6种报警类型,其中Y015为报警红灯或蜂鸣器,分别为:

1.超过旋转圈数报警(T29)。当上料机的手摇动副旋转摇动时,我们要求是每次不能超过4圈,旋转圈数过多,有撞击的危险,所以当超过4圈时,机台报警器就会报警,起到提示作用。

2.开机不在原点报警(M180)。每次开机时都要确定设备在原点位,这样就能保证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偏位,能正常运行。

3.托架下限位开关不平行报警(T68)。在上料机托架的下部安装了两个触发开关。目的是当其中一个开关坏了或者没有触发信号时,另一个也能起到保护机台而使主升降不再下降的功能,当其中一个没有信号时,机台就会报警提示。

4.主旋转限位开关报警(X004)。主旋转在运动过程中不能超过120度,当超过120度时,主旋转的极限开关就会被触发,此时设备停止且报警,起到提示作用。

5.运作中再次旋转副旋转手柄报警(T28)。在主旋转自动运行过程中,为了安全起见,设备是不能再次摇动副旋转的,如果操作失误,摇动了副旋转手柄,设备就会报警。

6.脚刹没踩报警(M8)。设备在自动状态下,上料机的脚刹开关是要踩下的,不然设备运动会不安全,如果没踩下就会报警提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